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油重组分甲苯不溶物结构组成及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乐乐 李金璐 +2 位作者 邓文安 张英红 李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3-931,共9页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甲苯不溶物 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乐乐 杜俊涛 +2 位作者 邓文安 王晓杰 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9-1096,共8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过程的生焦机理。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效果理想,HI中芳环稠度低,侧链少而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间缔合性小,没有芳香片层堆积结构,不易裂化产生大分子自由基,是轻质生焦前驱体。焦炭为1μm左右的球状颗粒吸附于炭质颗粒而形成的10μm左右的聚合体。CTAR中分布的甲苯不溶物及硫化的催化剂颗粒在反应中提供的"2个结焦中心(催化剂和微晶粒子),1个吸附中心(炭质颗粒)"使焦粒变小、壁相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生焦前驱体 生焦机理 吸附中心 载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加氢技术现状及研究趋势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涛 戴鑫 +5 位作者 杨天华 李伟 黄传峰 韩智发 石欣 王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63,65,共5页
为了解决固定床加氢技术难以加工沥青质、金属以及N、S等杂原子含量高的煤焦油重组分的问题,对可适用于煤焦油重馏分或全馏分加工的沸腾床加氢及悬浮床加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煤焦油重组分加氢... 为了解决固定床加氢技术难以加工沥青质、金属以及N、S等杂原子含量高的煤焦油重组分的问题,对可适用于煤焦油重馏分或全馏分加工的沸腾床加氢及悬浮床加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煤焦油重组分加氢技术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悬浮床加氢预处理-固定床加氢联合工艺的优化、悬浮床加氢廉价高效催化剂的研究、煤焦油与煤或渣油共加工工艺的开发及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将成为煤焦油重组分加氢技术未来研究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加氢 沸腾床 悬浮床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