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余热锅炉的大型化与国产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哈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共3页
结合我国配置PG9371容量等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余热锅炉大型化和国产化问题,从余热锅炉的设计技术、材料选择、生产制造能力及配套设备几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对国内外的情况也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余热锅炉 大型化 国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6001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设计和使用要点
2
作者 颜振达 《动力工程》 CSCD 1990年第2期49-53,38,共6页
南京汽轮电机厂于1989年9月制成MS6001型燃气轮机.巳形成批量生产。分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优点及组合类型,工况对联合循环的影响.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燃油处理系统,联合循环电站的布置及基本参数等。
关键词 燃气 蒸汽 联合循环 发电装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裴杰 赵苗苗 +3 位作者 刘明义 郑建涛 徐海卫 曹传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5,131,共5页
针对华能南山电厂菲涅尔式太阳能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SCC)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场产生的过热蒸汽引入汽轮机低压段做功所导致的能量损失问题,提出了在太阳能集热场设置蓄热系统,以保证集热场出口过热蒸汽参数的稳定,并将过热蒸汽引... 针对华能南山电厂菲涅尔式太阳能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SCC)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场产生的过热蒸汽引入汽轮机低压段做功所导致的能量损失问题,提出了在太阳能集热场设置蓄热系统,以保证集热场出口过热蒸汽参数的稳定,并将过热蒸汽引入汽轮机的中压段做功。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系统相比,ISCC改进系统太阳能发电功率提高了0.189 MW,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7%,系统热效率提高了0.15%,系统等效节气量提高了39.69m3/h,系统热力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场 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 发电系统 等效节气量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量量化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宁 张紫禾 +4 位作者 张景奇 康磊 张海滨 陈颖 贾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89-1496,共8页
为探究排放因子法与监测法两类量化方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采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下称《核算报告要求》)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下称《IPCC... 为探究排放因子法与监测法两类量化方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采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下称《核算报告要求》)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下称《IPCC指南》)两种排放因子法,以及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原理的排放源监测法,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进行4次量化,分别得出监测法、《核算报告要求》以及《IPCC指南》下限值、缺省值和上限值5组量化值.结果表明:(1)采用监测法得出的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值明显小于两种指南排放因子法量化结果;(2)采用《核算报告要求》得出的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值介于《IPCC指南》缺省值和下限值的量化值之间;(3)《核算报告要求》和《IPCC指南》中的天然气排放因子值分别超出此次监测法量化值折算出的天然气排放因子值的22%、19%、23%和28%,证明存在因高估排放因子导致高估CO_2排放量的可能;(4)装置运行负荷率越高,采用排放因子法得出的量化值越趋近于监测法量化值.研究显示,在监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宜采用监测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进行量化,可避免燃料燃烧特性值和装置负荷率对排放因子法量化准确性的干扰,能更好地支撑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统计量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监测法 排放因子法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轴系配置的思考 被引量:16
5
作者 邓小文 肖小清 张俊杰 《广东电力》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因高效、节能、环保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 从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实际情况出发, 全面分析联合循环机组轴系的配置型式及其影响, 重点比较了单轴和多轴“2拖1”机组在设备投资、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因高效、节能、环保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 从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实际情况出发, 全面分析联合循环机组轴系的配置型式及其影响, 重点比较了单轴和多轴“2拖1”机组在设备投资、占地面积、建设周期、起动停机、功率和效率、检修和控制系统方面的优缺点, 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新机组建设的轴系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轴系配置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自启动功能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朝 金智伟 +2 位作者 陈浩 翟鹏 辛军放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156,共4页
针对某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启动功能运行方式多样、工艺流程可变的特点,设计了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自启动程序。通过选择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启动顺序,设置合理的并汽顺序,从而使得该程序能够很好地适应二拖一机组... 针对某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启动功能运行方式多样、工艺流程可变的特点,设计了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自启动程序。通过选择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启动顺序,设置合理的并汽顺序,从而使得该程序能够很好地适应二拖一机组的运行特点,实现机组的全自动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二拖一 全自动启动 并汽 顺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闸北发电厂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改造的决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左鸿恕 陈卫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9-51,共3页
采用燃气轮机及其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对上海闸北发电厂进行改造,是上海电力工业局的一项重大决策。介绍了闸北电厂技术改造方式、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及其参数选择等。
关键词 发电 燃气-蒸汽发电 联合循环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atic PCS7分散控制系统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卫东 张伟 +2 位作者 薛建中 何新 景效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结合杨凌燃机热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工程实例 。
关键词 热电厂 SIMATICPCS7 分散控制系统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国产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蕾 姚挺生 +1 位作者 沈俪 傅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一般采用配套进口保护设备,还没有采用国产保护设备的应用实例。结合电厂的工程实践,分析比较了9FA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与常规机组的差异,重点针对发电机启停机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发电机...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一般采用配套进口保护设备,还没有采用国产保护设备的应用实例。结合电厂的工程实践,分析比较了9FA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与常规机组的差异,重点针对发电机启停机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主变压器差动保护,以及其他后备保护。深入研究了这些保护在负载换流型变频器(LCI)系统变频启动过程中的运行特点。通过采用与频率无关的保护原理以及特性化配置,提出了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国产保护设备的变频启动解决方案和主保护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LCI变频启动 国产化 保护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的噪声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语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1,共5页
针对镇海30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扩建场地狭小,为使原来已局部超标的居民区环境噪声在联合循环机组投产后达标,在工程设计中对机组主要噪声源采取了一系列降噪措施,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噪声传播进行模拟和预... 针对镇海30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扩建场地狭小,为使原来已局部超标的居民区环境噪声在联合循环机组投产后达标,在工程设计中对机组主要噪声源采取了一系列降噪措施,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噪声传播进行模拟和预测,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建设大型隔声屏障。经工程竣工验收,取得了满意的噪声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噪声控制 隔声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碳排放绩效计算及影响分析
11
作者 孙天祥 刘松涛 +4 位作者 曹悦 陈传敏 贾文波 李朋 周卫青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为提高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使企业评估碳减排效果更加直观,提出将电厂发电量与碳排放强度相关联。首先,基于Aspen Plus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其碳排放绩效;然后,从机组负荷、环境温度、热网投入和天然气成分4个影响... 为提高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使企业评估碳减排效果更加直观,提出将电厂发电量与碳排放强度相关联。首先,基于Aspen Plus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其碳排放绩效;然后,从机组负荷、环境温度、热网投入和天然气成分4个影响因素分别对碳排放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Aspen Plus模型能准确模拟电厂运行,以某电厂S106FA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经计算碳排放绩效为342.66 g/(kW·h)。采用碳排放绩效对比实测法与排放因子法对碳排放进行计算,碳排放绩效核算碳排放量更贴近实测法计算结果,碳排放绩效法与实测法核算偏差在0.20%。排放因子法采用实测法低位发热量和省缺值低位发热量与实测法偏差分别为5.24%和19.66%;机组负荷对联合循环机组碳排放绩效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热网投入、环境温度和天然气成分。为降低联合循环机组碳排放绩效,电厂需要合理安排调峰时间和热网供热,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或补充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Aspen Plus 模拟计算 碳排放绩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发研究燃煤(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12
作者 钟史明 《煤炭综合利用译丛》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67,共7页
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国内外火电发展动向与存在问题,指出:直接燃煤的严重危害性、烟气脱硫耗资大、占地大且热效率下降,继而论述燃煤(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国内技术基础,提出在发展大容量、高参数... 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国内外火电发展动向与存在问题,指出:直接燃煤的严重危害性、烟气脱硫耗资大、占地大且热效率下降,继而论述燃煤(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国内技术基础,提出在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同时,必须重点开发研究燃煤沸腾床(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发电 燃气 蒸汽 联合循环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电气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鸣 《广东电力》 2011年第4期73-75,79,共4页
以惠州液化天然气电厂、深圳前湾燃机电厂为蓝本,介绍具有3台350MW级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厂高压工作电源接线方式、接地系统、电气设备布置的设计方案,以及厂用电率计算和柴油发电机容量确定的方法。针对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以惠州液化天然气电厂、深圳前湾燃机电厂为蓝本,介绍具有3台350MW级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厂高压工作电源接线方式、接地系统、电气设备布置的设计方案,以及厂用电率计算和柴油发电机容量确定的方法。针对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两班制运行具有辅机少、机组启动时间短且可独立启动的特点,经分析计算,提出的设计方案为:高压厂用变压器采用双卷变压器,6kV工作段为1段,不单独设置公用段;配置2套静止变频器启动装置;高压厂用电系统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380V/220V厂用电接地系统采用TT接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厂用电率 柴油发电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设计中几个节能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顺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5,共4页
结合国内几家大型联合循环电厂的设计、运行和技改状况,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特点,从节能角度出发,对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配置、发电岛的布置、燃气轮机进气过滤装置的选型、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余热锅炉的加热备用、辅机的... 结合国内几家大型联合循环电厂的设计、运行和技改状况,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特点,从节能角度出发,对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配置、发电岛的布置、燃气轮机进气过滤装置的选型、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余热锅炉的加热备用、辅机的调速控制等几个方面作出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发电机组 设计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15
作者 陈福湘 冯明之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20,60,共11页
阐述了90年代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进展,说明在我国发展联合循环电站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燃气-蒸汽 煤气化 联合循环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凯淇 许丹 +2 位作者 谢华宝 丁强 胡林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144,共8页
为了解决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正积极发展"煤改气"技术,将传统的燃煤热电机组改为燃气热电机组。建立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并以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包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 为了解决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正积极发展"煤改气"技术,将传统的燃煤热电机组改为燃气热电机组。建立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并以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包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合系统调度模型。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传统热电机组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比例变化、风电渗透率不同对电网弃风率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常规热电机组虽然增加了运行成本,但有利于电网消纳弃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合系统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调度模型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预热温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付忠广 王霄楠 +1 位作者 卢可 张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2,共7页
以西门子V94.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为例,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系统投运性能加热器后燃气预热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投运性能加热器预热天然气后,燃气轮机(燃机)效率提升了0.15%,联合循环效率上升了... 以西门子V94.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为例,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系统投运性能加热器后燃气预热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投运性能加热器预热天然气后,燃气轮机(燃机)效率提升了0.15%,联合循环效率上升了0.06%,排烟温度下降了1.98℃;并且随着燃气预热温度的提高,燃机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上升,联合循环排烟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性能加热器 天然气 排烟温度 热效率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压节能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设计上的问题及对策
18
作者 顾红柏 《广东电力》 2002年第6期49-51,共3页
介绍了国产首台双压节能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设备及其在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机组设备在设计和工艺上存在缺陷,为此,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和消除这些缺陷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双压节能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蒸汽轮机 LZN55-5.60/0.65 余热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元孚 翟晓磊 +3 位作者 魏炜 王麟 张宝栋 倪颖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随着我国风力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消纳能力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尤其在北方冬季供暖期,城市内的热电联产机组实行"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其发电功率受到供热量的限制,在电力谷荷时段可能造成严重的弃风现象。为解决该问... 随着我国风力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消纳能力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尤其在北方冬季供暖期,城市内的热电联产机组实行"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其发电功率受到供热量的限制,在电力谷荷时段可能造成严重的弃风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究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模式转换特性,讨论了利用该特性消纳弃风的运行机理,建立了计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模式转换特性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发现,与常规热电联产机组相比,联合循环机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一拖一"和"二拖一"模式转换,可在更大范围内灵活调节发电功率,降低电力谷荷时段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功率,有效提升系统的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模式转换 风电消纳 -电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温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涛 付忠广 +3 位作者 刘志坦 严志远 朱鸿飞 张天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367-4374,共8页
选取某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SCC)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温度与联合循环满负荷和部分负荷工况性能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燃机进气温度控制技术。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燃机进气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全工况性能的... 选取某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SCC)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温度与联合循环满负荷和部分负荷工况性能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燃机进气温度控制技术。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燃机进气温度变化对联合循环全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联合循环满负荷工况,通过进气冷却技术将燃机进气温度由32℃降低至12℃时,可增加联合循环功率14.2MW,同时提高热耗率2.3%;对联合循环80MW、120MW和160MW部分负荷工况,通过进气加热技术将燃机进气温度由12.5℃升高到40℃时,联合循环燃气耗量逐渐降低,联合循环效率分别提升0.86%、1.26%和1.11%。燃机进气温度控制技术建立了联合循环中底循环与顶循环间的耦合,在一定负荷和进气温度范围内调节燃机进气温度可有效改善联合循环性能,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环境温度 温度控制 进气冷却 进气加热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