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骨高汤熬制工艺研究
1
作者 赵雨琳 温颖颖 +5 位作者 温雪瓶 李仲玄 李丽 仉福娇 吉莉莉 刘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猪腿骨为原料,以瘦肉、山药和薏米为辅料,研究熬制时间、熬制温度、骨水比、料骨比对猪骨高汤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得到最佳的猪骨高汤熬制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以猪骨高汤的感官评分和水溶性蛋白质含...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猪腿骨为原料,以瘦肉、山药和薏米为辅料,研究熬制时间、熬制温度、骨水比、料骨比对猪骨高汤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得到最佳的猪骨高汤熬制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以猪骨高汤的感官评分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评价指标,得出最佳水平。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熬制工艺为熬制时间5 h、熬制温度120℃、骨水比1∶5、料骨比1.5∶1。在此工艺条件下,猪骨高汤的感官评分为85.2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63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骨高汤 熬制工艺 感官评分 水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分析熬制工艺对茶树菇菌汤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树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以茶树菇为原料,研究了茶树菇菌汤熬制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树菇菌汤熬制的最佳工艺为茶树菇与水比1∶17、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0min、盐的用量3g。另外,采用电子鼻对不同熬制条件下的茶树菇菌汤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测定,并... 以茶树菇为原料,研究了茶树菇菌汤熬制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树菇菌汤熬制的最佳工艺为茶树菇与水比1∶17、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0min、盐的用量3g。另外,采用电子鼻对不同熬制条件下的茶树菇菌汤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不同熬制条件下茶树菇菌汤的风味不同。证明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应用于茶树菇菌汤特征风味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菌汤 电子鼻 熬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熬制工艺对鲜金针菇菌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树萍 陆家慧 方伟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8,共8页
以金针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制作工艺对鲜金针菇感官评价、固形物溶出率、色差和挥发性气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5 min,盐的用量2 g。在此数据基础... 以金针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制作工艺对鲜金针菇感官评价、固形物溶出率、色差和挥发性气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5 min,盐的用量2 g。在此数据基础上设计并进行正交试验,从而获得鲜金针菇菌汤优化工艺为料液比1∶40,熬制温度95℃,熬制时间40 min,盐的用量1.5 g。此工艺条件下鲜菌菌汤的感官评价和固形物溶出率较高,色泽良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同时,通过电子鼻对菌汤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菌汤的挥发性物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汤 熬制工艺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传统熬制工艺与新兴熬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谭祥峰 周雷 +1 位作者 于海 汪志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1-243,246,共4页
香菇罐头汤汁是由水煮菌汤再加一些辅料制成。水煮的条件一般是在沸水中煮3~5min,但是熬制过程中的料液比、时间、温度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汤品的流变性和菌汤的适口性,因此菌汤熬制工艺对于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尤为关键。微波法具有快速... 香菇罐头汤汁是由水煮菌汤再加一些辅料制成。水煮的条件一般是在沸水中煮3~5min,但是熬制过程中的料液比、时间、温度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汤品的流变性和菌汤的适口性,因此菌汤熬制工艺对于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尤为关键。微波法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优点,所以分析微波为主的新兴熬制工艺与水煮为主的传统熬制工艺,旨在为我国香菇菌汤熬制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正交实验法 熬制工艺 微波法 水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汤的熬制工艺及风味基料配方研究
5
作者 杨豪 杨圆慧 +3 位作者 李为兰 资璐熙 徐柠檬 郭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225,共6页
为研究美味牛肝菌汤及其固体风味基料的制作工艺,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菌汤冻干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以菌汤冻干... 为研究美味牛肝菌汤及其固体风味基料的制作工艺,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菌汤冻干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以菌汤冻干粉为基料,采用均匀设计研制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配方。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为料液比1∶74(g∶mL)、熬制温度70℃、熬制时间5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质溶出率达到20.12%。采用HS-SPME-GC-MS从菌汤冻干粉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占31.66%。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5%、白砂糖3.0%、味精1.8%、柠檬酸0.1%,在此优化条件下,研制的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色泽均匀、风味独特、无异味,综合品质佳,感官评分为93.2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汤 蛋白质溶出率 挥发性风味物质 熬制工艺 风味基料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白增鲜用浓缩鲫鱼汤制备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翔 邓金鹏 +4 位作者 刘达玉 张文韬 张锐 陈卫军 孙杰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研制增白增鲜用浓缩鲫鱼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鲫鱼汤的熬制工艺,同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鲫鱼汤的真空浓缩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鲫鱼汤最佳熬制工艺参数为煎制温度172℃、煎制时间36 s、盐添加量1%、熬煮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所得到的... 为研制增白增鲜用浓缩鲫鱼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鲫鱼汤的熬制工艺,同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鲫鱼汤的真空浓缩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鲫鱼汤最佳熬制工艺参数为煎制温度172℃、煎制时间36 s、盐添加量1%、熬煮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所得到的鲫鱼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0.057 g/100 g,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非必需氨基酸,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达到0.02 g/100 g;对鲫鱼汤进行真空浓缩的最佳参数为浓缩真空度-0.09 MPa、温度70℃、转速80 r/min。通过对浓缩鲫鱼汤制备工艺的优化,制得的浓缩鲫鱼汤产品滋味较好,且营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汤 响应面法 熬制工艺 浓缩工艺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猪骨汤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宏 邓杰 +4 位作者 凌云坤 蒋方国 徐斌 王卫 李翔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92,共5页
文章主要研究开发了羊肚菌猪骨汤的工艺,通过添加一些调味料和配料,使羊肚菌汤呈现更鲜美的滋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羊肚菌的精深加工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料液比为1∶20(g/mL),在100℃条件下熬制10 min,羊肚菌50 g,添加食盐1.2%、鸡... 文章主要研究开发了羊肚菌猪骨汤的工艺,通过添加一些调味料和配料,使羊肚菌汤呈现更鲜美的滋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羊肚菌的精深加工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料液比为1∶20(g/mL),在100℃条件下熬制10 min,羊肚菌50 g,添加食盐1.2%、鸡精0.6%、味精0.6%,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羊肚菌汤味道最鲜美。猪骨料液比为1∶10(g/mL),熬制1.5 h,添加生姜4.0%、食盐1.2%、鸡精1.0%,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猪骨汤香味醇厚浓郁,滋味鲜美,色泽亮丽,呈淡黄色,口感最佳,符合大众口味。利用Friedman序和分析检验,确定羊肚菌汤和猪骨汤的最优配比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汤 猪骨汤 熬制工艺 Friedman序和分析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竹燕窝菌汤风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芳 杨莉 +3 位作者 张振宇 肖岚 秦涛 贾洪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14,24,共8页
为探究竹燕窝菌汤风味物质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以筛选熬制竹燕窝菌汤的最佳熬制方式,以微波、电压力锅、电磁炉3种加热方式熬制的竹燕窝菌汤(分别标记为WB、DYL和DCL)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仪,... 为探究竹燕窝菌汤风味物质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以筛选熬制竹燕窝菌汤的最佳熬制方式,以微波、电压力锅、电磁炉3种加热方式熬制的竹燕窝菌汤(分别标记为WB、DYL和DCL)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仪,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竹燕窝菌汤的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形物溶出率、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的均为DYL,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GC-IMS二维图谱、指纹图谱均可得出三种样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明显差异,指纹图谱中B框主要存在于WB中,包括:1-辛醇、3-甲基丁酸二聚体等;D框主要存在于DCL中,包括:2-辛酮、壬醛等;F框主要存在于DYL中,包括:2-甲基丙醛、2-丙醇等。在2-甲基丙醛、2-丙醇含量方面,DYL与其余两种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已定性的VOCs中,以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ROAV法确定出三种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种类相似,但贡献度差异较大。PCA分析显示,PC_1[61%]与PC_2[30%]之和为91%,PC_1[61%]可将三种样品进行很好的区分。电压力锅熬制为竹燕窝菌汤的最佳熬制方式。基于GC-IMS检测技术,测定竹燕窝菌汤的VOCs,以对微波、电压力锅、电磁炉3种熬制工艺进行区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燕窝菌汤 熬制工艺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发生炉在固碱生产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光中 《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003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煤气发生炉 应用 固体烧碱 熬制工艺 供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