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片挤出机中聚丙烯熔融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桂珍 刘环裕 +1 位作者 陈佳佳 瞿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9,共8页
通过自主研发的组装式叶片挤出机,采用动态可视化技术在线观察不同尺寸的结晶型聚丙烯的熔融过程,分析结晶型聚合物在叶片挤出机中的熔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聚丙烯在叶片挤出机中的熔融过程分为全固体、富固体和富熔体3个阶段;在全固... 通过自主研发的组装式叶片挤出机,采用动态可视化技术在线观察不同尺寸的结晶型聚丙烯的熔融过程,分析结晶型聚合物在叶片挤出机中的熔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聚丙烯在叶片挤出机中的熔融过程分为全固体、富固体和富熔体3个阶段;在全固体和富固体熔融阶段,固体颗粒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固体颗粒在热传导和塑性耗散热的共同作用下熔融;而在富熔体熔融阶段,可以明显观察到固体颗粒的熔融,熔融过程主要受熔体黏性耗散热的影响;熔融所需VPCU组数受最难融固体颗粒(最大固体颗粒)控制,小颗粒物料比大颗粒物所需VPCU组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挤出机 聚丙烯 熔融过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热分析PTT的熔融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亮 吴彤 +2 位作者 叶月萍 吴丝竹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4-227,231,共5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ΔH).研究了PTT分子链段中各基团对熔融过程的贡献.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种能态吸光度的表观焓变ΔH的数据可知,PTT链段中的各种振动模式对PTT的熔融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熔融过程 显微红外光谱 表观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对间甲酚的结晶和熔融过程的探讨
3
作者 沈弘 蔡显鄂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308-309,共2页
DSC对间甲酚的结晶和熔融过程的探讨沈弘蔡显鄂(上海商检局上海200092)(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关于间甲酚的熔点,已有过许多报道。Beilstein[1]所收集的11个数据分别为10.0至11.95℃。... DSC对间甲酚的结晶和熔融过程的探讨沈弘蔡显鄂(上海商检局上海200092)(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关于间甲酚的熔点,已有过许多报道。Beilstein[1]所收集的11个数据分别为10.0至11.95℃。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数据也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熔融过程 结晶过程 吸热峰 升温速率 放热峰 采购供应站 再现性 化学试剂 热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化熔融过程中煤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吉田贵宏 《煤质技术》 2002年第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软化熔融过程 组分 动态粘弹性 温度 三氯甲烷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式熔融结晶过程中的杂质包藏与晶层生长 被引量:3
5
作者 贠军贤 沈自求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有机物系层式熔融结晶过程中 ,晶层杂质主要来源于成核阶段的包藏、晶层生长过程中的包藏及母液粘附等3方面。对晶层杂质包藏的形成、杂质包藏在晶层内的迁移、熔体 -晶层界面杂质分布、晶层生长及提高晶层纯度的途径等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层式熔融结晶过程 杂质包藏 晶层生长 有机物系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煤灰渣结渣倾向及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文举 颜井冲 +1 位作者 白进 曹景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147,共8页
结渣是限制高碱煤大规模燃烧利用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以高碱金属和高碱土金属两类电站锅炉灰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灰熔融温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XRD以及热力学软件FactSage系统探究了高碱煤灰渣结渣倾向及结渣... 结渣是限制高碱煤大规模燃烧利用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以高碱金属和高碱土金属两类电站锅炉灰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灰熔融温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XRD以及热力学软件FactSage系统探究了高碱煤灰渣结渣倾向及结渣过程。研究发现高碱煤灰渣中碱金属主要以硅铝酸盐存在,而碱土金属主要以硫酸盐存在。高碱金属煤灰渣初始烧结温度高于高碱土金属灰渣,但高碱土金属煤灰渣熔融温度范围大于高碱金属煤灰渣。初始烧结温度与沉积指数均可用于高碱煤灰渣结渣倾向判断,但灰渣化学成分中CaO、K_(2)O+Na_(2)O、SiO_(2)/Al_(2)O_(3)、碱酸比B/A及矿物成分中碱土金属硫酸钙、碱金属硅铝酸盐含量与结渣倾向判别指数间无直接对应关系。高碱煤灰渣的熔融主要经历2个阶段,第1阶段是低熔点碱金属矿物(钠长石、霞石)的熔融或与煤灰中其他矿物反应(石英、白榴石)形成初始液相;第2阶段主要是碱土金属矿物(辉石、钙长石)参与低温共熔反应形成大量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灰渣 初始烧结温度 熔融温度 结渣倾向 熔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热收缩带热熔胶熔融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那骥宇 李爱贵 +3 位作者 毛天宇 刘金霞 赫连建峰 韩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4期80-85,共6页
胶黏剂充分润湿被黏结基体表面是实现良好黏结的关键,对于热熔胶体系,热熔胶的温度与熔体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密切相关,从而对其润湿性具有决定作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环球软化点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国内外热收缩带热熔胶的熔融... 胶黏剂充分润湿被黏结基体表面是实现良好黏结的关键,对于热熔胶体系,热熔胶的温度与熔体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密切相关,从而对其润湿性具有决定作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环球软化点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国内外热收缩带热熔胶的熔融性能进行试验,根据热熔胶熔融软化情况设计不同条件制备剥离试件并考察其黏结性能。结果表明:大部分热熔胶熔融黏结时温度应达到160℃以上,且与被黏结表面接触至少20 min,才能实现内聚破坏并取得良好黏结效果;不同加热方式剥离试件和安装系统的制备安装及剥离强度试验,验证了热熔胶在160℃以上能实现良好的熔融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收缩带 热熔胶 熔融过程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氨基己酸可降解P(AC/AAE)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梁雯娜 王龙 +3 位作者 牛帅 何素芹 刘文涛 朱诚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30,36,共5页
以6-氨基己酸(6-AC)、己二酸(AA)和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PEAs),对处理提纯后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共聚物的熔融过程和结晶过程,并研究了产物的吸水性和水解... 以6-氨基己酸(6-AC)、己二酸(AA)和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聚酯酰胺(PEAs),对处理提纯后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共聚物的熔融过程和结晶过程,并研究了产物的吸水性和水解降解行为。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共聚物中酯键吸收峰的强度随着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聚合物的熔点(Tm)、熔融焓(ΔHm)和结晶温度(Tc)、结晶焓(ΔHc)随着酯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共聚物的组成对吸水率影响不大,其降解速率随酯含量的增加而加快;共聚物在酸性溶液中降解速率最快,在碱性溶液中降解速率次之,在近于中性溶液中降解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酰胺 降解 熔融过程 结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流动性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颜婷珪 白进 +5 位作者 孔令学 代鑫 李怀柱 郭振兴 白宗庆 李文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90-98,共9页
随着煤转化工业对转化率和生产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煤的热转化过程更趋向于在高温高压转化器中进行。在高温高压的液态排渣燃烧炉和气化炉中,煤中矿物质完全熔融成熔渣形式再排出。对于采用液态排渣和水冷壁的气流床气化炉,要求煤灰... 随着煤转化工业对转化率和生产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煤的热转化过程更趋向于在高温高压转化器中进行。在高温高压的液态排渣燃烧炉和气化炉中,煤中矿物质完全熔融成熔渣形式再排出。对于采用液态排渣和水冷壁的气流床气化炉,要求煤灰熔融温度低于操作温度,熔渣黏度范围为2.5~25.0 Pa·s,且在操作温度范围内黏度随温度的波动较小,因此气化过程中煤灰的熔融性和黏温特性是影响熔渣流动的关键因素。笔者论述了传统灰熔融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各国标准方法的原理都是通过被压实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形变来判断得出熔融温度,但仅靠熔融温度无法提供实现现代大型气化过程精细化控制所需信息,而对煤灰熔融过程的全阶段测试有助于更准确地指导实际生产。对比各国研究者对熔融过程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表明,熔融温度中的变形温度并非煤灰开始熔融的温度,针对煤灰沉积、烧结等问题,熔融全过程测试提供的开始收缩温度和热力学计算预测的液相最初形成温度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煤灰可能产生沉积或烧结的温度。黏温特性的测试目前仍依靠高温旋转黏度测试法,该法耗时较长且流程繁琐,因此研究者更趋向于用更简便和省时的方法实现对适用样品的黏温特性的快速筛选。除了试验方法,模拟计算方法在煤灰流动性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能够获得试验难以测得的矿物质组成及熔体的微观结构变化,且分子模拟中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可更准确模拟复杂流体的剪切稀化过程,从而获得更接近试验值的黏度计算结果。采用非平衡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但也增加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及所耗费的机时,且目前煤灰体系的计算模型选择不多,因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应综合考虑体系的复杂度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熔融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模拟计算方法的普遍应用,试验结果呈现的宏观性质变化机理将更易于通过微观结构变化来阐明,反过来也将有助于优化现有的模拟计算方法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熔融特性 熔融过程 黏温特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CL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分析
10
作者 张孝彦 仝蓓蓓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聚乳酸(PLA)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是热稳定性较差且容易水解。将PLA和PCL分别按50∶50、60∶40、70∶30、80∶20、90∶10(质量比)进行混合,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组成比例的PLA/PCL共混体系的熔融过程、PL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相对结晶度与... 聚乳酸(PLA)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是热稳定性较差且容易水解。将PLA和PCL分别按50∶50、60∶40、70∶30、80∶20、90∶10(质量比)进行混合,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组成比例的PLA/PCL共混体系的熔融过程、PL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相对结晶度与结晶温度关系及结晶历史对PLA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热性能 共混体系 熔融过程 相对结晶度 结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