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中熔化生长Nd-Ba-Cu-O超导体的Ar气处理与相稳定性
1
作者 钞曦旭 杨万民 +1 位作者 边小兵 王振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Ar气处理温度对空气中熔化生长的NdBa2Cu3O7-δ+20%Nd4Ba2Cu2O10样品超导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中放置20个月的情况下,经900℃Ar气处理的样品易碎裂,且超导性能明显降低,显示... 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Ar气处理温度对空气中熔化生长的NdBa2Cu3O7-δ+20%Nd4Ba2Cu2O10样品超导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中放置20个月的情况下,经900℃Ar气处理的样品易碎裂,且超导性能明显降低,显示出超导相的不稳定性;在500℃下经较长时间Ar气处理的样品,起始转变温度可达93K,且结构和性能均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生长 Nd-Ba-Cu-O超导体 超导电性 Ar气处理 相稳定性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馏水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制备Ag纳米粒子胶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兵 宋仁国 +4 位作者 唐普洪 王晶 柴国钟 张银珠 叶志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3-1549,共7页
采用脉冲激光(重复率为10Hz,能量密度为4.2J/cm^2)对蒸馏水中的Ag靶烧蚀不同时间后,制备得到Ag纳米粒子胶体,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烧蚀时间为5~7.5min时,Ag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随烧... 采用脉冲激光(重复率为10Hz,能量密度为4.2J/cm^2)对蒸馏水中的Ag靶烧蚀不同时间后,制备得到Ag纳米粒子胶体,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烧蚀时间为5~7.5min时,Ag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随烧蚀时间呈减少趋势,烧蚀时间从7.5变化至15min时又随之增加,而烧蚀时间从15变化至25min时又随之减少:获得的纳米粒子浓度增高,且溶液中粒子的团聚率也增大:烧蚀时间为7.5min时,粒子粒径达到最小(D=14、48nm),粒径分布最小(8=25.8nm)。在实验基础上,应用纳米粒子对脉冲激光自吸收产生的“爆炸”与“熔化生长”模型解释了烧蚀时间对纳米粒子胶体的影响规律,证实通过改变烧蚀时间来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以及防止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纳米粒子胶体 激光烧蚀 爆炸 熔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BaF_(3)晶体的光谱
3
作者 崔凤柱 董健 张仁化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72-372,共1页
本文用真空高频区域熔化晶体生长设备制备了Re:LiBaF_(3)(Re=Eu^(2+),Ce^(3+),Tb^(3+))。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认为单一物相的LiBaF_(3)。稀土掺杂量均为1mol%。测量了三种样品的室温荧光光谱及其激发光谱。Eu^(2+):LiBaF_(3)既有d-f... 本文用真空高频区域熔化晶体生长设备制备了Re:LiBaF_(3)(Re=Eu^(2+),Ce^(3+),Tb^(3+))。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认为单一物相的LiBaF_(3)。稀土掺杂量均为1mol%。测量了三种样品的室温荧光光谱及其激发光谱。Eu^(2+):LiBaF_(3)既有d-f跃迁宽带发射又有f-f跃迁尖峰发射,峰位分别为410nm和359.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BaF_ 真空高频区域熔化晶体生长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