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1
作者 张薇 王春光 +2 位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李本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I0003,共13页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1.5 GPa、1275℃条件下,CO_(2)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熔体对橄榄岩的改造作用较弱;在2~3 GPa、1325~1375℃条件下,CO_(2)存在于硅酸盐熔体中,反应造成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显著富集,尤其在3 GPa、1375℃条件下,在熔体-橄榄岩界面形成单斜辉石岩反应带。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较低的Mg/(Mg+Fe)值,矿物成分变异趋势与前人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结果相反。通过实验结果与东北地区地幔捕虏体的对比研究,认为汪清单斜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而双辽、蛟河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橄榄岩反应实验 单斜辉石岩 异剥橄榄岩 地幔捕虏体 中国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盐(硫酸盐)流体不混溶:蒙古南部Mushugai-Khuduk含火成碳酸岩杂岩体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Irina A. Andreeva Vyacheslav I. Kovalenko Vladimir B. Naumov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82,共10页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ene,albite,potassium feldspar,spheric,wollastonite,magnetite,Ca and Sr sulfates,fluorite,and apatite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crystalline inclusions. The melt inclusions were homogenized at 1010~1080℃and analyzed on an electron microprobe.Silicate,salt,and combined silicate- salt melt inclusions were found.Silicate melts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SiO_2 concentration(56 to 66wt% ),high Na_2O+K_2O (up to 17wt% ),and elevated Zr,F,and C1 contents.In terms of bulk rock chemistry,the silicate melts are alkali syenites.During thermometric experiments,salt melt inclusions quenched into homogeneous glasses of predominantly sulfa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o more than 1.3wt% SiO_2.These melts are enriched in alkalis,Ba,Sr,P,F,and C1.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ilicate and salt melt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ie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es of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gma separation into immiscible silicate and salt(sulfate)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流体不混溶 火成碳酸岩 杂岩体 矿物 熔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中的熔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岩浆-热液过渡的信息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武斌 苏文超 +4 位作者 廖思平 牛贺才 罗勇 单强 李宁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3-1499,共7页
熔体包裹体由被封存在矿物中的原始岩浆组成,有效的保存了有关其主矿物形成时周围岩浆介质的物理化学信息,是研究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的原始样品。本文以内蒙古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中伟晶岩壳和石英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和流体-... 熔体包裹体由被封存在矿物中的原始岩浆组成,有效的保存了有关其主矿物形成时周围岩浆介质的物理化学信息,是研究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的原始样品。本文以内蒙古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中伟晶岩壳和石英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和流体-熔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温热台和激光拉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熔体包裹体的熔融温度在750~1027℃之间(平均为916℃),熔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475~650℃之间(平均为562℃),而包裹体内的硅酸盐矿物和稀土矿物的存在表明巴尔哲岩体的岩浆-热液演化及其对稀有稀土矿化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稀土矿床 熔体包裹体 流体-熔体包裹体 岩浆-热液过渡 巴尔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P2O5-H2O体系中W、Sn、Be、Nb、Ta在流体/熔体间分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辉 唐勇 +1 位作者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209-212,共4页
实验研究了W、Sn、Be、Nb、Ta在不同压力(150 MPa、100MPa和50 MPa)、温度(850℃和800℃)条件下,于水饱和含P过铝质岩浆体系(P2O5分别为0.32%、1.98%、4.91%和7.78%)中流体-熔体间的分配.研究结果显示,W、Sn、Be、Nb、Ta在流体/熔体相... 实验研究了W、Sn、Be、Nb、Ta在不同压力(150 MPa、100MPa和50 MPa)、温度(850℃和800℃)条件下,于水饱和含P过铝质岩浆体系(P2O5分别为0.32%、1.98%、4.91%和7.78%)中流体-熔体间的分配.研究结果显示,W、Sn、Be、Nb、Ta在流体/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Di<0.1,表明它们强烈分配进入熔体相.W、Nb、Ta在流体/熔体相间的分配显示压力相关性随压力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元素 分配系数 熔体-流体体系 富磷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5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支化剂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邢式铁矿形成机制:来自河北武安斑状二长岩中“含铁熔体-流体”的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誉博 苏尚国 +2 位作者 霍延安 宁亚格 顾大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4-318,共15页
人们对邯邢式铁矿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对在河北武安赵庄地区斑状二长岩中发现的“含铁熔体流体”脉及团斑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含铁熔体流体”矿物组合分带明显,其中核部矿物组合为Di... 人们对邯邢式铁矿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对在河北武安赵庄地区斑状二长岩中发现的“含铁熔体流体”脉及团斑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含铁熔体流体”矿物组合分带明显,其中核部矿物组合为Di+Amp+Mt+Ap+Pl,边部矿物组合为Prh+Cal。“含铁熔体流体”中磁铁矿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中心部分TiO_(2)含量为2.23%,边部磁铁矿TiO_(2)含量为0.36%~0.57%。核部∑REE高过边部两个数量级,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图中呈右倾型曲线,与武安地区侵入岩同源,在未经流体加入时的高温岩浆环境中结晶。边部磁铁矿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图中显示REE轻微亏损,且有明显的Ce负异常,指示了磁铁矿结晶环境有大量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加入。在磁铁矿(Ti+V)(Al+Mn)图解中,“含铁熔体流体”中的磁铁矿落于斑岩型磁铁矿和Fe-Ti、V型磁铁矿区域,也处于热液型磁铁矿与岩浆型磁铁矿之间。这表明“含铁熔体流体”并非侵入岩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反应后形成的远端夕卡岩脉,而是源于深部的“含铁熔体流体”在浅部结晶的产物。以高钛、富集REE为特征的磁铁矿是深部岩浆房铁矿浆结晶的磁铁矿微晶。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注入岩浆房形成流体超压,磁铁矿微晶与气泡结合沿岩浆通道快速上升。最后在1.55~2.19 km的深度形成以低Ti、亏损REE为特征的磁铁矿,并结晶形成角闪石等流体晶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熔体-流体 磁铁矿 邯邢式铁矿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卡鲁安Li-Be-Nb-Ta伟晶岩岩浆-热液过渡过程与晶体-熔体-流体相互作用:锆石矿物学记录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浩轩 罗耀清 +2 位作者 白应雄 曹冲 武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53-3368,共16页
新疆卡鲁安伟晶岩型Li-Be-Nb-Ta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内重要的锂矿床之一。本文研究发现,卡鲁安富锂伟晶岩的各内部结构带,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带(Ⅰ)、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Ⅱ)和锂云母-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Ⅲ)中的锆石结构和成分变... 新疆卡鲁安伟晶岩型Li-Be-Nb-Ta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内重要的锂矿床之一。本文研究发现,卡鲁安富锂伟晶岩的各内部结构带,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带(Ⅰ)、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Ⅱ)和锂云母-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Ⅲ)中的锆石结构和成分变化复杂,均发育三类、不同世代的锆石:Zr-P、Zr-A和Zr-O。Zr-P为原生岩浆锆石,它们具有均匀或振荡CL结构,相似的低HfO_(2)和Li、Be、Al、P、Ca、Fe、Nb、Cs、Ta含量。Zr-P_(Ⅰ)和Zr-P_(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左倾型,而Zr-P_(Ⅲ)的稀土配分模式呈平坦型,这与磷灰石和锰铝榴石分离结晶或熔-流体相互作用有关。Zr-A的CL结构不均匀,发育孔洞、微小富U/Th矿物包裹体,并含较高的Be、Al、P、Ca、Fe、Nb、Cs和Ta含量。Zr-A_(Ⅰ)和Zr-A_(Ⅱ)锆石显示相似的富集轻稀土、平坦式重稀土的M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Zr-A_(Ⅲ)显示与Zr-P_(Ⅲ)相同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显微结构和成分差异表明,Zr-A是由原生岩浆锆石溶解-再沉淀而来,其中Zr-A_(Ⅰ)、Zr-A_(Ⅱ)锆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晶体-熔体-流体相互作用,而Zr-A_(Ⅲ)为流体交代的产物。Zr-O形成最晚,它们的CL结构均匀且强度最高,含最低UO_(2),而HfO_(2)、Li、Be、Al、P、Ca、Fe、Nb、Cs和Ta含量与原生岩浆锆石Zr-P相似,为热液成因。因此,卡鲁安富锂伟晶岩经历了岩浆、岩浆-热液过渡和热液多阶段演化,流体出溶后的晶体-熔体-流体相互作用活化早期锂辉石中的Li为伟晶岩晚期锂云母矿化(锂再富集)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岩浆-热液过渡 晶体-熔体-流体相互作用 富锂伟晶岩 卡鲁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Gd-Ni合金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必清 王建朝 +2 位作者 郭承育 王金贵 刘青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合金功能材料具有低成本等优点.本文选取353 K的乙酰胺-尿素-NaB r熔体,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镍于该熔体(含0.063 mol.L-3N iC l2)、Pt、Cu电极上的还原.实验表明,N i(Ⅱ)+2 eN i(0)是一步完全不可逆反应,测得在Pt上N i... 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合金功能材料具有低成本等优点.本文选取353 K的乙酰胺-尿素-NaB r熔体,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镍于该熔体(含0.063 mol.L-3N iC l2)、Pt、Cu电极上的还原.实验表明,N i(Ⅱ)+2 eN i(0)是一步完全不可逆反应,测得在Pt上N i(Ⅱ)的传递系数α=0.28,扩散系数D0=4.63×10-5cm2.s-1,Cu上α=0.22,D0=6.05×10-7cm2.s-1.以Cu作基体,Gd(Ⅲ)于该熔体不能单独还原为Gd(0),但可以被N i(Ⅱ)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法电解得到的Gd-N i合金,Gd(0)的含量随电解电位、Gd(Ⅲ)/N i(Ⅱ)摩尔比及电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控制电解电位为-0.75 V,Gd(Ⅲ)/N i(Ⅱ)摩尔比为1∶1,电解20 m in.所得合金膜是非晶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 扩散系数 诱导共沉积 Gd-Ni合金膜 非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乙酰胺-尿素-NaBr-KBr熔体中电沉积纳米Zn-Sb合金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鹏 郭新爱 +1 位作者 童叶翔 杨绮琴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Zn(II)和Sb(III)在乙酰胺-尿素-NaB r-KB r熔体(343 K)中的电还原.实验表明,Zn(II)和Sb(III)各自还原为金属都是不可逆过程.Zn(II)+2 e→Zn和Sb(III)+3 e→Sb的传递系数分别为0.231和0.319,Zn(II)和Sb(III)在熔体中...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Zn(II)和Sb(III)在乙酰胺-尿素-NaB r-KB r熔体(343 K)中的电还原.实验表明,Zn(II)和Sb(III)各自还原为金属都是不可逆过程.Zn(II)+2 e→Zn和Sb(III)+3 e→Sb的传递系数分别为0.231和0.319,Zn(II)和Sb(III)在熔体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70×10-6和3.21×10-6cm2.s-1.在乙酰胺-尿素-NaB r-KB r熔体中,调节沉积电位和ZnC l2∶SbC l3(摩尔浓度比),得到Zn含量从29.67%变化到97.34%(by at.ratio)的纳米Zn-Sb合金膜.扫描电镜观测Zn-Sb膜的形态,Zn-Sb沉积膜颗粒大小均匀,粒径在5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b合金 纳米膜 乙酰胺-尿素-NaBr-KBr熔体 电还原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Tb-Ni薄膜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朝 徐常威 +1 位作者 童叶翔 刘冠昆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120,122,共3页
在 35 3K的乙酰胺_尿素_NaBr熔体中 ,Ni(Ⅱ )一步不可逆还原为Ni,测得α为 0 18和D为 1.44× 10 - 6cm2 ·s- 1 。Tb(Ⅲ )不能单独还原为Tb ,但是可以被Ni(Ⅱ )诱导共沉积。由恒电势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Tb_Ni合金膜。铽的质量... 在 35 3K的乙酰胺_尿素_NaBr熔体中 ,Ni(Ⅱ )一步不可逆还原为Ni,测得α为 0 18和D为 1.44× 10 - 6cm2 ·s- 1 。Tb(Ⅲ )不能单独还原为Tb ,但是可以被Ni(Ⅱ )诱导共沉积。由恒电势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Tb_Ni合金膜。铽的质量分数随着阴极电势的负移和Tb(Ⅲ ) Ni(Ⅱ )摩尔比增大而增大。铽的质量分数可达 84.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 电还原 诱导共沉积 非晶态合金 铽镍薄膜合金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的酸碱体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宁 郭咏梅 邱竹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5,共3页
通过对离子熔体中酸碱定义的引入 ,确立了冰晶石 -氧化铝熔体中的 2大主要酸碱体系 ;分析了不同酸度对氧化铝溶解和融盐电解的影响 ;通过对冰晶石 -氧化铝熔体中酸碱络离子的分析 。
关键词 冰晶石-氧化铝熔体 酸碱平衡 铝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几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兼论幔源包体的成因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天福 马鸿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3,共13页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 (巨 )晶为研究对象 ,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 -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 (巨 )晶 -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 ,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 (巨 )晶为研究对象 ,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 -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 (巨 )晶 -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 ,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 ,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 ,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 ,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 ,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 ,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 (巨 )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 ,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 (巨 )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 ,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 ,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 ,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新生代 玄武岩 单斜辉石斑晶 幔源包体 单斜辉石-熔体平衡 温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宏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5,共11页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辉石或消耗斜方辉石生成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反应的结果不仅造成矿物百分含量的变化,而且造成矿物组成的变化;后者更重要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华北东部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中具有环带状结构的橄榄石和辉石捕虏晶,特别是具有环带状结构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发现,暗示这种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在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很可能普遍存在,为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和快速富集的重要方式。这是全球首例由橄榄岩-熔体相互反应造成的岩石圈地幔大规模的组成变化。反应熔体来源途径主要有地壳来源和软流圈地幔来源。来源不同的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造成的组成变化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捕虏晶和捕虏体 橄榄岩-熔体反应 岩石圈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地幔熔体-岩石相互作用与大陆地幔演化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义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76-85,共10页
根据实验岩石学、幔源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模拟等,评述了上地幔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出熔体岩石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制约了岩石圈地幔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地幔不均一... 根据实验岩石学、幔源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模拟等,评述了上地幔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出熔体岩石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制约了岩石圈地幔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地幔不均一性的形成及演化,而且也会最终控制各种构造环境下喷出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深部岩浆的分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幔 熔体-岩石 相互作用 地幔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Dy-Co合金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秦英 王建朝 郭承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在353 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Co,测得α=0.29和D0=6.28×10-5cm2.s-1,Dy(Ⅲ)不能单独还原为金属Dy,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Dy-Co合金,Dy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Dy(... 在353 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Co,测得α=0.29和D0=6.28×10-5cm2.s-1,Dy(Ⅲ)不能单独还原为金属Dy,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Dy-Co合金,Dy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Dy(Ⅲ)/Co(Ⅱ)摩尔比增大及电解时间延长而增大.Dy的最大含量可达9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 电还原 诱导共沉积 Dy-Co合金膜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聚乙二醇低温共熔体催化α-蒎烯水合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冰 张东强 +2 位作者 解从霞 于凤丽 于世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7,共9页
以天然有机二元羧酸草酸(OA)作为氢键供体,各种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作为氢键受体,构建出羧酸功能化低温共熔体(DES),将其用于催化α-蒎烯水合制备α-松油醇的反应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热重分析(TGA... 以天然有机二元羧酸草酸(OA)作为氢键供体,各种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作为氢键受体,构建出羧酸功能化低温共熔体(DES),将其用于催化α-蒎烯水合制备α-松油醇的反应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热重分析(TGA)等表征证实了OA与PEG之间氢键的形成。DES中PEG组分的存在对其酸强度影响较小,但随PEG分子量和用量的增加,DES总酸量减小,从而降低其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分子量最小的PEG200与OA制备的OA/0.6PEG200 DES具有较佳的催化α-蒎烯水合反应性能,在DES催化剂用量0.03 mol(以OA计),α-蒎烯用量0.06 mol,水用量0.3 mol,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 h的优化条件下,获得81.5%的α-蒎烯转化率及51.2%的α-松油醇选择性。催化剂相反应结束后静置冷藏过夜即可分层分离,且循环使用性能良好。该OA/0.6PEG200低温共熔体制备简单,原子经济性高,为一步法催化α-松油醇的清洁制备开辟了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Α-松油醇 水合反应 低温共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不可压缩熔体注塑充模取向应力-形态关系模型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东雷 曹文华 +1 位作者 辛勇 孙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114,118,共7页
研究了复杂物理场作用下恒温不可压缩熔体注射充模取向-形态关系模型理论。针对恒温不可压缩熔体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在注塑充模过程中的无轨形变特性,建立了以等效末端距矢量(end-to-end vector,ETEV)为核心的聚合物充模流动诱导取向物理... 研究了复杂物理场作用下恒温不可压缩熔体注射充模取向-形态关系模型理论。针对恒温不可压缩熔体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在注塑充模过程中的无轨形变特性,建立了以等效末端距矢量(end-to-end vector,ETEV)为核心的聚合物充模流动诱导取向物理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研究得出了与胡克定律具有类似形式的缠结大分子链单体取向形变模型,进而得出了恒温不可压缩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形态关系线弹性理论模型;研究了聚合物充模取向的高弹形变特性,引入Langevin模型以表征大分子链单体相关参量与微元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理论上等价、适配性更高的聚合物充模取向应力-形态关系高弹性理论模型;研究了相关理论模型的结构特点与物理性态,并与经典KBKZ模型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该模型对表征相关聚合物充模取向工程问题具有较好的适配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恒温不可压缩熔体 取向 末端距矢量 应力-形态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诺坝玄武岩中熔体-捕虏体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星星 樊祺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捕获的地幔橄榄岩及其解体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捕虏晶,普遍发育反应边结构,提供了玄武岩浆在上升穿越岩石圈地幔过程中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捕虏晶反应边的成分变化一致,由核...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捕获的地幔橄榄岩及其解体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捕虏晶,普遍发育反应边结构,提供了玄武岩浆在上升穿越岩石圈地幔过程中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捕虏晶反应边的成分变化一致,由核部富镁向边部富铁变化,趋同于玄武岩中相应斑晶的成分。斜方辉石捕虏晶反应边一般由橄榄石+单斜辉石+玻璃构成,多为双层结构,反应边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较相应的地幔矿物富铁,其富硅、碱的中酸性玻璃成分,为中国东部地幔矿物包裹体中存在的富硅、碱熔体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发现橄榄岩捕虏体中尖晶石颜色、成分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地幔矿物捕虏晶反应边结构(非平衡结构)得以保存,暗示了玄武岩浆的快速上升。而大规模的熔体-捕虏体相互作用,改变着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捕虏体相互作用 捕虏晶 反应边 岩石圈地幔 玄武岩 汉诺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酸性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春生 郑永飞 +1 位作者 赵子福 傅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对 0.2~ 2 000 MPa条件下钠长石熔体、钾长石熔体以及 0.2~ 150 MPa条件下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实验数据进行了等压拟合 ,发现硅酸盐熔体与水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显著的压力效应。在 800、 1 000和 1 200℃条件下对钠... 对 0.2~ 2 000 MPa条件下钠长石熔体、钾长石熔体以及 0.2~ 150 MPa条件下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实验数据进行了等压拟合 ,发现硅酸盐熔体与水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显著的压力效应。在 800、 1 000和 1 200℃条件下对钠长石熔体-水体系和流纹岩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压力方程进行的等温拟合表明 ,只有在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才可以用钠长石熔体-水体系来近似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行为;当压力超过临界值时 ,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会发生变化。本文拟合的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等值线在 P- T空间的形态变化特征与矿物-水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依据流纹岩熔体与水之间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成功地模拟了美国西部 Glass Creek流纹岩δ D值和水含量变化规律与岩浆去气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熔体-水体系 氢同位素分馏 压力效应 结晶质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法测定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宏雄 贝沁红 +3 位作者 朱慧红 黄金凤 杨蓓 陈谷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3,共4页
采用手动法和计时法测定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熔体密度,研究了自动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自动法测定PS、ABS的熔体流动速率方便快捷,与手动法比较,其误差小于2%。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