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 MW燃煤机组掺烧沙柳成型燃料制粉和燃尽特性
1
作者 郭幸超 董帅 +7 位作者 苏国新 李磊 李小东 郭海军 杨富鑫 谭厚章 张良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0,共12页
掺烧生物质是煤电机组实现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探索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利用某1 000 MW机组现有的制粉和燃烧系统开展了煤粉炉掺烧沙柳成型颗粒试验,分析了中速磨磨制成型生物质颗粒... 掺烧生物质是煤电机组实现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探索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利用某1 000 MW机组现有的制粉和燃烧系统开展了煤粉炉掺烧沙柳成型颗粒试验,分析了中速磨磨制成型生物质颗粒的制粉特性和安全性,并研究了生物质掺烧对燃尽和粉煤灰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沙柳成型颗粒经中速磨磨制后的料粒径主要集中在1 000μm以下,中速磨研磨沙柳成型颗粒具有可行性,磨机安全,制粉的最大出力可达设计磨煤出力的40%以上。生物质掺烧会使粉煤灰中出现较多的黑色大颗粒,并显著改变粉煤灰粒径分布特性,其中100~180μm的颗粒占比减小,而50~75μm的颗粒占比增大,且不同粒径区间不规则形状颗粒占比均有所增加。此外,飞灰含碳量随生物质掺烧量增加逐渐升高,生物质掺烧量由25 t/h增加至40 t/h时飞灰含碳量从0.77%升高至1.01%,生物质掺烧量为45 t/h时飞灰含碳量明显上升,升高至1.69%。进一步根据灰平衡理论对机组掺烧生物质的飞灰含碳量和燃尽率进行分析,发现生物质的飞灰含碳量随掺烧量增加先小幅波动后显著上升,但均维持在13%以上,而燃尽率呈现先小幅波动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当掺烧量为25~40 t/h时,燃尽率均保持在99%以上,但掺烧量增加至45 t/h时,燃尽率略微下降。尽管掺烧后生物质飞灰含碳量有所增加,但考虑到生物质灰分含量低等原因,实际燃尽效率仍较高,生物质掺烧后总体对燃料燃尽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接掺烧沙柳成型颗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需合理控制生物质粉料粒径和掺烧比例以确保燃烧效率和锅炉运行稳定性。本研究对我国大型燃煤机组磨煤机耦合直掺生物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煤粉锅炉 制粉特性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的燃尽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柏静儒 豆海强 +3 位作者 孙佰仲 王擎 李少华 孙键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5-819,共5页
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不适合通常的燃烧方式,而将其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是适宜的。采用收缩核模型对油页岩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桦甸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燃尽特性进... 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不适合通常的燃烧方式,而将其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是适宜的。采用收缩核模型对油页岩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桦甸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燃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床层温度、流化速度、混合比等因素对燃尽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增大流化速度和混合比,有助于减少燃尽时间;整个燃烧过程更接近于化学动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油页岩 半焦 燃尽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的燃尽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志刚 方梦祥 +2 位作者 张锋 骆仲泱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空气气氛下热重试验表明,无论在哪种升温速率下,无烟煤的起始着火温度比烟煤约高220℃,燃尽温度比烟煤约高70℃,无烟煤的燃烧时间要大于烟煤。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活化能测试结果表明,无烟煤的活化能比烟煤大30kJ/mol左右。增加炉内换... 空气气氛下热重试验表明,无论在哪种升温速率下,无烟煤的起始着火温度比烟煤约高220℃,燃尽温度比烟煤约高70℃,无烟煤的燃烧时间要大于烟煤。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活化能测试结果表明,无烟煤的活化能比烟煤大30kJ/mol左右。增加炉内换热和延长停留时间,有利于缩短燃煤颗粒的预热时间以及燃烧时间,从而促进无烟煤的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燃尽特性 热重试验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智微 孙宝洪 +1 位作者 王立双 张缦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6-1699,1667,共5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 ,通过建立单颗粒焦碳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 ,对 CFB锅炉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发现 ,细焦碳颗粒的燃烧温度接近于燃烧室温度 ,燃烧室温度和氧气浓度... 针对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 ,通过建立单颗粒焦碳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 ,对 CFB锅炉燃烧室内细焦碳颗粒的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发现 ,细焦碳颗粒的燃烧温度接近于燃烧室温度 ,燃烧室温度和氧气浓度是影响细焦碳颗粒燃尽的主要参数。氧气浓度的核 -环分布使细焦碳颗粒在稀相区中、上部很难燃尽。对难燃煤种 ,提高燃烧室温度有利于飞灰可燃物的降低。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室 细焦碳颗粒 CFB 飞灰可 燃尽特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 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仑 汪涂维 +5 位作者 方庆艳 郭岸龙 王廷旭 谭鹏 张成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挥发分煤与高挥发分煤掺混时,抢风抑制作用表现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抢风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可以改善贫氧气氛,减弱混煤燃烧中的抢风抑制作用,提高混煤燃尽率。"炉内"掺烧方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交互作用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过量空气系数 燃尽特性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分析的恒温下煤粉燃尽特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永成 王春波 李新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8,206,共8页
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对14种电厂用煤粉在高温下进行燃烧实验.引入工业分析组合参数x_1、x_2和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研究工业分析参数和温度对煤粉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粉燃尽时间的预测模型,对检验煤粉在不同温度... 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对14种电厂用煤粉在高温下进行燃烧实验.引入工业分析组合参数x_1、x_2和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研究工业分析参数和温度对煤粉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粉燃尽时间的预测模型,对检验煤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燃尽时间进行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组合参数x_1、x_2与煤粉燃尽时间均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当温升幅度相同时,初始温度越高,煤粉前期燃烧失重速率的增加幅度越小;相同的T_1、T_2下,不同煤粉的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基本相等;固定温度T_1,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与lgT_2符合线性关系;预测模型对煤粉燃尽时间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 工业分析 燃尽特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燃条件下燃料燃尽特性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代纪邦 金晶 +2 位作者 樊俊杰 李立 李珊珊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利用热天平系统着重对煤粉再燃技术中燃料的燃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再燃燃料的种类,再燃燃料的粒度以及再燃区的气氛对燃料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平均燃烧速度W_(mean)、煤的燃尽指数N、燃尽特性综合判别指数R_j等物理量进... 利用热天平系统着重对煤粉再燃技术中燃料的燃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再燃燃料的种类,再燃燃料的粒度以及再燃区的气氛对燃料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平均燃烧速度W_(mean)、煤的燃尽指数N、燃尽特性综合判别指数R_j等物理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煤粉再燃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燃尽特性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燃燃料对煤粉燃尽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代纪邦 金晶 +1 位作者 李立 樊俊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燃料分级燃烧低NOx技术采用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可解决由常规粒度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而引起的未完全燃烧损失较大、NOx还原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天平和一维热态煤粉炉分别进行超细煤粉的燃烧特性机理和燃尽效果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试... 燃料分级燃烧低NOx技术采用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可解决由常规粒度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而引起的未完全燃烧损失较大、NOx还原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天平和一维热态煤粉炉分别进行超细煤粉的燃烧特性机理和燃尽效果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确保再燃区停留时间和较高燃尽率的同时,对于停留时间为0.8 s左右的高挥发份的褐煤,30μm的粒径可实现较好的燃尽效果.采用低挥发份的煤种,需进一步减小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粉 燃尽特性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中的交互作用:掺烧方式和配风对着火和燃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鑫科 马启磊 +5 位作者 方庆艳 谭鹏 马仑 李伟 张成 陈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4-530,共7页
以某台布置双一次风喷口的试验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混煤掺烧方式和优化配风对着火和燃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氧竞争作用对混煤燃尽抑制的机理,并给出了优化调控方法。结果表明:掺烧方式是影响混煤燃烧着火特性的重要因素... 以某台布置双一次风喷口的试验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混煤掺烧方式和优化配风对着火和燃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氧竞争作用对混煤燃尽抑制的机理,并给出了优化调控方法。结果表明:掺烧方式是影响混煤燃烧着火特性的重要因素;在炉外掺混方式下,掺入高挥发分煤能够改善低挥发分煤的着火特性;掺烧方式对低挥发分煤燃尽特性的影响更显著;炉内掺烧方式可抑制混煤燃烧过程中的氧竞争作用,提高低挥发分煤的燃尽率;合理调整二次风配风量可进一步提高低挥发分煤的燃尽率和混煤的总燃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 掺烧方式 配风 着火特性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旋流对冲锅炉燃烧器燃尽特性及其优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毛睿 李源 +6 位作者 任利明 张平安 马仑 陈鑫科 张耿范 方庆艳 张成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在实际运行中,旋流对冲燃烧锅炉的大风箱分配到同层各燃烧器的流量不均匀,显著影响煤粉的燃尽特性。然而,对该炉型锅炉炉内单个燃烧器的燃尽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以一台600 MW前后墙旋流对冲锅炉为对象,开展炉内燃烧器燃尽特性及... 在实际运行中,旋流对冲燃烧锅炉的大风箱分配到同层各燃烧器的流量不均匀,显著影响煤粉的燃尽特性。然而,对该炉型锅炉炉内单个燃烧器的燃尽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以一台600 MW前后墙旋流对冲锅炉为对象,开展炉内燃烧器燃尽特性及其优化的数值模拟,探究燃烧器不同配风方式、旋流强度及出力对煤粉燃尽特性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下层燃烧器对应的飞灰含碳量高于中、上层燃烧器;中间燃烧器对应的飞灰含碳量(平均值约0.1%)低于两侧燃烧器(平均值约3%),这与现场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侧墙附近燃烧器煤粉的不完全燃烧是锅炉出口飞灰含碳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减少中间燃烧器的风量并增加侧墙附近燃烧器的风量对中间燃烧器煤粉的燃尽特性影响相对较小,但能有效改善靠近侧墙燃烧器煤粉的燃尽特性(飞灰含碳量从3.0%降至1.6%以内);适当增加侧墙附近燃烧器二次风旋流强度或提高中间燃烧器出力、降低侧墙附近燃烧器出力,也可有效降低侧墙燃烧器对应的飞灰含碳量(2%以内),改善锅炉煤粉燃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对冲锅炉 烧器 燃尽特性 飞灰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燃烧模式下热态焦炭NO排放和燃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钊敏 秦大川 +3 位作者 谭厚章 刘兴 王学斌 李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82,共8页
随着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焦炭氮在最终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中占据主导地位。为研究预热燃烧模式下入炉热态焦炭(区别于常规冷态焦炭)的NO排放和燃烧特性,自行搭建了两段沉降炉系统,着重考察了煤粉热解温度、燃烧温度及过量空气... 随着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焦炭氮在最终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中占据主导地位。为研究预热燃烧模式下入炉热态焦炭(区别于常规冷态焦炭)的NO排放和燃烧特性,自行搭建了两段沉降炉系统,着重考察了煤粉热解温度、燃烧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对高温焦炭燃烧生成NO及燃尽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区别于冷态焦炭实验结果,提高煤粉热解温度有利于热态焦炭燃烧降低NO排放,过量空气系数(α)为1.0时,最大降氮效率为21.1%;燃烧温度对热态焦炭NO排放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燃烧区域α,当炉内呈现较强还原性气氛时,随燃烧温度升高,NO排放量降低,当炉内呈现氧化性气氛时规律则相反;提高煤粉预热温度及燃烧区域温度均有利于降低飞灰含碳量,α为1.0时,飞灰含碳量最大降幅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 热态焦炭 NO排放 燃尽特性 热解温度 烧温度 过量空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分澳煤燃尽特性较差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玉彩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大量进口澳煤,根据煤质特性,澳煤可分为高水分澳煤和低水分澳煤,其中高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和燃烧特性与我国神混类煤基本相似,低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与我国优混类煤基本相似,但电厂燃用低水分澳煤时存在飞灰含碳量高... 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大量进口澳煤,根据煤质特性,澳煤可分为高水分澳煤和低水分澳煤,其中高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和燃烧特性与我国神混类煤基本相似,低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与我国优混类煤基本相似,但电厂燃用低水分澳煤时存在飞灰含碳量高、锅炉效率下降等问题。为探求低水分澳煤燃尽特性差的关键原因及其判别方法,为低水分澳煤的合理利用或燃煤锅炉优化调整提供指导依据,选取2个典型的澳煤煤样和典型的优混煤煤样,采用煤质指标分析、可磨性分析、热分析、孔隙率分析和马尔文粒径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澳煤与优混煤的煤质指标、燃烧特性、孔隙率和粒径分布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澳煤的基本煤质指标与国内同类优混差异不大,但氧含量低,说明澳煤的煤化程度高于优混煤;澳煤可磨性系数随氧含量的降低而减小,即随澳煤煤化程度的加深,可磨性变差,因此可通过可磨性系数或氧含量来初步判断澳煤的燃尽特性。采用热分析的燃尽指数C 700判断煤的燃尽特性更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相同制粉条件下,澳煤的煤粉细度大,粗颗粒煤粉更多,是其难燃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分澳煤 燃尽特性 哈氏可磨指数 孔隙率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低热值煤矸石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德才 王泉海 +1 位作者 双伟 卢啸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784-1787,1795,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粒径、不同升温速率下川北低热值煤矸石着火稳定性和综合燃尽特性,并且对煤和煤矸石不同掺混比例的热失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m以下低热值煤矸石的着火稳定性与粒径没有明显关系,且均极易稳定着火。煤矸...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粒径、不同升温速率下川北低热值煤矸石着火稳定性和综合燃尽特性,并且对煤和煤矸石不同掺混比例的热失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m以下低热值煤矸石的着火稳定性与粒径没有明显关系,且均极易稳定着火。煤矸石的综合燃尽指数则随着煤矸石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提高升温速率,可以使低热值煤矸石的燃烧强度增加,但着火、燃尽温度均升高;低热值煤矸石中掺混煤可以提高热失重率,改善低热值煤矸石的着火特性,达到更好的燃烧效果,有利于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煤矸石 热重分析 着火稳定性 综合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CFB锅炉煤种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胡瑞金 邵国桢 +2 位作者 沈引根 张洁 徐鋆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印度当地煤种特性与我国煤种特性相差较远。根据印度项目需要,对印度CFB锅炉燃用煤种进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煤种的常规分析,获得了试验煤种的基本特性数据;通过热重试验,得到了试验煤种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热解特性;通过流化... 印度当地煤种特性与我国煤种特性相差较远。根据印度项目需要,对印度CFB锅炉燃用煤种进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煤种的常规分析,获得了试验煤种的基本特性数据;通过热重试验,得到了试验煤种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热解特性;通过流化床试验台热态试验,获得了不同入炉煤粒径分布下,煤种的燃尽特性和灰渣比。试验结果对实炉的设计、调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煤种特性 燃尽特性 热重试验 粒径分布 灰渣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超超临界紧凑型锅炉燃烧特性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文泰 刘建全 +2 位作者 钟犁 周长鑫 姚志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8,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00℃超超临界紧凑型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炉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炉内粒子运动及燃尽特性,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紧凑型锅炉炉内速度及温度场与典型对冲...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00℃超超临界紧凑型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炉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组分分布、炉内粒子运动及燃尽特性,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紧凑型锅炉炉内速度及温度场与典型对冲旋流燃烧锅炉存在差异;在中间下降烟道,煤粉粒子燃烧逐渐完全,形成规则的温度梯度,尾部上升烟道左右侧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O_(2)浓度与燃烧主要气体产物CO、CO_(2)浓度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惯性作用下大部分煤粉粒子在急剧转向时会对炉壁造成冲刷;研究炉型特殊结构加强了煤粉燃烧时的扰动,延长了煤粉粒子在炉内停留时间,锅炉具有较好的燃尽特性。模拟和试验结果可为700℃超超临界紧凑型锅炉技术实施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锅炉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组分分布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挥发分烟煤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翠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38 25,25,共5页
为了明确中等挥发分烟煤的燃烧特性,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挥发分含量20%~30%的6种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得出样品的特性参数,并根据特性参数对煤的挥发分析出指数、燃烧特性指数、燃尽特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提高,热失... 为了明确中等挥发分烟煤的燃烧特性,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挥发分含量20%~30%的6种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得出样品的特性参数,并根据特性参数对煤的挥发分析出指数、燃烧特性指数、燃尽特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提高,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相应特征温度(着火温度、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燃尽温度)随挥发分的提高而降低;煤的挥发分析出特性指数D、燃烧特性指数S、燃尽特性指数FZ可较好地反映煤的着火特性、燃烧综合特性及燃尽特性,试验煤种挥发分范围内D、S、FZ分别为(3.11~3.69)×10-5、(0.93~1.25)×10-7、2.89~5.12,且随着挥发分的增高均有增大的趋势,并可反映出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特性 燃尽特性 热重分析 特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再燃脱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栾积毅 孙锐 +2 位作者 路军锋 姚娜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3-79,共7页
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秸秆、稻壳2种生物质及一种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燃料种类、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4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3种燃料的再燃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生物质... 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秸秆、稻壳2种生物质及一种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燃料种类、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4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3种燃料的再燃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生物质脱硝能力明显高于煤粉,提高再然比例及减小过量空气系数,3种燃料的脱硝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秸秆脱硝率最高,稻壳中等,煤粉最低;在一定的再燃停留时间内(650 ms),延长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超过这一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缓慢。生物质与煤粉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脱硝效果,同时其不完全燃烧损失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脱硝率 过量空气系数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与贫煤的混煤NO_x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立军 高正阳 +3 位作者 殷立宝 张月 李加护 阎维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14,19,共5页
利用小型煤粉燃烧试验台对贫煤、无烟煤及其3种配比的混煤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上述煤种在不同配风下NOx的生成规律,并对其燃尽特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混煤 NOX排放特性 燃尽特性 无烟煤 贫煤 实验 电站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乌海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戚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8,34,共4页
针对设计煤、校核煤及石灰石在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试验台上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取得了内蒙乌海煤矸石采用CFB燃烧方式时的大量重要的技术数据,可为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CFB锅炉设计和锅炉岛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设计煤、校核煤及石灰石在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试验台上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取得了内蒙乌海煤矸石采用CFB燃烧方式时的大量重要的技术数据,可为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CFB锅炉设计和锅炉岛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 煤种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