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平洋海隆之下会聚熔融流体的复合动力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1
作者 周立君 《海洋地质动态》 2000年第2期20-21,共2页
在洋中脊具有熔融和固相流体场的双端员流域中,固体地幔流由扩张板块驱动,并产生了大范围的隆起和熔融区域(被动流体),而熔融流体由粘滞应力引起的压力梯度驱使向脊轴部集中,固体地幔流由板块和溶融物(主动流体)的横向变化引起的浮... 在洋中脊具有熔融和固相流体场的双端员流域中,固体地幔流由扩张板块驱动,并产生了大范围的隆起和熔融区域(被动流体),而熔融流体由粘滞应力引起的压力梯度驱使向脊轴部集中,固体地幔流由板块和溶融物(主动流体)的横向变化引起的浮力双重驱动。在地幔粘度较低时浮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 海隆 会聚 熔融流体 复合动力学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牛贺才 林传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3,共6页
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伟晶岩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及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表明,流体-溶融包裹体内晶体矿物为重晶石。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493.7—502.3℃,其捕获... 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伟晶岩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及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表明,流体-溶融包裹体内晶体矿物为重晶石。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493.7—502.3℃,其捕获温度更高,这说明主矿物萤石的形成温度很高,笔者认为这类萤石是由富含挥发分,以氟化钙、硫酸钡为主要成分的盐熔体直接结晶而成的,即该类萤石以及与之共生的重晶石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熔融 矿物包体 萤石 重晶石 盐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和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电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兆麟 张文兰 +2 位作者 李文 翟伟 石贵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9-522,共14页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云南哀牢山伟晶岩和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及流体 熔融包裹体子矿物成分。据 73个包裹体中 12 0个测点分析结果 ,鉴定出锌尖晶石、刚玉、磷灰石、磁铁矿、白云母、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绿柱石和石英...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云南哀牢山伟晶岩和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及流体 熔融包裹体子矿物成分。据 73个包裹体中 12 0个测点分析结果 ,鉴定出锌尖晶石、刚玉、磷灰石、磁铁矿、白云母、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绿柱石和石英等 10种子矿物 ,并确定矿物组合 2 7个。其中锌尖晶石、刚玉在两地区伟晶岩熔融包裹体中属首次发现 ,磷灰石成分属首次测定。两地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及流体 熔融包裹体中子矿物成分及矿物组合各异 ,包裹体中子矿物与主矿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演化规律 ,可作为了解伟晶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元素演化规律的依据。研究表明 ,伟晶岩存在局部岩浆分异作用 ,岩浆具不混溶性及非均匀性。此成果对了解伟晶岩物质成分、形成机制及成因研究具重要意义。对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 流体-熔融包裹体 子矿物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冶铜山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流体演化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何迪 谭俊 +4 位作者 刘晓阳 张铭 赵彪 陈杨 赵岩岩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口铜钼矿床 岩浆成因矽卡岩 熔融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高温流体包裹体测温 激光拉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力驱动载流金属熔体内速度的差分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巍 梁景翠 +2 位作者 张秀礼 栗东平 李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17,共4页
针对电磁场对熔融流体的作用特性,采用差分方法和人工可压缩法,研究了电磁场对熔融流体速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得到了一个控制液流流动的最佳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载流熔液受交流磁场作用时熔体有很好的稳定状态,抑制液流流动的效果最... 针对电磁场对熔融流体的作用特性,采用差分方法和人工可压缩法,研究了电磁场对熔融流体速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得到了一个控制液流流动的最佳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载流熔液受交流磁场作用时熔体有很好的稳定状态,抑制液流流动的效果最佳,而加稳恒磁场和无磁场作用则无此特性.另外,电磁场可以很好地控制熔融流体的流动性,可以对载流熔体流动起促进或抑制作用,选择的金属物理属性、电磁参数、时间历程等因素都会对熔体的流动速度产生影响.该成果可用在电磁冶金工业中施加电磁场以控制金属熔体流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 差分法 熔融流体 交错网格法 人工可压缩法 载流溶液 交流磁场 洛仑兹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壳高导层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探讨——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证据 被引量:36
6
作者 金胜 魏文博 +3 位作者 汪硕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6-2385,共10页
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中下地壳普遍存在大规模的高导层,其电阻率低于10 Ωm,远低于稳定构造区地壳的平均电阻率值.通过对可能形成地壳内大规模低阻异常地质原因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中的高导层不可能是由金属矿、石墨层... 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中下地壳普遍存在大规模的高导层,其电阻率低于10 Ωm,远低于稳定构造区地壳的平均电阻率值.通过对可能形成地壳内大规模低阻异常地质原因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中的高导层不可能是由金属矿、石墨层或者单纯的含盐水流体引起的,而很可能是由于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或者是部分熔融与含盐水流体共同导致的.这些高导层的形成是与板块运动等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地壳内的高导层可能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俯冲的电性痕迹,其成因与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的岩石部分熔融和脱水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岩石圈拆沉造成幔源物质上涌有关.沿高原内主要缝合带均存在东西向连续分布的大规模高导体,有可能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逃逸"的证据;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可能是最重要的物质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高导层 部分熔融与水流体 动力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岩浆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形成的制约——来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证据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劲松 赵斌 +3 位作者 李建威 许德如 何谋春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
本文将报道中国北方主要矽卡岩型矿床矿物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是确认这些矿化矽卡岩矿物是否含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获取有关它们相态特征和相组成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局部的、偶然性的... 本文将报道中国北方主要矽卡岩型矿床矿物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是确认这些矿化矽卡岩矿物是否含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获取有关它们相态特征和相组成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局部的、偶然性的,还是广泛的)的信息。文章对邯邢铁矿、蒙库铁矿和杨家杖子钼矿等9个矿床12块标本中石榴石、辉石和方解石或白云石中23个包裹体进行了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矽卡岩矿物均含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它们是岩浆矽卡岩的直接证据。结合本文激光拉曼分析结果、地质背景和其他地区岩浆矽卡岩矿物包裹体测温学研究,对所研究矽卡岩的形成机制和岩浆矽卡岩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进行了讨论。认为含有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矿化矽卡岩系岩浆成因,其分布范围广泛,规模不小。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和规模受控于该地区分布的岩浆矽卡岩。希望本文有助于拓宽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矽卡岩 激光拉曼分析 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矿物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斌 赵劲松 许德如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1-1858,共18页
矽卡岩矿床各种硅酸盐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资料和相成分让我们提出过大量矽卡岩是岩浆成因的建议。在本文中,我们提供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许多矽卡岩矿床包含在石榴子石和辉石里的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 矽卡岩矿床各种硅酸盐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资料和相成分让我们提出过大量矽卡岩是岩浆成因的建议。在本文中,我们提供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许多矽卡岩矿床包含在石榴子石和辉石里的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目的是证明所研究的并与Cu-Fe-Au矿床共生的矽卡岩系岩浆成因。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熔融包裹体只含固体相和微量气相。流体-熔融包裹体除了含大量固相外,还含微量流体和气相以及没有被仪器检测到的气体。固体相与包裹体寄主矿物相同或类似。流体相主要为水或盐水溶液和包括C6H6、C3H6、C3H8、CH4、CO2和O2的气体。我们提出,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是原始岩浆的最好代表。这就证明,矽卡岩组合是由一个原生岩浆直接结晶而成。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岩浆矽卡岩形成的温度、分布范围和规模、形成机制和与Cu-Fe-Au矿化作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分析 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 矽卡岩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田世洪 杜杨松 +4 位作者 秦新龙 李铉具 金尚中 尹京武 李赞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2-428,共7页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不混溶性 激光拉曼光谱 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安徽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单强 牛贺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1-714,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 -能谱对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早期萤石的单个流体 -熔融包裹体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发现包裹体内流体相阳离子以 Na、Ca、K、Ba为主 ,阴离子以 SO4、F、Cl为主 ,有意义的是在包裹体中发现了 L a、Ce、Nd等稀土元素 ,其中矿化... 利用扫描电镜 -能谱对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早期萤石的单个流体 -熔融包裹体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发现包裹体内流体相阳离子以 Na、Ca、K、Ba为主 ,阴离子以 SO4、F、Cl为主 ,有意义的是在包裹体中发现了 L a、Ce、Nd等稀土元素 ,其中矿化元素铈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能谱 流体-熔融包裹体 稀土矿床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粒岩相变质的岩石学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江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12,共6页
大多数麻粒区高峰期变质温度、压力与许多地壳岩类部分熔融的p-T条件重叠,代表地温梯度被扰动的深部地壳环境,并且普遍涉及附加热源。麻粒岩类形成干水活度降低的流体条件下,以往更多地强调CO_2流体的稀释作用,即碳酸变质模式,但碳、氧... 大多数麻粒区高峰期变质温度、压力与许多地壳岩类部分熔融的p-T条件重叠,代表地温梯度被扰动的深部地壳环境,并且普遍涉及附加热源。麻粒岩类形成干水活度降低的流体条件下,以往更多地强调CO_2流体的稀释作用,即碳酸变质模式,但碳、氧同位素的研究并不普遍支持这一理论,它仅适用于少数麻粒岩区。大量的野外与实验研究带来麻粒岩类与重熔花岗岩之间具有成因联系的有力证据,即麻粒岩类很可能为无流体条件下部分熔融的残留岩,或无水岩浆结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 流体熔融 残留岩 陆壳分异 二氧化碳流体 岩石学成因模式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