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拉伸法制备亲水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大军 邵会菊 +4 位作者 靳进波 谢高艺 崔振宇 于杰 秦舒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8-1845,共8页
以聚丙烯(PP)为基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亲水改性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通过熔融-拉伸法(MS-S)制备亲水PP/PVB中空纤维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水接触角(WCA)测试考察了PVB添加量对PP/PVB共混物结晶行为及亲... 以聚丙烯(PP)为基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亲水改性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通过熔融-拉伸法(MS-S)制备亲水PP/PVB中空纤维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水接触角(WCA)测试考察了PVB添加量对PP/PVB共混物结晶行为及亲水性的影响;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了PP/PVB中空纤维热处理后片晶微观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PP/PVB中空纤维膜内表面孔结构的变化,测试了PP/PVB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B含量的增加,PP/PVB共混物的WCA从103°降低到76°,表明PP/PVB共混物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PVB可以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但由于MAH与PVB发生键合作用,过量添加PVB会阻碍PP分子链段运动,导致晶体结构不完善,这与WAXD和SAXS分析结果相同.PP/PVB2.5(PVB质量分数为2.5%)中空纤维膜热处理后结晶度、片晶取向度、厚度及Shish-kebab结构完善度均高于纯PP样品.对应膜孔隙率为66%,纯水通量达到320 L/(m2·h),比纯PP膜提高了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 中空纤维膜 片晶 水通量 熔融-拉伸 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PVDF中空纤维膜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翼飞 肖长发 +1 位作者 冀大伟 黄阳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65-2071,共7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聚全氟乙丙烯(FEP)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氯化钙(CaCl2)为复合成孔剂,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在制膜过程中未使用其它溶剂和稀释剂,实现了制膜过程的相对绿色化.分析和讨论了拉伸...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聚全氟乙丙烯(FEP)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氯化钙(CaCl2)为复合成孔剂,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在制膜过程中未使用其它溶剂和稀释剂,实现了制膜过程的相对绿色化.分析和讨论了拉伸比对PVDF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纤维膜的孔径分布、力学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等.结果表明,进行拉伸后处理的膜的孔径分布较窄,在油包水乳液分离测试中,分离效率均在9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熔融纺丝- 中空纤维膜 -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衡 肖长发 +3 位作者 王纯 陈明星 黄岩 刘海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致孔剂组成复合致孔剂,首次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ETFE中空纤维膜,通过对其孔隙率、截留率、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进行表征,研... 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致孔剂组成复合致孔剂,首次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ETFE中空纤维膜,通过对其孔隙率、截留率、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后拉伸倍数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TFE中空纤维膜横截面呈蜂窝状孔结构,随后拉伸倍数增加,膜表面逐渐呈现明显的界面孔,渗透通量、孔隙率及断裂强度明显增加,断裂伸长率及直接耐晒黑G(DB19)染料截留率下降。经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及30%的硫酸溶液处理10d后,膜断裂强度保持率在84%以上,表现出优良的耐强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熔融纺丝- 中空纤维膜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作用对PP/PA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玉 孙文杰 +2 位作者 马玉录 谢林生 吉华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PA6)/PP-g-MAH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态以及结晶、流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分数,下同)的PP-g-MAH有利于...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PA6)/PP-g-MAH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态以及结晶、流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分数,下同)的PP-g-MAH有利于大长径比PA6微纤的形成;而当PP-g-MAH的含量继续增加时,相界面相容性的提高反而阻碍了微纤的生成;加入0.5%PP-g-MAH的PP/PA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在动态流变特性中呈现出很强的弹性响应,并且其结晶和力学性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熔融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PP/PET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易新 王玉领 +2 位作者 钟淦基 李忠明 吉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5,共5页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可显著提高两相相容性,改善界面效果,明显降低拉伸前初始粒子的尺寸,但会造成拉伸过程中形成的微纤长径比降低。增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微纤化共混物力学性能,当其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比未增容试样提高了11.0%,弯曲强度均提高了11.3%;当其含量为6%时冲击强度也比未增容共混物提高了34.5%。此外,PET微纤对PP有很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使其结晶温度提高了16.3℃,结晶时间为纯PP的32%左右,而增容剂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原位微纤化共混物 熔融挤出--淬冷法 聚丙烯接枝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