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綦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凸凹地貌
重塑技术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计划项目(CQGT-KJ-2014034
CQGT-KJ-2016003)
文摘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綦江区
Keywords
temporary construction land of coal mines
land reclamafio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Qijiang district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基金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重点项目(cstc2017jcyjBX0024)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计划项目(CQGT-KJ-2014034)
文摘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凸凹地貌
重塑技术
重庆
Keywords
temporary construction land of coal mines
convex-concave landform
remodeling technology
Chongqing
分类号
TD82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