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的熏蒸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初探
1
作者 智亚楠 尤伟晨 +3 位作者 李芸 李宇洁 王春生 陈利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1,共9页
为明确L-香芹酮的熏蒸抑菌活性和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核盘菌、齐整小核菌、禾谷镰孢、胶孢炭疽菌5种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采用孢子萌发法进一步探究了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的作用,通过扫... 为明确L-香芹酮的熏蒸抑菌活性和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核盘菌、齐整小核菌、禾谷镰孢、胶孢炭疽菌5种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采用孢子萌发法进一步探究了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熏蒸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微观形态和亚细胞结构的变化,利用PI染色观察细胞膜的损伤情况,并测定L-香芹酮对灰葡萄孢麦角甾醇合成、细胞膜胞外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影响,开展了L-香芹酮对草莓灰霉病的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L-香芹酮对5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熏蒸72 h EC_(50)在5.29~18.69μL/L之间。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EC_(50)为11.78μL/L;经L-香芹酮熏蒸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干瘪,扭曲,细胞器结构紊乱;PI染色结果表明,L-香芹酮熏蒸处理严重影响灰葡萄孢细胞膜的完整性,EC_(50)和EC_(90)剂量处理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降低27.3%和43.2%,胞内物质外泄,菌丝液的相对电导率上升,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外渗程度高于对照。EC_(90)剂量熏蒸处理对草莓灰霉病治疗和保护防控效果分别为85.43%和90.31%。综上,L-香芹酮可通过破坏灰葡萄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来发挥抑菌功效,对草莓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结果为新型植物源熏蒸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香芹酮 熏蒸抑菌活性 灰葡萄孢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效关系的土荆芥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组分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月华 陈利军 +2 位作者 金银利 马宇明 智亚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通过分析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挥发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熏蒸抑制作用与其化学组分之间的组效关系,鉴定挥发油中与抑菌作用显著相关的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 通过分析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挥发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熏蒸抑制作用与其化学组分之间的组效关系,鉴定挥发油中与抑菌作用显著相关的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29个土荆芥挥发油样品的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同时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各样品对灰葡萄孢的熏蒸抑制效能。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油91.39%~99.50%的13种共有化合物为特征化合物,采用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法分析组效关系,同时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验证组效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甲基-4-异丙基苯酚、麝香草酚、α-萜品烯、p-伞花烃和驱蛔萜等化合物是土荆芥挥发油对灰葡萄孢菌发挥熏蒸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挥发油 组效关系 熏蒸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因素对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利军 王国君 +3 位作者 智亚楠 扶胜兰 史洪中 宁万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76,共4页
为了评价温度、水量、放置方式3种因素对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对扣法分别测定了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在不同温度、水量、培养皿放置方式等条件下,对番茄灰霉病菌、莴苣菌核病菌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 为了评价温度、水量、放置方式3种因素对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对扣法分别测定了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在不同温度、水量、培养皿放置方式等条件下,对番茄灰霉病菌、莴苣菌核病菌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3种病原菌的熏蒸抑菌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与菌落直径呈现的规律相反,最低抑菌率分别出现在20℃、20℃和30℃,此温度位于3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随着水量的增加,熏蒸抑菌率逐渐降低,最低水量的5μL/皿处理与更高水量的处理间存在差异性;倒置培养条件下对3种菌的熏蒸抑菌率均大于正置培养,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的抑菌率2种方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研究证实,在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活性最低;随着水量的增加,熏蒸活性逐渐降低;倒置培养方式优于正置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油 熏蒸抑菌活性 温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兰香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利军 智亚楠 +2 位作者 陈思宇 马宇明 黄草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确定留兰香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进一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以明确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控方面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留兰香挥发油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为了确定留兰香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进一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以明确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控方面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留兰香挥发油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利用GC-MS分析了留兰香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留兰香挥发油对4种供试真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EC_(50)均低于7.0μL/L。挥发油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畸变、表面塌陷,细胞膜被破坏、原生质泄漏,细胞质结构呈消解状,线粒体受损。通过GC-MS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离出30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18%,其主要成分有L-香芹酮(57.468%)、D-柠檬烯(8.976%)等。研究表明,留兰香挥发油是理想的绿色熏蒸杀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兰香 熏蒸抑菌活性 挥发油 机制 L-香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智亚楠 陈月华 +3 位作者 温亚娟 马宇明 陈利军 尹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224-227,共4页
为明确河南省信阳市野生蒙古蒿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从蒙古蒿挥发油中... 为明确河南省信阳市野生蒙古蒿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从蒙古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到3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 602%,其主要组分为兰香油薁(16. 59%)、大根香叶烯D(14. 916%)、石竹烯(9. 615%)、桉树脑(8. 782%)等。挥发油对供试的水稻纹枯病病菌、小麦赤霉病病菌、辣椒炭疽病病菌和水稻胡麻斑病病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 05、5. 20、6. 98、9. 01μL/皿。可见蒙古蒿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望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蒿 熏蒸抑菌活性 挥发油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冰柏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智亚楠 陈月华 +2 位作者 陈平 陈利军 史洪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5-1560,共6页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从蓝冰柏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4种组分,鉴定出其中30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241%,其主要组分为伞形酮(16.416%)、顺式—依兰油-4,5-二烯(14.765%)、4-萜烯醇(12.111%)和右旋柠檬烯(7.044%)等。蓝冰柏挥发油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0.91、2.27、0.84和4.12μL/皿。【结论】蓝冰柏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农药或直接作为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冰柏 熏蒸抑菌活性 挥发油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藁本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月华 智亚楠 +2 位作者 宋欢 史洪中 陈利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5-1659,共5页
为了明确中药材新疆藁本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及分析其化学组分,为新疆藁本挥发油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藁本挥发油,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挥发油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草莓灰... 为了明确中药材新疆藁本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及分析其化学组分,为新疆藁本挥发油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藁本挥发油,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挥发油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新疆藁本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新疆藁本挥发油对供试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8、1.01、1.46、2.79μL/皿。GC-MS从新疆藁本挥发油中共检测到2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9.796%,其主要组分为肉豆蔻醚(94.328%)、2-莰烯(3.018%)等。新疆藁本挥发油可作为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天然活性成分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藁本 熏蒸抑菌活性 挥发油 化学组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