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微生物降解煤基扩孔增渗教学设计与实验方法
- 1
-
-
作者
柳炳俊
杨云都
-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228,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C3009002)
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l07020020)。
-
文摘
为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煤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煤有机物的转化机理,以微生物降解煤增透机理为研究背景,通过搭建深部煤层生物增透分子实验平台,将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及煤孔裂隙表征等研究方法相结合,构建微生物降解煤基扩孔增渗教学实验设计体系,并将其引入安全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同时,采用“实验设计+仪器操作+数据处理”教学模式,通过测试微生物厌氧发酵体系中气、液、固、菌的变化规律,揭示煤生物厌氧降解过程中煤基质扩孔增透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新型低渗煤层增透方法,拓展创新思维,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提升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
关键词
煤生物降解
煤层增渗
厌氧发酵
教学实验设计
-
Keywords
biodegradation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in coal seam
microbial anaerobic fermentation
teaching experiment design
-
分类号
TD8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响应曲面法模拟优化细菌降解光-氧氧化褐煤工艺条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李建涛
刘向荣
杨杰
庄肃凯
-
机构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陕西省尾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1,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73158).
-
文摘
在前期菌-煤匹配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光-氧氧化褐煤工艺条件中的加煤量、接种量和降解时间作为变量因素,以降解液在450 nm处的吸光度A450值作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对降解工艺条件进行模拟优化。结果表明:二次模型失拟项不显著,R^2=0.9990,可靠性高,能较好地模拟三个变量对响应值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煤量0.26 g/20 mL、接种量2.71 mL/20 mL、降解时间14.50 d,对应降解液的吸光度A450值为6.25687,验证实验的解液吸光度A450值为5.936,相对误差为5.12%,与模型预测值吻合度高。
-
关键词
煤的微生物降解
恶臭假单胞菌
响应曲面法
光-氧氧化
工艺优化
-
Keywords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oal
pseudomonas putid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hotooxid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绿孢链霉菌对不同煤阶煤的降解转化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赵国俊
郭红玉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2178)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196,182102310845)。
-
文摘
以褐煤、肥煤和无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降解时间、粒径和煤阶为因素的降解正交试验及绿孢链霉菌降解固定粒径各煤阶煤的实验;通过COD测定、元素分析和接触角测试,分析比较降解前后溶液有机物含量、煤的组成及亲水性,进而分析绿孢链霉菌对各煤阶煤降解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绿孢链霉菌对煤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煤阶;绿孢链霉菌最容易利用降解褐煤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其次是利用降解肥煤与无烟煤生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各煤阶煤经绿孢链霉菌降解后C元素和N元素含量相对升高,O元素和S元素含量及n(H)∶n(C)和n(O)∶n(C)值均降低;煤样经绿孢链霉菌降解后,褐煤的固液接触角变大,疏水性增强,而肥煤与无烟煤的固液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强,与各煤阶煤样的固液接触角由大到小的三种溶液依次为蒸馏水、矿井水和KO溶液。
-
关键词
煤的生物降解
绿孢链霉菌
正交试验
煤阶
COD
-
Keywords
biodegradation of coal
Streptomyces viridosporus
orthogonal test
coal rank
COD
-
分类号
TQ52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真菌降解光-氧氧化内蒙古胜利褐煤产物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建涛
刘向荣
杨杰
庄肃凯
-
机构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陕西省尾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自然资源部煤炭勘察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73158).
-
文摘
为掌握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光-氧氧化内蒙古胜利褐煤固体残渣的成分、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以及降解液的主要物质构成,为降解工艺的改进以及降解产物的分离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降解所得的固体和液体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光-氧氧化煤被黄孢原毛平革菌作用后,煤残渣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质量分数均增加,固定碳的质量分数降低,由元素分析可见,煤残渣的O,N和H元素质量分数增加,C和S元素质量分数降低;煤残渣的富氢度增大、总脂芳比增大、富氧度增加,说明煤结构中的含O和H基团增加,芳环结构被降解而减少;煤残渣的稳定性比光-氧氧化煤的稳定性差,总失重率增大,进而说明光-氧氧化煤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作用下发生了降解;氧化煤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降解,降解液中含有丰富的芳香化合物,而培养基溶煤产物中芳香化合物的含量较少;降解液中含有丰富的化合物,主要为酯、烷烃和杂环化合物等。
-
关键词
煤的微生物降解
褐煤
黄孢原毛平革菌
光-氧氧化
产物分析
-
Keywords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oal
lignite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photo-oxygen oxidation
product analysis
-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友好戈登氏菌降解内蒙古白音华褐煤的工艺条件探究
被引量:8
- 5
-
-
作者
石晨
刘向荣
胡雪华
-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察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13-211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903133,21373158)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S2020-YF-YBGY-0830)。
-
文摘
利用友好戈登氏菌对内蒙古白音华褐煤进行降解,考察了煤浆浓度、菌液用量、降解时间和培养方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浆浓度为0.6 g/50 mL培养基,菌液用量为9 mL/50 mL培养基,降解时间为21 d,培养方式为摇床培养,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57%。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原煤、氧化煤和固相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硝酸作用后,氧化煤的羟基振动峰增加,芳香环振动峰减弱,晶核和缩聚程度下降,热稳定性降低,有利于微生物降解。微生物作用后,固相产物的芳香环、羰基和硝基的吸收峰减弱,芳香层间距增加,微晶直径、微晶高度和芳香层数减小,热稳定性增加。气质联用色谱对液相产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产物中主要含有烷烃类、羧酸类和醛酮类等小分子物质。
-
关键词
白音华褐煤
友好戈登氏菌
煤的微生物降解
工艺条件
-
Keywords
Baiyinhua lignite
Gordonia amicalis
coal biodegrada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
分类号
TQ53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