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互穿结构Cu-W触头抗熔焊机理
1
作者 韩颖 吴世齐 +3 位作者 宋博文 安辉 齐丽君 陆艳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5,共11页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触头熔池流体动力学模型和冷凝降温数学模型,研究了2种有序结构和商用无序结构的触头阳极在闭合回跳电弧作用下熔化温度分布、熔池喷溅形貌和接触区域金属凝固过程,通过模拟熔焊实验平台进行了熔焊力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三维互穿有序W骨架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熔池扩散和液态金属喷溅,并降低熔焊力,从而提高Cu-W复合材料的抗熔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互穿结构 Cu-W复合材料 熔化喷溅 熔池凝固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触头动熔焊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向军 费鸿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全面考虑了触头熔焊的决定性因素熔焊倾向和熔焊力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触头动熔焊数学模型。计算了单金属和银基复合触头材料的熔焊倾向和熔焊力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熔焊 熔焊倾向 熔焊力 数学模型 触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触点静熔焊判据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震彪 张冠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电触点静熔焊判据的研究近况,并从传热暂态方程出发,推导出了触点材料对称配对与非对称配对时不同材料抗静熔焊能力相对大小的判据。
关键词 触头系统 熔化焊 触点材料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堆积理论高致密CuW复合材料制备及耐电弧侵蚀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懿铭 宋克兴 +6 位作者 国秀花 皇涛 冯江 王旭 李韶林 钟建英 李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1-189,共9页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密性和微观组织的内在关联,并通过电接触实验研究了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耐电弧的侵蚀性能。结果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均匀,W相及Cu相网络连通程度高,致密度高达99.79%,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致密度提升了2.9%,硬度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提升了6.7%。电接触实验结果表明,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熔焊力波动幅度小,平均熔焊力(35.06cN)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降低了11%;平均燃弧能量(147.29mJ)及平均燃弧时间(2.53ms)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分别下降了38%和36%。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受电弧侵蚀面积小,侵蚀坑较浅,耐电弧侵蚀性能优异。结论双粒径混杂W颗粒制备CuW复合材料可以明显提升材料的致密度及微观结构连通性。双粒径混杂CuW复合材料可以更好地分散电弧,具有优异的抗熔焊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堆积理论 双粒径混杂 CuW复合材料 熔焊力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La_2NiO_4触点材料电弧侵蚀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云 郭迎春 +2 位作者 刘方方 耿永红 张昆华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究了Ag-La2NiO4触点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材料转移,以及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DC 8V、DC 18V)、电流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转移量及损耗均不同;DC 18V下接触电阻和熔焊力很不稳定,且随电流值增加有不... 研究了Ag-La2NiO4触点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材料转移,以及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DC 8V、DC 18V)、电流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转移量及损耗均不同;DC 18V下接触电阻和熔焊力很不稳定,且随电流值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电接触材料 电弧侵蚀 材料转移 接触电阻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TiC复合材料的电接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婷 田保红 +2 位作者 张毅 刘勇 宋克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50W)-3%Ti C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密度、致密度、显微硬度和导电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利用JF04C型触点材料测试系统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熔焊力、接触电阻等电接触...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Cu/50W)-3%Ti C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密度、致密度、显微硬度和导电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利用JF04C型触点材料测试系统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熔焊力、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u/50W)-3%Ti C复合材料触头的材料转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材料的转移方向从阳极向阴极转移,其转移机制以液桥转移为主,同时伴有电弧转移;该复合材料的熔焊力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随操作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该复合材料的接触电阻随操作次数的变化较为平稳,随电流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TiC 电接触 材料转移 熔焊力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W,Cr)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晓辉 田保红 +3 位作者 刘勇 张毅 宋克兴 李全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2-1249,共8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25)W(5)Cr和Al2O3-Cu/(35)W(5)Cr电触头材料,分别测试其致密度、导电率和布氏硬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触头材料的微观组织;利用JF04C电接触触点测试系统研究两种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25)W(5)Cr和Al2O3-Cu/(35)W(5)Cr电触头材料,分别测试其致密度、导电率和布氏硬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触头材料的微观组织;利用JF04C电接触触点测试系统研究两种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钉扎位错引起位错缠结;在电弧侵蚀过程中,Al2O3-Cu/(25)W(5)Cr触头在30A时有少部分材料从阳极转移至阴极,但两种触头材料最终的质量转移方向都是从阴极转移到阳极;电弧侵蚀过程中随着Cu的熔化、蒸发和喷溅,W颗粒逐渐聚集并形成针状的骨架,阳极形成了凸起,阴极留下灼坑;当弥散铜基体中W的含量从25%增加至35%(质量分数)时,触头的熔焊力下降,抗熔焊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压烧结 电接触 电弧侵蚀 材料转移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O电触头材料的电接触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陶麒鹦 周晓龙 +1 位作者 周允红 张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CuO含量分别为10%、12%、15%的AgCuO电触头材料,在不同电流条件下对这3种触头材料的燃弧时间、燃弧能量、熔焊力、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gCuO电触头材料的分断燃弧时间随CuO含量的增加... 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CuO含量分别为10%、12%、15%的AgCuO电触头材料,在不同电流条件下对这3种触头材料的燃弧时间、燃弧能量、熔焊力、接触电阻等电接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gCuO电触头材料的分断燃弧时间随Cu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uO含量为10%的样品(AgCuO(10))分断燃弧时间最为稳定;随电流的增大,AgCuO电触头材料的熔焊力不同程度地增加;电流小于20A时,CuO含量为12%的AgCuO(12)抗熔焊性较好;电流大于20A后,CuO含量为10%的AgCuO(10)抗熔焊性较好。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的接触电阻随电流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弧时间 燃弧能量 熔焊力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机械混合法添加石墨烯对铜铬触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华强 陶应啟 +4 位作者 李晓静 吴云洪 王吉应 叶墨稼 余贤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48-12153,12162,共7页
随着电力系统发展,其主要电气控制设备断路器的功率不断提升。作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铜粉、铬粉和石墨烯为原料,分别通过机械混合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添加石墨烯,再通过压制-烧结-复压-... 随着电力系统发展,其主要电气控制设备断路器的功率不断提升。作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铜粉、铬粉和石墨烯为原料,分别通过机械混合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添加石墨烯,再通过压制-烧结-复压-复烧工艺制成石墨烯增强铜铬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工艺添加石墨烯对铜铬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添加的石墨烯在基体中分布均匀,电导率提升至40.64 MS/s、平均燃弧时间为5.37 ms、熔焊力变化范围为13.550~13.636 N,电导率、抗熔焊性能和耐烧蚀性能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在电接触材料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铬合金 石墨烯 熔焊力 燃弧时间 开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keyhole evolution process in laser welding of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2
10
作者 LIU Jiang-wei ZENG Ping-wang +1 位作者 RAO Zheng-hua ZHANG Tian-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088-2099,共12页
Knowledge of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keyhole evolution is important for controlling laser welding process. However, it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by far due to the complex phenomena occurring in a wide temperature r... Knowledge of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keyhole evolution is important for controlling laser welding process. However, it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by far due to the complex phenomena occurring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A transient 3D model including heat transfer, fluid flow and tracking of free surface is built in this study. The transport phenomena are investigated by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The 3D dynamic keyhole evolution process is revealed through tracking free surface using volume-of-flui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hole deepening speed decreases with laser welding process before the quasi-steady state is reached. The plasma can greatly affect the keyhole depth through absorbing a great amount of laser energy and thus lowering the recoil pressure.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hole depth and weld penetra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is paper can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in molten pool and then improve laser weld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welding keyhole evolution weld pool dynamics free surface tracking weld pene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