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水质指数方法的岩溶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以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垠东 郭高轩 +2 位作者 许亮 辛宝东 戚琦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分析研究区水化学和水质特征,并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岩溶水水质的关键指标。结果显示:①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具有微碱性、低盐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73.47%)。超标指标为N_(an)(NH_(3)或NH_(4)^(+)中的N,即氨氮以氮计)、pH值、Fe、Mn和F^(-),超标率分别为10.20%、4.08%、4.08%、4.08%和2.04%。②研究区EWQI平均值为26.33,水质“极好”,其中极好和良好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和8.16%。③基于地下水水质数据构建的EWQI_(min)模型筛选的关键指标为N_(an)、Fe、Mn、N_(ntr)(硝氮以氮计,硝酸盐中N)和F^(-),其决定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986和3.88%。表明,EWQI_(min)模型优选指标可以代表顺平岩溶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对优化水质监测网等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平岩溶水系统 熵权水质指数(EWQI)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关键指标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化学组分来源分析
2
作者 吴鑫 周施阳 +4 位作者 袁东方 李立湘 姚飞延 董好刚 郑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7-1892,共16页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定量评估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结果表明,Cl^(−)、HCO_(3)−、Na^(+)、Ca^(2+)、SO_(4)^(2−)于瓯江流域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相对偏高;CO_(3)^(2−)、pH、HCO_(3)−分布较为均匀,质量浓度比较稳定,Cl^(−)、SO_(4)^(2−)、Na^(+)、NH_(4)^(+)、Mg^(2+)和TDS局部富集显著,存在空间分布异质性;主导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Ca型,HCO_(3)·Cl-Na·Ca型和HCO_(3)-Ca型次之,分别占37.96%、12.41%及11.68%.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价表明地下水质量评价为Ⅰ级的占比为77.37%,Ⅱ级的占比为8.76%,共计86.13%的地下水达到优良水平;地下水质量为Ⅲ级与Ⅳ级的占比均为3.65%,为Ⅴ级的占比为6.57%,差或极差的地下水共计10.22%.各参数对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控制程度依次为:NH_(4)^(+)>Mn>Cl^(−).APCS-MLR受体模型来源贡献解析显示,各来源对区内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分别为自然因子(21.84%)、环境因子(42.71%)、工业生活因子(13.49%)、农业生活因子(12.11%)及未知源(9.84%);自然地质环境及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内地下水形成的主控因素且受人类活动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流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熵权水质指数(EWQI) 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 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铁资源开发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东林 张陇强 +1 位作者 张恩雨 傅培祺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3-644,共22页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水质指数(Entropy-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了水质分级评价。南水入冀后,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位整体抬升。时间上,呈现出既有年际动态变化又有年内季节变化特征。空间上,补给区表现为剧变型,而径流、排泄区呈缓变型。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泉域东南部的煤、铁矿密集区。泉域岩溶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型和Ca-SO_(4)型为主导。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遵循ρ(HCO_(3)^(-))>ρ(SO_(4)^(2-))>ρ(Cl^(-))和ρ(Ca^(2+))>ρ(Mg^(2+))>ρ(Na^(+))>ρ(K^(+))的顺序。各离子沿着径流路径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风化溶解和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主导。人为活动对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SO_(4)^(2-)和NO_(3)^(-)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影响。岩溶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且在入渗前发生了二次蒸发作用,氘盈余值在径流过程中有所降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质量整体优于第四系地下水,分别有50%的岩溶水和37.5%的第四系水样满足饮用目的。TDS、ρ(SO_(4)^(2-))和ρ(NO_(3)^(-))是影响泉域地下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引起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水质恶化的潜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矿山排水、农业灌溉和城市污水排放。通过水质分级评价,提出了泉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泉泉域 南水入冀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水文地球化学 水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佳豪 姚天 +4 位作者 胡晓农 支传顺 董玉龙 吴光伟 赵瑾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50,共14页
【目的】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方法】基于2020年鲁西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GIS软件对研究区水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空间信息差异化分... 【目的】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方法】基于2020年鲁西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GIS软件对研究区水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空间信息差异化分析;基于熵权水质指数(EWQI)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化学指标。【结果】结果显示: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趋于一个较为中等的状态,冲积海积平原咸水水文地质亚区与冲积平原咸淡水水文地质亚区水质较差,冲积洪积平原淡水水文地质亚区水质相对较好;EWQI模型指标优化后代表整个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水化学指标为TDS、Mn^(2+)、I^(-)、F^(-)和Al^(3+),指标优化后EWQI_(min)模型R~2和RMSE值分别为0.996和5.094,百分比误差PE为3.615%。【结论】结果表明:EWQI_(min)模型优选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用作水质监测主要监控对象,为水质监测网优化调整及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水化学特征 熵权水质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 EWQI_(min)评价指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5
作者 李康 田盼盼 +1 位作者 曹智铭 钱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4,共18页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各离子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增趋势,而地下水中各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化波动较大;沿着径流方向,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SO_(4)-Ca·Mg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Ca·Mg·Na型;流域水体主要由大气降水进行补给,并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上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占主导,中游区域则出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下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逐渐减弱;流域水体水化学形成演化主要受到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的控制,同时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支流(如麻坪河、涧河和瀍河)的地表水受工矿废水排放影响较大;NO_(3)^(-)为流域水体主要污染因子,地表水中的NO_(3)^(-)主要来源于化肥和生活污水,地下水中的NO_(3)^(-)主要受到化肥施用和土壤有机氮累积的影响。熵权水质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流域水体水质整体较好,上游区域水质优于下游区域,大部分地表水、泉水和井水适宜饮用,但下游区域部分井水质量较差,不宜直接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熵权水质指数 主成分分析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6
作者 曹琼 李玉嵩 +3 位作者 马令春 屈婧祎 罗伊琳 郭朋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探究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集了5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和水化学图解法揭示了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机制,采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法评价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 为探究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集了5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和水化学图解法揭示了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机制,采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法评价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并运用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模型评估了Mn^(2+)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_(3)^(-)Mg·Ca型为主,其次为SO_(4)·Cl-Ca·Mg型,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优、良、中和差等级占比分别为9.62%、75.00%、9.62%和5.77%,无极差等级,其中Mn^(2+)是影响水质的最显著因子;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整体风险较低,但Mn^(2+)的长期饮水摄入风险仍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熵权水质指数 健康风险 北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矿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过程及其采动激发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梅傲霜 曾一凡 +7 位作者 武强 刘志超 苗彦平 王嗣桐 崔雅帅 魏华铭 任帅锋 杨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69-2784,共16页
煤炭资源开采会破坏含水层结构,扰动地下水系统,产生新的水循环模式。作为煤炭保供生产重心的西部矿区,高强度、规模化的开采加剧了这一扰动,使水岩作用等水化学过程更加剧烈。其背后所蕴含的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的煤矿开采激发效应,是关... 煤炭资源开采会破坏含水层结构,扰动地下水系统,产生新的水循环模式。作为煤炭保供生产重心的西部矿区,高强度、规模化的开采加剧了这一扰动,使水岩作用等水化学过程更加剧烈。其背后所蕴含的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的煤矿开采激发效应,是关系到煤矿安全开采预测预报精度,以及绿色开采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鉴于此,以西部榆神矿区曹家滩煤矿为研究实例,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变”的角度,开展激发效应结果、激发效应过程以及水化学演化趋势3个方面系统性的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地下水可以被分为5个聚类,聚类1代表煤矿开采后井田西翼第四系与风化基岩含水层为主的浅层地下水,聚类2代表开采前后地下水的混合,聚类3代表开采前的地下水,聚类4和聚类5主要代表开采后的延安组地下水;煤矿开采后,直罗组、延安组第4段和第5段含水层水样中HCO_(3)–Ca和HCO_(3)–Mg占比上升,井田西翼开采后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最优,各含水层水质有向好演变的趋势且对煤矿开采的响应不敏感;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受控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煤矿开采前延安组第4段及以上含水层地下水受控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煤矿开采后的井田西翼浅层地下水受控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直罗组、延安组第4段和第5段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控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和FeS2的氧化作用,延安组第1~3段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控于蒸发盐的溶解作用;煤矿开采加速了地下水的循环速度、加强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由此产生的稀释作用与矿井水处理后综合利用的措施是延安组第4段及以上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和水质演化的原因;未来应当继续做好矿井水处理后综合利用的工作,并注意直罗组和延安组第5段地下水特征有向浅层地下水演变的趋势,避免今后的涌水水源结果产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化学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熵权水质指数(EWQI) 矿山复杂地下水系统 榆神矿区 侏罗纪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横矿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化学演化及水质评价
8
作者 赵立新 马国逢 +2 位作者 梁向阳 刘瑞瑞 李荣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年第S1期188-193,共6页
研究并揭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机理,可为煤矿区水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袁大滩井田为研究实例,运用Piper图、离子比分析法、氢氧同位素、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熵权水质指数(I_(EWQ))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采矿... 研究并揭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机理,可为煤矿区水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袁大滩井田为研究实例,运用Piper图、离子比分析法、氢氧同位素、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熵权水质指数(I_(EWQ))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采矿前后采集的64个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地下水样本可以被划分为5个聚类。每个聚类(C_(1)~C_(5))反映了采矿前后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区水岩作用主要包括矿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这些过程受采矿活动不同阶段水化学环境的影响。对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说,由于受到降水和融雪的稀释作用水质较好,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的水岩作用更强,水质较差,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煤田水窖预防及环境问题管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 自组织神经网络 熵权水质指数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赣江下游水化学特征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通航 刘海燕 +3 位作者 张卫民 孙占学 王振 刘茂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7-438,共12页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变进行反向模拟,并对地下水水质以及潜在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酸性-中性(pH=5.47~7.60),以HCO_(3)-Ca-Mg型水为主,部分为Cl-Ca-Mg型水,硅酸岩风化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是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呈中性-弱碱性(pH=6.94~8.19),主要为HCO_(3)-Cl-Ca-Na型水,其形成与硅酸岩风化、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有关。PHREEQC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部分矿物饱和指数(SI)为负数,其中岩盐的SI为-7.80~-9.53,指示该矿物溶解剧烈;白云石、石膏和方解石的SI分别为-1.72~-6.39、-1.65~-3.96、-0.51~-3.09,表明三种矿物呈溶解趋势。反向模拟结果显示,赣江干流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变过程经历了Ca-蒙脱石、岩盐、白云石溶解和方解石沉淀,同时消耗CO_(2);支流中命名为NCGW-3的路径表现为高岭石、方解石、玉髓和白云石溶解,石膏、Ca-蒙脱石、黑云母和斜长石沉淀,同时产生CO_(2),可能与人为作用的干扰有关。其余支流地下水反向模拟结果与干流结果相似。熵权水质指数(EWQI)计算结果表明,干流地下水水质优于支流地下水,沿赣江受Mn、NO;影响水质降低;地下水非致癌潜在风险主要为对婴儿存在严重风险,其次是儿童,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风险相对较小,支流水质存在的潜在风险相较于干流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PHREEQC 反向模拟 熵权水质指数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