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因子分析
1
作者 郭扬 黄艾婷 曲嘉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3,共14页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是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论文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构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指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考察2012—2022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 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是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论文通过熵值法、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构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指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考察2012—2022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协调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探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环境效应、经济效应促进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区域碳排放通过结构效应倒逼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2)我国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良好,由濒临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但全国的耦合协调程度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态势。(3)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形成由“滞后碳排放效率”到“领先碳排放效率”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4)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5)从业人员数量、政府技术创新补助、企业外观设计专利数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企业创发展 区域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冯子璇 蒋国梁 +2 位作者 徐熠 宋健 赵放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6-1548,共13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未含港澳台和西藏),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未含港澳台和西藏),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来看,中国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但随时间的推移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②省域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区域间差异是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③省域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特征,集聚方式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④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区域绿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会对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环境污染程度、政府财政压力、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对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空间集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材料在新能源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9-1380,共2页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2019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耗量分别达到了98.3亿吨、40.3亿吨和81.7亿吨标准煤。
关键词 煤炭消耗量 经济效益分析 资源枯竭 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 化石能源 能源发展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王丹丹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世界能源消费趋势和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及挑... 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世界能源消费趋势和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及挑战:全球能源格局正历经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因素深刻影响世界能源布局;我国能源需求持续攀升,能源进口来源集中且中东地区保障存忧,新能源发展受技术经济瓶颈制约,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给出了煤炭新质生产力内涵与发展要求,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通过技术革命达成高质量发展。简要总结了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聚焦煤炭智能高效开发、绿色及清洁低碳利用、智能开采技术、科技人才培养及创新发展等关键点,详细阐述了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路径。基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对煤炭产业智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煤矿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协同共进,智能化筑牢深部矿井安全生产防线,逐步实现危险和繁重岗位作业无人化,煤基产品高端化转型加速,煤炭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模式深度变革,煤矿系统智能与人的智慧深度融合等具体方向,以推动煤炭产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适应我国能源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能源安全 煤炭产业 煤炭智能开采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煤炭企业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9
5
作者 高迪 聂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29,共5页
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关于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为切入点,把指标评价体系分为经济水平、能源水平与环境水平3个指标层次,每个指标层次下... 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关于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为切入点,把指标评价体系分为经济水平、能源水平与环境水平3个指标层次,每个指标层次下又有若干指标,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完善的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准确评价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常态 煤炭企业 经济与能源环境 协调发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革命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煤炭科技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丽英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5,148,共4页
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取得重大成果;大型高效燃煤机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迅速。结合经济新常态、能源革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 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取得重大成果;大型高效燃煤机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迅速。结合经济新常态、能源革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我国煤炭科技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科技 能源革命 经济常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低碳技术及其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智 刘涛 +3 位作者 张志伟 李甲鸿 周露露 李成新 《中国煤炭》 2022年第8期66-81,共16页
“双碳”目标加快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新能源体系的转变,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结合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简述了煤化工先进工艺和相应... “双碳”目标加快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新能源体系的转变,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结合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简述了煤化工先进工艺和相应煤化工产品的碳排放情况,详细阐述了CCUS、绿电制气等发展迅速的煤化工减碳技术;指出,从长远来看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电解方式制备氢气、一氧化碳或合成气是实现煤化工深度脱碳的关键。从固体氧化物电解(SOE)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情况、技术进展、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既降能耗又减碳的SOE技术;认为,SOE可与煤化工装置在热-质-电深度耦合,是实现新能源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最理想的技术路径之一。最后,介绍了山东能源集团绿色低碳技术布局以及新能源研发、低碳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化工低碳技术 固体氧化物电解(SOE) 能源耦合发展 CCUS 可再生能源制氢 绿电制气 山东能源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以甘肃省靖煤集团为例
8
作者 藤兆秀 许信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央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我国环境对煤炭企业的承载能力趋弱,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使厂商和消费者对煤炭的依存度下降以及煤炭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使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央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我国环境对煤炭企业的承载能力趋弱,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使厂商和消费者对煤炭的依存度下降以及煤炭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使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本文运用SWOT方法得出了甘肃靖远煤业集团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煤炭企业 发展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科技“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科技创新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滕博 邱吕宝 杨振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四五”中期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灾害防治、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清洁高效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效。面对煤炭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压力,煤炭科技依然在体系...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四五”中期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灾害防治、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清洁高效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效。面对煤炭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压力,煤炭科技依然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水平、重大课题研究深度、产业技术瓶颈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要做好“政策+体系+资金+平台+人才+技术”“六位一体”建设,即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科研资金投入、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强化煤炭高精尖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持续关键技术创新。尤其要持续推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科技创 绿色开采 低碳转型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记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10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能源产业 博览会 产业 可持续发展 煤炭 科技创 太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与新“双控”背景下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新机遇 被引量:24
11
作者 金智新 曹孟涛 王宏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8,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简称“中等收入”),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势必会拉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消费,给能源供应带来挑战,而“双碳”目标促使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简称新“双控”)...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简称“中等收入”),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势必会拉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消费,给能源供应带来挑战,而“双碳”目标促使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简称新“双控”),将使控碳举措更加精准,低碳转型压力增加。在“中等收入”和新“双控”背景下,如何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统筹保障能源供应和低碳转型,把握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赋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是一个充满挑战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时代课题。通过回顾煤炭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结合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为煤炭在未来仍将发挥能源保障作用,支持实现“中等收入”目标,并深入分析了煤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态以及智能化程度低的难题。揭示了“中等收入”与新“双控”背景下煤炭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主要为保障能源供应要求提升、低碳转型压力加大,测算了电力耗煤量在不同双碳时期的变化规律:电力耗煤量将在2030年为20亿t,而到2060年降至5.0亿t,降幅达到75%,极大冲击煤炭销量,给煤炭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双碳时期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机遇:目前碳达峰时期,推动保供和低碳协同发展,应把握煤炭与煤电一体化、煤矿与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体化、矿区修复与生态协调发展、煤炭反哺教育战略、煤炭机械化开采与智能化开采耦合、瓦斯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等机遇,为实现“中等收入”目标提供能源支撑,在保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时期,大力发展煤炭与现代煤化工耦合、煤炭能源与新能源耦合等产业,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跨越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以期为我国能源和煤炭相关决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 “双控” 煤炭行业 耦合发展 能源转型 能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方式、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12
12
作者 倪炜 朱吉茂 +2 位作者 姜大霖 吴璘 李涛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2期22-27,共6页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但我国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合方式、耦合利用的空间及途径尚不明确。从电力系统内的协调调度、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利用两个视角探讨了...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但我国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合方式、耦合利用的空间及途径尚不明确。从电力系统内的协调调度、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利用两个视角探讨了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多能源系统耦合互补等挑战,最后从顶层设计、系统协同、技术创新、政策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炭 能源 优化组合 耦合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发达国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经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迪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135-136,共2页
研究典型发达国家1973年石油危机后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考虑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差异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美国、英国、法国、瑞典4个典型国家为研究对象... 研究典型发达国家1973年石油危机后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考虑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差异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美国、英国、法国、瑞典4个典型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典型发达国家应对石油危机的能源产业发展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973年石油危机的出现使发达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低谷,但是各国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利用比例的提高,有效缓解了因石油危机而对早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带来的冲击,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逐渐上升趋势。综合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我国应制定适应能源发展的长期经济规划、加快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提高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利用比例、加大可燃性再生资源和废弃物利用力度,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可再生能源 产业发展 耦合协调发展 典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大同市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丰立祥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构建和谐大同,是新时期赋予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同崛起的必由之路。大同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依托资源、名城、区位以及较...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构建和谐大同,是新时期赋予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同崛起的必由之路。大同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依托资源、名城、区位以及较好的工业基础等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扬长避短,谋求发展,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历史任务。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 科学发展 大同市 历史文化名城 煤炭能源基地 工业基础 解放思想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 被引量:369
15
作者 谢和平 任世华 +1 位作者 谢亚辰 焦小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7-2211,共15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措施正在制订和落地实施,将推进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短期内仍离不开煤炭。科学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措施正在制订和落地实施,将推进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短期内仍离不开煤炭。科学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煤炭消费演变趋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双重目标的客观要求。分析了美国碳达峰前后现代化进程、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等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我国能源优化发展的三大路径,即持续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电力结构;大力发展CO_(2)能源化资源化新技术,推进CO_(2)再利用;增强能源自给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研判了我国能源消费格局演变趋势及不同时段煤炭消费规模,即我国能源消费格局演变分为煤炭由基础能源(2021—2030年)—保障能源(2031—2050年)—支撑能源(2051—2060年)、新能源对应由补充能源—替代能源—主体能源的3个阶段,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15%-29%,30%-49%,50%-80%。即使全面实现了碳中和,仍需要煤炭作为电力调峰、碳质还原剂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能源(15亿-12亿t/a)。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行业将迎来的三大机遇,即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煤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炭行业 发展机遇 碳达峰 能源格局 与新能源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锋 《农村电气化》 2008年第6期51-52,共2页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再过60年左右,天然气也将宣布告竭;而煤炭资源按...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再过60年左右,天然气也将宣布告竭;而煤炭资源按目前的消耗量也只能供人类使用200年左右。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和能源消耗两方面看,都迫使我们寻找其它可再生能源替代现在的常规化石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技术 能源 化石能源 可持续发展 有害气体 绿色家园 数据分析 煤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 郭建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2023年,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煤炭产业继续落实能源保供任务,供需形势整体趋于宽松,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呈现微幅下跌走势。展望2024年,煤炭需求有望在宏观经济复苏回暖的带动下,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受产量... 2023年,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煤炭产业继续落实能源保供任务,供需形势整体趋于宽松,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呈现微幅下跌走势。展望2024年,煤炭需求有望在宏观经济复苏回暖的带动下,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受产量增速放缓、进口煤空间难以扩大影响,煤炭供给量增长将趋于放缓。总体看,2024年煤炭供需形势将呈现略微紧平衡态势,煤炭产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短期内应继续提高我国煤炭增产保供能力,坚持创新发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原动力问题,并关注煤炭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 煤炭产业 经济形势 增产保供 发展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8
作者 夏杨红 林今 雷金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电解制氢是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有效手段,也是氢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方向,支撑“双碳”战略发展。目前,我国电解制氢产业呈积极发展态势,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电解槽本体涉及电-热-气-液多物理耦合,其灵活性以及面向... 电解制氢是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有效手段,也是氢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方向,支撑“双碳”战略发展。目前,我国电解制氢产业呈积极发展态势,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电解槽本体涉及电-热-气-液多物理耦合,其灵活性以及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需求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宽范围运行机理及控制技术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次,新能源与电解槽之间的迥异特性,耦合机理不明,严重影响了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运行,导致在效率、消纳、稳定等多方面存在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协同 能源 运行机理 电解制氢 耦合机理 绿色低碳发展 多物理耦合 控制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能源开发刍议
19
作者 洪礼和 《企业经济》 1983年第5期39-40,共2页
工业发展的速度必须和能源的可能相平衡。按现有耗煤水平计算,到1985年我省工业产值如果达到111.3亿元,每年需煤炭1690万吨左右。我省是南方九个缺煤省之一,既没有石油,也缺乏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储藏量为13亿吨,已开采8亿多吨,... 工业发展的速度必须和能源的可能相平衡。按现有耗煤水平计算,到1985年我省工业产值如果达到111.3亿元,每年需煤炭1690万吨左右。我省是南方九个缺煤省之一,既没有石油,也缺乏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储藏量为13亿吨,已开采8亿多吨,按每年开采1500万吨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煤炭 开发利用 主要能源 相平衡 天然气 开采 计算 能源 储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开幕
20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能源战略 论坛 高层 企业信息化建设 能源开发利用 2005年 化学工业 中国石油 煤炭工业 京西宾馆 科技产业 防范管理 安全生产 行业影响 能源供应 协调发展 第八届 办公室 组委会 博览会 协会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