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离子在煤生物转化过程中的激活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福欣 龚频 +1 位作者 蔡会武 周安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14-517,536,共5页
研究了5种外源性金属离子对液相和固相培养的煤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在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上,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了不同的金属离子敏感性,大多数金属离子对真菌有激活作用,其中Mn2+在本实验条件中下,对真菌A有最好的激活作用,生物转... 研究了5种外源性金属离子对液相和固相培养的煤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在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上,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了不同的金属离子敏感性,大多数金属离子对真菌有激活作用,其中Mn2+在本实验条件中下,对真菌A有最好的激活作用,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20%;Zn2+将真菌B的生物转化率从8%提高到29%,提高了263%;Fe3+对细菌的溶煤作用有较好的促进效果,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84%.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转化液总的蛋白含量与金属离子对煤转化率的影响趋势是正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生物转化 金属离子 激活作用 共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生物转化产物作为水煤浆添加剂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贵 张明旭 +1 位作者 欧泽深 沈国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6-78,共3页
本项研究通过培育微生物菌种,作用于经硝酸处理的褐煤样,得到煤生物转化产物。用此水溶性产物作为添加剂制备出水煤浆,与加与不加常规添加剂的两种水煤浆进行粘度对比试验,从考察了煤生物转化产物制备的水煤浆流变特性。结果显示使用煤... 本项研究通过培育微生物菌种,作用于经硝酸处理的褐煤样,得到煤生物转化产物。用此水溶性产物作为添加剂制备出水煤浆,与加与不加常规添加剂的两种水煤浆进行粘度对比试验,从考察了煤生物转化产物制备的水煤浆流变特性。结果显示使用煤生物转化产物作为水煤浆添加剂能制备出优质水煤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生物转化产物 生物菌种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生物转化产物应用于制备水煤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龙贵 欧泽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通过培育微生物菌种,并作用于经硝酸处理的褐煤样,得到煤生物转化产物.用此水溶性产物作为添加剂制备出水煤浆,与加与不加常规添加剂的两种水煤浆进行黏度对比试验,考察了煤生物转化产物制备的水煤浆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使用煤生物转... 通过培育微生物菌种,并作用于经硝酸处理的褐煤样,得到煤生物转化产物.用此水溶性产物作为添加剂制备出水煤浆,与加与不加常规添加剂的两种水煤浆进行黏度对比试验,考察了煤生物转化产物制备的水煤浆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使用煤生物转化产物作为水煤浆添加剂能制备出优质水煤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生物转化产物 生物菌种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建涛 刘向荣 +3 位作者 皮淑颖 黄璐 李婷 杨旭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国家战略安全决定了我国能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优势煤炭资源,走以煤代油、煤炭绿色转化之路。煤的微生物转化是煤炭,特别是低阶煤洁净高效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因其设备要求简单,转化条件温和,能耗低,产物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成为煤炭... 国家战略安全决定了我国能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优势煤炭资源,走以煤代油、煤炭绿色转化之路。煤的微生物转化是煤炭,特别是低阶煤洁净高效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因其设备要求简单,转化条件温和,能耗低,产物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成为煤炭转化和清洁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对微生物降解煤的研究状况,主要从煤种、溶煤微生物、影响微生物溶煤过程的因素、溶煤产物的分析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微生物降解煤的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微生物转化 降解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H_(2)低压环境下煤微生物降解气化实验
5
作者 简阔 傅雪海 +5 位作者 刘明杰 刘健 李晋 茹忠亮 吉小峰 王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3,共12页
【目的和方法】为探索低压环境下CO_(2)生物甲烷化和煤炭微生物降解气化特征,选取低阶烟煤(Rmax=0.67%)作为发酵底物,利用CO_(2)和H_(2)营造低压氛围,开展为期96 d的微生物发酵产气实验。借助气相色谱、16S rRNA基因测序和低温液氮吸附... 【目的和方法】为探索低压环境下CO_(2)生物甲烷化和煤炭微生物降解气化特征,选取低阶烟煤(Rmax=0.67%)作为发酵底物,利用CO_(2)和H_(2)营造低压氛围,开展为期96 d的微生物发酵产气实验。借助气相色谱、16S rRNA基因测序和低温液氮吸附测试分析生物气产出-微生物群落-煤结构内在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相比于常规发酵,注入低压CO_(2)对CH_(4)的产出有抑制作用,CH_(4)产出效率呈现降低现象,H_(2)注入后很快被转化利用,H_(2)体积分数快速降低,促进了CH_(4)的产出,同时也改变了生物气产出方式,对发酵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为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的降低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的升高,尤其是拟杆菌门中S50_wastewater_sludge_group菌属始终为优势菌属,它与unclassified_W27菌属均呈现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为后期H_(2)的注入,促进了它们的生长代谢。(2)古菌在属水平分布中,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所占比例最大(47.66%~83.05%),其次是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得益于可以同时利用H_(2)+CO_(2)和乙酸等底物,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增大趋势显著;而Methanoculleus是通过氢营养途径进行甲烷的合成,后期缺乏H_(2),其丰度也快速减小。(3)相比于原煤,低压CO_(2)的注入导致煤吸附能力的减弱,总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减小;随着低压CO_(2)注入越多,分形维数D_(1)和D_(2)分别出现了增大和减小趋势,煤中孔隙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孔隙结构复杂程度或均质化程度减小,考虑与微生物降解和碳酸盐沉淀形成的双重作用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煤炭生物降解与CO_(2)生物转化利用基础理论,尤其为煤层中CO_(2)生物转化埋存技术贡献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甲烷 低压环境 CO_(2)和H_(2) 生物群落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对溶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民 王英 王力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试验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共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种菌种。在确定最佳溶煤时间后,通过原煤和煤溶物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溶煤前后的元素变化和煤溶物的结构变化。
关键词 生物培养 菌种 菌种诱变 煤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对溶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英 王文超 孟娟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2期80-83,116,共5页
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种菌种。采用这些优选菌种,在沙保劳麦芽糖培养基和改性CZAPECK DOX-medium培养基中分别对氧化程度不同的煤进行溶解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的组成及菌种紫外诱变对... 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种菌种。采用这些优选菌种,在沙保劳麦芽糖培养基和改性CZAPECK DOX-medium培养基中分别对氧化程度不同的煤进行溶解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的组成及菌种紫外诱变对溶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微生物溶解程度主要取决于培养基的氮含量和煤的氧化程度,煤中氧含量高有利于煤的微生物溶解;菌种诱变后溶煤时间明显缩短,溶煤率增大。通过菌种生长数码照片和透射电镜图片,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以及煤在微生物表面的溶解情况。在确定最佳溶煤时间后,通过原煤和煤溶物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溶煤前后元素的变化和煤溶物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菌种诱变 煤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假单胞菌对乌海风化煤的连续降解
8
作者 杨再文 周子璇 +3 位作者 刘向荣 赵顺省 童孟 石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3-965,共13页
为提高煤的微生物降解率,实现煤的微生物法产业化应用,进行了2种假单胞菌(日本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内蒙古乌海风化煤的微生物连续降解研究。首先,采用了3种组合降解模式和2种单一降解模式对煤样进行生物转化,降解结束后使用重量... 为提高煤的微生物降解率,实现煤的微生物法产业化应用,进行了2种假单胞菌(日本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内蒙古乌海风化煤的微生物连续降解研究。首先,采用了3种组合降解模式和2种单一降解模式对煤样进行生物转化,降解结束后使用重量法和紫外可见吸光度法评估各个降解路线的生物降解率,并分别对不同降解路线的产物进行表征;然后,选最优工艺路线进行微生物降解,用紫外可见光吸光度、红外光谱和GC-MS等表征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煤的官能团变化和液相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内蒙古乌海氧化风化煤微生物转化的连续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先用日本假单胞菌,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连续降解(表示为“日本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优降解路线,降解率由单一菌种的49.2%提高到了68.2%;在乌海氧化风化煤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日本假单胞菌更容易降解煤的脂肪族侧链,而芳香族骨架则更容易被铜绿假单胞菌降解;最优降解顺序“日本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乌海氧化风化煤的可能过程为先降解煤表面的长链烷烃,再降解煤内部的芳香烃。研究结果对提高煤的微生物降解率和实现煤的微生物转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微生物转化 连续降解 日本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