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沉积法3D打印制备多孔氧化锆陶瓷 被引量:5
1
作者 牛富荣 张力 +3 位作者 郭金玉 刘鹏 杨现锋 谢志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基于螺杆挤出的熔融沉积法在4种打印路径(单线、网格、单线+矩形、网格+矩形)下3D打印制备了孔隙率均分别为15%、25%、35%、45%的多孔氧化锆陶瓷。对多孔陶瓷的孔壁、打印层间结合、孔结构等进行了显微结构分... 以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基于螺杆挤出的熔融沉积法在4种打印路径(单线、网格、单线+矩形、网格+矩形)下3D打印制备了孔隙率均分别为15%、25%、35%、45%的多孔氧化锆陶瓷。对多孔陶瓷的孔壁、打印层间结合、孔结构等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并检测压缩强度。结果表明:1)采用熔融沉积法可以3D打印制备孔壁结构致密、孔形状保持良好的多孔陶瓷;2)低孔隙率时,多孔氧化锆陶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弹性阶段,无坍塌阶段,随着孔隙率升高,出现明显的坍塌阶段;3)在相同孔隙率下,混合路径制备的多孔陶瓷的压缩强度比单一路径的更高,当孔隙率为15%时,单线+矩形路径打印的多孔陶瓷的压缩强度最高,达到27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氧化锆 多孔陶瓷 熔融沉积法 打印路径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熔融法制备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2
作者 刘洋 欧阳清 栾红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沉积熔融 金属颗粒分散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型制备致密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小乐 牛富荣 +4 位作者 罗煌阳 谢呵瀚 陈文彬 李远兵 杨现锋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9-75,102,共8页
创新地采用基于螺杆挤出和颗粒喂料的熔融沉积模型制备了致密氮化硅陶瓷。研究了喂料的打印性能、脱脂工艺,以及典型的打印缺陷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氮化硅颗粒喂料具有优异的打印性能,适合打印无支撑的小倾角、薄壁和复杂曲面的部件... 创新地采用基于螺杆挤出和颗粒喂料的熔融沉积模型制备了致密氮化硅陶瓷。研究了喂料的打印性能、脱脂工艺,以及典型的打印缺陷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氮化硅颗粒喂料具有优异的打印性能,适合打印无支撑的小倾角、薄壁和复杂曲面的部件。本文研究开发的有机黏结剂体系结合溶剂+热两步脱脂工艺在厚截面部件制备中有突出优势,可以实现9 mm厚度的坯体安全脱脂。研究发现FDM的典型工艺缺陷有层间裂隙和路径间孔隙两种。结合气压烧结,制备了抗弯强度(774.5±70)MPa、密度3.25 g/cm^(3)的致密氮化硅陶瓷,并成功制备了形状复杂和维形良好的氮化硅陶瓷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法(FDM) 增材制造(AM) 氮化硅 脱脂工艺 气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改性对3D打印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勇 李梦倩 +1 位作者 余旺旺 雷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9,共6页
采用熔融沉积(FDM)法3D打印木粉(WF)/聚乳酸(PLA)复合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印样品的性能,采用丙烯酸类树脂(ACR)作为改性剂,研究了ACR改性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CR改性,降低了WF/PLA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但仍能满足3D... 采用熔融沉积(FDM)法3D打印木粉(WF)/聚乳酸(PLA)复合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印样品的性能,采用丙烯酸类树脂(ACR)作为改性剂,研究了ACR改性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CR改性,降低了WF/PLA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但仍能满足3D打印的工艺要求;随着ACR含量的增加,去离子水在复合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当ACR含量为PLA质量的5%时,接触角最大,其值为73.1°;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但是,当ACR含量大于PLA质量的5%后,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幅度相当微小。采用5%ACR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小幅增大,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大了46.42%和17.53%;另外,ACR改性提高了FDM-3D打印WF/PL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降低了其吸水性,其在30℃时的储能模量由改性前的3031.61 MPa提高到3877.3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法 3D打印 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 丙烯酸类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