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熵权模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文静 王恒利 李凌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2-418,共7页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瓶颈的凸显,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旨在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经典文献和体育用品企业...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瓶颈的凸显,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旨在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经典文献和体育用品企业现状的研究构建了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3个一级指标;R&D投入、资金投入、设备投入、R&D产出、利润、企业内部创新活动、政府支持等23个二级指标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进行指标熵权确立,并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时序演化分析和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创新产出熵权最大;在实证分析中验证,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经历了观望期、孵化期和发展期,整体呈上升趋势;内资企业创新能力水平高于港、澳、台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但是创新技术依赖引进,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度高,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用品制造 创新能力 结构熵权模型 研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模型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功能分区——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秦伟霞 马守臣 +3 位作者 张合兵 陈宁丽 李悦 宋香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2-327,共6页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和功能分区可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供依据,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选择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29个指标,构建准则层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指数等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模型及综合法,以村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河南...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和功能分区可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供依据,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选择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29个指标,构建准则层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指数等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模型及综合法,以村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河南省新乡市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基于评价结果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分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依据综合评估值,新乡市69.9%的土地生态质量介于良、优之间,综合值范围为0.57-0.74,分布在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等地区;凤泉区东部、牧野区中西部、卫滨市辖区的生态质量评价结果为差,占2.34%,综合值介于0.22-0.38之间;其余27.8%的土地生态质量介于一般和中等之间,综合值范围为0.39-0.56。对综合评估值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自然地理基础、城镇化水平、资源需求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作用因素,依据评价结果,新乡市被分为山地丘陵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核心区、生态农业区,与规划分区相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功能分区 熵权模型 新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优选熵权模型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增进 王振雨 朱光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0,共2页
应用模糊优选熵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简单、评价结果客观,且不同地域、不同年份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以郑州市为例,根据2002-2005年水资源状况,以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水环境状况3个子系统... 应用模糊优选熵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简单、评价结果客观,且不同地域、不同年份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以郑州市为例,根据2002-2005年水资源状况,以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水环境状况3个子系统为对象,进行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从2002年到2004年持续提高,2005年略有下降;3个子系统呈非同步性、非一致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优选熵权模型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SPCA熵权模型的松花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跃 刘家福 +2 位作者 周林鹏 任春颖 张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9,360,共9页
[目的]科学评估松花江流域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为该区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HP-SPCA熵权模型、最小相对信息熵以及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对2005—2020年松花江流域生态脆... [目的]科学评估松花江流域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为该区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HP-SPCA熵权模型、最小相对信息熵以及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对2005—2020年松花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2025年研究区的状况进行预测模拟。[结果]①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自东向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2020年,西部生态脆弱程度有所升高;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的均值为3.0068,整体处于中等脆弱状态;②研究期间,微度—潜在、微度—轻度、轻度—中度、中度—轻度图谱类型最为显著;③2020年预测值的kappa系数为0.81,表明CA-Markov模型适用于该模拟预测研究,2025年综合指数为3.2659,整体脆弱程度呈上升趋势。[结论]松花江流域生态脆弱性呈上升趋势,面临着生态恶化的风险,需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SPCA熵权模型 CA-Markov模型 地学信息图谱 生态脆弱性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京冀灰岩矿区土壤质量评价
5
作者 姚瑶 李玉倩 +4 位作者 唐诗琪 张文超 李金波 李周园 宋桂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7,共11页
进行京冀灰岩矿区生态修复是缓解区域生态环境压力、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土壤质量是灰岩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但目前对于灰岩矿区土壤质量及关键影响指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指导生态修... 进行京冀灰岩矿区生态修复是缓解区域生态环境压力、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土壤质量是灰岩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但目前对于灰岩矿区土壤质量及关键影响指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指导生态修复工作。研究选取北京下庄、北京文殊峪、河北玉田、河北满城4个典型灰岩矿区,采集矿区平台场地未修复和修复的土壤样品,检测了pH、电导率、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阳离子交换量等11个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京冀周边灰岩矿区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在未修复矿区土壤质量评价中,碱性磷酸酶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阳离子交换量、脲酶、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电导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p H;在修复矿区,碱性磷酸酶影响最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2)矿区未修复平台场地土壤质量相对贴近度为0.123~0.644,土壤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已修复平台场地土壤质量相对贴近度为0.145~0.873,土壤质量相较于未修复土壤有所提高,酶活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和碱解氮总体水平偏低。(3)4个矿区土壤质量总体水平差异较大,下庄矿区修复效果最好,满城、文殊峪、玉田矿区相对较差,土壤质量水平还需提高。针对未来灰岩矿区平台场地修复,应该更加重视土壤酶活性相关指标,注意施肥比例等。研究成果可为灰岩矿区生态修复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矿山 矿山修复 土壤质量评价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矿区生态修复区域划分研究——以活鸡兔井为例
6
作者 迟国铭 陈苏社 +4 位作者 王巍 王世东 朱志勇 焦轶恒 陈志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正确评估与划分生态修复区是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针对矿区生态修复区域划分研究较为匮乏问题,方法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为研究区,选取土壤养分、植被覆盖度、土地损毁程度和... 正确评估与划分生态修复区是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针对矿区生态修复区域划分研究较为匮乏问题,方法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为研究区,选取土壤养分、植被覆盖度、土地损毁程度和地形位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进行矿区生态修复区域划分。结果结果表明:(1)熵权可拓物元模型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将多个指标融合,进行统一的定量分级,为矿区生态修复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2)研究区露天矿扰动区、井工矿扰动区和城镇扰动区面积分别为10.81,33.05,5.96 km^(2),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47%。从扰动区内部结构看,扰动区划分结果包括人工重度干预修复区、人工辅助干预修复区和自然恢复区3种类型,其中,人工重度干预修复区面积为25.5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83%;人工辅助干预修复区面积为17.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87%;自然恢复区面积为6.4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7%。(3)针对研究区不同扰动区的不同生态修复区域类型,提出不同的修复方案。自然恢复区采用自然复绿手段;井工矿内的人工辅助干预修复区采用引进优势种、土壤精确施肥等手段;人工重度干预修复区采用调整采矿布局、削坡填平、改良土壤等手段。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修复区域划分 可拓物元模型 活鸡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评价
7
作者 袁珍梅 王潇 刘兴德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0-832,共13页
为科学精准地量化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水平及内部机理及障碍因素,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主题框架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量化2000~2022年黄河流域甘肃段9个市州地质灾害韧性时空演化过程及子系... 为科学精准地量化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水平及内部机理及障碍因素,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主题框架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量化2000~2022年黄河流域甘肃段9个市州地质灾害韧性时空演化过程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韧性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间,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随着时间变化呈明显增长态势,由2000年较低韧性状态转变为2022年中等韧性状态。9个市州的地质灾害韧性在空间上差异性明显,且不同市州间差距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其中兰州、天水、庆阳地质灾害韧性较强,其他市州滞后。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韧性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攀升态势,基础设施韧性系统发展水平滞后于环境、经济、社会韧性系统发展水平。9个市州地质灾害韧性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中度失调阶段过渡到优质协调阶段,且空间上表现为比较均衡局面。林草覆盖率、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6个指标是阻碍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揭示,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韧性逐年显著提升,但市州间差异加剧,流域在生态保护与恢复及经济社会韧性构建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韧性 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性 甘肃段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构网型储能性能评估系统的开发测试
8
作者 魏于凯 贺春 +2 位作者 陈卓 李宗原 郭寅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9-168,共10页
针对构网型储能(grid-forming energy storage,GFES)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的GFES系统性能评估方法,设计并开发了融... 针对构网型储能(grid-forming energy storage,GFES)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的GFES系统性能评估方法,设计并开发了融合产品性能测试与多维度评价的GFES评估系统平台。首先,选取惯量支撑、一次调频、低电压穿越和能量转换4项关键性指标作为GFES性能评估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量化指标。然后,详细介绍了测试评估系统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平台,通过简化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最后,利用GFES的实测波形作为样本数据对评估系统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功率等级的GFES进行量化对比分析,证明了评估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和评价体系模型的有效性,为推动GFE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构网型储能 指标体系 性能检测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畜牧业现代化初探——以陕西畜牧业数据为例
9
作者 黄杰 冯顺 +1 位作者 古锐 武圣儒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8,共8页
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以辅助进行达标评价,但目前多数研究仅通过单一指标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结合2012-2021年陕西省畜牧业发展数据,将畜牧业现代化分为规模现代化、效率... 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以辅助进行达标评价,但目前多数研究仅通过单一指标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结合2012-2021年陕西省畜牧业发展数据,将畜牧业现代化分为规模现代化、效率现代化、机械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五个子系统,并利用熵权TOPSIS分析得到陕西省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性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1年陕西省畜牧业现代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规模现代化、效率现代化、机械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五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由濒临失调变化为良好协调。5个子系统对陕西省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效率现代化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全面协同提升陕西省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现代化 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分和熵权-TOPSIS模型的甘肃省水资源紧缺程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常亮 雒天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5,共6页
为探究甘肃省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分别运用综合评分法和熵权-TOPSIS模型定量分析了2011—2022年三大流域的水资源紧缺程度。结果表明:三大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综合评分值为12.42~29.41,均属于缺水流域,水资源... 为探究甘肃省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分别运用综合评分法和熵权-TOPSIS模型定量分析了2011—2022年三大流域的水资源紧缺程度。结果表明:三大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综合评分值为12.42~29.41,均属于缺水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甘肃省水资源紧缺贴近度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表明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耕地率、耕地灌溉率、工业产值模数、水资源利用率、现状缺水率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建议甘肃省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 综合评分 -TOPSIS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产力发展评价与结构优化行动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模型
11
作者 陈志峰 郑景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50-255,260,共7页
为科学测度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从农业生产功能、农业价值功能两个维度和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和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28个指标构建了福建省农业生产... 为科学测度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从农业生产功能、农业价值功能两个维度和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和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28个指标构建了福建省农业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权重分配来看,大部分指标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农业价值功能指标方面;(2)从综合评价方面看,具有先天资源优势的闽西北地区和具有后天发展潜力的闽南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好;(3)从子系统评价和聚类分析看,指标分异比较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南平和三明,分异较小的有福州、宁德和龙岩。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且具有板块化特征,特别是功能指标表现特征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保粮保生态”行动、闽南高优农业产业“多元增效”行动、闽东北山海协作产业“挖潜增效”行动,建议以“圈”状格局、人与自然和谐、闽台农业融合等方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福建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TOPSIS模型 综合评价 子系统评价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覆膜类型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芮 李红霞 +4 位作者 高彦婷 董博 张海粟 温文 王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对保墒、促进作物生长及增产的效应,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覆膜增产种植技术及高效利用降水、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选用白色地膜覆盖(F_(1))、普通黑色地膜覆盖(F_(2))、生物降解地...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对保墒、促进作物生长及增产的效应,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覆膜增产种植技术及高效利用降水、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选用白色地膜覆盖(F_(1))、普通黑色地膜覆盖(F_(2))、生物降解地膜覆盖(F_(3))、液态地膜覆盖(F_(4))和地布-地膜覆盖(F_(5))5种覆膜方式,以平地无覆盖(CK)为对照,测定土壤物理、化学及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对16个评价指标及6个评价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处理F_(1)、F_(2)、F_(3)、F_(4)和F_(5)分别较CK增产15.8%、17.9%、16.9%、1.4%和1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6%、15.6%、23.4%、12.5%和19.8%,降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1.0%、22.9%、21.8%、9.9%和20.1%。基于熵权TOPSIS法模型分析,处理F2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度为0.809,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各覆盖处理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为:普通黑色地膜(F_(2))>普通白色地膜(F_(1))>生物降解地膜(F_(3))>地布(F_(5))>液态地膜(F_(4))>裸地(CK)。【结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降解地膜和地布可一定程度地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从环保角度考虑,可作为普通聚乙烯地膜可行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峰 周颖 +2 位作者 郭璐 马涛 刘兴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9,共10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后效益水平、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基于“调水保土-生态-经济-社会”主题框架构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评价2000-2021年黄河流域甘肃段9... 为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后效益水平、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基于“调水保土-生态-经济-社会”主题框架构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评价2000-2021年黄河流域甘肃段9市州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时空演化过程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9市州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1年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呈逐年增长态势,由2000年极度恶化状态转变为2021年良好状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9市州空间上差异性明显,兰州、白银、平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较高,9市州间差距呈现逐年缩小良好均衡趋势;调水保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效益系统发展水平滞后于调水保土、经济和社会效益系统;9市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趋势,由濒轻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良好协调阶段,且空间上表现为比较均衡局面;产水模数、地表径流深、植物固碳量、植物释放氧气量、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是阻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逐年日益明显,整体向着健康、协调均衡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效益 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性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熵权评价的飞行器质心调整优化方法
14
作者 田小川 郁立勇 +2 位作者 白斌 陈思 何文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针对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复杂、耗时长的问题,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对飞行器配重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基于样本聚类结果,计算出不同样本下飞行器标准配重,再通过模拟装配计算增加标准配重后的飞行器质心偏移,并得出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采用... 针对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复杂、耗时长的问题,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对飞行器配重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基于样本聚类结果,计算出不同样本下飞行器标准配重,再通过模拟装配计算增加标准配重后的飞行器质心偏移,并得出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质心调整效果,选出最优的飞行器标准配重,进而简化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大幅提升飞行器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评价模型 飞行器质心调整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熵权-随机森林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15
作者 葛睿雅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窦帆帆 熊芸莹 薛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据干扰等不足。文章以多源大数据支持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熵权-随机森林耦合的地下空间需求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熵权法确定负样本,将总样本和指标因子导入随机森林算法中,挖掘社会经济指标与现有地下设施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经过网格搜索调优后的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精度达到0.979,其中77.45%的现有设施落入评价的高需求区内,证明所采用模型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精细化评价结果可为今后地下建设选址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模型 多源地理大数据 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白芨多糖脱蛋白体系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高阳 秦心睿 +5 位作者 聂晓兵 金文芳 杨玉玉 刘诗菡 范宝磊 苗潇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5,共10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比Sevage法、乙腈法和三氯乙酸(TCA)法脱除粗白芨多糖(BSP)蛋白的效果,探究熵权TOPSIS用于BSP脱蛋白体系评价的合理性。以BSP保留率和蛋白质脱除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构建出包括单糖组分、氧化自由基清...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比Sevage法、乙腈法和三氯乙酸(TCA)法脱除粗白芨多糖(BSP)蛋白的效果,探究熵权TOPSIS用于BSP脱蛋白体系评价的合理性。以BSP保留率和蛋白质脱除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构建出包括单糖组分、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_(50))在内的9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以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为辅,以熵权TOPSIS对三种白芨多糖除蛋白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经过综合评分,Sevage法最佳萃取次数为1次,此时的蛋白质脱除率为22.9%,多糖保留率为99.11%;乙腈法最佳质量浓度为60%,蛋白质脱除率为89.11%,多糖保留率为97.36%;TCA法最佳质量浓度为10%,蛋白质脱除率为70.64%,多糖保留率为70.03%;对比同浓度下三种多糖的ORAC值和IC_(50)发现,乙腈法处理的多糖ORAC值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Sevage法处理后的多糖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经熵权TOPSIS模型分析结果表明Sevage法脱蛋白效果最优与预期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模型可用于白芨多糖脱蛋白体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体外抗氧化活性 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诞杰 汤瑞 +2 位作者 王凯 代声庆 谭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小净距隧道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部分小净距隧道可能会穿越岩堆体,而影响其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繁多、关系模糊复杂、风险因子不确定性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存在...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小净距隧道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部分小净距隧道可能会穿越岩堆体,而影响其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繁多、关系模糊复杂、风险因子不确定性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针对穿越岩堆体的小净距隧道,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选取工程地质条件、隧道设计、外部因素和工程管控等4个方面的15个评估指标,并以某实际隧道工程为例,论证了该模型在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定量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该研究对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施工风险评估 -正态云模型 岩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熵权系数法模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仁涛 付强 +1 位作者 张艳梅 盖兆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3,共3页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是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三江平原实际情况,在传统的DRAS...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是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三江平原实际情况,在传统的DRASTIC模型基础上,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7项指标: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含水层的介质类型、土壤介质类型、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土地利用率和人口密度。根据相关性分析,该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传统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方法,不能排除主观确定权重的人为干扰,评价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误差。为了合理地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首次将熵权系数法模型应用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之中。该方法的权重通过计算过程得出,排除了人为的主观性干扰,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的评价结果完全相同,说明熵权系数法可以应用于地下水性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系数法模型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熵权系数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中小 郝伟罡 +5 位作者 李振刚 贾利民 焦瑞 贾向前 杨瑞斌 庄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在干旱半干旱牧区进行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更应重点关注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根据我国干旱半干旱牧区特点,综合考虑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熵值法与主观赋权法,确定了牧区被灌溉作物... 在干旱半干旱牧区进行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更应重点关注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根据我国干旱半干旱牧区特点,综合考虑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熵值法与主观赋权法,确定了牧区被灌溉作物的熵权系数,构建了基于饲料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场的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资源优化配置 系数模型 干旱半干旱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权组合模型的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桃红 常雅轩 +1 位作者 陈鹏 刘家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1-1524,共14页
吉林省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科学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区域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参考SRP(Sensitiv-ity–Resilience–Pressure)模... 吉林省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科学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区域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参考SRP(Sensitiv-ity–Resilience–Pressure)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及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AHP-PCA(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熵权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20年不同时期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并探讨其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以轻度以下脆弱为主,且整体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东向西脆弱度逐渐增加,重度脆弱区主要出现在吉林省西部平原,潜在脆弱区主要出现在吉林省东部山区。2)将脆弱性指数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间面积比例差异明显,以2020年为例,表现为轻度>中度>微度>潜在>重度,且轻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占比均达到67.9%以上,这表明吉林省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3)时间变化上,2000年至2020年间,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呈逐年向好的趋势,重度、微度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2.78%和9.20%,轻度和中度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同研究初期相比分别增加7.45%和5.24%,潜在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与2000年基本持平。4)200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Moran I值为0.2335,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至2020年,Moran I值增加至0.3841,空间集聚更为显著。根据脆弱性等级的分区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脆弱性等级区域给出了不同生态保护建议:潜在脆弱和微度脆弱区继续实行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区要坚持以黑土地资源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的农用地资源开发;重度脆弱性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盐碱地治理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SRP模型 AHP-PCA熵权模型 时空动态特征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