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燃级参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 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季成 林宇震 +3 位作者 韩猛 王瑜琢 韩啸 王建臣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的增大,NO_(x)的排放减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增多.主、预燃级同时工作时,主燃级旋流数0.9头部方案的主燃级NO_(x)的排放最少,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70 m/s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主燃级参数 高温高压实验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燃烧技术在LNG接收站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中的应用与优化
2
作者 杨潇 刘春言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48-49,27,共3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气化过程中面临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问题,深入研究了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实现低氮排放的可能性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分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要点,...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气化过程中面临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问题,深入研究了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实现低氮排放的可能性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分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在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分级燃烧技术能够显著降低NO_x排放,同时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为LNG接收站的环保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分级燃烧 低氮技术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中心分级燃烧器天然气掺氢燃烧的受迫振荡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挺 金明 +1 位作者 葛冰 臧述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1,共8页
天然气掺氢燃烧是燃气轮机机组降低碳排放重要措施之一,但掺氢燃料的组分变化会导致燃烧室火焰结构及燃烧稳定性发生变化.为分析中心分级燃烧器掺氢燃烧条件下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入口速度扰动下,不同掺氢比对中心... 天然气掺氢燃烧是燃气轮机机组降低碳排放重要措施之一,但掺氢燃料的组分变化会导致燃烧室火焰结构及燃烧稳定性发生变化.为分析中心分级燃烧器掺氢燃烧条件下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入口速度扰动下,不同掺氢比对中心分级掺氢燃烧的瞬态火焰结构、压力以及热释放响应的影响,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法提取了火焰脉动的特征模态,发现其主要包含火焰干涉区强脉动和轴向扰动两种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氢体积比从0%增大到30%,火焰前沿向上游移动,两级火焰间距缩短,火焰干涉对应的脉动模态的能量占比增大,加强了压力与热释放的耦合,导致燃烧室内的压力响应增大9%,热释放响应增大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天然气掺氢 受迫振荡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轴向贫燃分级燃烧技术进展
4
作者 梁恩广 张辰杰 +1 位作者 余志健 朱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8-1339,共12页
在碳减排背景下,燃气轮机燃烧室需要在出口温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控制NO_(x)排放、提高功率调节范围和燃料适应性。为了应对以上挑战,燃气轮机厂商正在发展轴向分级燃烧技术。本文介绍了轴向分级燃烧原理,分析了轴向分级参数、交叉射流火... 在碳减排背景下,燃气轮机燃烧室需要在出口温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控制NO_(x)排放、提高功率调节范围和燃料适应性。为了应对以上挑战,燃气轮机厂商正在发展轴向分级燃烧技术。本文介绍了轴向分级燃烧原理,分析了轴向分级参数、交叉射流火焰形态、喷嘴结构和燃料种类对污染物排放和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降低一级燃烧室当量比、增强二级燃烧室的掺混均匀性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轴向分级燃烧室的热声振荡特性复杂,合理选取分级参数能够抑制振荡。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减排效益和工况调节能力已经在商业运行中得到验证。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展望了轴向分级燃烧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 轴向分级燃烧 污染物 燃烧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燃烧对轴向分级燃烧室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隋永枫 张宇明 +4 位作者 臧鹏 贾玉良 衡思江 傅燕妮 葛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9-1147,共9页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级燃料会抑制CO的消耗,导致CO排放急剧增加;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导致NO_(x)排放降低,但负荷增加会削弱次级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能力.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抑制较低频带(75~90 Hz)内的燃烧振荡;当次级当量比高于阈值(0.19)时,次级燃料的加入才会对较高频带(175~210 Hz)内的燃烧振荡起到抑制效果.此外,综合考虑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影响规律,获得了轴向分级燃烧室在较高负荷区间(20%~50%负荷)内的低排放、稳定燃烧的运行范围和升负荷方式,为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的稳定低排放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 非预混燃烧模式 次级燃烧 排放 燃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F级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全温全压试验研究
6
作者 隋永枫 臧鹏 +3 位作者 张宇明 彭志胜 傅燕妮 谷庭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8-1384,共7页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为5.4%;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为0.06,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03;燃烧室火焰筒壁面温度低于850℃;NO_(x)摩尔分数维持在1.9×10^(-5),CO和未燃碳氢(UHC)排放基本为0,燃烧效率维持在99.99%以上;压力脉动各特征频率对应幅值均低于3 kPa,表明燃烧室热声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 总压损失系数 出口温度分布 壁面温度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分级燃烧下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孙保民 王顶辉 +3 位作者 段二朋 郭永红 曹为华 张守恒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1-266,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分级燃烧下NOx的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燃烧器附近局部区域和炉膛整体区域NOx的反应速率,得到了不同燃尽风率下NOx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NOx主要产生于燃烧初期,当燃料与O2混合不充分时会发生NOx的还原反应;...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分级燃烧下NOx的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燃烧器附近局部区域和炉膛整体区域NOx的反应速率,得到了不同燃尽风率下NOx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NOx主要产生于燃烧初期,当燃料与O2混合不充分时会发生NOx的还原反应;从炉膛整体来看,燃料型NOx的生成速率明显大于热力型NOx,主燃区和燃尽区均生成燃料型NOx,而热力型NOx几乎只在温度很高的主燃区生成,且对O2体积分数的敏感性弱于燃料型NOx;主燃区和燃尽区NOx反应速率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为O2体积分数和焦炭燃烧速率;燃尽风率增大,主燃区NOx生成速率和生成区域减小,还原区域增大,NOx排放质量浓度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级燃烧 NOX生成特性 燃尽风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t/h煤粉锅炉分级送风低NO_x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霞 高小涛 +2 位作者 肖军 沈来宏 章名耀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6.1对天生港电厂400 t/h燃煤锅炉分级送风低NOx改造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原工况以及4种预改造工况下炉膛内的温度场和NOx的浓度分布,通过比较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出口烟温等因素,预测分级风改...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6.1对天生港电厂400 t/h燃煤锅炉分级送风低NOx改造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原工况以及4种预改造工况下炉膛内的温度场和NOx的浓度分布,通过比较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出口烟温等因素,预测分级风改造中的风量配比等问题.将其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分级送风可降低NOx排放,降幅可达30%以上,NOx排放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数值模拟 分级燃烧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分级燃烧炉内壁面硫化物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9
作者 秦明 姜文婷 吴少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8,共8页
以某60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硫化物气体在炉内还原区水冷壁壁面区域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SO_2主要分布在主燃烧器壁面区域,而H_2S主要分布在分离燃尽风(SOFA)与主燃烧器之间的壁面区域,且该区域的氧量极低... 以某60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硫化物气体在炉内还原区水冷壁壁面区域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SO_2主要分布在主燃烧器壁面区域,而H_2S主要分布在分离燃尽风(SOFA)与主燃烧器之间的壁面区域,且该区域的氧量极低,温度又较高,发生高温腐蚀的可能性更大;随着燃料中含硫量的增大,壁面区域的硫化物气体质量分数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而高质量分数硫化物气体所占区域面积却明显增大,在主燃烧器的局部区域,壁面也出现了H_2S质量分数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级燃烧 高温腐蚀 硫化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分级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技术改造及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闫志勇 张慧娟 +2 位作者 邱广明 刘启旺 袁亚莉 《动力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764-769,共6页
详述了乌拉山电厂 WGZ410 /10 0 -12型锅炉采用分级燃烧技术降低 NOx 排放的技术改造 ,并对改造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指出了火上风份额、二次风沿炉膛断面的分布、锅炉负荷及制粉系统的投停对脱硝率的影响。图 7表 10参
关键词 锅炉 分级燃烧 排放 技术改造 氮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防火设计规范相协调的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绪斌 张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介绍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防火规范在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通过比较GB 862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标准》的1997版和2006版的差异,阐述GB 8624-2006燃烧性能分级标准的先进性。"新分级标准"... 介绍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防火规范在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通过比较GB 862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标准》的1997版和2006版的差异,阐述GB 8624-2006燃烧性能分级标准的先进性。"新分级标准"引入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测试方法,围绕燃烧放热量进行分级,以实体房间火灾为参照场景,结合欧盟发达国家建筑火灾安全规范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标准与相关防火设计规范的协调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性能分级体系 防火规范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进场工况燃油分级方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付镇柏 林宇震 +1 位作者 张弛 许全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6,共10页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试验结果表明,进场工况下,设计的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预燃级单独供油方式时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但NO x排放指数也较高,超过了指标要求;主预两级共同供油方式可获得较低的NO x排放,但燃烧效率难以达到指标;在合理的燃油分配比例下,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方式燃烧效率和NO x排放能够同时满足指标要求;3种燃油分级方式下,冒烟数都远低于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 进场工况 燃油分级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燃烧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肖理生 曾汉才 +1 位作者 金峰 韩军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42-1045,共4页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细度的分级燃烧试验。实验发现 ,分级燃烧对高挥发份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 NOx排放浓度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而且在分级燃烧条件下 ,同一煤种细煤粉的飞灰含量较粗煤粉低。另外 ,还得到了不...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细度的分级燃烧试验。实验发现 ,分级燃烧对高挥发份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 NOx排放浓度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而且在分级燃烧条件下 ,同一煤种细煤粉的飞灰含量较粗煤粉低。另外 ,还得到了不同煤种在分级燃烧条件下的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图 9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分级燃烧 一次风空气系数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的CFD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波 王书磊 +3 位作者 王元华 赵华璋 关俊岭 王向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射流卷吸的作用,辐射室内存在较大范围的回流区。当R由0.5增至0.85时,辐射室对称面平均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升高0.65%,壁面热通量下降1.65%,火焰高度增加0.44倍,NO排放体积分数由214.4μL/L迅速下降至37.9μL/L。在温度和氧气浓度较高的燃气/空气混合接触面上,热力型NO形成较多;在低温富燃的火焰前端区,快速型NO形成较多。当R为0.8时,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燃烧完全且烟气NO浓度较低,可作为燃烧器设计和现场调节的优化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加热炉 空气分级燃烧 火焰高度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点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延胜 林宇震 +1 位作者 李林 薛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降增加,在各种燃烧室进口压力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具有一个最低值;随着进口压力减小,这个最低值所对应的压降不断降低,同时贫油点火油气比升高。通过分析进口空气条件、燃烧室参考速度和燃油SMD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其点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点火性能 贫油点火油气比 常温 低压 点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分级对分解炉燃烧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国华 吕刚 +1 位作者 陈艳艳 赵强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为研究分级条件下,分解炉内温度场、氧气浓度场及NO浓度场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5 000 t/d水泥分解炉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级燃烧条件下,分解炉主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明显减少,燃烧温度也相应的... 为研究分级条件下,分解炉内温度场、氧气浓度场及NO浓度场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5 000 t/d水泥分解炉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级燃烧条件下,分解炉主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明显减少,燃烧温度也相应的降低,NO的生成量减少;在分级风入口的上方存在一个高温区,但在此区域NO浓度没有明显升高。分风量增加,分解炉出口的NO浓度降低,分解炉内生料的分解率和煤粉燃尽率均下降,但是分解炉出口的温度有一定的升高,说明分级燃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泥的生产过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分风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炉 分级燃烧 煤粉燃烧 NO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粒径在分级燃烧中对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杰 谢建文 +1 位作者 范卫东 章明川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53,共5页
在多路进风一维炉上,研究不同粒径的神华煤在分级燃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分级燃烧时中等粒径煤粉氮氧化物的排放较高;分级燃烧时,分级的程度越大,氮氧化物排放越低;普通分级燃烧时粒径的影响很明显,但仍是中等粒径的氮... 在多路进风一维炉上,研究不同粒径的神华煤在分级燃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分级燃烧时中等粒径煤粉氮氧化物的排放较高;分级燃烧时,分级的程度越大,氮氧化物排放越低;普通分级燃烧时粒径的影响很明显,但仍是中等粒径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明显较高;深度分级燃烧时粒径的影响被削弱;在主燃烧区固定风量时,燃尽风的增加会导致氮氧化物的排放略微升高;并且分级燃烧会减少神华煤的飞灰含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锅炉 空气分级燃烧 燃尽风 氮氧化物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燃烧降低燃煤锅炉NO_x排放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玲 王恩禄 +1 位作者 罗永浩 陆方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0,共4页
再燃燃料在还原性气氛下对主燃区煤粉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中 ,再燃燃料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氰基、氨基和烃根等起到分解氮氧化物的作用。同一再燃燃料中烃类物质在富燃料和贫燃料气氛中所起作用截然不同。实际应用中应使再燃区内... 再燃燃料在还原性气氛下对主燃区煤粉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中 ,再燃燃料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氰基、氨基和烃根等起到分解氮氧化物的作用。同一再燃燃料中烃类物质在富燃料和贫燃料气氛中所起作用截然不同。实际应用中应使再燃区内各处处于弱还原性气氛下以保证再燃降低NOx 排放的效果 ,并尽量采用气体燃料作为再燃燃料 ,同时在获取所需NOx 排放水平前提下尽量选取较高的空气过量系数(化学当量比 ) ,以同时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减轻高温腐蚀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 反应机理 NOX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空气分级燃烧中还原性气氛的模拟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登高 李振山 蔡宁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空气分级燃烧是广泛采用的煤粉低氮燃烧技术,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模拟预测,有助于燃烧设备的改进并优化燃烧,实现在燃烧中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空气分级燃烧数值模拟中对还原区的准确模拟是预测氮氧化物排放、硫化氢高温腐蚀等... 空气分级燃烧是广泛采用的煤粉低氮燃烧技术,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模拟预测,有助于燃烧设备的改进并优化燃烧,实现在燃烧中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空气分级燃烧数值模拟中对还原区的准确模拟是预测氮氧化物排放、硫化氢高温腐蚀等的基础。笔者旨在提出一种合理预测煤粉空气分级燃烧还原性气氛的数值模拟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锅炉的模拟,并探讨了还原性气氛预测准确性对氮氧化物排放、焦炭燃烧等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煤粉空气分级燃烧过程进行原理分析,提出数值模型开发及其应用的研究思路,即是通过小型电加热沉降炉模拟实际锅炉分级燃烧温度和组分浓度场,测量组分、焦炭转化等参数用于模型开发和验证,最后将开发的模型嵌入商用数值模拟平台,实现分级燃烧全过程模拟。基于此,搭建了能够反映实际锅炉空气分级燃烧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特性的电加热沉降炉试验平台,并通过在线称重给煤速率、气体浓度组分测量,对试验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②设计不同工况的空气分级燃烧试验,并获取沿程CO、H_2、焦炭转化率等关键数据,基于数值模拟的动力学优化方法获取空气分级燃烧状态下还原区焦炭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通过开发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式在Fluent平台上实现了焦炭气化以及还原性气氛的模拟预测,并将其应用于600 MWe超临界墙式对冲炉分级燃烧的数值模拟。③分析比较了在模拟中不考虑气化和考虑气化时对炉内温度、还原区气氛、氮氧化物的分布和焦炭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空气分级燃烧数值模拟方案能实现对实际锅炉空气分级燃烧特别是还原区的合理预测;在模拟中不考虑焦炭气化将导致还原性气体浓度明显偏低,导致颗粒燃尽推迟,炉膛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空气分级燃烧 还原性气氛 数值模拟 焦炭气化 墙式对冲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线电缆燃烧性能分级体系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亮 赵婧 李玮瑜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751,共4页
介绍电线电缆燃烧特点与其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试验方法。结合GB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和GB/T31248-2014《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对比了新标准分级体系与原有GA306系列标准对电... 介绍电线电缆燃烧特点与其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试验方法。结合GB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和GB/T31248-2014《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对比了新标准分级体系与原有GA306系列标准对电线电缆制品燃烧性能分级要求、试验组合、评价方式、指标范围等方面的异同,介绍新成束燃烧试验方法的测试模式和主要采集参数。以典型常见电线电缆制品为例依据新标准进行了成束燃烧试验,就新旧试验体系下可能获得的差异化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电缆 成束燃烧 燃烧特性分级 热释放速率 总放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