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辅助制备产率高和电容性能优异的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碳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嘉 吴冬玲 +3 位作者 陶媛 王涛 朱艳丽 贾殿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多孔碳。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344 F·g^(-1)。此外,以制备的多孔碳和壳聚糖基氨基酸质子盐凝胶电解质组装的柔性对称电容器具有29.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5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6.9%,且在-25~75℃温度区间内可正常工作,显示出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阻燃剂 多孔碳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秋民 黄杨柳 +2 位作者 关珺 何德民 赵树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5,共5页
介绍了煤焦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方法及分布.对典型煤焦油和煤焦油沥青中的14种PAHs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煤焦油沥青溶剂萃取—萃取物柱色层层析—层析液芳烃分气相色谱分析三步骤.用萘、菲、屈、二苯并[a,h]蒽做内标... 介绍了煤焦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方法及分布.对典型煤焦油和煤焦油沥青中的14种PAHs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煤焦油沥青溶剂萃取—萃取物柱色层层析—层析液芳烃分气相色谱分析三步骤.用萘、菲、屈、二苯并[a,h]蒽做内标物体系测定了14种PAHs标准物的保留指数用于定性鉴别;用三苯甲烷、9,10-二苯蒽做内标物体系测定了其相对校正因子并用内标法测定了原料中14种PAHs的含量.用标准物混合物试验,结果表明:SE-54毛细管柱能够很好地分离绝大部分PAHs标准物,只有对苯并[k]荧蒽和苯并[b]荧蒽两种沸点很接近的异构体分离效果稍差.鉴别和测定准确可靠:对芴、菲等沸点较低的PAHs含量测定,其标准偏差范围为0.02~0.08;对茚并[1,2,3-cd]芘等高沸点PAHs的测定,其标准偏差范围为0.11~0.29.根据煤沥青PAHs组成及各个PAH相对苯并[a]芘致癌性的当量系数计算了煤沥青的苯并[a]芘当量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煤焦油沥青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智慧 马海霞 +3 位作者 李冬 田盼盼 李学坤 李稳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6-1371,共6页
为更深入理解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失活问题,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内进行煤焦油加氢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1H-NMR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产物... 为更深入理解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失活问题,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内进行煤焦油加氢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1H-NMR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产物中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加氢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H/C原子比增加,硫、氮、氧杂原子含量降低;加氢后沥青质缩合度明显减小,沥青质在加氢反应过程中一方面发生烷基侧链和芳环取代杂原子(尤其是羟基氧)脱除反应,以及桥键断裂反应;另一方面发生环烷环和杂环开环、芳环加氢饱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 煤焦油 沥青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煤焦油研制耐热性沥青树脂 被引量:25
4
作者 魏兴海 查庆芳 +3 位作者 陈荣耀 王红艳 崔桂忱 卫有存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煤焦油同交联剂苯甲醛在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作用下 ,按质子催化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机理 ,生成具有三芳基甲烷型结构特征 B阶沥青树脂。硬化后得到的 C阶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可与合成树脂中最耐热的聚酰亚胺树脂相媲美 ,且成本低廉 ... 煤焦油同交联剂苯甲醛在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作用下 ,按质子催化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机理 ,生成具有三芳基甲烷型结构特征 B阶沥青树脂。硬化后得到的 C阶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可与合成树脂中最耐热的聚酰亚胺树脂相媲美 ,且成本低廉 ,并在高温耐热方面优于聚酰亚胺树脂 ,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耐高温廉价沥青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耐热性 沥青树脂 焦油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丽娟 赵雪飞 +2 位作者 赖仕全 程俊霞 鲁毅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52-2156,共5页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蒸馏至280℃后得到煤焦油软沥青,经溶剂萃取沉降方法获得精制软沥青,软化点为32℃(环法)。索氏抽提法测得的族组成为:庚烷可溶物53.67%,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39.47%,甲苯不溶物6.86%,喹啉不溶物0.06%。相对平均分子量...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蒸馏至280℃后得到煤焦油软沥青,经溶剂萃取沉降方法获得精制软沥青,软化点为32℃(环法)。索氏抽提法测得的族组成为:庚烷可溶物53.67%,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39.47%,甲苯不溶物6.86%,喹啉不溶物0.06%。相对平均分子量是292,平均分子式为C22.22H16.32N0.12S0.06O0.33,杂原子含量总和小于1。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其杂原子氧以R—O—R,Ar—O—R结构存在,杂原子氮以R—NH—R和N结构存在,且以N为主。采用改进的Brown-Lander模型得其平均结构为五元稠环;紫外分析表明,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即样品的化学结构应以渺位缩合为主,迫位缩合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精制软沥青 族组成 平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法制备的煤焦油沥青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怀平 刘春林 +2 位作者 吕春祥 李开喜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经过闪蒸净化除去一次 QI的煤焦油为原料 ,在常压下 2 2 0℃~ 40 0℃范围内通过空气氧化制备一定软化点范围的沥青。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氧化时间、空气流量对沥青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氧化可有效提高煤焦油软化点、分子... 以经过闪蒸净化除去一次 QI的煤焦油为原料 ,在常压下 2 2 0℃~ 40 0℃范围内通过空气氧化制备一定软化点范围的沥青。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氧化时间、空气流量对沥青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氧化可有效提高煤焦油软化点、分子量和制取完全各向同性沥青。将氧化沥青进一步在 40 0℃ ,N2 保护下停留 60 mim进行常压热缩聚后 ,所得产物在热台显微镜室温~ 60 0℃下观察发现在各向同性基质中有中间相小球产生 ,且随着煤焦油氧化程度加深 ,所得沥青在后续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相熔并尺寸减小。表明空气吹扫氧化虽可促进脱氢缩合反应进行 ,但对中间相发展有抑制作用。因此 ,可通过控制煤焦油的氧化程度制取不同中间相含量及组织结构的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吹扫氧化 煤焦油 中间相 沥青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的分析表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朱永红 黄江流 +3 位作者 淡勇 王磊 李稳宏 李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342,共9页
采用XPS、XRD、FT-IR、^(13)C-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中低温煤焦油正庚烷沥青质(CT-C7沥青质),系统研究了CT-C7沥青质表面元素的赋存状态、相对含量以及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沥青质的主要结构为多环稠合芳香烃并富含杂原子,... 采用XPS、XRD、FT-IR、^(13)C-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中低温煤焦油正庚烷沥青质(CT-C7沥青质),系统研究了CT-C7沥青质表面元素的赋存状态、相对含量以及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沥青质的主要结构为多环稠合芳香烃并富含杂原子,其芳香度(fa)明显大于一般原油沥青质;烷基链间距和芳香片层直径值较小,其芳环上烷基侧链短而少且难以形成堆积结构;表面C主要以sp2和sp3碳的形式存在,二者摩尔分数之和达69.9%,以C=O和COO—基团存在的C较少。该沥青质表面的杂原子以O原子为主,N和S原子较少,其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是酚羟基和醚氧基,摩尔分数达61.9%。含氮官能团主要以吡啶氮(N-6)和吡咯氮(N-5)为主,二者摩尔分数之和为80.5%;含硫官能团中,噻吩硫、烷基硫比较多,摩尔分数之和达51.7%。该C7沥青质表面加氢难度较大的N-6、N-5和噻吩硫的摩尔分数低于石油沥青质,这可能是煤焦油加氢工艺中N、S脱除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正庚烷沥青 XPS 结构 杂原子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族组成对针状焦中间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雄超 盛喆 +2 位作者 邵苛苛 许德平 王永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原料沥青的族组成是决定针状焦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对沥青族组成进行混合再调配,以探究不同组分对生焦中间相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正己烷可溶物(HS)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结构... 原料沥青的族组成是决定针状焦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对沥青族组成进行混合再调配,以探究不同组分对生焦中间相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正己烷可溶物(HS)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结构,在炭化过程中过高比率的HS不利于大尺寸中间相的生成,但是适量的组分HS在炭化过程中可以调节体系黏度,维持体系足够长时间的低黏度,保证中间相可以充分的生长和发育;甲苯不溶物(TI)主要为高聚合度的稠环芳烃,可以加速中间相小球体的生成和发育,但是过量的TI组分会导致镶嵌型结构的生成,降低针状焦的品质;正己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炭化得到的生焦具有最优的光学各向异性结构,是最适宜作为针状焦原料的组分。组成为HS≈25%、HI-TS≈69%、TI≈3%−8%的精制沥青炭化后可制备出中间相结构发育良好、热膨胀系数较低的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溶剂萃取 组成 炭化 针状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软沥青中多环芳烃的分离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道成 刘俊峰 +2 位作者 郑李辉 安静 汪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01-1905,共5页
将煤焦油在380℃下蒸馏得到软沥青,在室温下用等体积的二硫化碳-丙酮混合溶剂对软沥青进行超声辐射萃取,软沥青中多环芳烃(PAHs)被混合溶剂萃取,用硅胶吸附萃取物,以环己烷、甲苯、石油醚为洗脱液分别洗脱硅胶,采用柱层析法对软沥青中... 将煤焦油在380℃下蒸馏得到软沥青,在室温下用等体积的二硫化碳-丙酮混合溶剂对软沥青进行超声辐射萃取,软沥青中多环芳烃(PAHs)被混合溶剂萃取,用硅胶吸附萃取物,以环己烷、甲苯、石油醚为洗脱液分别洗脱硅胶,采用柱层析法对软沥青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分离。在定量收取的洗脱液中分别析出了白色晶体、白色粉状物质和无色晶体(分别标记为P1、P2、P3),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P1、P2、P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1主要为3个环的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P2主要为4个环的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P3全部为4~5个环的多环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二硫化碳-丙酮混合溶剂 柱层析法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沥青质性质分析及对加氢裂化生焦影响的推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乐乐 邓文安 +2 位作者 李传 张英红 王晓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8-944,共7页
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切取重组分,提取了重组分C7-沥青质,并以此重组分为原料进行了高压釜加氢实验,通过1H-NMR、XRD、FT-IR、SEM、元素分析和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手段对重组分沥青质结构参数、官能团、表观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加... 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切取重组分,提取了重组分C7-沥青质,并以此重组分为原料进行了高压釜加氢实验,通过1H-NMR、XRD、FT-IR、SEM、元素分析和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手段对重组分沥青质结构参数、官能团、表观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加氢过程中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7-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以稠环芳烃为中心,周围分布少而短的侧链,侧链以小于3个碳的短直链正构烷基为主,相对分子量小,芳香片层没有堆积结构。O是该沥青质中氢键主要来源,大多分布在环氧烷烃和醚类结构中,外围的O数量低,分子间氢键更难形成,结构单元之间缔合性弱,沉积聚合慢而均匀。沥青质中短侧链不易断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稠环芳烃自由基少,缩合能力小,使该馏分油生焦能力低,具有较高的加氢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重组分加氢 正庚烷沥青 结构参数 缩合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君 高丽娟 +2 位作者 朱亚明 赵雪飞 王志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 H-NMR等表征方法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及其族组成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TCTP、HS及HI-TS的相对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26.5、258.4和361.6;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22.74-H22.47N0.249S0.055O1.53、C18.79H22.94N0.083S0.056O0.70和C24.48H21.74N0.387S0.063O2.33,其中杂原子氧主要以Ar-OH结构存在;MLTCTP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的四环稠环结构,HS平均分子结构为两单苯环线性链接结构,HI-TS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面性排列为主的五环稠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族组成 平均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中煤焦油沥青轻质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丽娜 张荣 毕继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间歇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SCW)反应器,考察了反应温度(400℃~480℃)、停留时间(1min~80min)和反应压力(25MPa~40MPa)对煤焦油沥青轻质化的影响。与常压N2热解相比,煤焦油沥青在SCW中反应后产物中的轻油质量分数高,残焦... 采用间歇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SCW)反应器,考察了反应温度(400℃~480℃)、停留时间(1min~80min)和反应压力(25MPa~40MPa)对煤焦油沥青轻质化的影响。与常压N2热解相比,煤焦油沥青在SCW中反应后产物中的轻油质量分数高,残焦质量分数低,表明SCW可以促进煤焦油沥青的轻质化反应进行并抑制缩合反应。沥青质是煤焦油沥青在SCW中发生反应的主要组分。在440℃和34MPa时反应20min,产物中轻油的质量分数可达原料的两倍,说明煤焦油沥青在SCW中可以发生明显轻质化反应。与温度相比,压力和停留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超临界水 轻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煤焦油沥青的超临界溶剂抽提和分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睿 宋怀河 +1 位作者 薛文华 王茂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用超临界溶剂在半连续装置上对中温煤焦油沥青(MCTP)进行了抽提和分离,考察了抽提段的实验条件对灰分和吡啶不溶物(PI组分)脱除率的影响;在分离段使用升温和/或降压法、精馏法调节MCTP族组成分布,并用分步抽提法调节... 用超临界溶剂在半连续装置上对中温煤焦油沥青(MCTP)进行了抽提和分离,考察了抽提段的实验条件对灰分和吡啶不溶物(PI组分)脱除率的影响;在分离段使用升温和/或降压法、精馏法调节MCTP族组成分布,并用分步抽提法调节MCTP的族组成。实验表明:用甲苯为超临界溶剂抽提可脱除全部灰分,PI组分也可在较低的压力下选择性地脱除;采用升温和/或降压法对抽出物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对庚烷可溶物(HS组分)分离的选择性不高;采用精馏法可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但尚需改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采用分步抽提法用石油醚作一次抽提溶剂可高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其选择性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溶剂 抽提 煤焦油 沥青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温度对煤焦油沥青质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安 孙智慧 +2 位作者 李学坤 李稳宏 黄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3 72,72,共5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对加氢油品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加氢工艺条件下,沥青质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原料沥青质相比,在350—410℃不同温度下加氢后的沥... 以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对加氢油品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加氢工艺条件下,沥青质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原料沥青质相比,在350—410℃不同温度下加氢后的沥青质中硫、氮、氧杂原子含量均降低,但脱除规律不一致,杂原子硫和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氮原子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各杂原子脱除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另外,不同反应温度下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参数相差很大,反应温度越高,沥青质缩合度越大。加氢反应压力为7 MPa时,反应温度不宜高于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 沥青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君 朱亚明 +2 位作者 程俊霞 赵雪飞 陈玉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炭材料。利用XRD、Raman、碘吸附值、氮气吸附-脱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活化温度下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的多孔炭材料具有...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炭材料。利用XRD、Raman、碘吸附值、氮气吸附-脱附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活化温度下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后的多孔炭材料具有石墨微晶和无定形碳共存的结构特征,炭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当活化温度为750℃时,多孔炭材料PC-750的BET比表面积可达1 207 m^(2)/g,微孔率为86.74%,活化过程中,温度是控制炭材料形成微孔的关键因素。多孔炭材料PC-750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81.6 F/g,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时,容量保持率可达到78.3%。交流阻抗测试显示,此材料内阻较小,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多孔炭 电化学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聚集体的分子间作用力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辉 邓文安 +2 位作者 李传 南国枝 李庶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0-187,共8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表征沥青质的结构参数与特征官能团的基础上建立沥青质模型分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沥青质聚集体中分子间的π-π作用、氢键作用、酸碱作用等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表征沥青质的结构参数与特征官能团的基础上建立沥青质模型分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沥青质聚集体中分子间的π-π作用、氢键作用、酸碱作用等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分子的芳香片结构具有较狭长且弯曲的特性,导致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小到可以忽略,难以形成稳定的沥青质片层聚集结构;沥青质分子间的吡咯与亚砜基、羟基与吡啶、羟基与羰基的氢键键能为21~37 kJ/mol,是形成沥青质聚集体的主要推动力,且可形成多个分子间氢键而得到具有一定空间构型的多分子聚集体;羧酸基与吡啶之间的酸碱作用能为62.86 kJ/mol,是促进形成聚集体的强作用力,但羧酸基的含量很低,形成酸碱作用的几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沥青质聚集体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煤焦油沥青质测定量的工艺参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盼盼 郗小明 +2 位作者 李冬 孙智慧 李稳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05-2908,共4页
煤焦油通过溶剂分析可定量分离为三部分:甲苯不溶物、沥青质和油相。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焦油在此分离过程中芳烃溶剂类型、萃取方法、甲苯溶液浓缩量、烷烃溶剂类型和正庚烷溶剂与甲苯溶液浓缩量的添加比例对煤焦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 煤焦油通过溶剂分析可定量分离为三部分:甲苯不溶物、沥青质和油相。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焦油在此分离过程中芳烃溶剂类型、萃取方法、甲苯溶液浓缩量、烷烃溶剂类型和正庚烷溶剂与甲苯溶液浓缩量的添加比例对煤焦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溶液浓缩量、正庚烷与甲苯溶液浓缩量的添加比例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较大,萃取方法次之,将苯替换成甲苯影响最小。当选择甲苯溶解煤焦油,超声萃取3h,甲苯溶液浓缩量9mL,正庚烷与甲苯溶液浓缩液的添加比例为20∶1时,煤焦油沥青质的沉淀量为13.4%。本实验表明煤焦油的分离工艺会影响沥青质沉淀量,故在研究煤焦油沥青质性质和结构时需注明沥青质的沉淀分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沥青 溶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不同改性产物炭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王茂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4,共6页
比较研究了几种改性煤焦油沥青的炭化性质,并从原料结构上给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同一热处理条件下形成的各种中间相沥青的光学显微结构区域的大小顺序为:S-LDOHF-MCTP>LDOHF-MCTP>S-MCTP>MCTP... 比较研究了几种改性煤焦油沥青的炭化性质,并从原料结构上给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同一热处理条件下形成的各种中间相沥青的光学显微结构区域的大小顺序为:S-LDOHF-MCTP>LDOHF-MCTP>S-MCTP>MCTP-PS>MCTP共炭化沥青分子中含有较多的短烷基侧链和环烷结构,炭化时能形成可溶性较好的广域型中间相体;超临界抽提能调整沥青的族组成和分子量分布,使分子更易于均匀聚合和取向,超临界抽提沥青的炭化性能优于抽提前的原始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共炭化 超临界抽提 煤焦油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沥青及焦油渣配煤炼焦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喜民 徐君 +1 位作者 孙秀环 高占先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用自制1.5kg小焦炉为主要实验工具,以低温煤焦油沥青和焦油渣为改质添加剂,按不同配比与炼焦配合煤进行炼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物与煤共焦化时,焦油和粗苯的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焦炭产率略有下降。除焦油渣外,各种沥青都使焦炭强度... 用自制1.5kg小焦炉为主要实验工具,以低温煤焦油沥青和焦油渣为改质添加剂,按不同配比与炼焦配合煤进行炼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物与煤共焦化时,焦油和粗苯的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焦炭产率略有下降。除焦油渣外,各种沥青都使焦炭强度有所改善,尤其是低温煤焦油沥青可使焦炭各向异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从而使焦炭I转鼓强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沥青 焦油 炼焦 焦炭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沥青黏结剂碳化固结作用在炭质型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永斌 董寅瑞 +3 位作者 钟强 李骞 王林 姜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19-6429,共11页
高温煤焦油沥青(high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HTCTP)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和黏结性,可用作黏结剂。HTCTP黏结剂能与炭质颗粒物料产生良好的固结作用,因此在不同类型炭质型材的制备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与研究,HTCTP高温过程的黏结性能及碳... 高温煤焦油沥青(high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HTCTP)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和黏结性,可用作黏结剂。HTCTP黏结剂能与炭质颗粒物料产生良好的固结作用,因此在不同类型炭质型材的制备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与研究,HTCTP高温过程的黏结性能及碳化固结作用效果决定了炭质型材的机械强度和理化性能。本文综述了HTCTP作黏结剂制备炭质型材的一般工艺过程和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不同应用领域对HTCTP碳化固结作用的共性机制和个性特点,总结了HTCTP的性能影响因素及碳化固结作用机理。通过分析HTCTP不同组分在碳化固结过程中的作用及转化过程,揭示HTCTP碳化固结作用与炭质型材机械强度的关联机制及影响碳化固结强度的关键因素,提出强化HTCTP碳化固结作用的措施,提升HTCTP黏结剂在炭质型材制备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沥青 黏结剂 颗粒物料 炭质型材 制备 碳化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