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泽当地幔橄榄岩经历了碳酸盐熔体交代——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勇明 郭国林 +2 位作者 刘晓东 张勇 严兆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502,共16页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_(2)O_(3)和低 Cr_(2)O_(3)、Na_(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_(2)O_(3)含量升高,...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_(2)O_(3)和低 Cr_(2)O_(3)、Na_(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_(2)O_(3)含量升高,Al_(2)O_(3)含量降低。单斜辉石的元素双变量图解显示,二辉橄榄岩处于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深海地幔橄榄岩区域,纯橄岩位于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前地幔橄榄岩区域,暗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从大洋中脊(MORB)到洋内俯冲(SSZ)的两期构造过程。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 Ca/Al 比值介于 4.80~58.69,其中二辉橄榄岩为 4.80~28.42,方辉橄榄岩为 19.12~44.83,纯橄岩为 25.07~58.69,指示可能经历了碳酸盐熔体的交代改造。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具有高 Zr/Hf 比值(>38,个别高达 200 以上)和低的Ti/Eu 比值(<1500)的特征,与碳酸盐熔体的交代特征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早期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MORB),后期又受到了俯冲带(SSZ)熔体的交代改造,单斜辉石的矿物主/微量指示该熔体类型可能为碳酸盐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泽当 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单斜辉石 部分熔融 碳酸盐熔体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巴尼亚布尔齐泽壳-幔过渡带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及其对富Ti熔体交代作用的记录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添 杨经绥 +3 位作者 吴魏伟 熊发挥 芮会超 蒋久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504,共20页
豆荚状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豆荚状铬铁矿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对于发育于蛇绿岩壳-幔过渡带的铬铁矿成因却涉及较少。阿尔巴尼亚布尔齐泽岩体壳-幔过渡带中产出的Cerruja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其矿体及纯橄岩围岩普遍... 豆荚状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豆荚状铬铁矿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对于发育于蛇绿岩壳-幔过渡带的铬铁矿成因却涉及较少。阿尔巴尼亚布尔齐泽岩体壳-幔过渡带中产出的Cerruja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其矿体及纯橄岩围岩普遍被辉石岩脉穿切,辉石岩脉与矿体接触带以及辉石岩脉中的铬尖晶石强烈破碎,在铬尖晶石的裂隙和包裹体中发育大量富Ti矿物相,如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等,是研究壳-幔过渡带铬铁矿成因的理想对象。Cerruja豆荚状铬铁矿及纯橄岩围岩中铬尖晶石Cr#分别为0.56~0.58和0.52~0.55,属于高铝型铬铁矿。接触带及辉石岩脉中的铬尖晶石Cr#明显升高(分别为0.57~0.67和0.72~0.83),且Ti、V、Mn、Sc、Co、Zn和Ga含量也升高。本文依据铬尖晶石的结构及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特征,提出布尔齐泽壳-幔过渡带铬铁矿经历多阶段演化叠加:首先,Mirdita-Pindos洋盆在侏罗纪(约165 Ma)发生洋内初始俯冲,软流圈物质上涌生成的MORB-like弧前玄武质熔体随着俯冲的进行逐渐向玻安质熔体演变,期间产生的过渡型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生成高铝型铬铁矿;然后,部分MORB-like弧前玄武质熔体随着堆晶间隙分离结晶往富Fe和Ti的方向演化,改造早期形成的高铝型铬铁矿并结晶高铬型铬铁矿,同时生成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等富Ti矿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齐泽岩体 壳-幔过渡带 豆荚状铬铁矿 熔体交代 金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晓峰 隋清霖 +6 位作者 尤敏鑫 胡朝斌 查显锋 李猛 任广利 李婷 杨敏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20,共15页
针对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富水、源区不均一、弧岩浆元素特征以及矿床中的硫来源多样的特征,前人提出其成矿动力学模式主要包括地幔柱叠加造山带、板块俯冲和地幔柱相互作用、俯冲交代改造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后碰... 针对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富水、源区不均一、弧岩浆元素特征以及矿床中的硫来源多样的特征,前人提出其成矿动力学模式主要包括地幔柱叠加造山带、板块俯冲和地幔柱相互作用、俯冲交代改造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后碰撞伸展阶段软流圈地幔和岩石圈地幔共同作用以及板块断裂引起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等多种观点。纵观地球演化历史,经历多期次造山作用,但并不是所有造山带均形成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此,造山带中能够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明晰。基于上述模式均指向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均来源于俯冲交代地幔源区,形成时限滞后于俯冲峰期的研究结果和地质事实,笔者提出了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两阶段成矿动力学模式。第一阶段:俯冲期内地幔橄榄岩被俯冲板片形成的硅质熔体交代,交代过程中,俯冲熔体导致Ni等元素从橄榄石中释放以及自身携带硫的释放,从而形成含有斜方辉石和镍硫化物的辉石岩为主地幔源区。第二阶段:俯冲碰撞期结束后,富集辉石和镍硫化物地幔通过拆沉方式进入软流圈地幔发生再次熔融,熔融条件转变成近似无水条件,镁铁质岩浆会分异形成富集亲铜元素形成的硫化物堆晶或岩浆硫化物矿床。区域上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和缝合带作为岩浆通道,是母岩浆脱离熔融源区后岩浆过程的富集通道,源区和岩浆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熔体交代 岩石圈拆沉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的富镁火成岩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3 位作者 熊小林 牛贺才 张海祥 乔玉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96-1707,共12页
本文重点讨论的富镁安山岩(MAs)是指 SiO_2>53%,Mg~#≥55的安山岩,也包括富镁英安岩和富镁闪长岩。阿尔泰南的富锾安山岩形成于中泥盆世,东、西天山和阿拉套山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石炭纪。本区富镁安山岩 SiO_2 53%~65%,TiO_2含量低... 本文重点讨论的富镁安山岩(MAs)是指 SiO_2>53%,Mg~#≥55的安山岩,也包括富镁英安岩和富镁闪长岩。阿尔泰南的富锾安山岩形成于中泥盆世,东、西天山和阿拉套山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石炭纪。本区富镁安山岩 SiO_2 53%~65%,TiO_2含量低于1%(0.21%~1.08%),平均0.72%;MgO 平均5.90%,与国外玻安岩平均值相比,Mg 含量较低,Ti、K、Na 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总合量低(<100×10^(-6),范围15~95×10^(-6)),相对富重稀土(La/Yb)_N0.98~6.4,多数在4±;Eu 弱亏损到无亏损(Eu/Eu~*0.65~1.15)。相容微量元素 Cr、Ni 含量高,分别为72×10^(-6)~790×10^(-6)和29×10^(-6)~276×10^(-6);高场强元素 Nb、Ta、Ti 明显亏损;相对富集流体中富集的大离子亲石元素 Rb、K、Pb;Y 含量较高(>15×10^(-6));Sr/Y 比值较低(4.4~6.2)。(^(143)Nd/^(144)Nd)_i 值变化范围较大0.51221~0.51255,ε_(Nd)(t)+0.28-+7.2,Nd 模式年龄 t_(DM)485~1220Ma;(^(87)Sr/^(86)Sr)_i 值变化范围较大0.7029~0.7065,在ε_(Nd)(t)-(^(87)Sr/^(86)Sr)_i 图解中位于第一象限。上述特点表明,本区富镁安山岩源区为复合源,包括有蚀变洋壳、弧前增生棱柱的不成熟、新生地壳物质及地幔楔橄榄岩。成岩作用具复合性,既有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又有俯冲板片熔体对地幔楔橄榄岩的熔体交代作用。形成于特殊构造环境:高地热梯度和富挥发分;导致弧前增生棱柱俯冲的俯冲剥蚀作用;由俯冲板片撕裂、断离所形成的软流圈窗或洋脊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安山岩 晚古生代 板片熔体交代 俯冲剥蚀 软流圈窗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晚石炭世赞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甘雨 李永军 +4 位作者 王冉 杨高学 向坤鹏 刘佳 佟丽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0,共15页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板片熔体交代 岛弧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 西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西缘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勇 李永军 +5 位作者 杨高学 王冉 张胜龙 易善鑫 孙羽 王军年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7-394,共8页
为探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西缘新发现的中志留世火山岩的岩石属性和地质特征,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岩石以富Si、Sr、Ba为特征且具有较高的Mg^#(55-75)、Sr/Y(28-59)和Ba/La(17.52-49.88)值,K/Na值0.33-0.66,... 为探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西缘新发现的中志留世火山岩的岩石属性和地质特征,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岩石以富Si、Sr、Ba为特征且具有较高的Mg^#(55-75)、Sr/Y(28-59)和Ba/La(17.52-49.88)值,K/Na值0.33-0.6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Ta、Ti强烈亏损,具有轻微的负铕异常(δEu=0.84-0.99)。上述特征显示其类似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结合其他研究,推测该火山岩可能为受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与区内相近时期埃达克岩等的共生组合意味着西准北部在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曾受到热的洋壳俯冲机制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的性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中志留世 板片熔体交代 俯冲带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金鸡岭辉绿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杜日俊 赖健清 +4 位作者 欧权 肖文舟 刘烨 刘超云 李双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98-2019,共22页
华南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活动有关,它们既是探索深部地幔演化的探针,又是研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手段。本文选取湘南金鸡岭辉绿岩脉进行了高精度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以及矿物地... 华南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活动有关,它们既是探索深部地幔演化的探针,又是研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手段。本文选取湘南金鸡岭辉绿岩脉进行了高精度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以及矿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旨在探讨它们的岩石成因与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关系及华南内陆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显示金鸡岭辉绿岩脉的锆石U- Pb年龄为153. 1±1. 0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石微量元素组成具有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表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不同程度的富集,无Nb、Ta负异常,表明岩浆源区与岛弧环境无关,并且地壳物质混染程度较低。87Sr/86 Sr初始比值为0. 7062~0. 7080,εNd( t )值为+1. 76^+3. 75,也类似于OIB地幔源区。研究表明,金鸡岭辉绿岩脉来源于受软流圈熔体侵蚀/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相应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和轻微的地壳混染作用,是板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为地幔改造/岩石圈减薄的岩浆岩响应及软流圈-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表征。华南内陆地区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而是在陆内裂谷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金鸡岭辉绿岩脉 晚侏罗世 岩石圈地幔 软流圈熔体交代 板内拉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东德沟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孔凡梅 吴苏 +1 位作者 李旭平 李守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1174,共14页
东德沟橄榄岩出露于中国新疆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北缘,含大量角闪石、金云母等含水矿物,显示全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交代变质作用。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后期蚀变基本向富铝和富钙两个方向变化,其Nb... 东德沟橄榄岩出露于中国新疆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北缘,含大量角闪石、金云母等含水矿物,显示全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交代变质作用。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后期蚀变基本向富铝和富钙两个方向变化,其Nb/Ta和Zr/Hf值显示难熔地幔残余的特征。该区橄榄岩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放射性元素Th,但岩石呈现不一致的解耦现象,即主量元素表现难熔而稀土元素、不相容微量元素体现富集,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各自的演化特点。研究认为东德沟橄榄岩是经历部分熔融的楔形地幔残余,微量元素呈现的特征是俯冲板块析出熔体或流体交代的结果。与其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一致,对东德沟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证明,它们来源于SSZ环境俯冲上板片地幔楔橄榄岩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熔体或流体交代 SSZ 地幔楔橄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