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生物炭燃烧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范方宇 邢献军 +4 位作者 施苏薇 张贤文 张学飞 李永玲 邢勇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9-224,共6页
采用热重法对锯末、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40℃/min)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它们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水热炭化前后生物质燃烧质量损失集中在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阶... 采用热重法对锯末、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40℃/min)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它们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水热炭化前后生物质燃烧质量损失集中在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阶段,升温速率快,着火温度、燃尽温度高,整体向高温区转移,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越大;2)40℃/min时,锯末水热生物炭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远大于玉米秸秆,在其余升温速率下区别不明显;3)以20℃/min相同升温速率时,锯末、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综合炭燃烧特性相对于未炭化生物质下降27%、13%;4)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积分法对水热生物炭燃烧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一级反应动力学能很好的描述2种生物炭的燃烧动力学,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挥发分阶段活化能大于固定碳阶段的活化能。研究结果可为水热生物炭的燃烧应用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动力学 生物质 水热生物炭 热法重 升温速率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白刚 周西华 +1 位作者 宋东平 李雪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68,共6页
为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矿火灾时期煤燃烧放热特性的影响,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作为试验样品,采用STA-449C型同步热分析仪进行热重(TG)试验。研究煤样的质量变化、放热量变化规律。通过对TG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得到煤样失重速率(DTG)曲... 为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矿火灾时期煤燃烧放热特性的影响,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作为试验样品,采用STA-449C型同步热分析仪进行热重(TG)试验。研究煤样的质量变化、放热量变化规律。通过对TG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得到煤样失重速率(DTG)曲线。利用Freeman-Carrol模型计算各煤样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随着煤样变质程度升高逐渐降低,DTG曲线近似符合Gauss分布;初始放热温度T_(f_0)随着煤样水分含量升高而升高;煤样变质程度升高,特征温度点T_1,T_3,T_(s_1)与T_4呈线性增加,T_(f_0)与T_(s_0)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放热量随煤变质程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变化,相同温度时,煤样变质程度越高放热量越小;煤化程度越高,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越大,放热量越大,失水活化能、着火活化能与燃烧活化能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特征温度点 初始放热温度 放热量 燃烧特性指数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栋 樊保国 +1 位作者 金燕 杨海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73-2478,共6页
利用管式炉对来自桦甸、龙口和依兰的油页岩进行450~600℃干馏处理,并运用热重分析仪(TGA)在30℃/min的升温速率条件下对油页岩半焦进行测试,考察了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和油页岩产地对油页岩半焦的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并计... 利用管式炉对来自桦甸、龙口和依兰的油页岩进行450~600℃干馏处理,并运用热重分析仪(TGA)在30℃/min的升温速率条件下对油页岩半焦进行测试,考察了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和油页岩产地对油页岩半焦的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并计算了各样品的燃烧特性指数。结果表明:干馏前后发热量不一定会产生明显降低,依兰半焦的发热量与油页岩相比基本不变。干馏温度越高,半焦挥发分明显降低,停留时间对半焦成分和燃烧特性的影响也越小。随着干馏程度的升高,着火温度Ti增大,燃烧性能变差,燃尽温度基本不变。样品重量一般在350℃左右开始明显减小,在500℃左右质量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在700℃再次产生明显失重。从页岩油的产率和半焦的燃烧特性角度综合考虑,过长的干馏时间经济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燃烧特性指数 热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的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钟仙芳 刘春波 +3 位作者 陈永宽 王亚明 缪明明 刘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68-9870,共3页
[目的]研究烟叶的燃烧特性,为不同类型烟叶的燃烧性能鉴别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以同步热分析(STA)技术分析上、中、下部位烟叶的燃烧特性。[结果]在不同的氛围和升温速率下,烟叶的燃烧特性指数Sn(烟叶中部)>Sn(烟叶下部)>Sn(烟... [目的]研究烟叶的燃烧特性,为不同类型烟叶的燃烧性能鉴别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以同步热分析(STA)技术分析上、中、下部位烟叶的燃烧特性。[结果]在不同的氛围和升温速率下,烟叶的燃烧特性指数Sn(烟叶中部)>Sn(烟叶下部)>Sn(烟叶上部),即在不同氛围和升温速率下中部烟叶的燃烧性能最佳。不论氮气氛围或氮氧混合气氛围下,反应活化能均是E(烟叶上部)>E(烟叶下部)>E(烟叶中部),烟叶的活化能在氮气氛围下大于氮氧混合气氛围。[结论]建立的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评价方法,能够为不同类型烟叶的鉴别提供有效的途径,且直观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燃烧特性指数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衍生燃料炭化物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凯峰 孙军 +1 位作者 赵鹏 傅庚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3,87,共4页
利用热分析方法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和垃圾衍生燃料炭化物(cRDF)的燃烧特性,分析RDF和cRDF的燃烧TG-DTG曲线,得出RDF和cRDF的着火温度、燃烧特性指数和燃烧动力学参数等燃烧特性。研究表明,cRDF发热量比RDF高34%~43%,但由于挥发分含... 利用热分析方法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和垃圾衍生燃料炭化物(cRDF)的燃烧特性,分析RDF和cRDF的燃烧TG-DTG曲线,得出RDF和cRDF的着火温度、燃烧特性指数和燃烧动力学参数等燃烧特性。研究表明,cRDF发热量比RDF高34%~43%,但由于挥发分含量较低,燃烧性能不及RDF,因此cRDF作为燃料时应和其它燃料配合使用,以改善其着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DTG 垃圾衍生燃料炭化物 垃圾衍生燃料 燃烧特性指数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成型生物炭燃烧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范方宇 邢献军 +3 位作者 施苏薇 杨静 糜梦星 朱国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0-1106,共7页
采用热重法对玉米秸秆成型颗粒及生物炭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进行研究,并考察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40℃/min)对320、500℃热解生物炭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其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后其燃烧热重分析(DTG)曲... 采用热重法对玉米秸秆成型颗粒及生物炭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进行研究,并考察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40℃/min)对320、500℃热解生物炭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其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后其燃烧热重分析(DTG)曲线呈现多峰状态,峰整体向高温区转移;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均小于生物炭,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N)大于各温度热解炭化后样品。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成型生物炭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升高,SN减小;一级反应动力学能很好地描述各样品的燃烧动力学,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成型颗粒 生物炭 燃烧 动力学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水热炭化学结构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耀鑫 王恩宇 +2 位作者 阚泽 朱婧文 张小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9-445,共7页
以稻壳为原料,利用水热碳化技术结合元素分析和热重法,考察水热反应强度对水热炭化学结构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反应强度参数(lgR_(0))的增大,水热炭整体挥发分和氧元素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而C元素质量分数则逐渐增... 以稻壳为原料,利用水热碳化技术结合元素分析和热重法,考察水热反应强度对水热炭化学结构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反应强度参数(lgR_(0))的增大,水热炭整体挥发分和氧元素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而C元素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当水热反应强度lgR_(0)为4.90~6.19时,参数变化尤为显著,lgR_(0)为6.19时,C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5%和21.3%,O/C和H/C原子比分别为0.32和1.21;2)相对于原料,水热炭的燃烧损失集中在固定碳和挥发分燃烧阶段,着火和燃尽温度均有小幅上升;3)当lgR0由3.25增至6.49时,挥发分燃烧损失减小,固定碳燃烧损失增大,着火与燃尽温度呈整体向高温区转移的趋势,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_(N))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4)固定碳燃烧段活化能低于挥发分燃烧段,本次采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水热炭燃烧动力学结果可靠,相关系数(R^(2))均在0.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烧 动力学 水热碳 热化学处理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烟煤燃烧动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秋红 马超 +1 位作者 刘著 孙艺林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分析3种烟煤燃烧过程中特征温度和失重特征参数的细致差别,揭示其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特征,对水帘洞矿不粘煤、口孜东矿气煤和潘三矿焦煤进行煤粉燃烧特性对比实验,采用FWO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烟煤随着升... 为分析3种烟煤燃烧过程中特征温度和失重特征参数的细致差别,揭示其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特征,对水帘洞矿不粘煤、口孜东矿气煤和潘三矿焦煤进行煤粉燃烧特性对比实验,采用FWO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烟煤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其5种特征温度、2种失重速率和2种燃烧特性指数均增大;3种烟煤的燃烧均为一级化学反应,随变质程度的升高,4个特征温度都增大、2种燃烧特性指数均减小,活化能从低到高依次是不粘煤、气煤和焦煤;水帘洞矿不粘煤最易燃烧,在5℃·min^(-1)升温速率条件下,其活性温度、受热分解起始温度、最大失重速率点温度和燃尽温度分别为164.2,296.8,469.7和532.3℃,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燃尽特性指数分别为7.2×10^(-9) K^(-3)·min^(-2)和2.1×10^(-3) min^(-1);口孜东矿气煤和潘三矿焦煤与之对应的这4种特征温度增大幅度分别为10.0%,2.9%,5.1%,1.2%和17.8%,5.3%,3.8%,3.7%,2种特性指数减小幅度分别为7.4%,28.6%和14.9%,33.3%。从微观上揭示了煤样变质程度和升温速率变化参量对烟煤的燃烧阶段划分、燃烧过程特征温度、失重特征参数、燃烧特性指数和反应动力学这5种燃烧特征指标的影响规律,为上述3种烟煤的自燃倾向性判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温度 失重特征参数 燃烧特性指数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对稻壳水热炭基本元素及燃烧特性影响
9
作者 刘耀鑫 王恩宇 +1 位作者 阚泽 张小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以稻壳为原料,FeCl_(3)为催化剂,利用元素分析仪和热重法研究稻壳水热炭元素结构和燃烧特性,考察水热温度、催化剂浓度对于水热炭元素结构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温度升高,水热炭固定碳含量和热值增大,O/C和H/C原子比逐... 以稻壳为原料,FeCl_(3)为催化剂,利用元素分析仪和热重法研究稻壳水热炭元素结构和燃烧特性,考察水热温度、催化剂浓度对于水热炭元素结构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温度升高,水热炭固定碳含量和热值增大,O/C和H/C原子比逐渐降低。FeCl_(3)的加入进一步加深了水热炭的碳化程度,但对于碳化程度影响效果,水热温度大于FeCl_(3)浓度;2)未添加FeCl_(3)时,水热炭燃烧呈双峰,且挥发分燃烧段峰值明显高于固定碳燃烧段。水热温度上升,挥发分燃烧峰值下降,固定碳燃烧峰值增加。加入FeCl_(3)后,固定碳燃烧范围扩大,双峰逐渐融为单峰,整体向高温区转移;3)水热温度一定时,随着催化剂浓度增大,水热炭燃烧DTG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整体向低温区转移;4)升温速率加快,导致样品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提高,水热炭燃烧整体向高温区转移;5)水热温度一定时,FeCl_(3)加入后,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均小幅度提前,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N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FeCl_(3)提升了水热炭的能量品质及燃烧性能,为今后FeCl_(3)在生物质热转化应用上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热炭化 元素结构 燃烧特性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及其半焦混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擎 王海刚 +2 位作者 孙佰仲 柏静儒 李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82-2888,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性参数值相差不大,分别为0.79和0.73,反映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双峰归因于脂类有机质与干酪根中芳香烃的燃烧;混样中各单样在不同温度段相互影响程度不同,表观影响程度系数f的值均小于1。在燃烧过程中颗粒的缩核形状和表面分形维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低温段接近长圆柱体,在高温段接近平板,当浓度级次β=0.6时,低温段分形维数接近3,在高温段接近1;着火温度随半焦掺混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混样燃烧特性指数介于单烧之间并且存在掺混效果明显区;试样表观活化能在燃烧前期变化比较缓慢并呈下降趋势,大约在60~90kJ.mol-1之间,在后期剧烈增加,当转化率在0.60~0.75之间时表观活化能从80kJ.mol-1剧增到20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混烧 颗粒特性 燃烧特性指数 DAEM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煤焦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2 位作者 李庆钊 李英杰 陈晓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影响很大;高浓度CO2使煤焦的燃尽时间延长。气氛没有改变煤焦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O2浓度提高、CO2浓度降低和煤粉细化均可改善燃料的燃烧特性,但对煤焦的改善程度比对烟煤的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同等O2浓度下O/CO气氛较空气气氛煤灰表面孔隙结构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煤燃烧 热重 燃烧动力学 燃烧特性指数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佰仲 王擎 +3 位作者 申朋宇 刘洪鹏 秦宏 李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6-480,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油页岩干馏残渣、烟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比例混合燃料对着火、燃烬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合燃烧试验TG/DTG曲线与计算各组分加权平均TG/DTG曲线的对比,分析燃烧过程中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相互...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油页岩干馏残渣、烟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比例混合燃料对着火、燃烬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合燃烧试验TG/DTG曲线与计算各组分加权平均TG/DTG曲线的对比,分析燃烧过程中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相互影响的机理;比较混合燃料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着火、燃烬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燃料中烟煤比例增大,着火温度略有降低,燃烧DTG曲线峰值增大,燃烬温度降低,燃烧特性趋好;混合燃烧相互影响主要发生在燃烧低温段450~645℃之间,且燃烧试验DTG曲线峰值大于计算曲线峰值,燃烧稳定性增强;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混合燃料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燃烧着火延迟,反应向高温区移动,DTG曲线峰值增大,综合燃烧特性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干馏残渣 混合燃烧 燃烧特性指数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3个主要造林树种树皮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文静 李世友 +1 位作者 王秋华 单保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2,共5页
为了解滇中地区3个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华山松和云南松树皮的热解特性,在10、20、30℃/min 3种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对这3种树皮进行热重试验,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25~800℃的温度范围内热解,失重率从小到大排... 为了解滇中地区3个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华山松和云南松树皮的热解特性,在10、20、30℃/min 3种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对这3种树皮进行热重试验,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25~800℃的温度范围内热解,失重率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依次为旱冬瓜、华山松、云南松;3种树皮的TG曲线十分相似,都遵循相同的热解机理。3种树皮的热解过程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活化能从小到大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说明旱冬瓜的树皮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华山松树皮的防火性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 热重分析 动力学参数 燃烧特性指数 旱冬瓜 华山松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含水率对其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宏宇 刘春波 +5 位作者 申钦鹏 何沛 张涛 刘志华 蒋丽红 缪明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9-1284,共6页
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考察了不同湿度下平衡后的烟丝燃烧性。结果表明:1烟丝含水率随着平衡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2通过比较每一阶段的失重率可知,烟丝不同含水率对其燃烧和热解反应的各个阶段有一定影响,失重率随着平... 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考察了不同湿度下平衡后的烟丝燃烧性。结果表明:1烟丝含水率随着平衡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2通过比较每一阶段的失重率可知,烟丝不同含水率对其燃烧和热解反应的各个阶段有一定影响,失重率随着平衡湿度变化的转折点在平衡湿度50%-60%之间;3烟丝的燃烧特性指数Sn随着平衡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平衡湿度与烟丝含水率、平衡湿度与平均燃烧速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着火温度与燃烧特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平衡湿度与燃烧特性指数Sn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含水率 同步热分析 燃烧特性指数 偏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页岩油泥与半焦混烧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7,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页岩油泥与其500℃半焦混合燃烧时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进行考察,通过FTIR研究样品的混烧特性及气体释放规律,分析混合比和升温速率对混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FWO法对样品混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页岩油泥与其500℃半焦混合燃烧时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进行考察,通过FTIR研究样品的混烧特性及气体释放规律,分析混合比和升温速率对混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FWO法对样品混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燃烧分为3个阶段:油泥轻质组分燃烧阶段、油泥重质组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阶段及固定碳燃烧阶段。油泥比例的增大及升温速率的提高导致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稳燃指数逐渐增大,说明油泥和升温速率有利于混合样品的燃烧特性。油泥比例的增大促进气体释放速率逐渐加大,A(CO_2)/A(CO)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再增大的趋势,与油泥比例不成线性关系,说明油泥掺入有利于样品的燃烧,但并不一定有利于样品的燃尽。除样品S1外,其他样品活化能变化规律相似。轻质油燃烧阶段活化能在50—100 k J/mol,共燃阶段活化能在100—150 k J/mol,固定碳燃烧阶段活化能达到了300 k J/mo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泥 半焦 混烧 燃烧特性指数 稳燃指数 红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保温材料的热解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爱华 刘建勇 赵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6,共3页
用热重法(TG)、氧指数、氧弹热值法研究了聚苯乙烯挤塑板(XPS)、橡塑海绵、聚氨酯3种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特性指数,热分解活化能等热解性能。橡塑海绵和聚氨酯有2个热解阶段,挤塑板只有1个热解阶段;橡塑海绵和挤塑板的燃烧特性指数P相差... 用热重法(TG)、氧指数、氧弹热值法研究了聚苯乙烯挤塑板(XPS)、橡塑海绵、聚氨酯3种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特性指数,热分解活化能等热解性能。橡塑海绵和聚氨酯有2个热解阶段,挤塑板只有1个热解阶段;橡塑海绵和挤塑板的燃烧特性指数P相差不大,而聚氨酯的燃烧特性指数P高出橡塑海绵和挤塑板1个数量级;聚氨酯的热解活化能最低。结果表明,3种样品中橡塑海绵的阻燃性能最好,聚氨酯阻燃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活化能 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冬瓜鲜叶及其凋落物的热解动力学
17
作者 苏文静 李世友 +1 位作者 单保君 王秋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1期31-33,40,共4页
为了解滇中地区防火树种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的鲜叶及其各层凋落物的热解特性,选取旱冬瓜的鲜叶、L层、F层及H层凋落物分别进行热重实验,分析了样品的引燃温度、燃尽温度、失重率、燃烧特性指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旱冬... 为了解滇中地区防火树种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的鲜叶及其各层凋落物的热解特性,选取旱冬瓜的鲜叶、L层、F层及H层凋落物分别进行热重实验,分析了样品的引燃温度、燃尽温度、失重率、燃烧特性指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旱冬瓜鲜叶、L层、F层、H层凋落物的引燃温度分别为200℃、217℃、225℃、257℃,4种样品的燃烧性能由强到弱排序为:旱冬瓜鲜叶>L层>F层>H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 鲜叶及其凋落物 热解动力学 燃烧特性指数 活化能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预处理对樟木屑制备成型燃料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李士伟 杨静翎 +3 位作者 李辉 谭梦娇 黄忠良 李昌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36,共8页
针对成型燃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质量不佳问题,在200~260℃对樟木(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屑进行水热预处理,并制备成型燃料,考察水热预处理条件对成型能耗和成型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提高了小粒径微粒的含量... 针对成型燃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质量不佳问题,在200~260℃对樟木(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屑进行水热预处理,并制备成型燃料,考察水热预处理条件对成型能耗和成型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提高了小粒径微粒的含量和成型燃料的梅耶(Meyer)强度,降低了樟木屑的塑性但提高了成型中的挤压能耗和推动能耗。水热预处理显著促进樟木屑中半纤维素的降解,降低了吸水性和挥发分含量,并提高了成型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降低了最大燃烧速率,将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6.96 mg^2/(min^2·℃~3)降低至1.89~3.44 mg^2/(min^2·℃~3),使成型燃料具有燃烧稳定和使用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水热预处理 成型燃料 强度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混比例下不同生物质与煤粉混燃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美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共9页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着火容易、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但存在能量密度低、水分高等缺点。煤粉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和着火困难、污染物排放高等缺点。将生物质高比例掺混入煤粉(生物质/煤粉质量比大于5∶5),可有效解决...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着火容易、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但存在能量密度低、水分高等缺点。煤粉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和着火困难、污染物排放高等缺点。将生物质高比例掺混入煤粉(生物质/煤粉质量比大于5∶5),可有效解决生物质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低、煤粉着火较难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该方法已成为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低掺混比例(小于5∶5),国内常见生物质与煤粉在高掺混比例下的混燃特性尚有待深入研究。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玉米秸秆、稻杆、玉米芯、棉花及杨木屑)与煤粉在高掺混比例下(0∶10、5∶5、6∶4、7∶3、8∶2、10∶0)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不同生物质种类及掺混比例对燃料热失重特性、特征温度、反应动力学、燃尽特性及燃烧特性指数等影响,并确定不同生物质的最佳掺混比例。结果表明:混合样品的失重曲线表现为失水、挥发分燃烧、固定碳燃烧3个阶段。最大失重速率在第1阶段变小,第2阶段变大,燃烧整体前移。混合样品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分别比煤粉下降约100和40℃,在协同作用下,掺混后杨木屑的着火温度随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掺混后玉米秸秆、稻杆和棉花随掺混比例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7∶3时最小;掺混后玉米芯则随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所有种类生物质掺混后的燃尽温度均下降。单一生物质的活化能均小于煤粉,其排序为稻杆>杨木屑>玉米秸秆>棉花>玉米芯(第1阶段),杨木屑>棉花>玉米芯>稻杆>玉米秸秆(第2阶段)。随掺混比例增大,第1阶段掺混后棉花和杨木屑活化能先增大后减小,玉米芯和稻杆逐渐减小,且均在8∶2时最小;掺混后玉米秸秆先减小后增大,6∶4时最小。第2阶段掺混后玉米芯、杨木屑和棉花活化能逐渐减小,8∶2时最小;玉米秸秆和稻杆先减小后增大,分别在6∶4和7∶3时最小。燃尽特性指数变化规律不同,掺混后棉花在7∶3时抑制作用最强,玉米秸秆、稻杆、玉米芯、杨木屑分别在8∶2、6∶4、6∶4和8∶2时促进作用最强。单一生物质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玉米芯>棉花>玉米秸秆>稻杆>杨木屑,约分别为煤粉的10.0倍、7.7倍、7.0倍、6.5倍和6.2倍;且玉米芯和棉花在8∶2时、稻杆和玉米秸秆在7∶3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大,小范围改变掺混比例,燃烧特性指数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生物质 高掺混比例 热重分析法 混燃特性 燃烧特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