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温度、熔化熵及熔化焓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开拓 陈晓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根据结合能的键能模型,研究了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相关热力学量的尺寸效应.在该模型中引入3个因子:晶体致密度k因子(晶胞中原子总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β因子(晶体中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结合能的比值)和qs因子(晶面被表面原子占据的比... 根据结合能的键能模型,研究了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相关热力学量的尺寸效应.在该模型中引入3个因子:晶体致密度k因子(晶胞中原子总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β因子(晶体中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结合能的比值)和qs因子(晶面被表面原子占据的比值).在考虑上述因子后,通过模型预测具有自由表面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的熔化温度、熔解熵、熔解焓等热力学量的尺寸依赖性,并将所得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液滴模型以及前人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Au和Al纳米粒子熔化温度的尺寸效应,该模型相比之前的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与Ag和Cu纳米粒子熔化熵与熔化焓的分子动力学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温度 熔化焓 熔化 结合能 球形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基高温相变储热共晶合金熔化相变焓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正 程晓敏 +2 位作者 朱教群 周卫兵 李元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6-2240,共5页
选取Bi、Sn、Cu、Zn、Ni、Si等元素分别加入Mg基体中,熔炼得到7种Mg基二元和三元高温相变储热共晶合金。运用固溶体准化学模型及其2种简化形式对Mg基共晶合金的熔化相变焓进行计算,并通过DSC实测值对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7种Mg基... 选取Bi、Sn、Cu、Zn、Ni、Si等元素分别加入Mg基体中,熔炼得到7种Mg基二元和三元高温相变储热共晶合金。运用固溶体准化学模型及其2种简化形式对Mg基共晶合金的熔化相变焓进行计算,并通过DSC实测值对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7种Mg基共晶合金的实测熔点在450~600℃范围内,实测熔化相变焓200kJ/kg左右。由简化模型得到的预测值同实测值匹配度较高,能够用于Mg基多元共晶合金熔化相变焓的预测。此外,提高熔化熵值高的元素比例并增加组元数,可以提高共晶合金体系的熔化相变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基共晶合金 高温储热 熔化相变 熔点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铜/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晨阳 于晓琨 陶于兵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6-1793,共8页
为了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稳定性及热物性,采用油酸钠(SOA)对氧化铜纳米颗粒(CuO)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了改性纳米颗粒M-CuO,并制备了不同M-CuO含量的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CPCM)。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3.0%的M-CuO纳米颗粒时,复合相变材料的... 为了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稳定性及热物性,采用油酸钠(SOA)对氧化铜纳米颗粒(CuO)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了改性纳米颗粒M-CuO,并制备了不同M-CuO含量的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CPCM)。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3.0%的M-CuO纳米颗粒时,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比正十八烷提高282.9%。而M-CuO的质量分数为2.0%时,熔化焓最多降低6.3%。为进一步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向复合相变材料中添加油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研究发现与无表面活性剂相比,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进一步提高10.4%。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M-CuO/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纳米颗粒间距下(20Å、30Å和40Å),相比于添加CuO纳米颗粒,添加M-CuO纳米颗粒的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8.6%、10.4%和11.2%,且M-CuO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别降低了22.9 kcal/mol、16.3 kcal/mol和20.0 kcal/mol,对CuO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处理能有效降低其相互作用能,增强其稳定性。本研究为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强化和优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揭示了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改性纳米颗粒 分子动力学 导热系数 熔化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枞酸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3
4
作者 祝远姣 陈小鹏 +3 位作者 王琳琳 钟华 梁杰珍 童张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6-2530,共5页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dehydroabietic acid in static state air was investigated by TG/DTA/DSC techniques with various heating rates of 5,10,15 and 20 K·min-1.TG/DTA curves showed that decompositi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dehydroabietic acid in static state air was investigated by TG/DTA/DSC techniques with various heating rates of 5,10,15 and 20 K·min-1.TG/DTA curves showed that decomposition proceeded through a well-defined step in air.The melting point,molar enthalpy and entropy of fusion of dehydroabietic acid were determined as 445.05 K,19.74 kJ·mol-1 and 44.35 J·mol-1·K-1,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Kissinger and Flynn-Wall-Ozawa methods,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dehydroabietic acid was also studied with the Satava-Sestak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dehydroabietic acid in air was controlled by interface reaction R3,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were 107.89 kJ·mol-1 and 9.33×108 s-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酸 热分解动力学 活化能 熔化焓 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b和Bi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晓燕 张志琨 崔作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91-2693,共3页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DSC-TG)对纳米Pb(粒晶为90~150nm)和Bi(粒晶为90~130 nm)与体相Pb和Bi的熔点和熔化焓以及热稳定性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Pb和Bi比块体的Pb和Bi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和化学活性.纳米Pb比块体的Pb熔点...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DSC-TG)对纳米Pb(粒晶为90~150nm)和Bi(粒晶为90~130 nm)与体相Pb和Bi的熔点和熔化焓以及热稳定性等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Pb和Bi比块体的Pb和Bi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和化学活性.纳米Pb比块体的Pb熔点降低2.3℃,熔化焓降低59.0%,纳米Bi比块体的Bi熔点降低5.3℃,熔化焓降低4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b 纳米Bi 熔点 熔化焓 DSC-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枞酸若干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农韦健 陈小鹏 +2 位作者 王琳琳 梁杰珍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2-557,共6页
采用超声波强化反应-结晶耦合的方法单离松香主要成分枞酸,测定了枞酸的恒容燃烧热、熔点和比旋光度,通过UV、GC-MS、NMR对枞酸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用GR-3500B2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枞酸的恒容燃烧热为–11441.46 kJ mol 1,计算出枞酸... 采用超声波强化反应-结晶耦合的方法单离松香主要成分枞酸,测定了枞酸的恒容燃烧热、熔点和比旋光度,通过UV、GC-MS、NMR对枞酸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用GR-3500B2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枞酸的恒容燃烧热为–11441.46 kJ mol 1,计算出枞酸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1457.57 kJ mol 1和–699.43 kJ mol 1;用341LC plus微量旋光仪测定枞酸的比旋光度为–105.4;用DSC 620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枞酸的熔点和熔化焓分别为450.89 K和19.44 kJ mol 1,计算出枞酸的熔化熵为43.11 J mol 1 K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枞酸 热力学性质 恒容燃烧热 熔化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醇类相变材料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库尔班江·乌丝曼 戴晓业 史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42-7049,7114,共9页
糖醇类普遍具有较高的熔化焓值,比起常用无机和其他有机材料综合性能凸显而被作为中温相变候选材料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糖醇类作为相变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却很少,其主要原因除了过冷度大,导热性能低以外,糖醇类熔化焓的热稳定性是决定其... 糖醇类普遍具有较高的熔化焓值,比起常用无机和其他有机材料综合性能凸显而被作为中温相变候选材料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糖醇类作为相变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却很少,其主要原因除了过冷度大,导热性能低以外,糖醇类熔化焓的热稳定性是决定其应用的关键基础因素,而之前多数研究对此关注度不够。因此,重点围绕对糖醇类熔化焓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糖醇类熔化焓在储热过程中衰减的原因,相关机理分析,提升熔化焓热稳定性的方法,熔化焓动力学预测模型对熔点调控延长糖醇类相变材料预期使用寿命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重新评估糖醇类作为相变材料的适用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为糖醇类实现工业应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醇类 相变材料 热稳定性 熔化焓 熔点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化镁-乙醇加合物和由它获得的催化剂组分
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1,共1页
该发明涉及MgCl2·mEtOH加合物,其中m值在2.5~3.2之间,可含有基于加合物总质量1%的水分,其特征为在它的DSC谱图中最高熔化温度(L)超过109℃,并具有103J/g或更低的相关熔化焓。由该发明的这种加合物得到的催化剂组分能够制... 该发明涉及MgCl2·mEtOH加合物,其中m值在2.5~3.2之间,可含有基于加合物总质量1%的水分,其特征为在它的DSC谱图中最高熔化温度(L)超过109℃,并具有103J/g或更低的相关熔化焓。由该发明的这种加合物得到的催化剂组分能够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其特征为具有比用现有技术的加合物所制备的催化剂更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合物 催化剂 二氯化镁 组分 乙醇 MGCL2 熔化温度 烯烃聚合 总质量 DSC 熔化焓 发明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