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
张薇
王春光
许文良
杨德彬
李本仙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橄榄岩-卤水反应实验生成富烷氢流体 |
张雪彤
张荣华
胡书敏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3
|
硅饱和熔体-橄榄岩反应与残留橄榄石的成分解耦 |
陈立辉
A.W.Hofmann
蒋少涌
A.V.Sobolev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7 |
0 |
|
4
|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及相关高温高压实验 |
陈康
唐红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7 |
0 |
|
5
|
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拆沉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
许文良
杨德彬
裴福萍
于洋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2
|
|
6
|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
张宏福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4
|
|
7
|
安徽铜陵胡村矽卡岩型铜矿水-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
李进文
裴荣富
张荣华
梅燕雄
胡书敏
王军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8
|
华北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矿物组成特征与成因意义 |
汤艳杰
英基丰
张奥凯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吉林辉南“反应”成因方辉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 |
徐义刚
黄小龙
M F THIRLWALL
陈小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10
|
水-岩反应实验研究现状与进展 |
杨荣兴
周珣若
张荣华
|
《现代地质》
CAS
CSCD
|
1995 |
11
|
|
11
|
华北岩石圈地幔的多次组成转化过程:橄榄岩与不同来源熔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Li、Fe等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
张宏福
英基丰
汤艳杰
张瑾
赵新苗
杨岳衡
肖燕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7 |
0 |
|
12
|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达机翁地幔橄榄岩组成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
连东洋
杨经绥
熊发挥
刘飞
王云鹏
周文达
赵一珏
|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4
|
|
13
|
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一个典型的大洋地幔橄榄岩 |
张利
杨经绥
刘飞
连东洋
黄健
赵慧
杨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4
|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错不扎地幔橄榄岩组成特征及岩石成因 |
冯光英
杨经绥
熊发挥
刘飞
牛晓露
连东洋
王云鹏
赵一珏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5
|
斜方辉石筛状反应边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转变的意义 |
王永锋
章军锋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6
|
强碱三元复合驱长岩心模拟实验中成垢离子变化规律 |
周万富
张士诚
王庆国
周世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17
|
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多次地质事件:来自金伯利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启示 |
路凤香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18
|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白朗县白岗尖晶石-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的相界反应及其意义 |
夏斌
周国庆
李建峰
陈根文
刘维亮
王冉
董冰华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
|
19
|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地幔橄榄岩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
董玉飞
杨经绥
连东洋
熊发挥
赵慧
陈晓坚
李观龙
王天泽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20
|
熔体─上地幔岩石的相互作用及稀土元素模拟计算──以法国中央高原堡雷(Bore)幔源包体为例 |
徐义刚
J.-L.Bodinier
M.A.Menzies
J.-C.C.Mercier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