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山阜平群两种岩石类型的初步熔融实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裕淇 高吉凤 +1 位作者 万渝生 马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22,共5页
一 河北平山西北部西柏坡至小觉一带新(晚)太古代阜平群的原岩,是一套形成于新太古代大陆架或大陆边缘盆地、含有一定火山岩类的沉积岩系,经历了新太古代后期中压、中高温相系的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浅粒岩、黑云变粒岩—片麻... 一 河北平山西北部西柏坡至小觉一带新(晚)太古代阜平群的原岩,是一套形成于新太古代大陆架或大陆边缘盆地、含有一定火山岩类的沉积岩系,经历了新太古代后期中压、中高温相系的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浅粒岩、黑云变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石等主要岩类,绝大部分岩石的原岩由沉积或堆积方式形成(伍家善等,1989),一般具明显变余层状特征,并呈不同规模的互层产状(程裕淇等,1996,图1及图版1之4,5)。在一些构造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变质岩 岩石类型 熔融实验 阜平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长岩的高压部分熔融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岳军 韩吟文 +1 位作者 林舸 郑海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82,共12页
利用天然含水辉长岩在1.5~3.0GPa,900℃~1440℃条件下进行了高温高压部分熔融实验,系统地分析了辉长岩部分熔融后实验产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了1)辉长岩的高压熔融曲线,2)辉长岩在不同压力... 利用天然含水辉长岩在1.5~3.0GPa,900℃~1440℃条件下进行了高温高压部分熔融实验,系统地分析了辉长岩部分熔融后实验产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了1)辉长岩的高压熔融曲线,2)辉长岩在不同压力下熔融时,残留相矿物组合及期间矿物相转变与熔融液相成分(相当于安山岩浆)特征。认识了辉长岩与榴辉岩相间的相变关系;辉长岩-榴辉岩-安山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高温榴辉岩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熔融实验 辉长岩 榴辉岩 安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东陨石高压加热-熔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侯渭 王道德 +1 位作者 谢鸿森 王明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异的过程。初熔温度为1610℃,2050℃时熔体发生分异,有富Si、Al的硅酸盐新相分离出来。以上述结果为依据,本文对类地行星早期层圈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陨石 高温高压 熔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Ⅱ——岩石结构对变质反应的制约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2 位作者 谢鸿森 欧阳自远 刘喜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 :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 ,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反应 ,其中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 Bt+Pl+Qz→ Hy+Kf+M(熔体 )的反...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 :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 ,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反应 ,其中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 Bt+Pl+Qz→ Hy+Kf+M(熔体 )的反应 ,而富铝片麻岩在不同压力下出现不同的变质反应 :0 .4 GPa条件下发生 :Bt+Pl+Qz→ Hy+Kf+M;0 .6 GPa条件下发生 :Bt+Qz→ Sil+Kf+M;0 .8GPa条件下发生 :Bt→ Cud+Kf+M。本文认为制约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结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岩石结构 变质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宗絮 邓晋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18,共7页
报道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为8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为837℃,角闪石消失的温度为887℃,在862℃时开始形成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实验表明,在温度812—950℃范围内... 报道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为8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为837℃,角闪石消失的温度为887℃,在862℃时开始形成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实验表明,在温度812—950℃范围内形成水不饱和的花岗质岩浆,数量为20%-30%,而留下的难熔残余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后者与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相符合,暗示下地壳岩石经生成花岗质熔浆的熔融事件后,留下的将是麻粒岩相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黑云母 1GPa 压力 脱水 熔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粒陨石富金属Fe Ni相的高压熔融实验与地核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渭 谢鸿森 +2 位作者 张月明 徐惠刚 王明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8,T001,共8页
选用吉林陨石富金属相,在3GPa压力、405℃~1850℃温度下,采用两种组装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先前肇东陨石全岩样的高压熔融实验进行比较。三个系列实验结果的综合对比表明,高温高压下球粒陨石中金属和硫化物经历了固相扩散、熔融和熔体聚... 选用吉林陨石富金属相,在3GPa压力、405℃~1850℃温度下,采用两种组装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先前肇东陨石全岩样的高压熔融实验进行比较。三个系列实验结果的综合对比表明,高温高压下球粒陨石中金属和硫化物经历了固相扩散、熔融和熔体聚集的过程。固相扩散使金属与硫化物彼此结合,形成了若干个小的FeNi-FeNiS二元系,使其在比Fe-Ni熔点低的温度下熔融形成Fe-Ni-S熔体。该熔体与硅酸盐熔体不相混溶,因而发生自身的合并与聚集。其合并和聚集速率与硅酸盐粘度有关。实验过程中陨石里的磷酸盐矿物可以被还原,使单质P进入金属硫化物相。这些实验结果为讨论地核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陨石 高压 熔融实验 地核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质与钾质中酸性岩浆的成因:玄武质岩的高压熔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海飞 谢鸿森 +4 位作者 徐有生 宋茂双 张月明 徐惠刚 王明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温度850~1300℃,压力1.5~3.5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进行了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质岩的熔融实验,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含饱和水的拉斑玄武岩在低的部分熔融程度下可以熔出花岗岩,而含不饱和水时只能熔出英云闪长质岩;②含... 在温度850~1300℃,压力1.5~3.5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进行了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质岩的熔融实验,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含饱和水的拉斑玄武岩在低的部分熔融程度下可以熔出花岗岩,而含不饱和水时只能熔出英云闪长质岩;②含不饱和水的钾质和钢质碱性玄武岩在低的部分熔融程度下分别可以熔融出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因此,太古宙广泛发育的奥长花岗岩说明当时的玄武岩质地壳是贫钾的,太古宙地壳不存在饱和水的岩浆源区,这意味着太古宙不存在大规模的板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质岩 中酸性岩 高压熔融实验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钾贫钙岩浆的成因探讨——来自岩石失水熔融实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迟效国 董春艳 马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03-504,共2页
  钾质-超钾质岩浆按CaO与MgO的含量和CaO与Mg#值的关系可划分出贫钙和富钙两种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浆.针对贫钙钾质-超钾质岩浆的成因问题,作者系统分析了岩石脱水熔融和失水熔融两种体系中岩石的熔融过程和熔体性质,通过对熔体组成与...   钾质-超钾质岩浆按CaO与MgO的含量和CaO与Mg#值的关系可划分出贫钙和富钙两种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浆.针对贫钙钾质-超钾质岩浆的成因问题,作者系统分析了岩石脱水熔融和失水熔融两种体系中岩石的熔融过程和熔体性质,通过对熔体组成与贫钙钾质岩浆成分的对比分析,提出富钾贫钙岩浆的断裂减压脱水熔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钾贫钙岩浆 失水熔融实验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中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的确定及意义──以贺兰山北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1 位作者 谢鸿森 刘喜山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变质反应过程中岩石的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含水矿物参与熔融的机理紧密相关,并决定岩石熔融...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变质反应过程中岩石的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含水矿物参与熔融的机理紧密相关,并决定岩石熔融的程度、成分和熔融机制。他们之间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于阐明混合岩化作用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水逸度 氧逸度 氢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比值研究岩浆源区成分的可靠性:玄武岩熔融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海飞 谢鸿森 郭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1-545,共5页
对玄武岩熔融实验的研究表明,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0%的岩浆中,其强不相容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很好地指示源区岩石的元素比值。因此研究拉斑玄武岩源区岩石中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采用元素比值的方法。
关键词 拉斑玄武岩 熔融实验 微量元素比值 玄武岩
全文增补中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1 位作者 谢鸿森 刘喜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在充分研究贺兰山北段区域地质的基础上,选定该区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类及富铝片麻岩为实验对象,进行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根据成分变异的特点,确定岩浆的临界熔体体积比为30%,其不仅影响变质作... 在充分研究贺兰山北段区域地质的基础上,选定该区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类及富铝片麻岩为实验对象,进行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根据成分变异的特点,确定岩浆的临界熔体体积比为30%,其不仅影响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演化路径,而且与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临界熔体比例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阳储岭中酸性杂岩体岩石熔融实验及其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炳才 卢宇 《岩矿测试》 CAS 1984年第1期1-8,I0001,共9页
江西阳储岭斑岩型钨钼矿床是我国华南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矿床类型。由于矿床与中酸性杂岩体密切相关,故本文试图从岩石熔融实验角度出发,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对阳储岭中酸性杂岩体的岩石成因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矿床类型 熔融实验 岩石成因 中酸性杂岩体 钨钼矿床 斑岩型 野外地质特征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拉斑玄武岩的高压熔融实验研究
13
作者 傅慧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6,共7页
压力5—47 kbar,温度800—1345℃范围内,对西藏日喀则地区拉斑玄武岩进行熔融实验研究,确定了熔融曲线和高压矿物相关系。低压下(低于13 kbar)斜长石和橄榄石为稳定相。固相线以上,压力高于13 kbar,斜长石、橄榄石相继消失。压力超过25k... 压力5—47 kbar,温度800—1345℃范围内,对西藏日喀则地区拉斑玄武岩进行熔融实验研究,确定了熔融曲线和高压矿物相关系。低压下(低于13 kbar)斜长石和橄榄石为稳定相。固相线以上,压力高于13 kbar,斜长石、橄榄石相继消失。压力超过25kbar,出现了石榴石。用电子探针法分析熔融样品中的玻璃成分,发现液相成分随着压力升高而变化,Na_2O和K_2O的含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熔融实验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应力状态对岩石熔融程度的影响——以黑云母片麻岩的动、静态熔融对比实验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瑞 刘正宏 +1 位作者 吕古贤 张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1,i003-i004,共6页
以河北省平山县阜平群的黑云片麻岩为实验样品,有差应力条件下的动态实验,围压10MPa,温度800℃条件下,施加相当于差应力为0~25MPa,且以每5MPa为间隔进行了天然块状岩石样品的动态熔融,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温度由800~900℃每20℃为间隔... 以河北省平山县阜平群的黑云片麻岩为实验样品,有差应力条件下的动态实验,围压10MPa,温度800℃条件下,施加相当于差应力为0~25MPa,且以每5MPa为间隔进行了天然块状岩石样品的动态熔融,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温度由800~900℃每20℃为间隔,进行了无差应力条件下天然块状岩石的静态熔融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随着差应力的增加明显增高,当差应力达到25MPa时,800℃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与900℃静态熔融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相当。实验力学分析计算表明,动态实验中构造附加压力增加了围压,差应力每增加5MPa相当于1.67MPa的增压,其与静态实验中温度升高20℃的效果一样。该实验结果对研究岩石深熔作用的深度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应力状态 对比实验 黑云母 动态实验 应力条件 差应力 实验样品 岩石样品 围压条件 熔融实验 对比研究 温度条件 熔融条件 力学分析 附加压力 温度升高 静态实验 深熔作用 20℃ 900 阜平群 平山县 河北省 计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大同新生代火山岩熔融相平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大军 莫宣学 +2 位作者 邓晋福 林培英 施火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Cpx。橄榄石为液相线矿物。橄榄石-熔体Fe2--Mg2-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残余液相线成分取决于晶出矿物相的化学成分及含量。O1+CpX+P1饱和液相成分的O1-Di-Sil和O1-Di-Ne三元系相图清楚地反映了熔岩低压结晶作用的趋势,低压下熔浆的主要元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岩浆SiO2饱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熔融实验 结晶作用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地壳断层带内微裂隙愈合与高压流体形成条件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亮 周永胜 姚文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中地壳断层带内发现的接近静岩压力的高压流体能够合理解释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的高角度逆冲滑动,而高压流体的产生与断层带的微裂隙愈合紧密相关.利用熔融盐固体介质三轴高温高压实验系统,我们采用含水和烘干的Carrara大理岩样品开展... 中地壳断层带内发现的接近静岩压力的高压流体能够合理解释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的高角度逆冲滑动,而高压流体的产生与断层带的微裂隙愈合紧密相关.利用熔融盐固体介质三轴高温高压实验系统,我们采用含水和烘干的Carrara大理岩样品开展了微裂隙愈合实验,研究中地壳断层带内高压流体的形成条件.实验分为三类:A类、A+B类和A+B+C类,其中A阶段实验在室温条件下将样品压裂,形成一系列共轭破裂面,B阶段实验在600℃、围压700MPa和应变速率10-6s-1条件下愈合了A阶段破碎的样品,实验样品从以碎裂变形为主向以韧性变形为主转变,C阶段实验通过快速降低轴压模拟一个扩容过程,再以相同实验条件重新加载样品,通过比较实验样品强度来检验样品的愈合程度.样品显微结构和实验样品强度表明,动态重结晶作用能够愈合微裂隙和孔隙,水能促进矿物的动态重结晶作用,较高的水含量和较大的应变有利于微裂隙和孔隙的愈合,从而有利于高压流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断层带 汶川Ms8.0级地震 高压流体 熔融盐固体介质三轴实验设备 裂隙愈合 动态重结晶作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nsive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of Zn-Cu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bed fusion
17
作者 YAN Yi-cheng ZHU Jiang-qi +9 位作者 YAN Yuan-ming LIU Yang LIU Ya-jun SHI Chun-bao LIU Yong LIU Min QIU Hao HUANG Qian-li YAN Xing-chen ZHANG Xia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194-1210,共17页
Laser powder-bed fusion(LPBF)of Zn-0.8Cu(wt.%)alloys exhib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stom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bone implants.However,the formability of LPBFed Zn alloy is not sufficient due to the spheroid... Laser powder-bed fusion(LPBF)of Zn-0.8Cu(wt.%)alloys exhib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stom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bone implants.However,the formability of LPBFed Zn alloy is not sufficient due to the spheroidization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powder and laser beam,of which the mechanism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evolution of morphology and grain structure of the LPBFed Zn-Cu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single-track deposition experiments.As the scanning speed increases,the grain structure of a single track of Zn-Cu alloy gradually refines,but the formability deteriorates,leading to the defect’s formation in the subsequent fabrication.The Zn-Cu alloys fabricated by optimum processing parameters exhibit a tensile strength of 157.13 MPa,yield strength of 106.48 MPa and elongation of 14.7%.This wor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of Zn-Cu alloy,achieving LPBFed Zn-Cu alloy with high density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owder-bed fusion Zn alloys single track processing paramet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玄武岩浆的不混溶及其对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海飞 陈斌 +1 位作者 孙樯 谢鸿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5-751,共7页
我们在温度850~1300℃,压力1.0~3.0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的碱性玄武岩熔融实验产物中发现:在高于2.0GPa压力下玄武岩熔融后的淬火产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分的玻璃,其中一种呈褐色,另一种为浅色或无色。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 我们在温度850~1300℃,压力1.0~3.0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的碱性玄武岩熔融实验产物中发现:在高于2.0GPa压力下玄武岩熔融后的淬火产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分的玻璃,其中一种呈褐色,另一种为浅色或无色。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玻璃具有相对高的MgO、FeO和相对低的SiO_2、K_2O、Na_2O含量及Na_2O>K_2O的特征。熔体的不混溶间隙与温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压力关系密切,即在大于2.0GPa的压力条件下两种玻璃的不混溶间隙突然增大。因此,由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应来自大于2.0GPa的上地幔,且是能够提供酸性端员物质以及快速上升的构造环境。这与双峰火山岩可以产生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主要产于俯冲带的弧后拉张环境而不是岛弧前缘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质岩石 中酸性岩 高压熔融实验 高压不混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福湖岭加里东混合岩-花岗岩形成温度研究
19
作者 张俊浩 陈震 +2 位作者 陈国能 丁汝鑫 彭卓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7-895,共9页
钦-杭结合带南段广泛发育加里东期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研究这些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形成的P-T条件,不但有助于了解加里东造山阶段本区地壳内部的温度特征,对于花岗岩浆形成以及大陆流变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的福湖... 钦-杭结合带南段广泛发育加里东期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研究这些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形成的P-T条件,不但有助于了解加里东造山阶段本区地壳内部的温度特征,对于花岗岩浆形成以及大陆流变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的福湖岭剖面位于钦-杭结合带南端,为一海边岩壁,其上出露分带清晰的加里东期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自上而下依次为斑点状混合岩、条纹状混合岩、窄条带状混合岩、宽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作者在野外对剖面上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影像采样,在计算机上对采集影像样品进行处理,在统一阀值下转换成代表浅色体(熔体)和暗色体(未熔岩石或熔渣)的黑白影像,并统计浅色体的含量百分比(熔体比)。将由此得到的各类岩石熔融比数据投到用Winkler and von Platen(1961)的硬砂岩熔融实验数据构成的温度-熔体比曲线图上,获知该剖面混合岩的形成温度在630~705℃之间,原岩的熔断温度("脏"花岗岩浆生成温度)为705℃,岩石熔融时(439~445Ma)剖面的埋深大体处于当时地表以下7km左右。本文结合福湖岭剖面地质研究和岩石熔融实验数据建立的"熔融温度计",为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形成温度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不仅适用于福湖岭,也可用于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结合带 福湖岭剖面 混合岩形成温度 岩石熔融实验 熔融温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fused taper shape for optical fiber coupler 被引量:3
20
作者 帅词俊 段吉安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251-254,共4页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the shape of fused taper region on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the fiber couplers were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drawing speeds with a six-axes fiber coupler machine. The results, which were obt...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the shape of fused taper region on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the fiber couplers were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drawing speeds with a six-axes fiber coupler machine. The results, which were obtained fi'om the shape of fused taper region measured with microscope,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e angle and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coupler. High-performance fiber coupler cannot be obtained until rheological shape is controlled accuratel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which was built based on generalized Maxwell viscoelastic theory, is resolved with ANSYS softwar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t can apply a theoretic basis for forecasting the shape of fiber coupler fabric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coupler fused biconical taper viscoelastic model rheological 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