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丘红壤垦造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熟化标准探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姜铭北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
出处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32-36,55,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丘陵山地垦造耕地地力快速协调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C02035)。
-
文摘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土混合而显著下降;但随着培肥熟化时间的增长,土壤酸度逐渐下降,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质和腐殖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逐渐上升,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而土壤质地逐渐变轻,C/N比逐渐趋向稳定。通过多地点不同时间垦造耕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以下红壤垦造耕地土壤熟化的建议指标:耕作层厚度>15 cm;结构以小块状或团块状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30%;pH>5.5,盐基饱和度大于60%;有机质含量15~20 g/kg,C/N比12~17,H/F大于0.40,腐殖酸/有机质比例为>0.30;有效磷7.5~30 mg/kg,有效钾大于75 mg/kg;微生物生物量碳>75 mg/kg。
-
关键词
垦造耕地
肥力演变
熟化指标
酸度
有机质
C/N
-
Keywords
Reclamation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Evolution
Maturation Index
Acidity
Organic Matter
C/N
-
分类号
S141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禽畜粪堆肥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吴淑杭
姜震方
俞清英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委委托项目 (编号 :0 13912 0 5 2 )
-
文摘
堆肥化处理是禽畜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堆肥系统以条垛式堆肥系统、棚式发酵堆肥系统、圆筒发酵堆肥系统和塔式发酵堆肥系统四类为主 ;影响堆肥系统运行的主要操作因素是水分、pH值、温度、C∶N∶P和O2 含量 (通风 ) ;固相C/N、NH+ 4 N、水浸提液WSC含量和发芽率指数 (IG)可作为禽畜粪堆肥的优化指标 ,R(胡敏酸 /富里酸 )、E4/E6(腐殖酸物质在 465nm和 665nm处消光系数比 )、HS(腐殖酸 )含量和CEC(阳离子交换量 )
-
关键词
禽畜粪
堆肥化处理
堆肥系统
熟化判别指标
-
Keywords
Animal manure
Technologies of composting
-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