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和制订地区组织经济的计划体制
1
作者 H·H·涅克拉索夫 沈凌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11期17-24,共8页
一、区域经济研究全国地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计划布局和各加盟共和国与各经济区的经济有目的地发展依赖于对区域经济在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全面研究。苏联在科学研究和地区实践计划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助于建立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深入展开... 一、区域经济研究全国地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计划布局和各加盟共和国与各经济区的经济有目的地发展依赖于对区域经济在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全面研究。苏联在科学研究和地区实践计划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助于建立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深入展开对方法论的研究。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分析全国整个区域系统的现代经济、社会文化过程和阐明未来地区组织经济的新方针应该结合起来进行。目前出现了一些对地区经济结构有决定性影响的区域经济新问题。实践说明,这些变化可能是由建立新的燃料基地和矿产原料基地、移民、兴建新城市、新建或改建运输系统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研究 地区经济 组织经济 生产力布局 经济区经济 计划体制 燃料基地 燃料动力基地 经济综合体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前苏联完善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方针
2
作者 葛霖生 胡燕芬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4期7-12,共6页
生产力布局是指社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布状况,也就是社会生产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对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察社会生产的地区结构,一般可按行政区划和按经济区划... 生产力布局是指社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布状况,也就是社会生产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对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察社会生产的地区结构,一般可按行政区划和按经济区划这样两个标识进行。相对而言,按经济区划的考察的意义更大些。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的生产力布局很不合理。西部经济相当发达,而东部却十分落后。虽经几十年的努力调整,情况迄今未根本改观。80年代初,占全苏面积25.2%的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西部),集中着全苏72.7%的居民,4/5的固定生产基金,3/4的工业产值和4/5的农业产值;而占全苏面积57%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布局 经济区划 地区结构 宏观经济效益 资源优势 远东地区 农业产值 社会生产 燃料动力基地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际经济合作
3
作者 黄夏美 《国际论坛》 1988年第3期12-16,共5页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加工工业发达而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对发展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捷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加工工业发达而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对发展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捷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同时,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和互不歧视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合作 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 对外经济关系 经互会 加工工业 经济联系 燃料动力基地 外贸总额 发达国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经济研究所科学会议情况
4
作者 鄒念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58年第2期59-59,共1页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曾为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举行过科学会议,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研究部以及苏联科学院各分院经济研究部都派有代表参加。经济学博土伊·阿·格拉德科夫在会议上做了报告,题为"...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曾为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举行过科学会议,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研究部以及苏联科学院各分院经济研究部都派有代表参加。经济学博土伊·阿·格拉德科夫在会议上做了报告,题为"伟大的十月革命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报告中详尽地说明了苏联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所 社会主义 科学院 思想体系 燃料动力基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