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系泥岩和煤岩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孟军 肖中尧 +1 位作者 彭燕 李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0,共3页
阳霞煤成油系统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据碳同位素特征判断,该系统中的提尔根油气田和依奇克里克油气田的原油都是煤系地层的产物。但它们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有明显差异:提尔根煤成油与煤系泥岩十分相似,依奇克里克煤成油则与煤... 阳霞煤成油系统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据碳同位素特征判断,该系统中的提尔根油气田和依奇克里克油气田的原油都是煤系地层的产物。但它们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有明显差异:提尔根煤成油与煤系泥岩十分相似,依奇克里克煤成油则与煤岩相似。根据对该系统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及其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首次将源于煤系泥岩的原油与源于煤岩的原油区别开来。肯定了煤系泥岩和煤岩都具有生烃能力,一定类型的煤岩(富氢贫氧煤)能够形成商业性油气藏。图2表1参2(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岩 原油生成 地球化学特征 煤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煤系泥岩力学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查文华 宋新龙 +1 位作者 武腾飞 李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4-1339,共6页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GD-65/150高低温环境箱,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煤系泥岩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煤系泥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泊松比受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GD-65/150高低温环境箱,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煤系泥岩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煤系泥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泊松比受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泥岩的力学特性有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峰值应力从25℃时的9.153 MPa下降到55℃时的8.271 MPa,降幅为9.6%;峰值应变从25℃时的11.002×10-3下降到55℃时的8.249×10-3,降幅达25.0%。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变形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泊松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由此得到各参数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深井高温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系泥岩 高温 力学特征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泥岩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一栋 姜振泉 +1 位作者 孙强 张蕊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0,23,共4页
为了研究煤系泥岩在采动受力变形过程中渗透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渗透率随轴向应力的增加可划分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考虑渗透率与应力全过程耦合相对复杂的特点,对两者在峰前进行了耦合分析,... 为了研究煤系泥岩在采动受力变形过程中渗透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渗透率随轴向应力的增加可划分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考虑渗透率与应力全过程耦合相对复杂的特点,对两者在峰前进行了耦合分析,得出其耦合曲线回归方程,探索了应力峰值和渗透率峰值相互间的关联效应。揭示了煤系泥岩在采动条件下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为解决煤矿开采突水问题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 全应力—应变过程 煤系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的煤系泥岩细观力学及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顾士坦 逯英棋 +2 位作者 李文帅 蒋邦友 肖华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以口孜东煤矿煤系泥岩为对象,开展了纳米压痕试验,基于弹性接触理论以及能量原理,研究了泥岩岩样的细观力学性质及断裂力学特征,探讨了泥岩内部不同矿物成分之间的细观力学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最大压痕载荷条件下,泥岩表面压... 以口孜东煤矿煤系泥岩为对象,开展了纳米压痕试验,基于弹性接触理论以及能量原理,研究了泥岩岩样的细观力学性质及断裂力学特征,探讨了泥岩内部不同矿物成分之间的细观力学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最大压痕载荷条件下,泥岩表面压痕点深度变化不一,压痕点弹性模量约在2~114GPa范围内,而硬度在0~16GPa范围内变化,体现了泥岩的不均质性;基于弹性模量概率分布曲线,近似获得了泥岩三种主要的矿物成分,包括黏土类矿物(~7.83GPa)、绿泥石类矿物(~41.67GPa)以及石英矿物(~97.29GPa);黏土类矿物、绿泥石类矿物及石英矿物的断裂韧度分别约为0.09、0.91和1.95MPa·m^(1/2),而黏土类矿物断裂韧度所占比例较高(~70.0%),该矿物对泥岩宏观断裂力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岩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能量法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西地区煤系泥岩储层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豪博 任国杰 +2 位作者 杨燕青 张小东 张硕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4-172,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含煤地层中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潜力,以山西霍西地区煤系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矿物成分、孔渗性等测试结果,从岩相特征、矿物学组成、孔渗性等方面分析了霍西地区煤系泥岩层的储层特征,同时从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含煤地层中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潜力,以山西霍西地区煤系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矿物成分、孔渗性等测试结果,从岩相特征、矿物学组成、孔渗性等方面分析了霍西地区煤系泥岩层的储层特征,同时从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3方面初步判断了霍西地区煤系泥岩层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山西霍西地区内煤系泥岩层厚度大,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孔隙度较低,渗透性差,为煤系气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山西霍西地区总体上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碳含量大于1.5%的样品约占68%;有机质成熟度以1.8%~2.0%为主,热解生烃能力强。相对而言,太原组煤系泥岩中有机碳含量高达3.94%是其生烃潜力要高于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系泥岩的主要原因,可以优先作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西地区 煤系泥岩 储层特征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山煤田煤系泥岩工程性质特征
6
作者 李春喜 刘大野 刘民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84-85,共2页
通过对元宝山煤田煤系泥岩的工程性质测试分析 。
关键词 煤系泥岩 元宝山煤田 工程地质 膨胀崩解性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影响因素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双舫 王雅春 +1 位作者 庞雄奇 薛海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48-52,57,共6页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高 ,排烃门限深度也变浅 ,但成熟度门限升高。煤及煤系泥岩的排气门限一般早于排油门限 ,排气量大于排油量。进入生烃门限的源岩不一定进入排烃门限 ,而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也不一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生烃门限。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源岩 煤系泥岩 排烃门限 数值模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热模拟生烃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贵安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代生 涂小仙 王家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5-6,共3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比例低于1000 m3/t。在相同的模拟温度条件下,煤系暗色泥岩样品的热模拟烃类产物主要是气态烃,总的累计产烃率比煤岩样品的高100-150 mg/g T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煤岩 煤系泥岩 煤成油 吐哈盆地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跃 银晓 +1 位作者 赵谦平 王冠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了搞清煤系暗色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分布特征及生烃潜力,对延长探区636口探井、评价井煤系暗色泥岩、煤岩厚度进行了大量统计及分布预测,提出了延长探区东北部为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主要富集区。同... 为了搞清煤系暗色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分布特征及生烃潜力,对延长探区636口探井、评价井煤系暗色泥岩、煤岩厚度进行了大量统计及分布预测,提出了延长探区东北部为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主要富集区。同时对探区均匀分布的20余口探井、评价井进行系统取样、室内化验分析及烃源岩评价工作,分析认为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煤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有机质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最后依据烃源岩的评价成果,在计算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煤系暗色泥岩生烃强度的基础上,综合储层及钻探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近期勘探方向,对下步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上古生界 煤系暗色泥岩 烃源岩评价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Coal Bearing Formation on Stability of Roof of Coal Seams
10
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3 位作者 李国庆 黄为 芦俊 雷志勇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Lith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roof of coal seam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is, the phenomenon of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lo... Lith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roof of coal seam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is, the phenomenon of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local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test with similar materials.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ance of initial weighting and periodic weighting of the mudstone roof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sandstone roofs. The sandstone roof with a high strength has a longer distance of initial weighting and periodic weighting, the abutment stress on the working face is big and the height of caving and fracture zone is high. The peak point of abutment stress in the sandstone roof is near to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pressure bump is inclined to occur. The result is contrary to that in case of the mudstone roof with a low strength. While 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nipped sandstone, roof rock-mass is broken and is poor in stability,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hold the ro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earing formation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roof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