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文灿籍贯考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永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明史》载,明末办理镇压农民起义的兵部尚书、九省军务总理大臣熊文灿,是贵州省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县)人。本文对熊氏籍贯进行了考证,认为熊文灿是冒充永宁籍而生长于今沪县境内云锦乡的沪州人,并揭示了其冒籍的原因。
关键词 熊文灿 籍贯 永宁卫 叙永县 《熊氏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
2
作者 朱维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台湾,吴志称为夷州,隋书称为琉球。台湾的名称,明中叶才有。面积三万六千平方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从国防来说,它象在西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守护着我国东南八省。这里气候和煦,土壤肥沃,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台湾,吴志称为夷州,隋书称为琉球。台湾的名称,明中叶才有。面积三万六千平方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从国防来说,它象在西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守护着我国东南八省。这里气候和煦,土壤肥沃,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福建沿海人民很早就到台湾开发。早期的拓荒者,多死于烟瘴,不得归葬家乡,故称新地为“埋冤”,闽南音讹为台湾。然而土壤膏腴,雨泽丰沛,植蔗也好,种稻也好,都适合土宜,无不丰收,使糖和米畅销外地,所以由内地东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 福建沿海 澎湖 郑芝龙 颜思齐 熊文灿 琉球 土宜 明万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如何防止“高考移民”
3
作者 毛剑杰 叶毓蔚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6期57-59,共3页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高考移民古已有之,科举时代称为"冒籍"。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兼之...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高考移民古已有之,科举时代称为"冒籍"。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兼之农业社会延续至今的户籍壁垒依然存在,是"冒籍"至今存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移民 冒籍 高考分数线 区域社会发展 熊文灿 科举时代 审音御史 不惜血本 乡试录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张献忠的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颐厚 黎敏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Z1期37-41,共5页
读过小说《李自成》的人,都对张献忠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姚雪垠同志以绝妙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相当成功的,十分丰满的,具有浓厚现实主义色采的明末农民义军领袖的典型形象.一小说《李自成》中的张献忠,是一位著名的... 读过小说《李自成》的人,都对张献忠这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姚雪垠同志以绝妙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相当成功的,十分丰满的,具有浓厚现实主义色采的明末农民义军领袖的典型形象.一小说《李自成》中的张献忠,是一位著名的农民革命领袖人物.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军中,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推翻以崇侦为首的朱明王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旅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他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他的起义,反映了革命农民的利益,而他的生活道路,又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义军 《李自成》 谷城 杨嗣昌 领袖 罗汝才 起义 朱明 熊文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献忠智歼明督师杨嗣昌的斗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祚民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3期50-58,共9页
杨嗣昌是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军最凶悍的刽子手之一。他是陕西总督杨鹤的儿子,出身于“将门世家”,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深得明统治者的器重和信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他以兵部尚书受命督师,大誓三军,专责镇压张献忠部农民... 杨嗣昌是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军最凶悍的刽子手之一。他是陕西总督杨鹤的儿子,出身于“将门世家”,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深得明统治者的器重和信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他以兵部尚书受命督师,大誓三军,专责镇压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气势凶横,不可一世。但是,经过一年多斗争的结果,他不但没有“剿灭”张献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嗣昌 张献忠起义 农民起义军 熊文灿 罗汝才 崇祯 军事斗争 统治阶级 统治者 起义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献忠谷城“投降”驳论
6
作者 邓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33-40,共8页
如何看待张献忠的谷城“受抚”事件,本来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林彪、“四人帮”为了影射攻击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居然也在这个事件上大作文章。他们任意捏造事实,颠倒黑白,给这位农民革命领袖扣上“投降派”和犯有“严重路线错误”... 如何看待张献忠的谷城“受抚”事件,本来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林彪、“四人帮”为了影射攻击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居然也在这个事件上大作文章。他们任意捏造事实,颠倒黑白,给这位农民革命领袖扣上“投降派”和犯有“严重路线错误”的大帽子。流毒所及,有些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书籍,连张献忠的名字也不敢提了;有的人居然把张献忠的一些革命斗争事迹安到李自成头上。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打倒“四人帮”后的一九七七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张献忠传注释》的“说明”中,还一口咬定张献忠“接受了明王朝的‘招抚’,犯过原则性的错误”,把显然对革命有利,在一定条件下的妥协与投降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熊文灿 谷城 崇祯 农民起义军 杨嗣昌 驳论 部队 检阅台 农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看待张献忠在谷城的“伪降”问题?
7
作者 田培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68-70,67,共4页
这些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路线影响下,反应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十分严重的倾向,其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式:“伪降”就是投降。这样把“伪降”与投降完全等同起来,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 这些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路线影响下,反应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十分严重的倾向,其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式:“伪降”就是投降。这样把“伪降”与投降完全等同起来,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产生的后果是敌我不分,把不少的农民军领袖推到了敌人的一边。如张献忠在谷城的那段历史,有人硬说他在谷城接受招抚就是投降。 本文试图就张献忠在谷城的“伪降”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供大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谷城 中国农民 “四人帮” 战争史 研究工作 熊文灿 罗汝才 林彪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