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的集团多层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创新绩效评价——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昱 李彬彬 王虹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2,共8页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员工激励手段,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备受学者的关注,但实证结果不一致,也缺少具体案例公司层面的数据支持。文章选取美的集团作为案例,将股权激励区分对象、创新绩效区分阶段,对比分析美的集团上市以来构建并实施的多...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员工激励手段,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备受学者的关注,但实证结果不一致,也缺少具体案例公司层面的数据支持。文章选取美的集团作为案例,将股权激励区分对象、创新绩效区分阶段,对比分析美的集团上市以来构建并实施的多层次股权激励方案,并对各激励方案的要素、行权条件以及激励模式转变的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以各阶段创新绩效指标为评价基础,基于熵值法-突变级数法评价各期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并给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股权激励 高管 员工 创新绩效 -突变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突变级数法与专利组合策略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方曦 田梦婷 刘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119,共12页
高价值专利培育是中国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高投入。因此,本文以促进专利价值货币转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基于过程视角和专利组合策略,本文提出融入专... 高价值专利培育是中国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高投入。因此,本文以促进专利价值货币转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基于过程视角和专利组合策略,本文提出融入专利价值评价方法以保证专利质量进而促进专利价值货币转化的培育流程。该流程分为4个环节,在“专利组合布局”环节根据评价方法中的指标体系生成外围专利进行组合布局;在“专利价值评价”环节通过评价方法中的熵权-突变级数法识别高价值的专利;在“专利价值货币转化”环节基于评价结果采取差异化的专利运营活动;在“专利组合优化”环节结合评价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决定维持或放弃旧专利以及申请新专利完善专利组合。此外,本文针对该流程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国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值专利培育 专利价值评价 -突变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突变级数法的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菲 李洪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突变级数法模型,构建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模型,对2000、2005、2010、2015和2016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序变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突变级数法模型,构建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模型,对2000、2005、2010、2015和2016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序变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安徽省16个地级市承载力划分为优(Ⅰ)、良(Ⅱ)、一般(Ⅲ)、较差(Ⅳ)、差(Ⅴ)5个等级,第Ⅰ类为芜湖;第Ⅱ类包括淮南、马鞍山、淮北、合肥、滁州、安庆和蚌埠;第Ⅲ类包括宣城、黄山和池州;第Ⅳ类包括宿州、铜陵、六安和亳州;第Ⅴ类为阜阳;(2)从准则层来看,经济承载力是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障碍因子;从指标层来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水资源量、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等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级数 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空演变 障碍度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P的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开关状态评价算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勇 徐钦炜 +3 位作者 张俊强 程乐峰 吴子杰 余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4,共9页
建立1500 V直流开关柜状态评价模型对地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依据DC1500 V直流开关柜运行原理及其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指标量,以断路器信息为主,结合配件信息和柜体信息,建立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直流开关柜功能状态进行综合... 建立1500 V直流开关柜状态评价模型对地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依据DC1500 V直流开关柜运行原理及其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指标量,以断路器信息为主,结合配件信息和柜体信息,建立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直流开关柜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状态评价算法以熵-突变级数(Entropy-Catastrophe Progression,ECP)法为基础,以信息熵取代主观权重,避免了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设备信息能更直接地影响评价过程,并依据云模型进行指标模糊化,充分考虑了指标量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状态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直流开关柜运行状态的各种因素,通过信息熵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并能在指标缺失的情况下给出合理评价。应用开关柜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状态评价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柜 可靠性 状态评价 熵-突变级数法 轨道交通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的多式联运路径选择
5
作者 常征 王聪 +1 位作者 付康 范瀚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分析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对多式联运的影响,提出节点间运输风险和节点处换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风险综合评估,以运输总成本和运输风险为优化目标,并以班期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以福州-... 为分析运输风险和班期限制对多式联运的影响,提出节点间运输风险和节点处换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风险综合评估,以运输总成本和运输风险为优化目标,并以班期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以福州-天津的多式联运网络为例,引入自适应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daptiv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ANSGA-Ⅲ)进行模型求解,并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目标优化模型比单目标优化模型能更有效地实现成本和风险的综合最优;班期限制对运输方案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考虑班期限制更贴近实际运输需求;ANSGA-Ⅲ显著提高了双目标优化模型解的质量。所提出模型可为不同偏好决策者,以及不同运输时限和不同起运时刻下的运输任务的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风险 班期限制 路径选择 -突变级数 自适应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ANSGA-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快递包裹多式联运路径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征 王聪 +1 位作者 付康 范瀚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88,共9页
针对疫情背景下快递运输出现延缓甚至中断的风险,构建同时考虑运输成本和运输可靠性的快递包裹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提出疫情背景下快递物流节点城市的运输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估,将运输可靠性考虑到路... 针对疫情背景下快递运输出现延缓甚至中断的风险,构建同时考虑运输成本和运输可靠性的快递包裹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提出疫情背景下快递物流节点城市的运输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估,将运输可靠性考虑到路径选择中。计算节点间运输成本、节点处中转成本和运输中的货损成本,建立总运输成本最低和运输可靠性最高的双目标快递包裹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并以福州—北京的快递包裹多式联运网络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目标路径优化方案比单目标路径优化方案能更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可靠性,实现快递包裹多式联运成本和可靠性综合最优,可以为不同偏好决策者和不同运输时限的快递包裹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可靠性 快递包裹 路径选择 -突变级数 Epsilon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 被引量:4
7
作者 解佳龙 熊晓雪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共8页
创新资源的集聚差异势必造成空间过程的趋同或趋异,两种力量的博弈对高新区创新极化格局进行着重塑。设计了涵盖资源投入、环境支撑和成果产出三大模块的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程度的分异特征... 创新资源的集聚差异势必造成空间过程的趋同或趋异,两种力量的博弈对高新区创新极化格局进行着重塑。设计了涵盖资源投入、环境支撑和成果产出三大模块的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程度的分异特征与空间极化进程。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总体波动式上升且不同排序段位与类型的主体趋异明显,各细分维度持续向好但资源转化不及资源聚合,日益显现的马太效应致使资源配置格局和跃迁路径渐趋稳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集聚水平非均衡向前推进,多中心扁平式极化态势加速着园区密集区良性空间外溢下的跨界协作。最后,提出了资源调配与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创新资源差别化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创新资源 集聚程度 空间极化 突变级数-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