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相建华
雷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1,共7页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以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已得到印证,但不同官能团类型对2种气体吸附行为的具体促进与阻碍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不同官能团化结构对CH_(4)以及CO_(2)的吸附能数据,揭示了表面官...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以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已得到印证,但不同官能团类型对2种气体吸附行为的具体促进与阻碍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不同官能团化结构对CH_(4)以及CO_(2)的吸附能数据,揭示了表面官能团对CH_(4)以及CO_(2)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经官能团修饰的结构中还是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O_(2)的吸附能均大于CH_(4),表明CO_(2)与煤大分子结构间的作用均大于CH_(4)。CH_(4)在CH_(4)/CO_(2)竞争吸附的吸附能模拟中,吸附平衡距离大于单一CH_(4)分子吸附模拟平衡距离;CO_(2)在CH_(4)/CO_(2)竞争吸附的吸附能模拟中,吸附平衡距离小于单一CO_(2)分子吸附平衡距离,CO_(2)表现出竞争吸附优势。CH_(4)在不同含氧官能团化结构中吸附能大小的顺序为羰基-Layer结构(-23.64 kJ/mol)>羟基-Layer结构(-19.44 kJ/mol)>羧基-Layer结构(-18.28 kJ/mol),上述吸附能均都小于CH_(4)在无官能团化C-Layer结构中的吸附能(-25.37 kJ/mol);含氧官能团的存在削弱了煤体的CH_(4)吸附性能,且影响强弱与官能团的碱性与疏水性有关。CO_(2)在不同含氧官能团化结构中吸附能大小的顺序为羧基-Layer结构(-36.33 kJ/mol)>羟基-Layer结构(-34.06 kJ/mol)>羰基-Layer结构(-33.43 kJ/mol),上述吸附能均大于CO_(2)在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的吸附能(-32.54 kJ/mol));含氧官能团的存在提高了煤体的CO_(2)吸附性能,且影响强弱与官能团的极性有关。吡啶氮官能团化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为-31.00 kJ/mol,大于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吡咯氮官能团化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为-6.40 kJ/mol,,小于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CO_(2)在吡啶氮官能团化结构与吡咯氮官能团化结构中的吸附能分别为-50.56 kJ/mol与-14.71 kJ/mol。含氮官能团对煤体结构吸附CH_(4)和CO_(2)的阻碍与促进作用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吡啶促进吸附而吡咯阻碍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理
煤
表面
官能团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能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影响煤结构及其氧化性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兰云
徐永亮
+2 位作者
姬宇鹏
蒋曙光
褚廷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为考察离子液体对煤中易氧化活性结构的溶解能力,选取两种阳离子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AOEmim]BF4和[HOEmim]BF4分别对煤进行预处理。利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n-SituFTIR)测试了原煤与处理煤红外官能团谱图,分析结果显示:离子液体...
为考察离子液体对煤中易氧化活性结构的溶解能力,选取两种阳离子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AOEmim]BF4和[HOEmim]BF4分别对煤进行预处理。利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n-SituFTIR)测试了原煤与处理煤红外官能团谱图,分析结果显示:离子液体能破碎煤结构,且两种离子液体阳离子中的含氧基团能够与煤络合,生成羧基。对原煤和离子液体处理煤进行的热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离子液体处理煤在低温时放热速率较快,而在超过250℃的高温阶段,放热速率明显减慢直至低于原煤的放热速率。[HOEmim]BF4处理煤放热速率降低远远早于[AOEmim]BF4处理煤。综合红外和热分析实验结果,解释了[HOEmim]BF4与煤相互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溶解
煤官能团
放热速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1 位作者
王乃国
李珍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kJ/mol和231.50~241.08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
自燃
煤
活性
官能团
特征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相建华
雷蕾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煤与煤系气地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2144,U1910204,41973077)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01D021137)。
文摘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以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已得到印证,但不同官能团类型对2种气体吸附行为的具体促进与阻碍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不同官能团化结构对CH_(4)以及CO_(2)的吸附能数据,揭示了表面官能团对CH_(4)以及CO_(2)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经官能团修饰的结构中还是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O_(2)的吸附能均大于CH_(4),表明CO_(2)与煤大分子结构间的作用均大于CH_(4)。CH_(4)在CH_(4)/CO_(2)竞争吸附的吸附能模拟中,吸附平衡距离大于单一CH_(4)分子吸附模拟平衡距离;CO_(2)在CH_(4)/CO_(2)竞争吸附的吸附能模拟中,吸附平衡距离小于单一CO_(2)分子吸附平衡距离,CO_(2)表现出竞争吸附优势。CH_(4)在不同含氧官能团化结构中吸附能大小的顺序为羰基-Layer结构(-23.64 kJ/mol)>羟基-Layer结构(-19.44 kJ/mol)>羧基-Layer结构(-18.28 kJ/mol),上述吸附能均都小于CH_(4)在无官能团化C-Layer结构中的吸附能(-25.37 kJ/mol);含氧官能团的存在削弱了煤体的CH_(4)吸附性能,且影响强弱与官能团的碱性与疏水性有关。CO_(2)在不同含氧官能团化结构中吸附能大小的顺序为羧基-Layer结构(-36.33 kJ/mol)>羟基-Layer结构(-34.06 kJ/mol)>羰基-Layer结构(-33.43 kJ/mol),上述吸附能均大于CO_(2)在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的吸附能(-32.54 kJ/mol));含氧官能团的存在提高了煤体的CO_(2)吸附性能,且影响强弱与官能团的极性有关。吡啶氮官能团化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为-31.00 kJ/mol,大于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吡咯氮官能团化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为-6.40 kJ/mol,,小于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H_(4)的吸附能。CO_(2)在吡啶氮官能团化结构与吡咯氮官能团化结构中的吸附能分别为-50.56 kJ/mol与-14.71 kJ/mol。含氮官能团对煤体结构吸附CH_(4)和CO_(2)的阻碍与促进作用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吡啶促进吸附而吡咯阻碍吸附。
关键词
吸附机理
煤
表面
官能团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能
甲烷
二氧化碳
Keywords
adsorption mechanism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f co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dsorption energy
methane
carbon dioxide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影响煤结构及其氧化性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兰云
徐永亮
姬宇鹏
蒋曙光
褚廷湘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074159)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指导计划资助项目(12B440004)
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研究资助项目(122300413210)
文摘
为考察离子液体对煤中易氧化活性结构的溶解能力,选取两种阳离子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AOEmim]BF4和[HOEmim]BF4分别对煤进行预处理。利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n-SituFTIR)测试了原煤与处理煤红外官能团谱图,分析结果显示:离子液体能破碎煤结构,且两种离子液体阳离子中的含氧基团能够与煤络合,生成羧基。对原煤和离子液体处理煤进行的热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离子液体处理煤在低温时放热速率较快,而在超过250℃的高温阶段,放热速率明显减慢直至低于原煤的放热速率。[HOEmim]BF4处理煤放热速率降低远远早于[AOEmim]BF4处理煤。综合红外和热分析实验结果,解释了[HOEmim]BF4与煤相互作用机理。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溶解
煤官能团
放热速率
机理
Keywords
ionic liquid
dissolution
functional groups of coal
exothermic rate
mechanism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王乃国
李珍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兖矿集团博士后工作站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193)~~
文摘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kJ/mol和231.50~241.08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关键词
煤
自燃
煤
活性
官能团
特征温度
活化能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coal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ctivation energy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表面官能团对CH_(4)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相建华
雷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含氧取代咪唑类离子液体影响煤结构及其氧化性质的实验研究
王兰云
徐永亮
姬宇鹏
蒋曙光
褚廷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巨野矿区煤自燃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马砺
任立峰
王乃国
李珍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