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硅在水平管道凝固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凯峰 程广贵 +1 位作者 张忠强 丁建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96,共4页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水平管道凝固模型,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法划分网格,在温度场和流场耦合作用下,对熔融硅在水平管道中的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熔融硅的凝固过程中,在靠近坩埚口壁面附近出现...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水平管道凝固模型,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法划分网格,在温度场和流场耦合作用下,对熔融硅在水平管道中的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熔融硅的凝固过程中,在靠近坩埚口壁面附近出现了流线形状的波纹,并形成了漩涡流。在凝固区和结晶区熔融硅释放了大量的潜热,其外边界热流密度较大。该研究为获得超薄硅片成形所需的稳定生长环境和制备更为平整的薄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熔融硅 水平管道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中换热器耐熔融硅铝合金腐蚀性及其防护涂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丹 李风 +2 位作者 张仁元 陈枭 毛凌波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0-673,共4页
太阳能热发电中,为了提高传热率及可塑性,通常采用金属作为换热器的材料,但铝硅合金对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本试验使用20G高压锅炉钢作为换热器的基材,在长时间处于495~620℃的高温反复循环条件下,试验并观察了其在熔融Al-Si合... 太阳能热发电中,为了提高传热率及可塑性,通常采用金属作为换热器的材料,但铝硅合金对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本试验使用20G高压锅炉钢作为换热器的基材,在长时间处于495~620℃的高温反复循环条件下,试验并观察了其在熔融Al-Si合金中的耐腐蚀性。自配了分别以TiB2、SiO2和刚玉粉(Al2O3)为主要成分的三种高温涂料以减缓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自配的涂料可以有效地抑制储能材料中微量元素在换热器材料中的扩散,减缓熔融铝硅介质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 高温涂料 腐蚀 20G高压锅炉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园园 白瑞成 +3 位作者 孙晋良 任慕苏 张家宝 周春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40,共6页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C/C-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熔融 热结构材料 摩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粉体对熔融渗硅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海军 董绍明 +2 位作者 丁玉生 王震 吴定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9-121,共3页
以三维针刺碳纤维为预制体,含有微米级碳化硅粉体的酚醛树脂浆料为碳源,采用熔融渗硅(Molten Silicon Infiltration)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化硅粉体的存在对制备C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体中,微米级碳化硅粉... 以三维针刺碳纤维为预制体,含有微米级碳化硅粉体的酚醛树脂浆料为碳源,采用熔融渗硅(Molten Silicon Infiltration)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化硅粉体的存在对制备C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体中,微米级碳化硅粉体能有效的浸渍至纤维束中,并在裂解过程中因与基体碳热膨胀系数差异产生与粉体粒径相当的微裂纹,形成裂纹孔道结构,预成型体密度为1.32 g/cm3,开口气孔率为25%;复合材料中,裂纹的引入为熔融渗硅提供通道,但裂纹孔道尺寸过大影响了复合材料的进一步致密化,SEM表明在碳化硅颗粒周围形成闭气孔,复合材料密度为1.93 g/cm3,开口气孔率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复合材料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对二维编制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运柱 熊翔 +4 位作者 李江鸿 黄伯云 肖鹏 黄启忠 易茂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1-215,共5页
为了改善航空刹车副用炭 /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对二维编制C/C复合材料的摩擦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比了试样渗Si后及渗Si前的实验结果 ,着重研究了试样不同的渗Si量对摩擦磨损行为及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渗Si的试样比没有渗S... 为了改善航空刹车副用炭 /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对二维编制C/C复合材料的摩擦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比了试样渗Si后及渗Si前的实验结果 ,着重研究了试样不同的渗Si量对摩擦磨损行为及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渗Si的试样比没有渗Si试样摩擦曲线线型好 ,并且摩擦试验过程中的振动现象也得到了解决。但摩擦因数随着所生成SiC含量的增加 ,由 0 .35→ 0 .32→ 0 .2 8呈下降趋势 ;磨损量随着所生成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有大量的不均匀的SiC颗粒生成时 ,C/C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将会被剥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制炭/炭复合材料 摩擦特性 熔融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干态摩擦磨损行为及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专 肖鹏 熊翔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2-337,共6页
本文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制得炭纤维增强双基体炭/碳化硅(C/C-SiC)摩擦材料;研究了C/C-SiC的干态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C-SiC摩擦材料和30CrMoSiVA合金钢配对摩擦副制动性能稳定,... 本文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制得炭纤维增强双基体炭/碳化硅(C/C-SiC)摩擦材料;研究了C/C-SiC的干态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C-SiC摩擦材料和30CrMoSiVA合金钢配对摩擦副制动性能稳定,当制动速度从5 000 r/min升至7 500 r/min,摩擦系数由0.33降至0.29,C/C-SiC线磨损率相应由2.01μm/次升至3.40μm/次;C/C-SiC与对偶件的摩擦是犁沟效应和黏着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磨损是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化学气相渗透 熔融 摩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熔融渗硅制备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其坤 胡海峰 +3 位作者 郑文伟 马青松 简科 陈朝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3-96,共4页
C/C-SiC 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高温性能、高热导率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与其它制备工艺相比,采用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综述了目前熔融渗硅... C/C-SiC 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高温性能、高热导率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与其它制备工艺相比,采用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综述了目前熔融渗硅法制备 C/C-SiC 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熔融 制备工艺 C/C-SIC复合材料 低热膨胀系数 高比强度 高温性能 高热导率 研究状况 比模量 成本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和不同基体炭对C/C多孔体熔融渗硅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林山 熊翔 肖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79,83,共4页
以针刺整体毡为坯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和树脂浸渍 /炭化方法 (IC)制成C/C多孔体 ,然后熔融渗硅 (MSI)制备了C/C 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 (HTP)和不同基体炭对多孔体熔融渗硅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了高温热处理树脂炭对SiC生... 以针刺整体毡为坯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和树脂浸渍 /炭化方法 (IC)制成C/C多孔体 ,然后熔融渗硅 (MSI)制备了C/C 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 (HTP)和不同基体炭对多孔体熔融渗硅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了高温热处理树脂炭对SiC生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利用CVD→IC混合工艺制备的C/C多孔体 ,渗硅前高温热处理较炭化的更有利于液硅的渗入 ;高温热处理使得树脂炭的孔比表面积增加 ,从而反应生成SiC也多 ;与热解炭或最后热解炭增密的C/C多孔体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处理 树脂浸渍 C/C多孔体 熔融 CVD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摩擦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团辉 肖鹏 李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6-1320,共5页
以短切炭纤维、石墨粉、硅粉、树脂为原料,采用新开发的温压-熔融渗硅(WC-RMI)法制备C/C-SiC摩擦材料,对不同制动速度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温压-熔融渗硅法的制备工艺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密度可达1.7... 以短切炭纤维、石墨粉、硅粉、树脂为原料,采用新开发的温压-熔融渗硅(WC-RMI)法制备C/C-SiC摩擦材料,对不同制动速度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温压-熔融渗硅法的制备工艺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密度可达1.78g/cm3,残留单质Si的含量为0.3%,摩擦因数为0.36~0.43,体积磨损量低至0.6×10-2cm3/MJ,且随着制动速度的增大,其磨损量迅速下降并趋于平稳;C/C-SiC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能够形成光亮、平整、连续的摩擦膜,有效降低C/C-SiC材料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摩擦材料 温压 熔融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虎 杨金华 +2 位作者 陈子木 郎旭东 焦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4,共7页
SiC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第二代碳化硅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出SiCf/SiC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常规力学性能,并利用Micro-CT、SEM... SiC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第二代碳化硅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出SiCf/SiC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常规力学性能,并利用Micro-CT、SEM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断面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SiCf/Si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78 g/cm^3,开气孔率小于2.0%,基体较为致密,1200℃时热导率(厚度方向)为14.30 W/(m∙K),室温~1200℃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的线胀率分别为0.59%、0.56%,平均热胀系数分别为5.02×10^-6、4.73×10^-6/K;室温面内拉伸强度典型值为317 MPa,SEM显示试样断面具有明显的纤维拔出效应,弯曲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典型值分别达794和4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 /SiC复合材料 熔融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对石墨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金华 艾莹珺 +4 位作者 陈子木 刘虎 齐哲 吕晓旭 焦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1-240,251,共11页
选用四种不同孔隙结构的石墨进行熔融渗硅(简称熔渗)反应,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CT等方法表征了熔渗前后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熔渗后的材料由石墨、硅及碳化硅三种物相组成,且硅及碳化硅的分布与石墨... 选用四种不同孔隙结构的石墨进行熔融渗硅(简称熔渗)反应,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CT等方法表征了熔渗前后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熔渗后的材料由石墨、硅及碳化硅三种物相组成,且硅及碳化硅的分布与石墨孔隙结构相关。熔渗后样品孔隙率均<1%,体积密度提高21.08%~35.94%。熔渗后材料强度及模量均有明显提高,强度是原石墨样品的1.7~6.2倍,模量是原石墨样品的2.4~7倍,提高幅度与石墨孔隙结构及晶粒尺寸相关。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石墨样品熔渗过程主要受扩散-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化 熔融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处理对PIP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金华 姜卓钰 +3 位作者 吕晓旭 刘虎 杨瑞 焦健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3-839,共7页
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及浸渍裂解-熔融渗硅复合工艺制备了SiC_f/SiC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及两种不同界面层的纤维布制备复合材料,当界面层为BN/SiC双界面层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373±71MPa,体积密度为2.35... 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及浸渍裂解-熔融渗硅复合工艺制备了SiC_f/SiC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及两种不同界面层的纤维布制备复合材料,当界面层为BN/SiC双界面层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373±71MPa,体积密度为2.351g/cm^3,显气孔率为15%;当界面层为热解碳界面层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717±59MPa,体积密度为2.263g/cm^3,显气孔率为21%。经熔融渗硅后,上述两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为291±42MPa与320±134MPa,体积密度分别为2.504g/cm^3与2.496g/cm^3,显气孔率分别降至7%与6%。实验结果表明,界面层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采用复合工艺能够明显降低材料孔隙率,熔融渗硅后材料性能下降,下降幅度与界面层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化纤维 熔融 前驱体浸渍裂解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对石墨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金华 董禹飞 +3 位作者 艾莹珺 刘虎 周怡然 焦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8-265,共8页
分别在500℃、700℃、900℃及1 100℃空气条件下,对石墨及渗硅石墨进行氧化实验,以分析熔融渗硅对等静压石墨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样品表面及内部形貌,通过压汞法表征了样品的孔隙结构,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 分别在500℃、700℃、900℃及1 100℃空气条件下,对石墨及渗硅石墨进行氧化实验,以分析熔融渗硅对等静压石墨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样品表面及内部形貌,通过压汞法表征了样品的孔隙结构,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500℃条件下,石墨和渗硅石墨均未发生明显的氧化失重现象;温度为700℃时,石墨的氧化失重率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而该温度下渗硅石墨的氧化失重率变化较小。而且,渗硅石墨在700℃时仍能保持较好的强度,而此温度下,石墨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强度明显降低,甚至被氧化成粉末状。因此,熔融渗硅在提高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抗氧化 孔结构 熔融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对不同类型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金华 朗旭东 +2 位作者 贺宜红 束小文 焦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59,共6页
选用了三种不同结构的C/C多孔体进行液硅熔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微纳CT、压汞等方法表征了熔渗前后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熔渗后材料显气孔率均小于2%,实现了较好的致密化,C/C多孔体熔渗过程中可以采... 选用了三种不同结构的C/C多孔体进行液硅熔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微纳CT、压汞等方法表征了熔渗前后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熔渗后材料显气孔率均小于2%,实现了较好的致密化,C/C多孔体熔渗过程中可以采用高残碳树脂裂解形成的树脂碳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的裂解碳进行保护,熔渗后其弯曲强度分别提高到1.5倍与2.5倍,而纤维未被保护的C/C多孔体熔渗后弯曲强度降低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C-SIC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熔融状态下SiO_2-Al_2O_3-CaO体系的黏度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志文 王增莹 +3 位作者 梁钦锋 郭庆华 于广锁 于遵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3,共5页
基于网状结构模型概念,简要分析了SiO2-Al2O3-CaO体系各组分在网状结构中的作用。网状结构模型理论认为Al2O3为两性物,Al^3+易形成四配位,部分电荷由具有较低场强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补偿。为考察SiO2-Al2O3-CaO体系随n(CaO)... 基于网状结构模型概念,简要分析了SiO2-Al2O3-CaO体系各组分在网状结构中的作用。网状结构模型理论认为Al2O3为两性物,Al^3+易形成四配位,部分电荷由具有较低场强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补偿。为考察SiO2-Al2O3-CaO体系随n(CaO)/[n(CaO)+n(Al2O3)]比值变化的黏度特性,研究了n(CaO)/[n(CaO)+n(Al2O3)]比值在0.4-0.6附近的黏温曲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硅熔体黏度随n(CaO)/[n(CaO)+n(Al2O3)]比值的增大呈现先缓慢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当n(CaO)/[n(CaO)+n(Al2O3)]比值为0.5时,其黏度并非为最大值。基于流体流动特性,提出了SiO2-Al2O3-CaO体系在完全熔融状态下的黏度预测模型,并同传统的Urbain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效果好于Urbain模型,预测值同实验值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熔融 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增强双基体炭/碳化硅(C/C-SiC)制动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专 肖鹏 +1 位作者 熊翔 朱苏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呋喃树脂加压浸渍、加压固化和炭化制得密度为1.45g/cm3的多孔体C/C材料,然后熔融渗硅制得密度为2.37g/cm3的炭纤维增强双基体炭/碳化硅(C/C-SiC)材料.结果表明:熔融渗硅中反应生成的SiC基体主要分布在...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呋喃树脂加压浸渍、加压固化和炭化制得密度为1.45g/cm3的多孔体C/C材料,然后熔融渗硅制得密度为2.37g/cm3的炭纤维增强双基体炭/碳化硅(C/C-SiC)材料.结果表明:熔融渗硅中反应生成的SiC基体主要分布在胎网层、针刺纤维附近以及无纬布层的纤维束间;C/C-SiC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65MPa,垂直和平行于无纬布铺层方向的压缩强度分别为210和196MPa;C/C-SiC材料的摩擦性能稳定,平均动摩擦系数为0.38,静摩擦系数为0.40,和对偶件的线磨损率分别为5.3和3.7μm/(面.次),其磨损过程是由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熔融 浸渍/炭化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尺寸轻型碳化硅镜坯烧结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文兴 张舸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8-2842,共5页
本文分析了反应烧结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对碳化硅(SiC)镜坯的影响,提出安全升降温速率与陶瓷坯体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测试了SiC素坯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镜坯中的热应力与安全升降温参数的确定;同时通过对... 本文分析了反应烧结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对碳化硅(SiC)镜坯的影响,提出安全升降温速率与陶瓷坯体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测试了SiC素坯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镜坯中的热应力与安全升降温参数的确定;同时通过对固态、液态硅(Si)以及Si固液态转变的特性分析,确定了最佳硅熔渗温度;最后分析了反应烧结SiC(RBSiC)中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提出了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 温度场 素坯 熔融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专 肖鹏 +1 位作者 熊翔 黄伯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相结合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SiC材料在室温至1 300℃之间的导热性能以及预制体结构、基体炭结构和石墨化处理对其热扩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比热容随...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相结合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SiC材料在室温至1 300℃之间的导热性能以及预制体结构、基体炭结构和石墨化处理对其热扩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在700℃时达到最大值2.18 J/(g·K),随后降至1 300℃时的0.57 J/(g·K),其导热系数在1 300℃时为3.95 W/(m.K);C/C-SiC材料的热扩散率在室温时为0.12 cm2/s,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并趋于常量,平行摩擦面方向的热扩散率明显比垂直于摩擦面方向的大;以全网胎为预制体的C/C-SiC材料其垂直和平行摩擦面的热扩散率相当,树脂炭质量分数增大及石墨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C/C-SiC材料的热扩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熔融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增强C/SiC双基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专 肖鹏 +1 位作者 熊翔 黄伯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联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与熔融渗硅法制得炭纤维增强C/SiC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Si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C/C-SiC材料具有适中的纤维/基体界...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联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与熔融渗硅法制得炭纤维增强C/SiC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Si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C/C-SiC材料具有适中的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达240MPa和210MPa,具有摩擦系数高(0.41~0.54),磨损小(0.02cm3/MJ),摩擦性能稳定等特点.随着制动速度提高,C/C-Si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也随之变化:在低速制动条件下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中速时以黏着磨损为主;高速时以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制动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制动系统用炭纤维增强炭和SiC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鹏 李专 熊翔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63-267,共5页
C/C-SiC制动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制动平稳、摩擦因数高、磨损少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能满足高速高能载制动的高性能轻质材料。本文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融渗硅制得C/C-SiC材... C/C-SiC制动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制动平稳、摩擦因数高、磨损少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能满足高速高能载制动的高性能轻质材料。本文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融渗硅制得C/C-SiC材料;研究了C/C-SiC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其失效模式、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同时介绍了中南大学研制的C/C-SiC制动材料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化学气相渗透 熔融 制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