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深部开采卸荷消能与煤岩介质属性改造协同防突机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舒龙勇 齐庆新 +2 位作者 王凯 雷杨 侯金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23-3032,共10页
由于煤矿深部煤岩体物性、应力、瓦斯等因素显著改变,出现了应力主导型突出、低瓦斯压力突出等新的灾害特征。为了更好地指导煤矿深部突出防治工作,基于煤与瓦斯突出关键结构体致灾理论,结合所建立的易突出构造煤体渗透率演化理论模型,... 由于煤矿深部煤岩体物性、应力、瓦斯等因素显著改变,出现了应力主导型突出、低瓦斯压力突出等新的灾害特征。为了更好地指导煤矿深部突出防治工作,基于煤与瓦斯突出关键结构体致灾理论,结合所建立的易突出构造煤体渗透率演化理论模型,揭示了煤矿深部开采卸荷消能与煤岩介质属性改造协同防突机理。研究表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控的核心是高效抽采瓦斯,其关键是设法降低地应力;降低易突出构造煤体所受地应力大小,可起到降低弹性潜能、提升煤层渗透率、促进瓦斯高效抽采、降低瓦斯内能等多重效应;煤矿深部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控应因地施策,从卸荷消能和煤岩介质属性改造两方面着手,重点区域在采用卸压增透和瓦斯抽采措施后,还可采取一些提高煤体强度、抑制瓦斯解吸等改性措施,确保煤矿深部采掘作业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开采 煤与瓦斯突出 煤岩介质属性改造 卸荷消能 协同防突 抽采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雷达超前识别方法研究
2
作者 武俊 张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2,共5页
煤岩介质识别是采煤机智能化关键技术之一。基于雷达实时性高、适用范围广、非接触性等优点,提出了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雷达识别方法,并确定了雷达天线的安装位置,区别于综采工作面剩余煤层厚度雷达测量方法,可实现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的... 煤岩介质识别是采煤机智能化关键技术之一。基于雷达实时性高、适用范围广、非接触性等优点,提出了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雷达识别方法,并确定了雷达天线的安装位置,区别于综采工作面剩余煤层厚度雷达测量方法,可实现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的超前动态识别,为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自主调高和调速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根据空气-煤壁界面处反射波振幅与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数学表达式,提出通过对比分析空气-煤壁界面反射波的响应振幅,可以实现综采工作面煤岩介质的识别。然后,设计一维层状介质正演模型,选择400 MHz布莱克曼-哈里斯脉冲作为激励源,引入一阶Mur吸收边界条件,并通过计算正演模型中不同界面深度,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模拟结果显示,空气-煤层和空气-岩层界面处反射波振幅分别为19.84和31.43,二者相差1.58倍,通过雷达单道图中界面处响应振幅分析,可以实现煤岩介质识别。最后,选用井下大块原煤和矸石试块进行雷达扫描试验,同一增益下空气-原煤界面与空气-矸石界面雷达波形图响应振幅分别为7092和15029,二者相差2.12倍。以上研究说明,在同一探测环境下,空气-岩层界面反射波振幅远大于空气-煤层界面,通过分析空气-煤壁界面反射波振幅差异可以实现煤岩介质的超前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介质 雷达识别 空气-煤壁界面 响应振幅 雷达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岩及混合介质中UWB电磁波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郑学召 黄渊 +4 位作者 孙梓峪 郭军 张铎 蔡国斌 童鑫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5,共10页
人员搜寻定位是矿山救援的基础,超宽带(UWB)雷达可穿透砖混墙、煤、岩等非磁性介质,实现障碍物后的人员探测定位,超宽带雷达探测技术有望解决矿山遮蔽环境人员探测定位难题。为明晰UWB电磁波在煤岩介质中的衰减特性,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 人员搜寻定位是矿山救援的基础,超宽带(UWB)雷达可穿透砖混墙、煤、岩等非磁性介质,实现障碍物后的人员探测定位,超宽带雷达探测技术有望解决矿山遮蔽环境人员探测定位难题。为明晰UWB电磁波在煤岩介质中的衰减特性,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推导得出煤岩介质中电磁波有效传播距离和衰减系数计算式,得出有损介质环境中的UWB电磁波衰减系数与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成正相关。并利用射频信号衰减系统开展UWB电磁波在4种厚度(30、60、90、120 cm)的褐煤、瘦煤、砂岩、石灰岩及煤岩混合(混合比例3∶7、7∶3)介质中的传播衰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UWB电磁波能量均随着煤岩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介质中电磁波能量幅值波形会产生多次间隔接近的振荡,且减小幅度依次降低,表明UWB电磁波能量衰减与煤岩介质厚度成正相关。(2)煤岩分层混合介质中的电磁波能量衰减取决于煤、岩介质的衰减和煤、岩占比情况,电磁波在煤岩混合介质中的衰减近似于单一煤、岩介质的衰减叠加,具体为穿透分层混合煤岩介质的电磁波衰减程度与电磁波在煤、岩单一介质中的衰减程度及煤、岩占比成正相关。(3) UWB电磁波能量峰值随煤岩厚度增加往低频区域偏移。不同厚度下,穿透煤岩介质的UWB电磁波均有对应低频频率的能量峰值,其中穿透120 cm瘦煤及瘦煤砂岩、瘦煤石灰岩混合介质的UWB电磁波在低频区和中心频率处出现2个相同峰值的波峰,说明在衰减幅度较弱的煤岩介质中存在多个最佳探测频率。试验结果可为面向矿山救援的UWB雷达生命信息探测技术相关基础研究及设备研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WB电磁波 煤岩介质 分层混合 正负峰值 传播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微地震波传播与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雷文杰 李金雨 云美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1497,共7页
为分析采动地震波煤岩响应及其波场特性,构建顶板岩层和煤层2种传播介质接收采动地震波的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研究2种介质采动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层接收到采动地震波的平均波速、加速度均高于煤层,2种介质中... 为分析采动地震波煤岩响应及其波场特性,构建顶板岩层和煤层2种传播介质接收采动地震波的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研究2种介质采动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层接收到采动地震波的平均波速、加速度均高于煤层,2种介质中的地震波加速度均与爆破装药量成正相关,与传播距离、介质密度负相关。采动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随传播距离分别呈指数、线性衰减,近爆心处煤层传播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均高于顶板,超过一定距离后顶板高于煤层;采动微地震波传播距离有限,顶板的有效传播距离高于煤层,地震波有效传播距离与爆破装药量线性正相关。采动地震波低频部分的品质因子高于高频部分,顶板岩层的品质因子高于煤层。研究成果有助于地震波传播介质选取、检波器布设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采动地震波 煤岩传播介质 传播特性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