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熬煮条件对鸡汤风味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毕继才 姜宗伯 +4 位作者 林泽原 张亚征 崔震昆 张令文 莫海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4,共5页
为探究熬煮条件对鸡汤风味的影响规律,利用单因素实验,以三黄鸡鸡胸为原料,分别用常压熬煮和低温熬煮的方法,在不同料液比、熬煮时间下加工鸡汤,研究其低聚肽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熬煮时间的增加,低聚肽含量呈先上... 为探究熬煮条件对鸡汤风味的影响规律,利用单因素实验,以三黄鸡鸡胸为原料,分别用常压熬煮和低温熬煮的方法,在不同料液比、熬煮时间下加工鸡汤,研究其低聚肽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熬煮时间的增加,低聚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料液比的不断减小,低聚肽含量不断增加;在常压100℃下、料液比1∶1、熬煮时间4h时最佳。同时,利用模糊数学法对鸡汤进行风味的感官评定,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常压100℃下、料液比1∶2、熬煮时间4h时的鸡汤液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熬煮方式 料液比 熬煮时间 风味 低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脂熬制的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丽珠 唐洁 +1 位作者 卢靖 车振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84,共4页
对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油脂(5度棕榈液油、8度棕榈液油、菜籽油体积比3∶2∶3)、棕榈硬脂牛油复合油脂(棕榈硬脂与牛油体积比1∶2)、菜籽油以及牛油熬制的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 对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油脂(5度棕榈液油、8度棕榈液油、菜籽油体积比3∶2∶3)、棕榈硬脂牛油复合油脂(棕榈硬脂与牛油体积比1∶2)、菜籽油以及牛油熬制的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出现增长的趋势,火锅底料基础油脂质量直接影响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的油脂质量;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4种火锅底料中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棕榈液油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菜籽油火锅底料经熬煮16 h后,其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熬煮 油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熬煮方法对鸡骨汤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芩 张立彦 曾清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4-319,共6页
本文分析了常压和高压两种不同的熬煮方法对鸡骨汤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C)测定分析了常压和高压两种不同熬煮方法对鸡骨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熬煮所得鸡骨汤... 本文分析了常压和高压两种不同的熬煮方法对鸡骨汤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C)测定分析了常压和高压两种不同熬煮方法对鸡骨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熬煮所得鸡骨汤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常压熬煮的鸡骨汤(p<0.05);利用SPMEGC-MS检测技术在高压熬煮及常压熬煮鸡骨汤中分别检测到62和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两种熬煮方法得到的鸡骨汤风味物质构成总类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分布存在差异;两种熬煮方式感官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高压熬煮是一种可行的熬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汤 常压高压熬煮 氨基酸含量 挥发性风味物质 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熬煮工艺对牛杂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志勇 简浩彬 +6 位作者 林玉惠 吕全彬 马少军 吴胜芳 秦防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定方法鉴定了商业牛杂汤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自制牛杂汤配方,并研究了不同熬煮时间和熬煮方式对牛杂汤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牛杂汤最主要的挥...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定方法鉴定了商业牛杂汤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自制牛杂汤配方,并研究了不同熬煮时间和熬煮方式对牛杂汤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牛杂汤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26种,包括醛类、萜烯类、醇类、酮类及其他化合物等种类。熬煮时间对牛杂汤风味有较大影响,1—3h内延长熬煮时间会促进牛杂汤中挥发性成分的充分释放,但超过3h汤中风味物质含量显著减少,牛杂汤的最适合熬煮时间为3h;常规熬煮、开盖熬煮和高压熬煮的牛杂汤中分别检测出28、32、37种风味化合物,但高压熬煮汤的香味显著弱于常规和开盖熬煮,这可能是由于高压熬煮中脂肪氧化所产生的己醛、辛醛含量较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杂汤 GC—MS 风味 熬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熬煮条件对鸡骨高汤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曾清清 张立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0,115,共6页
研究了骨块大小、料液比和不同抽提方式、温度及时间等熬煮条件对鸡骨高汤总氮、氨基酸态氮和胶原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骨块大小和料液比越小对鸡骨中的营养物质溶出越有利,但过小其风味又不好,当骨块大小为1cm,料液... 研究了骨块大小、料液比和不同抽提方式、温度及时间等熬煮条件对鸡骨高汤总氮、氨基酸态氮和胶原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骨块大小和料液比越小对鸡骨中的营养物质溶出越有利,但过小其风味又不好,当骨块大小为1cm,料液比为1∶3左右时营养物质溶出较充分,且风味较好,其中总氮溶出率25.99%,氨基酸态氮溶出率59.12%,胶原蛋白溶出率78.59%,感官评分20.33分。熬煮方式、温度及时间对鸡骨高汤的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高压熬煮较常压相比各理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常压,抽提更彻底。当熬煮条件为高压115℃(0.07MPa)熬煮60min时,所得鸡骨汤中各理化指标较高,其中总氮含量为2.8mg/m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3.9mg/100mL,胶原蛋白含量为25.07mg/mL,且具有鸡骨汤特有的风味,感官评分达23.46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高汤 熬煮条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萨莱思熬煮液流变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丽霞 王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01-104,共4页
对不同浓度的慕萨莱思熬煮液流变学特性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5—55℃,10~25°Brix范围内,慕萨莱思熬煮液为牛顿性流体,其变化符合粘度受温度影响的阿累尼乌斯方程和受浓度影响的指数方程,受两者综... 对不同浓度的慕萨莱思熬煮液流变学特性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5—55℃,10~25°Brix范围内,慕萨莱思熬煮液为牛顿性流体,其变化符合粘度受温度影响的阿累尼乌斯方程和受浓度影响的指数方程,受两者综合影响为η=3.3×10^-7e^19914e^0.0056C/RT。上述结果为慕萨莱思加工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萨莱思 葡萄汁熬煮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麻辣火锅底料辣度分级模型建立及其在熬煮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莉 张淼 +4 位作者 贾洪锋 涂梦婕 黄英 宋璐杉 严利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239,共7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感官评价结果,采用SPSS中的Fisher判别分析方式,对火锅底料进行辣度分级,得到麻辣火锅底料的辣度分级模型;研究熬煮过程中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Cap-S)的含量变化,得到其影响辣度分级的规律。结果表明,仅...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感官评价结果,采用SPSS中的Fisher判别分析方式,对火锅底料进行辣度分级,得到麻辣火锅底料的辣度分级模型;研究熬煮过程中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Cap-S)的含量变化,得到其影响辣度分级的规律。结果表明,仅用感官评价对火锅底料进行辣度分级受感官评价人员的影响较大,结论准确度不高;若以火锅底料中Cap-S含量为分级标准,其正判率界值为24%>20%,可以很好地将辣度分为5个等级,分级模型较为合理。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会影响Cap-S的迁移,Cap-S在油相和水相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同时调味料中的Cap-S逐渐迁移到汤底中,使得熬煮过程中辣度总是不断发生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对火锅底料进行辣度分级,可以很好地区分火锅底料的辣度,指导消费者购买合适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辣火锅底料 辣椒素类物质 辣度分级 高效液相色谱法 感官评价 熬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红葡萄汁熬煮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乔通通 薛菊兰 +1 位作者 何引 朱丽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5663-5667,共5页
目的研究和田红葡萄汁在熬煮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糖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AccQ-Tag-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和田红葡萄熬煮汁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脯氨酸和精氨酸在慕萨莱思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 目的研究和田红葡萄汁在熬煮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糖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AccQ-Tag-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和田红葡萄熬煮汁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脯氨酸和精氨酸在慕萨莱思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含量最少,半胱氨酸未检出。熬煮过程中多数氨基酸含量平稳上升,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略有下降;当糖度达到26°Brix之后,丝氨酸、谷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有所下降。结论氨基酸的变化明显受到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总氨基酸的浓缩为慕萨莱思自然发酵及其香味积累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Q-Tag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氨基酸 熬煮 慕萨莱思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结合GC-MS分析麻辣火锅底料炒制和熬煮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莉 贾洪锋 +5 位作者 杨芳 宋璐衫 黄英 张淼 涂梦婕 何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2-59,共8页
为了研究火锅风味的变化以及为探究火锅底料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使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究麻辣火锅底料炒制和熬煮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火锅底料炒制和熬煮过程中分别检测... 为了研究火锅风味的变化以及为探究火锅底料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使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究麻辣火锅底料炒制和熬煮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火锅底料炒制和熬煮过程中分别检测到53、50种挥发性物质,从实验的7个样本来看,其相对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醇类物质、烯类物质、醛类物质、酸及酯类物质和酮类物质等。火锅底料加工过程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炒制时间延长而增多,而熬煮过程受到汤底影响其相对含量下降后逐渐回升。未加工前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加工后含量下降。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与熬煮时间呈正相关,可能与火锅底料的特征香气有关。加工时间越长,酸及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越低。研究还发现,随着加工时间延长,火锅底料中醚类、苯类等物质大量出现,可能会影响火锅底料食用的安全性,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炒制 熬煮 挥发性物质(V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锅底料在熬煮过程中浑汤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森 黄采姣 +2 位作者 徐伟伟 张丽 陈小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根据对火锅浑汤现象的常见解释,火锅浑汤一般是指在烫食火锅的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发生混溶,致使油层和水层之间形成明显乳化层直至全部乳化的现象,并且用浑汤指数来判定浑汤程度,提出了各浑汤等级分界点的浑汤指数分别为10%、20%、45%、70... 根据对火锅浑汤现象的常见解释,火锅浑汤一般是指在烫食火锅的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发生混溶,致使油层和水层之间形成明显乳化层直至全部乳化的现象,并且用浑汤指数来判定浑汤程度,提出了各浑汤等级分界点的浑汤指数分别为10%、20%、45%、70%、90%,将浑汤程度划分为“无”、“极轻微”、“轻度”、“中度”、“重度”、“完全”6个程度,很好地对火锅底料的浑汤程度进行了科学化的描述和量化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熬煮 浑汤 测定方法 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革胡子鲶鱼鱼头汤熬煮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璐 孙慧娟 +3 位作者 李刚 吴迪 马俪珍 李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以革胡子鲶鱼鱼头为原料,研究鱼头汤的熬煮工艺,以大豆油油量、熬煮时间、加热功率作为考察因素,以汤中蛋白质含量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熬煮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油油量18.1 g、熬煮时间6... 以革胡子鲶鱼鱼头为原料,研究鱼头汤的熬煮工艺,以大豆油油量、熬煮时间、加热功率作为考察因素,以汤中蛋白质含量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熬煮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油油量18.1 g、熬煮时间64.1 min、加热功率489.2 W。根据实际操作的方便性将最佳工艺调整为大豆油油量18 g、熬煮时间64 min、加热功率500 W,此条件下汤中蛋白质含量为0.943 g/100 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鱼 鱼头汤 响应面 蛋白质 熬煮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极性组分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敏 江生 +1 位作者 许晶冰 毛庆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快速测定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极性组分(PC)的变化。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国标方法)和Testo270食用油脂品质检测仪快速测定法,对比分析餐饮企业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极性组分。结果柱色谱法和Testo 270食用油脂品质检测仪的结果基本一致。... 目的快速测定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极性组分(PC)的变化。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国标方法)和Testo270食用油脂品质检测仪快速测定法,对比分析餐饮企业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极性组分。结果柱色谱法和Testo 270食用油脂品质检测仪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速测定仪具有快速、操作简便和节约溶剂的优点,可代替操作繁琐,耗溶剂的柱色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熬煮 极性组分 柱色谱法 快速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鱼头汤熬煮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雨 邓梦琦 +2 位作者 陈志奇 玛合巴勒·库望努西 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49,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鱼头汤熬煮工艺进行优化。以新鲜草鱼头为原料,以熬煮时间、熬煮温度、料液比为变量因素,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头汤熬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熬煮时间3.51 h、熬煮温度95.54℃、料液比1∶5.8... 采用响应面法对鱼头汤熬煮工艺进行优化。以新鲜草鱼头为原料,以熬煮时间、熬煮温度、料液比为变量因素,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头汤熬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熬煮时间3.51 h、熬煮温度95.54℃、料液比1∶5.85时,鱼头汤中蛋白质含量1.539 g/100 g、总固形物含量29.97 g/L;通过验证实验证明最终熬制鱼头汤中的蛋白质含量(1.569±0.036)g/100 g、总固形物含量(30.56±0.66)g/L,试验结果与软件分析相符合,可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头汤 熬煮工艺 响应面法 蛋白质 总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皮软糖的熬煮设备技术
14
作者 K. Markwardt 伍胜 《中国食品工业》 2000年第12期45-45,共1页
德国橡皮软糖长期以来在全世界都很流行。这种软糖口感特别,既具弹性又富有韧性,并非坚硬难嚼。事实上,软糖的质构容易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口感喜好要求;另外,软糖色彩鲜艳,造型各异,富于变化,既可制成各种瓜果形状,也可塑成各种... 德国橡皮软糖长期以来在全世界都很流行。这种软糖口感特别,既具弹性又富有韧性,并非坚硬难嚼。事实上,软糖的质构容易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口感喜好要求;另外,软糖色彩鲜艳,造型各异,富于变化,既可制成各种瓜果形状,也可塑成各种动物形状,因此能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具有持久和广泛的市场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性能 橡皮软糖 熬煮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涎居 二十年熬成一碗汤
15
作者 米糖 《餐饮世界》 2014年第11期106-109,106,共4页
台湾养生锅的第一品牌——龙涎居,在近期北京芳草地开张了。龙涎居在台湾享有盛名,默默耕耘20年并不断致力于养生锅物的研发,在台湾已经超过16家连锁店。台湾养生汤第一连锁品牌鸡汤很多地方都有,但很少像龙涎居如此讲究。台湾的创始人... 台湾养生锅的第一品牌——龙涎居,在近期北京芳草地开张了。龙涎居在台湾享有盛名,默默耕耘20年并不断致力于养生锅物的研发,在台湾已经超过16家连锁店。台湾养生汤第一连锁品牌鸡汤很多地方都有,但很少像龙涎居如此讲究。台湾的创始人高老板对鸡汤的熬煮很执著,发现市面上大多数的鸡汤都熬过头了,鸡汤与很多食物一样,熬鸡汤的功效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品牌 连锁店 台湾地区 鸡汤 养生 创始人 熬煮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乌鱼方便鱼汤粉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丽施 孟晓 +2 位作者 李瑶 吉莉莉 焦晓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87,92,共4页
以白乌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白乌鱼汤的熬煮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开发出一款食用方便的即食鱼汤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白乌鱼汤中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白乌鱼汤的熬煮工艺。同时,对白乌鱼汤粉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获得品相... 以白乌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白乌鱼汤的熬煮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开发出一款食用方便的即食鱼汤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白乌鱼汤中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白乌鱼汤的熬煮工艺。同时,对白乌鱼汤粉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获得品相好、风味佳的白乌鱼汤粉。试验结果表明,白乌鱼汤的最佳熬煮工艺为料液比1∶3、熬煮时间3 h、熬煮温度100℃,此时,鱼汤的感官品质良好,蛋白质含量高达1.94%。鱼汤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280 mL/h、麦芽糊精添加量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乌鱼 熬煮工艺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淋鱼脯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成业 陈清溪 +1 位作者 刘智禹 陈冰 《渔业现代化》 1997年第5期21-24,共4页
本文对中上层低值鱼类脂肪含量高、加工制品色泽差等问题,从脱脂、改色、提高制品的风味等角度进行研究,把低值鱼加工成味淋鱼哺,为低值鱼的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鱼脯加工 脱脂 熬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银耳羹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红军 姚华峰 《食用菌》 2011年第5期59-60,共2页
传统银耳羹工艺主要是加糖加水急火煮沸后再慢火熬制,熬煮需用6-8h。本工艺采用酶法破坏银耳组织和细胞,使银耳短时间变得软糯爽滑。为了获得银耳的最佳口感,以温度、时间、pH值、加酶量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温度50... 传统银耳羹工艺主要是加糖加水急火煮沸后再慢火熬制,熬煮需用6-8h。本工艺采用酶法破坏银耳组织和细胞,使银耳短时间变得软糯爽滑。为了获得银耳的最佳口感,以温度、时间、pH值、加酶量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温度50℃、时间25min、pH值5.5、加酶量0.7%的条件对银耳进行酶解,可获得银耳的最佳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酶解 熬煮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保健品制作
19
作者 张世全 张路 《河南科技》 2002年第9X期25-26,共2页
1.蜂蜜小香槟。该品是一种新型营养饮料,具有浓郁的蜜香,饮后有提神醒脑,助消化的功能,老少皆可饮用。 制作方法:(1)蜂密初处理 将蜂蜜加适量水煮沸3~5分钟,除沫,
关键词 提神醒脑 蜜香 豆芽汁 灭菌处理 纯净蜂蜜 熬煮 芦荟叶汁 水冲 蜜汁 二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五香豆干生产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谢丽娟 张月团 +1 位作者 王洪娟 艾晓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92,共4页
以豆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对即食五香豆干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新鲜的豆干熬煮液比例为1∶10,熬煮液调味料配方为:盐0.7%、肉桂0.4%、大茴香0.2%、麻椒0.5%、小茴香0.2%、丁香0.06%、胡椒0.2%、猪肉香... 以豆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对即食五香豆干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新鲜的豆干熬煮液比例为1∶10,熬煮液调味料配方为:盐0.7%、肉桂0.4%、大茴香0.2%、麻椒0.5%、小茴香0.2%、丁香0.06%、胡椒0.2%、猪肉香精0.6%;熬煮温度90℃,蒸煮时间为30 min;调味料酱油1%、味精0.2%、辣椒0.3%;烘干温度55℃,烘干时间为180 min;经真空包装和高温灭菌后得到的产品呈棕红色,具有五香豆干特有风味,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干 熬煮 调味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