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对煤表面结构及瓦斯吸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彦斌 郭勇义 王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6-2792,共7页
采用直流电场作为物理场,利用已研制的电场作用下煤的瓦斯吸附试验装置,对电压作用下煤的瓦斯吸附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电压作用前后试验煤样表面结构进行了XPS能谱测试,对煤样表面结构C元素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目... 采用直流电场作为物理场,利用已研制的电场作用下煤的瓦斯吸附试验装置,对电压作用下煤的瓦斯吸附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电压作用前后试验煤样表面结构进行了XPS能谱测试,对煤样表面结构C元素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基于煤表面结构揭示电场作用对煤的瓦斯吸附性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电压作用可以弱化煤的瓦斯吸附性,在80 k Hz/1 k V,80 k Hz/3 k V和80 k Hz/5 k V电场作用下,煤表面结构C元素含氧官能团发生改性,C—C/C—H键相对含量从47.22%减少到24.95%,生成C—O键、C=O羰基官能团、COO—羧基或醌官能团,使得这3种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增加,其最大值分别为54.44%,13.89%和7.39%;随着煤表面结构C元素C—C/C—H键相对含量的减少,煤的瓦斯饱和吸附量a呈线性规律减小,吸附常数b呈指数规律减小;与电场作用前相比,作用后煤总孔面积、中值孔径(体积)、中值孔径(面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吸附性 电压 XPS 煤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煤热演化过程中表面官能团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金明 向军 +4 位作者 张军营 赵清森 胡松 孙路石 苏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实验选取兖州煤,在管式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300~950℃)下制取了原煤焦及洗煤焦,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原煤、洗煤及原煤焦、洗煤焦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酸洗、制焦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煤结构的影响较大:酸洗对煤结构的... 实验选取兖州煤,在管式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300~950℃)下制取了原煤焦及洗煤焦,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原煤、洗煤及原煤焦、洗煤焦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酸洗、制焦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煤结构的影响较大:酸洗对煤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洗煤的高波数位N-H基团吸收峰、游离S-H基团吸收峰和Si-O基团吸收峰消失;制焦温度对原煤中的大部分有机基团析出有很大影响,但对Si-O基团和有机硫的影响很小;升温速率只有当温度达到一定时才会发生作用,而且升温速率对特征基团的生成是有选择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表面结构 酸洗 制焦温度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煤气化半焦表面官能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石金明 孙路石 +5 位作者 向军 胡松 赵清森 苏胜 许凯 卢腾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为揭示煤气化过程中煤焦结构的变化规律,在管式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300~1000℃)下制取了兖州煤半焦,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获得不同气化条件下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兖州煤颗粒表面官能团。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脂肪族构成有限,导致煤低... 为揭示煤气化过程中煤焦结构的变化规律,在管式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300~1000℃)下制取了兖州煤半焦,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获得不同气化条件下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兖州煤颗粒表面官能团。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脂肪族构成有限,导致煤低温气化生烃能力较小,而高温气化下芳香结构的裂解和缩合协同效应提高了半焦富氢程度;低温时脂肪结构和芳环结构都不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始脂肪结构首先脱落,当温度较高时芳环才开始开链成脂肪结构并逐渐脱落;CO2参与气化反应,介入酚、醚、醇、酯的C=O基官能团中,影响气化半焦的富总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表面结构 脂肪结构 芳环结构 制焦温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氛下乌拉盖煤热解过程中气体释放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少华 高俊男 车德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8-362,462,共6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以CO2为气化介质,制取了不同温度下乌拉盖煤半焦,并采用SEM和FTIR分析半焦的物化特性变化规律。利用TG-FTIR研究其气相产物的析出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煤焦表面孔隙随着挥发分的析出逐渐变得发达直至变形塌陷。褐煤... 在热重分析仪上以CO2为气化介质,制取了不同温度下乌拉盖煤半焦,并采用SEM和FTIR分析半焦的物化特性变化规律。利用TG-FTIR研究其气相产物的析出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煤焦表面孔隙随着挥发分的析出逐渐变得发达直至变形塌陷。褐煤中的有机官能团主要在320~850℃断裂缩合,850℃时褐煤已基本气化完全。烷烃类气体主要在热解阶段析出,由甲基、亚甲基、甲氧基中C-H键的断裂、重组所致;热解段CO的析出归因于羧基等含氧官能团的断裂,气化段是由于CO2气氛参与了焦炭的气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热解 煤表面结构 化学结构 热重-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