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粉中内在矿物对煤焦燃烧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洪 施海艳 +2 位作者 姬莉 李欢 李梅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用浮沉法分选出中等密度级别的煤粉,在马弗炉上以900℃制焦,用HCl-HF-HCl法对煤焦进行脱灰处理,用TGA研究煤焦脱灰前后燃烧反应活性的变化,用N2吸附法研究孔结构的变化,用可溶离子萃取法研究可溶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含内在矿... 用浮沉法分选出中等密度级别的煤粉,在马弗炉上以900℃制焦,用HCl-HF-HCl法对煤焦进行脱灰处理,用TGA研究煤焦脱灰前后燃烧反应活性的变化,用N2吸附法研究孔结构的变化,用可溶离子萃取法研究可溶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含内在矿物的无烟煤煤焦和褐煤煤焦脱灰后低温反应速率明显降低,而含内在矿物的烟煤煤焦脱灰后低温反应速率变化不大,所有样品脱灰后高温反应速率都明显提高.机理研究表明,这些变化是煤焦比表面积、孔容、颗粒粒径变化和可溶离子含量在不同温度下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燃烧反应活性 煤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燃烧特性及反应活性探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爱霞 张守玉 +6 位作者 王健 郭熙 陈川 熊绍武 吕俊复 丁艳军 董建勋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87-91,120,共6页
中国褐煤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褐煤自身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中国褐煤应用最广的途径———燃烧,借助热重分析仪对不同热解终温的褐煤半焦及热解终温为1273 K的褐煤半焦与原煤的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oats-R... 中国褐煤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褐煤自身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中国褐煤应用最广的途径———燃烧,借助热重分析仪对不同热解终温的褐煤半焦及热解终温为1273 K的褐煤半焦与原煤的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进行了燃烧动力学的分析,通过求得的表观活化能表征煤焦的燃烧反应活性。研究发现:热解终温越高,煤焦的燃烧特性越差;掺混褐煤有助于提高其半焦的燃烧特性,而掺混燃料的燃烧稳定性几乎和原煤无差别,且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活化能逐渐增大,越不易点燃,掺混半焦对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反应活性都有影响。相同制备条件下的烟煤半焦和褐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参数尤其是活化能相差很大,可见煤焦的燃烧反应活性与煤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半焦 燃烧反应活性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气/柴油RCCI燃烧的热效率与损失联合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金鹏 常亚超 +1 位作者 李耀鹏 贾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内燃机急需实现高效清洁燃烧,所以可再生无碳清洁燃料氢气与高效低排放燃烧模式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将KIVA-3V程序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内燃机急需实现高效清洁燃烧,所以可再生无碳清洁燃料氢气与高效低排放燃烧模式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将KIVA-3V程序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耦合,对氢气/柴油RCCI燃烧进行了参数优化,以实现等效指示燃油消耗率(EISFC)与[火用]损失的最小化,确定了不同初始参数对[火用]损失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等效指示燃油消耗率随着燃烧温度非单调性变化,等效指示燃油消耗率和[火用]损失之间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所以很难同时实现等效指示燃油消耗率和[火用]损失的最小化.基于化学反应路径、燃烧温度与燃烧持续期对[火用]损失的影响,提高预混能量比与柴油第一次喷射比例可以有效降低[火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第二定律 [火用]损失 氢气/柴油 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燃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油气耦合分层燃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立平 韩冰 +3 位作者 尚秋成 高婧 姜峰 王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针对柴油/天然气反应活性控制压缩点火发动机低负荷热效率低、未燃CH_(4)和CO排放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双进气道双阀燃气独立喷射方法,通过三维CFD仿真,对比研究了双阀燃气喷射比例对缸内油气耦合分层、燃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 针对柴油/天然气反应活性控制压缩点火发动机低负荷热效率低、未燃CH_(4)和CO排放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双进气道双阀燃气独立喷射方法,通过三维CFD仿真,对比研究了双阀燃气喷射比例对缸内油气耦合分层、燃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阀燃气喷射比例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通过微量柴油分段喷射和调整双阀燃气喷射比例,缸内能够形成高低反应活性燃料的耦合分层,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增加,峰值相位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未燃CH_(4)和CO排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当双阀中直管燃气喷射比例为80%时,不仅能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并且可以在NO排放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CH_(4)和CO排放的同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反应活性控制压缩点火燃烧 高压共轨 微喷引燃 柴油分段喷射 双阀独立喷射 油气耦合分层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