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表征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轻油中环烷烃
1
作者 李群花 王洪学 +1 位作者 单贤根 白雪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4-851,共8页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建立了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轻油中环烷烃分子结构的表征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谱库检索、标准物质对照、保留指数、谱图解析、标准质谱图对照、全二维谱图特征分析以及提取化合物特征...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建立了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轻油中环烷烃分子结构的表征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谱库检索、标准物质对照、保留指数、谱图解析、标准质谱图对照、全二维谱图特征分析以及提取化合物特征离子等多种定性手段,对TOF MS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轻油中主要含有链烷烃类、一环烷烃类、二环烷烃类、烷基苯类和一环烷基苯类等5种族类化合物;环烷烃主要以一环烷烃和二环烷烃为主,一环烷烃主要为带侧链的C1~C5环戊烷、C1~C4环己烷和C1环庚烷;二环烷烃主要为六元环串联或并联一个五元环、两个并联的六元环以及两个串联的五元环;从相对含量(质谱峰面积百分比)上看,一环烷烃中C8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二环烷烃中C9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轻油 全二维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分子识别 环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酸性质对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反应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苏益民 单贤根 +3 位作者 李慧萍 何子川 卢文丽 李泽朕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煤直接液化精制油具有环烷烃含量高和芳烃含量低等特点。为提高柴油产物的十六烷值,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环烷烃进行开环不断链反应,然而当下使用的工业催化剂RCC强酸占比过高,导致脱烷基和脱氢缩焦等副反应加剧,十六烷值没有得到有... 煤直接液化精制油具有环烷烃含量高和芳烃含量低等特点。为提高柴油产物的十六烷值,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环烷烃进行开环不断链反应,然而当下使用的工业催化剂RCC强酸占比过高,导致脱烷基和脱氢缩焦等副反应加剧,十六烷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设计并制备了合适酸性质的催化剂进行加氢改质反应。首先,对不同硅铝原子比的USY分子筛开展NH_(3)-TPD测试,通过酸量和中强酸/强酸比例筛选出最优的USY-11作为裂化组分。然后,制备不同分子筛含量的载体,分子筛质量分数分别为40%,25%,20%。最后,利用络合浸渍法负载加氢金属Ni和W,制备出加氢改质催化剂C1,C2,C3。通过XRD、H_(2)-TPR、NH_(3)-TPD、N_(2)吸脱附测试、碳硫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考察分子筛质量分数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2催化剂的中强酸/强酸比例最大,金属-硫键的键合强度最高,反应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幅度最小,积碳最少;在温度为350℃,压力为13 MPa,空速为2.5/h,氢油体积比为750的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的三种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分别对精制油加氢改质,结果显示,使用酸性质最优的C2催化剂时产物油的链烷烃含量最高,柴油选择性最高,十六烷值比使用工业催化剂时高1.5,表现出最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催化剂 分子筛 直接液化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制备变压器油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曹雪萍 单贤根 +3 位作者 解品红 王洪学 高山松 段晓军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延伸煤直接液化产品的产业链、提高煤直接液化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性,以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工厂生产的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通过加氢精制反应—加氢异构反应—蒸馏切割的工艺路线制备变压器油。其中,一段加氢精制实验采用RNC-2... 为延伸煤直接液化产品的产业链、提高煤直接液化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性,以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工厂生产的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通过加氢精制反应—加氢异构反应—蒸馏切割的工艺路线制备变压器油。其中,一段加氢精制实验采用RNC-2为催化剂,在300 mL连续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不同体积空速(volume hourly space velocity,VHSV)对加氢产品油性质及芳烃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或体积空速降低,反应氢耗和气产率均增大;同时,各芳烃转化率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积空速的增大而降低,且多环芳烃转化率>双环芳烃转化率>单环芳烃转化率。以一段加氢精制产品油为原料,采用THDW-5为催化剂,在30 mL连续加氢装置上开展二段加氢异构反应,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温度为350℃、体积空速为1.2/h时,加氢产品油物性数据表明:经二段加氢异构反应后,产品油的倾点明显降低,由-12℃降低至-45℃;硫、氮元素含量均小于1 mg/L。最后,对二段加氢产品进行实沸点切割得到280℃~295℃馏分,其物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馏分可用作I-30℃变压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稳定油 变压器油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品加氢改质中试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秀章 石玉林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提质加工加氢改质工艺中试试验。中试装置规模为340 kg/h进料,反应器绝热设计。结果表明,采用RGC-1/RNC-2/RCC-1催化剂组合,在冷高分压力约13.0 MPa、精制反应器和改质反应器加权平均温度分别为351.3和362.6℃的... 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提质加工加氢改质工艺中试试验。中试装置规模为340 kg/h进料,反应器绝热设计。结果表明,采用RGC-1/RNC-2/RCC-1催化剂组合,在冷高分压力约13.0 MPa、精制反应器和改质反应器加权平均温度分别为351.3和362.6℃的反应条件下,几乎可以全部脱除煤直接液化油中的S、N、O等杂质,同时绝大部分二环以上芳烃被加氢饱和,加氢精制段对芳烃加氢饱和起主要作用。此外,对煤直接液化油品加氢改质试验进行了物料衡算,详尽分析了石脑油和柴油馏分性质,考察了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对加氢改质柴油馏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油品 改质 柴油 中试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品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秀章 石玉林 马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对神华上湾煤直接液化油品进行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煤液化重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可以生产出煤液化需要的供氢溶剂;煤液化轻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低、密度高,还需进一步加工。加氢改质是一种有效改善... 对神华上湾煤直接液化油品进行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煤液化重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可以生产出煤液化需要的供氢溶剂;煤液化轻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中间馏分油的十六烷值低、密度高,还需进一步加工。加氢改质是一种有效改善油品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加氢改质后小于150℃石脑油馏分是很好的催化重整原料,大于150℃柴油馏分性质满足环烷基原油生产的轻柴油国家标准;加氢改质柴油馏分对十六烷值改进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添加1000μg/g的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生产出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柴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处理 改质石脑油 柴油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切割二维GC-MS法测定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组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群花 姜元博 +1 位作者 杜一平 李克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34,共8页
采用SYD-6536C石油产品蒸馏试验器取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全馏分油55.2~138.2℃的馏分段,建立了一种运用中心切割二维GC-MS法研究其单体烃组成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PONA毛细管气相色谱柱(50m×200μm×0.5μm)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 采用SYD-6536C石油产品蒸馏试验器取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全馏分油55.2~138.2℃的馏分段,建立了一种运用中心切割二维GC-MS法研究其单体烃组成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PONA毛细管气相色谱柱(50m×200μm×0.5μm)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找到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55.2~138.2℃馏分段的最佳分离条件。被测样品首先在第一根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然后使用Dean Switch微流控制系统把目标化合物切割至第二根色谱柱(DB-35MS 30m×250μm×0.25μm)上,进一步分离。实验将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色谱保留规律、化合物保留指数、标准化合物保留值及质谱谱库检索等多种方法联合对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在55.2~138.2℃的馏分段中66种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鉴于被测油样中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近,忽略化合物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NORM%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方便快捷、精确度高,适用于低馏分段的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的分析,同时也为高馏分段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和其他种类油样的单体烃组成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切割 二维气相色谱 保留值定性分析 直接液化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活数据库法测定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中C7C9馏分的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群花 姜元博 +3 位作者 胡慧廉 吴婷 杜一平 李克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6-1091,共6页
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以PONA色谱柱为一维预分析柱与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连接,以DB-35MS色谱柱为二维分析柱与MS连接,对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中C7~C9馏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并将质谱谱库检索和活数据库法相结合对60种组分进行了定性分... 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以PONA色谱柱为一维预分析柱与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连接,以DB-35MS色谱柱为二维分析柱与MS连接,对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中C7~C9馏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并将质谱谱库检索和活数据库法相结合对60种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采用标准物质和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对上述定性结果作了验证。还采用面积归一化方法对油样中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碳数分布以及族组成分析,其中C8及C9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2.3%和51.7%,主要族组成为环烷烃(77.3%)和正构烷烃(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直接液化改质 质谱谱库检索 活数据库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床加氢技术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建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解决煤直接液化油由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且含固体杂质而较难进行加氢稳定处理的问题,采用沸腾床加氢技术对煤直接液化工艺得到的生成油进行加氢稳定处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在实际原料明显较设计原料偏重的情况下,目的产品的性质... 为解决煤直接液化油由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且含固体杂质而较难进行加氢稳定处理的问题,采用沸腾床加氢技术对煤直接液化工艺得到的生成油进行加氢稳定处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在实际原料明显较设计原料偏重的情况下,目的产品的性质仍然与设计值相符,装置的加氢效果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沸腾床加氢工艺处理后,煤直接液化重油的硫、氮含量大幅降低,胶质脱除效果明显,芳碳率从55.86%降低到38.30%,降低了17.56百分点,装置的芳烃饱和反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催化剂国产化后,性能优于进口催化剂,且保持较高的长周期运转活性。沸腾床加氢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的难题,该技术在煤直接液化工艺中应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处理 溶剂 沸腾床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兑蒽油加氢制备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 被引量:7
9
作者 白雪梅 李克健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冯玉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4,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5%(质量分数)的蒽油,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降幅3.37%,供氢指数(PDQI)增幅3.68%,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但加氢反应氢耗增加,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增大。采用此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提高了0.15%,煤液化油收率增加了0.98%。随着蒽油掺兑质量分数的增加,循环溶剂供氢性能逐渐减弱,煤液化转化率和液化油收率逐渐减小,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蒽油 循环溶剂 溶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加氢制备轻质白油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单贤根 舒歌平 +1 位作者 章序文 曹雪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47,共5页
为制备轻质白油,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6~1.2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芳烃饱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氢... 为制备轻质白油,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6~1.2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芳烃饱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后的柴油馏程、黏度、密度等性质无明显变化,但芳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在合适的加氢条件下产品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至0.01%以下,满足环保型轻质白油标准要求。通过蒸馏切割发现,煤直接液化柴油所生产的轻质白油牌号主要集中在W2-40~W2-9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柴油 轻质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加氢催化剂活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雪梅 李克健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冯玉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1,共6页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加氢稳定单元进料为原料,在300mL加氢装置上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加氢稳定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HTS-358进口催化剂相比,FFT-1B国产催化剂在降低生成油密度和氮含量、提高溶剂油供氢性能方面有较大优势...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加氢稳定单元进料为原料,在300mL加氢装置上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加氢稳定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HTS-358进口催化剂相比,FFT-1B国产催化剂在降低生成油密度和氮含量、提高溶剂油供氢性能方面有较大优势,加氢反应化学氢耗高0.2%(质量分数),但裂化活性低;FFT-1B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催化剂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低分油加氢脱硫脱氮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伟林 朱晓苏 +2 位作者 李培霖 王勇 李军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直接液化油中硫氮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采用石油研究中的先进分析手段GC-PFPD和GC-NCD,对煤直接液化低分油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详细的硫氮化合物组成含量。结果发现:煤直接液化低分油中含有大量的杂环化合物,S主要以苯并... 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直接液化油中硫氮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采用石油研究中的先进分析手段GC-PFPD和GC-NCD,对煤直接液化低分油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详细的硫氮化合物组成含量。结果发现:煤直接液化低分油中含有大量的杂环化合物,S主要以苯并噻吩类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存在,N主要以五元环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高压釜中进行了催化剂添加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加氢实验,对总硫总氮的加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了高压釜煤液化油加氢脱硫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通过模型计算的S含量与反应实测的S含量相对误差仅为7.8%;对实验得到的震荡式高压釜中煤液化油加氢脱氮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发现相对误差也仅为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反应 动力学 直接液化 脱硫脱氮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加氢生产工业白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茂山 韩来喜 +1 位作者 单贤根 齐振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3,共5页
以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号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匹配进行两段加氢精制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精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的变化对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压... 以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号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匹配进行两段加氢精制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精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的变化对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温度为380℃、体积空速为0.4 h-1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油中的硫、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6μg/g和1.5μg/g,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到97.72%和99.81%,此时产品中的芳烃质量分数为31.2%,芳烃饱和率为55.9%;二段深度加氢精制后,产品油中的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到5%以下;最终的加氢产品油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切割后,得到的280~300℃、300~320℃馏分油能分别满足5号、7号工业白油(Ⅰ)的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稳定油 工业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催化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伟林 朱晓苏 +1 位作者 钟金龙 李军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S、N的脱除是煤直接液化油加工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对煤液化油进行加工利用,系统分析了目前煤液化油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主要从油品组分、实验室反应条件和工艺以及动力学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结果发现:石油行业中关于含硫氮化合物的... S、N的脱除是煤直接液化油加工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对煤液化油进行加工利用,系统分析了目前煤液化油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主要从油品组分、实验室反应条件和工艺以及动力学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结果发现:石油行业中关于含硫氮化合物的分析手段(如GC-AED、GC-PFPD)可以进一步与煤液化油的脱硫脱氮实验研究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液化油中S、N的脱除;目前关于液化油加氢工艺条件的研究数据公开不多,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持,由于催化剂对工艺的影响研究较少,但催化剂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考虑将新型催化剂引入反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催化剂 脱硫 脱氮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提质RCHU技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昊 韩来喜 +2 位作者 梁家林 康开通 张璠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共6页
介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提质RCHU技术在全球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提质装置的工业应用及标定情况。结果表明:装置石脑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低于0.5 μg/g,芳烃潜含量达68%左右;柴油产品密度(20 ℃)为0... 介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提质RCHU技术在全球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提质装置的工业应用及标定情况。结果表明:装置石脑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低于0.5 μg/g,芳烃潜含量达68%左右;柴油产品密度(20 ℃)为0.842~0.855 g/cm^3,硫质量分数低于0.5 μg/g,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催化剂经过两次再生,累计运行近9年后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性能,稳定性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提质 石脑油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RCHU)技术
1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RCHU技术是以煤直接液化稳定加氢油为原料,通过加氢改质的技术路线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石脑油和清洁柴油调合组分,实现煤直接液化油满足终端使用要求。产品石脑油芳烃潜含量可...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加氢改质RCHU技术是以煤直接液化稳定加氢油为原料,通过加氢改质的技术路线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石脑油和清洁柴油调合组分,实现煤直接液化油满足终端使用要求。产品石脑油芳烃潜含量可达65%以上,硫、氮质量分数低于0.5μg/g,是优质的重整原料;产品柴油十六烷值42以上,与原料相比十六烷值提高18个单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 柴油十六烷值 芳烃潜含量 调合组分 清洁柴油 石脑油 直接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加氢改质油窄馏分密度和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雪梅 冯玉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52-55,共4页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的基本物化性质,将神华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经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15个窄馏分,测定每个窄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黏度,考察各窄馏分密度、黏度随切割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神华煤液化加氢改质油150~25...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的基本物化性质,将神华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经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15个窄馏分,测定每个窄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黏度,考察各窄馏分密度、黏度随切割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神华煤液化加氢改质油150~250℃喷气燃料馏分占总量的59.96%,具有制备高密度喷气燃料的潜质。窄馏分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且各窄馏分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程度基本相同。理论推导出窄馏分体积膨胀系数与线性系数也呈线性关系,且体积膨胀系数随沸点的升高而降低;实测不同温度下窄馏分的运动黏度,计算得出对应馏分的动力黏度,动力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符合Vogel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改质 蒸馏 窄馏分 密度 运动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直接加氢液化工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伟 金俊杰 +1 位作者 俞虹 田莉雅 《洁净煤技术》 CAS 2001年第3期31-33,共3页
提出中国搞煤液化的必要性 ,介绍了煤液化的方法 ,重点对目前世界上较先进成熟的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
关键词 洁净技术 液化工艺 直接液化工艺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重质产品油的催化加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雪萍 单贤根 +1 位作者 白雪梅 王洪学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2,共7页
在30mL油品加氢实验装置上,进行煤直接液化全馏分油中重质油(>320℃)加氢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体积空速变化对加氢生成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品的脱硫率和脱氮率与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成正比,与体积空速成反比;升高反应温度... 在30mL油品加氢实验装置上,进行煤直接液化全馏分油中重质油(>320℃)加氢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体积空速变化对加氢生成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品的脱硫率和脱氮率与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成正比,与体积空速成反比;升高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或降低体积空速,都有利于加氢油品中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质量分数的增加、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减少.计算得到的油品供氢指数(IPDQ)增加,从而溶剂供氢能力增加.不同加氢条件下得到的油品物性表明,反应温度为380℃,压力为19MPa,体积空速为0.8/h时,得到的重质馏分油作为煤液化循环溶剂使用时供氢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重质油 催化 性能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供氢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立 康开通 +1 位作者 高山松 白雪梅 《中国煤炭》 2020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生产中,循环溶剂供氢性能的强弱对煤炭转化及油品收率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液化混合重油加工循环溶剂过程中,调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参数对循环溶剂供氢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反... 在煤直接液化生产中,循环溶剂供氢性能的强弱对煤炭转化及油品收率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液化混合重油加工循环溶剂过程中,调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参数对循环溶剂供氢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反应压力、反应空速的影响更为显著。此次试验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工业生产,最大化地提高循环溶剂的供氢性能,从而间接提高煤直接液化的油收率,增加煤制油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