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水质指数方法的岩溶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以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垠东 郭高轩 +2 位作者 许亮 辛宝东 戚琦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分析研究区水化学和水质特征,并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岩溶水水质的关键指标。结果显示:①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具有微碱性、低盐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73.47%)。超标指标为N_(an)(NH_(3)或NH_(4)^(+)中的N,即氨氮以氮计)、pH值、Fe、Mn和F^(-),超标率分别为10.20%、4.08%、4.08%、4.08%和2.04%。②研究区EWQI平均值为26.33,水质“极好”,其中极好和良好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和8.16%。③基于地下水水质数据构建的EWQI_(min)模型筛选的关键指标为N_(an)、Fe、Mn、N_(ntr)(硝氮以氮计,硝酸盐中N)和F^(-),其决定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986和3.88%。表明,EWQI_(min)模型优选指标可以代表顺平岩溶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对优化水质监测网等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平岩溶水系统 水质指数(EWQI)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关键指标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 被引量:38
2
作者 许文杰 许士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步骤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确定各指标的熵权;计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并以滇...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步骤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确定各指标的熵权;计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并以滇池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可用于湖泊不同时空健康状况的对比,得出湖泊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湖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综合健康指数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文杰 许士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7,71,共3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步骤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确定各指标的熵权;计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并以...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步骤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确定各指标的熵权;计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并以滇池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可用于湖泊不同时空健康状况的对比,得出湖泊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湖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综合健康指数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综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瑞霞 刘峰 +1 位作者 吕鉴 王建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5-451,共7页
采用基于熵权指数的模糊物元模型方法,对华北某市8座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该方法能基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客观运算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基于熵权指数的模糊物元模型方法,对华北某市8座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该方法能基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客观运算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避免主观干扰和经验限制,评价结果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状况.结果表明:A/A/O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优势明显,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普遍较好;TN去除率和泥饼量是影响污水厂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运行效果 污水处理厂 熵权指数 模糊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汪炎炎 潘华 潘晓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41-42,119,共3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健康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运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单因子法对2015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单因子评价中,除总氮外,其他水质指标都较好。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健康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运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单因子法对2015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单因子评价中,除总氮外,其他水质指标都较好。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是健康和比较健康的,相比单因子评价法能够更加简明直观地反映综合水质状况,并且能包容总氮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在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健康指数 水质评价 适用性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铁资源开发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东林 张陇强 +1 位作者 张恩雨 傅培祺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3-644,共22页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水质指数(Entropy-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了水质分级评价。南水入冀后,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位整体抬升。时间上,呈现出既有年际动态变化又有年内季节变化特征。空间上,补给区表现为剧变型,而径流、排泄区呈缓变型。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泉域东南部的煤、铁矿密集区。泉域岩溶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型和Ca-SO_(4)型为主导。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遵循ρ(HCO_(3)^(-))>ρ(SO_(4)^(2-))>ρ(Cl^(-))和ρ(Ca^(2+))>ρ(Mg^(2+))>ρ(Na^(+))>ρ(K^(+))的顺序。各离子沿着径流路径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风化溶解和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主导。人为活动对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SO_(4)^(2-)和NO_(3)^(-)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影响。岩溶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且在入渗前发生了二次蒸发作用,氘盈余值在径流过程中有所降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质量整体优于第四系地下水,分别有50%的岩溶水和37.5%的第四系水样满足饮用目的。TDS、ρ(SO_(4)^(2-))和ρ(NO_(3)^(-))是影响泉域地下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引起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水质恶化的潜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矿山排水、农业灌溉和城市污水排放。通过水质分级评价,提出了泉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泉泉域 南水入冀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水文地球化学 水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7
作者 李康 田盼盼 +1 位作者 曹智铭 钱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4,共18页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各离子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增趋势,而地下水中各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化波动较大;沿着径流方向,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SO_(4)-Ca·Mg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Ca·Mg·Na型;流域水体主要由大气降水进行补给,并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上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占主导,中游区域则出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下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逐渐减弱;流域水体水化学形成演化主要受到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的控制,同时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支流(如麻坪河、涧河和瀍河)的地表水受工矿废水排放影响较大;NO_(3)^(-)为流域水体主要污染因子,地表水中的NO_(3)^(-)主要来源于化肥和生活污水,地下水中的NO_(3)^(-)主要受到化肥施用和土壤有机氮累积的影响。熵权水质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流域水体水质整体较好,上游区域水质优于下游区域,大部分地表水、泉水和井水适宜饮用,但下游区域部分井水质量较差,不宜直接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水质指数 主成分分析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化学组分来源分析
8
作者 吴鑫 周施阳 +4 位作者 袁东方 李立湘 姚飞延 董好刚 郑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7-1892,共16页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定量评估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结果表明,Cl^(−)、HCO_(3)−、Na^(+)、Ca^(2+)、SO_(4)^(2−)于瓯江流域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相对偏高;CO_(3)^(2−)、pH、HCO_(3)−分布较为均匀,质量浓度比较稳定,Cl^(−)、SO_(4)^(2−)、Na^(+)、NH_(4)^(+)、Mg^(2+)和TDS局部富集显著,存在空间分布异质性;主导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Ca型,HCO_(3)·Cl-Na·Ca型和HCO_(3)-Ca型次之,分别占37.96%、12.41%及11.68%.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价表明地下水质量评价为Ⅰ级的占比为77.37%,Ⅱ级的占比为8.76%,共计86.13%的地下水达到优良水平;地下水质量为Ⅲ级与Ⅳ级的占比均为3.65%,为Ⅴ级的占比为6.57%,差或极差的地下水共计10.22%.各参数对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控制程度依次为:NH_(4)^(+)>Mn>Cl^(−).APCS-MLR受体模型来源贡献解析显示,各来源对区内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分别为自然因子(21.84%)、环境因子(42.71%)、工业生活因子(13.49%)、农业生活因子(12.11%)及未知源(9.84%);自然地质环境及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内地下水形成的主控因素且受人类活动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流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EWQI) 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 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9
作者 曹琼 李玉嵩 +3 位作者 马令春 屈婧祎 罗伊琳 郭朋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探究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集了5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和水化学图解法揭示了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机制,采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法评价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 为探究北汝河流域中游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集了5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和水化学图解法揭示了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机制,采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法评价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并运用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模型评估了Mn^(2+)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_(3)^(-)Mg·Ca型为主,其次为SO_(4)·Cl-Ca·Mg型,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优、良、中和差等级占比分别为9.62%、75.00%、9.62%和5.77%,无极差等级,其中Mn^(2+)是影响水质的最显著因子;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整体风险较低,但Mn^(2+)的长期饮水摄入风险仍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指数 健康风险 北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潜流带地下水中氮磷迁移转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帅帅 周念清 +3 位作者 蔡奕 郭梦申 赵文刚 王在艾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0,共9页
为了揭示洞庭湖湿地潜流带地下水中氮磷的迁移转化过程,以洞庭湖湘江入湖口附近湿地为研究区,定期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进行水化学参数测试,采用熵权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理化参数对氮磷迁移转... 为了揭示洞庭湖湿地潜流带地下水中氮磷的迁移转化过程,以洞庭湖湘江入湖口附近湿地为研究区,定期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进行水化学参数测试,采用熵权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理化参数对氮磷迁移转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58.8%的地下水水样为Ⅳ类或Ⅴ类水,TN、NH_(4)^(+)和TP是主要的超标因子,氮的迁移转化主要受矿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等反应控制,磷的迁移富集与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密切相关;地下水中氮磷组分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表现出明显差异,受潜流交换作用影响,除NH_(4)^(+)、溶解有机氮和TN外,地下水中NO_(2)^(-)、NO_(3)^(-)、TP和溶解态活性磷含量随着河岸距离增加而减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均会影响微生物活性,是地下水中氮磷迁移转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地下水 氮磷迁移转化 熵权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 洞庭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佳豪 姚天 +4 位作者 胡晓农 支传顺 董玉龙 吴光伟 赵瑾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50,共14页
【目的】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方法】基于2020年鲁西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GIS软件对研究区水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空间信息差异化分... 【目的】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方法】基于2020年鲁西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GIS软件对研究区水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空间信息差异化分析;基于熵权水质指数(EWQI)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化学指标。【结果】结果显示: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趋于一个较为中等的状态,冲积海积平原咸水水文地质亚区与冲积平原咸淡水水文地质亚区水质较差,冲积洪积平原淡水水文地质亚区水质相对较好;EWQI模型指标优化后代表整个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水化学指标为TDS、Mn^(2+)、I^(-)、F^(-)和Al^(3+),指标优化后EWQI_(min)模型R~2和RMSE值分别为0.996和5.094,百分比误差PE为3.615%。【结论】结果表明:EWQI_(min)模型优选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用作水质监测主要监控对象,为水质监测网优化调整及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水化学特征 水质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 EWQI_(min)评价指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矿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过程及其采动激发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梅傲霜 曾一凡 +7 位作者 武强 刘志超 苗彦平 王嗣桐 崔雅帅 魏华铭 任帅锋 杨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69-2784,共16页
煤炭资源开采会破坏含水层结构,扰动地下水系统,产生新的水循环模式。作为煤炭保供生产重心的西部矿区,高强度、规模化的开采加剧了这一扰动,使水岩作用等水化学过程更加剧烈。其背后所蕴含的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的煤矿开采激发效应,是关... 煤炭资源开采会破坏含水层结构,扰动地下水系统,产生新的水循环模式。作为煤炭保供生产重心的西部矿区,高强度、规模化的开采加剧了这一扰动,使水岩作用等水化学过程更加剧烈。其背后所蕴含的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的煤矿开采激发效应,是关系到煤矿安全开采预测预报精度,以及绿色开采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鉴于此,以西部榆神矿区曹家滩煤矿为研究实例,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变”的角度,开展激发效应结果、激发效应过程以及水化学演化趋势3个方面系统性的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地下水可以被分为5个聚类,聚类1代表煤矿开采后井田西翼第四系与风化基岩含水层为主的浅层地下水,聚类2代表开采前后地下水的混合,聚类3代表开采前的地下水,聚类4和聚类5主要代表开采后的延安组地下水;煤矿开采后,直罗组、延安组第4段和第5段含水层水样中HCO_(3)–Ca和HCO_(3)–Mg占比上升,井田西翼开采后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最优,各含水层水质有向好演变的趋势且对煤矿开采的响应不敏感;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受控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煤矿开采前延安组第4段及以上含水层地下水受控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煤矿开采后的井田西翼浅层地下水受控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直罗组、延安组第4段和第5段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控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和FeS2的氧化作用,延安组第1~3段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控于蒸发盐的溶解作用;煤矿开采加速了地下水的循环速度、加强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由此产生的稀释作用与矿井水处理后综合利用的措施是延安组第4段及以上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和水质演化的原因;未来应当继续做好矿井水处理后综合利用的工作,并注意直罗组和延安组第5段地下水特征有向浅层地下水演变的趋势,避免今后的涌水水源结果产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化学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水质指数(EWQI) 矿山复杂地下水系统 榆神矿区 侏罗纪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期矿业城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与调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万合 刘继生 那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辽源市是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业城市,经过长期的开采,其域内的煤炭资源已经趋于枯竭,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运用熵权指数法对1990—2009年共20个样本年的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演化趋... 辽源市是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业城市,经过长期的开采,其域内的煤炭资源已经趋于枯竭,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运用熵权指数法对1990—2009年共20个样本年的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演化趋势经历了两个阶段:1990—2001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减弱的趋势;2002—2009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增强的趋势,并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自然系统 矿业城市 熵权指数 辽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直流混联双端MMC运行状态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庆 董博 +4 位作者 陈继开 窦延辉 任强 李炳辉 宋斌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5,共6页
对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如何通过辨识MMC换流站各相电气信息实现对MMC换流站运行状态的评判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交流和直流输电线路暂态扰动对MMC换流站内各桥臂电压、电流的影响。指... 对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如何通过辨识MMC换流站各相电气信息实现对MMC换流站运行状态的评判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交流和直流输电线路暂态扰动对MMC换流站内各桥臂电压、电流的影响。指出当交流或直流输电线路发生暂态故障时,MMC换流站内各相上下桥臂的能量分布与正常运行时存在差异。基于此现象,利用指数熵权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指数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到MMC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评判中,实现了针对不同故障类型对换流站运行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过程 MMC 指数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充填膏体重金属浸出机理及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音 王春春 +3 位作者 陈森 陈姝蓉 杜玉娇 闵令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1,共9页
以污水污泥替代部分煤矸石,与水泥、粉煤灰制备污泥基充填膏体材料,可以妥善处置污水污泥,同时解决矿井充填材料短缺问题。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研究了污泥含量10%的污泥基充填膏体的重金属浸出机理,利用熵权质量指数对污泥及污泥基充... 以污水污泥替代部分煤矸石,与水泥、粉煤灰制备污泥基充填膏体材料,可以妥善处置污水污泥,同时解决矿井充填材料短缺问题。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研究了污泥含量10%的污泥基充填膏体的重金属浸出机理,利用熵权质量指数对污泥及污泥基充填膏体浸出液进行水质评价,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水质评价预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结合浸出动力学分析重金属离子浸出规律,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上升阶段,其质量浓度变化符合扩散作用控制的收缩核模型;污泥基充填膏体重金属浸出机理是水分子与充填膏体中游离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水合金属离子,在浓度梯度力的作用下浸出至外部水中;污泥基充填膏体浸出液水质等级整体为2级,满足Ⅲ类水质量标准。根据EWQI结果以支持向量机算法为核心,建立了水质评价模型,模型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充填膏体 重金属浸出机理 浸出动力学 风险评价 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赣江下游水化学特征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通航 刘海燕 +3 位作者 张卫民 孙占学 王振 刘茂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7-438,共12页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变进行反向模拟,并对地下水水质以及潜在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酸性-中性(pH=5.47~7.60),以HCO_(3)-Ca-Mg型水为主,部分为Cl-Ca-Mg型水,硅酸岩风化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是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呈中性-弱碱性(pH=6.94~8.19),主要为HCO_(3)-Cl-Ca-Na型水,其形成与硅酸岩风化、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有关。PHREEQC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部分矿物饱和指数(SI)为负数,其中岩盐的SI为-7.80~-9.53,指示该矿物溶解剧烈;白云石、石膏和方解石的SI分别为-1.72~-6.39、-1.65~-3.96、-0.51~-3.09,表明三种矿物呈溶解趋势。反向模拟结果显示,赣江干流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变过程经历了Ca-蒙脱石、岩盐、白云石溶解和方解石沉淀,同时消耗CO_(2);支流中命名为NCGW-3的路径表现为高岭石、方解石、玉髓和白云石溶解,石膏、Ca-蒙脱石、黑云母和斜长石沉淀,同时产生CO_(2),可能与人为作用的干扰有关。其余支流地下水反向模拟结果与干流结果相似。熵权水质指数(EWQI)计算结果表明,干流地下水水质优于支流地下水,沿赣江受Mn、NO;影响水质降低;地下水非致癌潜在风险主要为对婴儿存在严重风险,其次是儿童,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风险相对较小,支流水质存在的潜在风险相较于干流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PHREEQC 反向模拟 水质指数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市南部稀土矿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师齐 高柏 +2 位作者 张博 胡鑫玮 余艳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了解赣州市南部某稀土矿地区地下水水质对当地居民生活健康的潜在影响,对赣州市信丰、安远、全南、寻乌四个地区进行地下水取样,按照《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T 14848—2017)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熵权综合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 为了解赣州市南部某稀土矿地区地下水水质对当地居民生活健康的潜在影响,对赣州市信丰、安远、全南、寻乌四个地区进行地下水取样,按照《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T 14848—2017)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熵权综合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0年,研究区采样点地下水氨氮浓度检测平均值分别为0.08、0.05、0.9 mg/L,pH平均值分别为6.58、6.51、6.71;安远地区氨氮浓度超标率为4.5%,其余三个地区均无氨氮超标;研究区硫酸盐、铅均不存在超标。熵权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等级均为优良;饮水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健康评价HQ值均在标准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综合指数 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基础的多系统耦合效应分析
18
作者 陶蕾花 《福建茶叶》 2020年第2期69-70,共2页
区域创新是一个多系统的耦合体,创新水平或创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创新耦合度。本文通过构建区域创新支撑评价系统耦合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基础多系统耦合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浙江、广东、北京、江苏、天津和上海的... 区域创新是一个多系统的耦合体,创新水平或创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创新耦合度。本文通过构建区域创新支撑评价系统耦合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基础多系统耦合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浙江、广东、北京、江苏、天津和上海的区域创新基础子系统的耦合效应比较理想,系统之间达成了一种良性共振耦合并呈动态有序螺旋优化态势。而甘肃、云南、青海、黑龙江、海南和西藏等地区的区域创新子系统耦合效应较低,创新基础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耦合,达成形成相互的螺旋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系统耦合 熵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横矿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化学演化及水质评价
19
作者 赵立新 马国逢 +2 位作者 梁向阳 刘瑞瑞 李荣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年第S1期188-193,共6页
研究并揭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机理,可为煤矿区水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袁大滩井田为研究实例,运用Piper图、离子比分析法、氢氧同位素、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熵权水质指数(I_(EWQ))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采矿... 研究并揭示采矿活动下地下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机理,可为煤矿区水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袁大滩井田为研究实例,运用Piper图、离子比分析法、氢氧同位素、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熵权水质指数(I_(EWQ))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采矿前后采集的64个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地下水样本可以被划分为5个聚类。每个聚类(C_(1)~C_(5))反映了采矿前后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区水岩作用主要包括矿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这些过程受采矿活动不同阶段水化学环境的影响。对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说,由于受到降水和融雪的稀释作用水质较好,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的水岩作用更强,水质较差,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煤田水窖预防及环境问题管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 自组织神经网络 水质指数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