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汽油问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吴志华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
文摘
抗战爆发后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油荒 ,影响了抗战的维持。为此国民政府一方面加强汽油进口力度 ,在国内生产炼制 ,鼓励代用品的发明与使用以开源 ,另一方面限制消费 ,实行管制以节流 ;在不同时期 ,政策的侧重点又不同。分析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汽油政策及其变化 ,可以看出国民政府面对不断变化形势的应变能力。并对现阶段我国解决汽油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油荒
太平洋战争
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
管制
生产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京沪地区的煤炭统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高明
-
机构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0-22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电力工业研究1945—1965”(项目号:19FZSB01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始于民国初年的现代煤矿调查,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确立矿权、统合资源及规划发展提供了专业依据。基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京沪地区在全面抗战初期进入了经济部门主持的煤炭统制状态。一个面向区域需求主动连接各矿区,努力调动运输资源的联合协商机制,成为国民政府在战时解决燃料供应的主要运作模式,并在战后继续服务于京沪地区的经济重建。就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的意义而言,煤炭统制最初具有规划和组织行业发展的意味,而战争环境让其丧失殆尽,最终成为一种资源危机下的权宜之计。统制经济体现着国民政府对于产业部门和社会需求的观察、思考和行动。面向需求的供需平衡基于长期的产业调查统计而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性。明确实施目标和理论参照之后,行政机构开始在煤炭的生产、运输和配售等各环节组织起一个基于联席会议机制的规程。既有研究大多将之解释为一种资源危机下的应对,而此机制在战争环境下丢掉了规划发展的一面,导致变形,失去了思想本原。
-
关键词
统制经济
京沪地区
中国矿业纪要
翁文灏
燃料管理委员会
-
分类号
F4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