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熙丰变法中宋神宗作用之考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崔英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6-123,共8页
熙丰变法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在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重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者们逐渐更正了这一称呼 ,并开始重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关系的研究。宋神宗因其锐意革新、且独具发动变法的权... 熙丰变法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在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重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者们逐渐更正了这一称呼 ,并开始重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关系的研究。宋神宗因其锐意革新、且独具发动变法的权利 ,任用王安石筹划变法而成为变法的发动者 ;当变法遭到阻力、当宋神宗对变法措施产生动摇和怀疑时 ,宋神宗的态度与决策便决定着变法进程的进退缓急 ;宋神宗通过参与变法措施的讨论、做出新法的决策、监督变法的进行、亲自主持变法、调控变法派内部及其与反变法派的关系来全面指挥变法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 熙丰变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熙丰变法的酝酿——谈宋神宗变法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英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以往宋史学界在探讨熙丰变法时 ,常偏重于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研究 ,而对于决定着整个变法命运的宋神宗在变法前对变法的酝酿与准备 ,则少有论及。本文试就熙丰变法前宋神宗变法思想产生的背景、变法思想的萌芽和最终形成等问题进行初步... 以往宋史学界在探讨熙丰变法时 ,常偏重于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研究 ,而对于决定着整个变法命运的宋神宗在变法前对变法的酝酿与准备 ,则少有论及。本文试就熙丰变法前宋神宗变法思想产生的背景、变法思想的萌芽和最终形成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对熙丰变法的研究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宋神宗 熙丰变法 变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熙丰变法与宋仁宗形象的提升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共7页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个平庸之君。他在位期间,臣僚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其形象却在身后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过程始于熙丰变法时期。神宗与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遭到元老重臣的反对。但神宗不为所动,元老重臣转而反对变法,...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个平庸之君。他在位期间,臣僚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其形象却在身后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过程始于熙丰变法时期。神宗与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遭到元老重臣的反对。但神宗不为所动,元老重臣转而反对变法,鼓吹祖宗之法不可变,更积极地制造赞颂祖宗之法的舆论,仁宗的形象也被美化。仁宗形象的提升与宋代政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形象 熙丰变法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熙丰变法时期货币政策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仝鲁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64,共9页
北宋神宗熙丰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除财政及货币本身之外 ,还寓于了抑制聚敛的内质 ,而废铜禁、削钱法及以券代币等措施对缓解“钱荒”具有重要作用。该时期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流弊。探讨这一问题 ,可以为研... 北宋神宗熙丰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除财政及货币本身之外 ,还寓于了抑制聚敛的内质 ,而废铜禁、削钱法及以券代币等措施对缓解“钱荒”具有重要作用。该时期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流弊。探讨这一问题 ,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政策提供一个较切实际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 货币管理机制 北宋 宋神宗时期 弊端 货币政策 政策绩效 熙丰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昭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0-37,44,共9页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或称作“王安石变法”,或称作“熙丰变法”,笔者采用后者.因为:第一,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八年(1085)三月这十六年间,宋廷均行新法,其间王安石为相执政总共不到七年,大部分时间不在相位,第二次罢相...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或称作“王安石变法”,或称作“熙丰变法”,笔者采用后者.因为:第一,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八年(1085)三月这十六年间,宋廷均行新法,其间王安石为相执政总共不到七年,大部分时间不在相位,第二次罢相后亦未尝操纵新法.第二,王安石是变法的倡议者、法令创制者和坚决推行者,无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变法派其他重要成员,特别是宋神宗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为重要.清人杨希闵曾谈到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 经济措施 宋神宗 财政收入 积极作用 劳动人民 封建国家 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历新政与熙丰变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全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5-100,18,共7页
庆历新政与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的两次大规模改革.将这两次改革作一些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各自的成败得失.本文提出的新的看法,目的在于探索与求教.
关键词 庆历新政 熙丰变法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改革 范仲淹 欧阳修 宋仁宗 失败原因 财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兼评雇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敏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9,167,共17页
推行雇役法、征收免役钱,是北宋熙丰变法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役钱,由此成为稳定基层统治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熙丰尤其是熙宁时期,宋神宗、王安石等坚持役钱作为地方财用的基本定位,使得朝廷在役钱征收方面赋予了地方较多的变通权限,中... 推行雇役法、征收免役钱,是北宋熙丰变法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役钱,由此成为稳定基层统治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熙丰尤其是熙宁时期,宋神宗、王安石等坚持役钱作为地方财用的基本定位,使得朝廷在役钱征收方面赋予了地方较多的变通权限,中央主要通过仲裁、赏罚与推广地方经验等方式,来维持对地方行为的适度调控与引导。在役钱计征环节当中,州县对役钱的起征点与计征依据的权限尤其突出,而役钱立额则是中央与地方互动较多的部分。地方官府在确定役钱"立额"时,除了雇值等必要支出之外,差役时期乡差役人的隐性支出转变为财政显性支出,所增加的地方州县费用,以及役钱计征本身所造成的行政开支,也都被纳入其中。这是实际役钱宽剩率高于朝廷所规定"二分宽剩"的主要原因。这些开支大都是必要的,推动了宋代地方财政理性化、行政专业化的转型,不宜将之视为纯粹的聚敛,进而非议雇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役钱制度 地方财政 役钱计征 雇役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葛桂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88-90,共3页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家王朝的统治危机,神宗在王安石等革新派的大力倡导下,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法运动,...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家王朝的统治危机,神宗在王安石等革新派的大力倡导下,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法运动,即"照本变法"。元丰改制是照丰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制 古代官制 熙丰变法 中国 民族危机 阶级矛盾 宋王朝 革新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代漏泽园公墓制度的形成原因和渊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新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7-133,共7页
宋代漏泽园制度的成因和渊源,学界已有涉及,但尚无系统论述。从现有考古和文献材料看,漏泽园制度的成因和渊源比较复杂。其中,宋代的特殊兵制、熙丰变法的政治背景及民间火葬盛行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突出。
关键词 宋代 漏泽园 兵制 熙丰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评王安石:新法、新学的关联审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广辉 许宁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8,共14页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充当新法推行的辩护书,作为推行新法的理论根据,以实现"一道德""定于一"的政治谋划。《三经新义》作为国家科举考试新标准,破除汉唐以来的经典训诂之学,而代之以经典义理之学,故宋代儒家义理之学的勃兴,实由荆公新学扫清道路。此外,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首次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将《孟子》一书正式升格为"经",为其后宋代经学的义理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熙丰变法 宋代经学 科举考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其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制改革 宋代 熙丰变法 战争形势 绍兴和议 宋太祖 宋真宗 宋神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理财思想述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扶直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4-90,共7页
文章就王安石“以义理天下之财”和“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的理财思想展开论述 ,着重分析其中“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与“摧制兼并”两个命题 ,认为王安石理财的动因是富国强兵 ,而理财本身正是其富国强兵之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 文章就王安石“以义理天下之财”和“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的理财思想展开论述 ,着重分析其中“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与“摧制兼并”两个命题 ,认为王安石理财的动因是富国强兵 ,而理财本身正是其富国强兵之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既具有顺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性 ,又带有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深刻矛盾的幻想性。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 ,11世纪王安石的改革固可失败 ,但他的改革思想(包括理财思想 ) ,却给 2 1世纪的人们留下了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熙丰变法 理财思想 北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朝的商税网及其管理制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冷辑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两宋时代,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宋王朝渐次有可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商税网。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虽有所认识,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在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商税网及其管理制度略作一番考察,以期从一个侧面... 在两宋时代,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宋王朝渐次有可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商税网。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虽有所认识,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在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商税网及其管理制度略作一番考察,以期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商税网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税 社会经济生活 两宋时代 宋王朝 州县 商品经济 熙丰变法 封建国家 张方平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役法斗争中的司马光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8-34,共7页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四朝,“皆为人主所敬”.是统治集团中颇有声望的人物.他出身陕西望族,其父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号称一时名臣”,司马光深受家庭影响,“家世为儒臣.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不交人事.”自宝元...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四朝,“皆为人主所敬”.是统治集团中颇有声望的人物.他出身陕西望族,其父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号称一时名臣”,司马光深受家庭影响,“家世为儒臣.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不交人事.”自宝元元车(1038)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至元祐元年(1086)九月病逝,他从地方官作到朝廷宰相,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赞誉.其名望之高,影响之广,在封建士大夫中是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免役法 差役法 变法 熙丰变法 三个时期 斗争 户等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宋仁、英两朝的台谏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家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55-61,共7页
北宋仁宗、英宗统治的四十五年,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时期。其所以重要,第一,它上承宋太宗晚期以来日渐腐败的统治,下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熙丰变法,是诸多社会矛盾孕育、并日趋激化的时期;第二,这一时期,整个官僚集团的精神... 北宋仁宗、英宗统治的四十五年,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时期。其所以重要,第一,它上承宋太宗晚期以来日渐腐败的统治,下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熙丰变法,是诸多社会矛盾孕育、并日趋激化的时期;第二,这一时期,整个官僚集团的精神风貌发生明显的变化,用王夫之的话说,即:仁宗之际,“宋兴以来敦庞笃厚之风,荡然不足以存矣”。朝野官员大多贪鄙龌龊、奔竞不息,士风严重败坏;第三,北宋乃至南宋政治上赫然在目的朋党之争对两宋政治的影响极大,但若回溯,“其始则景祐诸公开之也”。然而,只需略加考察,便可发现,仁、英两朝台谏的政治活动与上述均有着不解之缘,这便有必要对该时期的台谏进行若干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政治活动 谏官 欧阳修 北宋 御史中丞 宰执 监察御史 熙丰变法 影响深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安石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树霖 《安徽史学》 1997年第2期12-18,共7页
关键词 王安石 以义理财 土地兼并 经济思想 抑兼并 社会财富 梁启超 均输法 熙丰变法 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司马光划为保守派的根据何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42-50,共9页
近几年来,研究司马光的论著愈来愈多,对司马光的评价也愈来愈接近实际,过去所强加给司马光的莫须有罪名,如“复辟派”、“顽固派”、“投降派”等等,也逐渐从学术观点上得到澄清,予以否定,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史学界... 近几年来,研究司马光的论著愈来愈多,对司马光的评价也愈来愈接近实际,过去所强加给司马光的莫须有罪名,如“复辟派”、“顽固派”、“投降派”等等,也逐渐从学术观点上得到澄清,予以否定,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史学界的贯彻,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在司马光与封建社会的改革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同志从史实出发,认为,司马光并不反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改革,而是只反对王安石倡导的那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保守派 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 改革问题 封建统治者 熙丰变法 反对 封建王朝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诏狱缘何涉新法:北宋祖无择案刍议
18
作者 辜梦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熙丰年间的祖无择案轰动一时,时任知杭州事的祖无择被拘下狱讯问,由此牵连一大批官员。当时士大夫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多认为是祖无择与王安石、王子韶之间的私人恩怨所致,后来上升至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斗争。由于为祖无... 熙丰年间的祖无择案轰动一时,时任知杭州事的祖无择被拘下狱讯问,由此牵连一大批官员。当时士大夫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多认为是祖无择与王安石、王子韶之间的私人恩怨所致,后来上升至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斗争。由于为祖无择辩护的多为变法反对派人物,祖无择也因此被划归了变法的反对派。实际上,祖无择本人并没有明确反对变法的主张,他在当时的政坛应该有着自己的独特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无择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北宋的革新思潮
19
作者 顾全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统观一个半世纪的北宋史,经历了北宋初年、庆历新政、熙丰变法三次大的改革。但是,革新思潮在宋代却一浪高过一浪,从没有间断过。探讨北宋的革新思潮,不仅涉及到如何评价北宋三次大改革,而且也可以通过历史的借鉴,为现实服务。
关键词 新思潮 北宋 贵族官僚 庆历新政 宋太宗 熙丰变法 官僚队伍 范仲淹 恩荫制 官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