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位差检测的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
1
作者 韩楠楠 程园新 +2 位作者 刘晓文 赵端 王昕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3,共5页
针对现有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存在测量时间长、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检测的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通过实验得到了煤岩混合物煤含量与电容之间的关系,进而合理选取相位差检测电路各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 针对现有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存在测量时间长、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检测的煤岩混合物煤含量判别方法。通过实验得到了煤岩混合物煤含量与电容之间的关系,进而合理选取相位差检测电路各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分析相位差和煤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位差为正时,煤含量低于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相位差为负时,煤含量高于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通过检测相位差正负能准确地判断煤含量是否达到煤炭可开采的最低煤含量阈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开采 岩混合物 煤含量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测汞仪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2
作者 张慕博 马克富 陈希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煤中汞含量是评价商品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合理地表征煤中汞含量的测定值,需分析评定整个测量过程中的系统影响和随机影响给被测量造成的分散性,即测量不确定度。研究分析直接测汞仪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通过对各个... 煤中汞含量是评价商品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合理地表征煤中汞含量的测定值,需分析评定整个测量过程中的系统影响和随机影响给被测量造成的分散性,即测量不确定度。研究分析直接测汞仪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通过对各个分量相对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统计计算,得出煤中汞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建立测量工作曲线使用的移液管、容量瓶及移液器等量具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其相对不确定度为2.76×10^(-2),而试样称量、汞标准溶液、曲线拟合、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通过选用合适的非线性曲线拟合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综合得出测试样品应用直接测汞仪法测定煤中汞含量及不确定度为(0.104±0.006)μg/g,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汞含量 直接测汞仪 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非线性拟合法 工作曲线 测量重复性 标准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测定煤中氯含量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震 赵莹 +1 位作者 侍玉苗 刘泽常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94-96,100,共4页
分析了国标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含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滴定曲线或微分曲线确定终点,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高温燃烧水解 电位滴定 中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解条件对煤中磷含量测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博 郑艳丽 《煤质技术》 2017年第3期47-49,69,共4页
分别利用高氯酸-氢氟酸和硫酸-氢氟酸两种灰样分解方法研究了低温度、长时间酸解条件和高温度、短时间酸解条件对煤中磷含量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短时的酸解方法可显著提高测试效率,高氯酸-氢氟酸最佳酸解条件是温度250℃、酸... 分别利用高氯酸-氢氟酸和硫酸-氢氟酸两种灰样分解方法研究了低温度、长时间酸解条件和高温度、短时间酸解条件对煤中磷含量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短时的酸解方法可显著提高测试效率,高氯酸-氢氟酸最佳酸解条件是温度250℃、酸解时间2h,硫酸-氢氟酸最佳酸解条件是温度240℃、酸解时间2h,且两种灰样分解方法的测量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可相互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酸解条件 中磷含量 灰样分解 高氯酸-氢氟酸 硫酸-氢氟酸 酸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煤中氮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戴体伟 杨钊 王康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5期134-135,共2页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依据国家标准GB/T19227-2008《煤中氮的测定方法》,针对半微量开氏法测定煤中氮含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测定过程中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即消化反应的温度、时间,装置的气密性和标准溶液的...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依据国家标准GB/T19227-2008《煤中氮的测定方法》,针对半微量开氏法测定煤中氮含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测定过程中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即消化反应的温度、时间,装置的气密性和标准溶液的标定等,分析其原因并分别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同时,依据试验原理,在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提出对装置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氮含量 半微量开氏法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氟含量测定可替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洪 官学贵 《西北煤炭》 2007年第3期38-39,13,共3页
运用GB/T18510-2001《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中与标准物质相比较方法,对可替代方法(标准曲线法)测定煤中氟含量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验证可替代方法,找到了一种新的可替代GB/T4633-1997的测试煤中氟含量的办法。
关键词 中氟含量 测定 标准曲线法 可替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炼焦煤中硫含量
7
作者 邵春艳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煤层中含有硫化物(特别是硫铁矿),代表一种强的还原环境。测井中自然电位参数对氧化和还原环境的反映比较明显。根据这种关系,将自然电位测井数据和实验室分析原煤全硫含量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方程,进而推广自然电位测井资料在实际工作...  煤层中含有硫化物(特别是硫铁矿),代表一种强的还原环境。测井中自然电位参数对氧化和还原环境的反映比较明显。根据这种关系,将自然电位测井数据和实验室分析原煤全硫含量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方程,进而推广自然电位测井资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炼焦含量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温度对红外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杨兴伟 《煤质技术》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基于红外法是检测煤中碳氢含量的高效率新方法,通过试验及对其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统计分析,深入地研究了燃烧温度对红外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燃烧温度更有利于试验,即当燃烧温度为950℃时,煤中碳氢的测... 基于红外法是检测煤中碳氢含量的高效率新方法,通过试验及对其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统计分析,深入地研究了燃烧温度对红外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燃烧温度更有利于试验,即当燃烧温度为950℃时,煤中碳氢的测定结果准确稳定,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可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温度 红外法 中碳氢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初步判定方法研究
9
作者 路丽 《煤炭与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60-61,64,共3页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虽然与煤质无直接关系,但是会影响煤中挥发分产率、元素分析中碳含量测定值以及煤的发热量测定值的准确性,因此当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大于2%时,需要对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以便进行校正。通过煤的原煤、...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虽然与煤质无直接关系,但是会影响煤中挥发分产率、元素分析中碳含量测定值以及煤的发热量测定值的准确性,因此当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大于2%时,需要对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以便进行校正。通过煤的原煤、浮煤的挥发分产率,对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初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分产率 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 初步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园新 韩楠楠 +2 位作者 丁恩杰 赵端 王昕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128,共6页
为解决目前依靠人工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存在的问题,研究煤岩界面的自动识别技术,依据煤岩介电特性的差异,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建立基于煤含量检测的煤岩分界模型,并以煤岩混合介质粉末为例,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模拟煤含量实时变化... 为解决目前依靠人工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存在的问题,研究煤岩界面的自动识别技术,依据煤岩介电特性的差异,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建立基于煤含量检测的煤岩分界模型,并以煤岩混合介质粉末为例,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模拟煤含量实时变化的煤岩混合介质,实时地获得煤岩混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混合物煤含量的计算,并与阈值进行比较,判定采煤机截割状态。测试结果表明:在0.01~30 MHz的检测频率内,煤岩混合介质的煤含量均能通过此方法计算得到,在0.5~30 MHz内,理论煤含量与实际煤含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平均可控制在2.60%以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均可以较准确地识别煤岩界面,为实现井下无人化开采提供一种新的煤岩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特性 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 煤含量 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煤浆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龙 高洪阁 +1 位作者 崔广文 崔家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83,共3页
研究了油煤浆中不同煤粉的含量、温度以及不同油品对料浆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煤浆的黏度随煤粉含量的增多而增加;油煤浆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油煤浆的黏度明显降低,且黏度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油煤浆... 研究了油煤浆中不同煤粉的含量、温度以及不同油品对料浆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煤浆的黏度随煤粉含量的增多而增加;油煤浆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油煤浆的黏度明显降低,且黏度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油煤浆的黏度同时也受油品本身黏度的影响,油品本身黏度越高,制备的油煤浆黏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煤型铀资源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伍皓 李晋文 +2 位作者 夏彧 周恳恳 张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4,87,共6页
煤型铀主要是指赋存于煤层的铀,一般以煤中铀含量大于或等于40μg/g为煤型铀资源界定标准。为总结云南省煤中铀含量特征,查明煤型铀资源分布规律。通过系统查阅196份煤田勘查报告,筛查出12个煤矿中109口钻孔的至少208个煤中铀含量数据,... 煤型铀主要是指赋存于煤层的铀,一般以煤中铀含量大于或等于40μg/g为煤型铀资源界定标准。为总结云南省煤中铀含量特征,查明煤型铀资源分布规律。通过系统查阅196份煤田勘查报告,筛查出12个煤矿中109口钻孔的至少208个煤中铀含量数据,结合前人数据共整理出23个煤矿中的至少1044个煤中铀含量数据,统计分析显示:(1)煤中铀含量差异显著,分布极为不均;(2)峨山塔甸三叠系无烟煤中平均铀含量为27.6μg/g,系国内新发现的又一罕见的无烟煤型铀富集区;(3)潞西等?、临沧勐旺—帮卖、建水甸尾、弥勒跨竹、蒙自南部的新近系褐煤和文山邱砚煤田的二叠系贫煤、新近系长焰煤,共6个地区煤中铀含量达到煤型铀资源界定标准,尤以临沧盆地群和邱砚煤田最具煤—铀及多金属勘探开发价值。初步分析认为煤中铀含量受煤阶影响有限,铀源供给才是铀富集并成矿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型铀矿 中铀含量 临沧盆地群 邱砚 铀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设计中的防堵煤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绿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共2页
论文介绍了在象山矿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设计中如何利用受煤槽、曲线漏斗解决储煤场设施及装车仓易堵煤的问题,通过实例说明了受煤槽、曲线漏斗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现场的实际使用效果。
关键词 堵塞现象 含量 粘性 曲线型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论艾士卡法和氧弹燃烧后滴定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媚媚 潘海洪 李德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6期19-20,共2页
对煤中全硫的两种测定方法:艾士卡法和氧弹燃烧后滴定法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中硫含量 艾氏卡法 氧弹燃烧后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测井资料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15
作者 段琳娜 《煤炭科技》 2004年第4期27-28,共2页
煤层中含有硫化物特别是硫铁矿代表一种强的还原环境测井中自然电位参数对氧:()。化和还原环境的反映比较明显根据这种关系将自然电位测井数据和实验室分析原煤全硫含。,量进行回归建立回归方程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
关键词 自然电位 解释 炼焦含量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煤层气开发对寺河矿西井区域瓦斯变化影响分析
16
作者 赵小山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为了对晋城矿区寺河矿西井区地面煤层气井抽采效果做出评估,拟采用对比方法进行评估,基于地质特征、煤层气开发情况,采用施工抽采效果测试井,获取煤层甲烷含量、渗透率等参数,并与原始甲烷含量、渗透率值做对比。结果显示,寺河西井区地... 为了对晋城矿区寺河矿西井区地面煤层气井抽采效果做出评估,拟采用对比方法进行评估,基于地质特征、煤层气开发情况,采用施工抽采效果测试井,获取煤层甲烷含量、渗透率等参数,并与原始甲烷含量、渗透率值做对比。结果显示,寺河西井区地面煤层气井抽采5 a,3~#煤层瓦斯含量由平均23.7 m^3/t降至12.27 m^3/t,含气量降低幅度达47%,年平均甲烷含量降低1.5~2 m^3/t;当前煤层渗透率与原始渗透率相比,增大了30倍,降低了吨煤甲烷含量,提高了煤层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层气开发 层渗透率 甲烷含量 区域瓦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碳、氢、全硫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大荣 《能源与环境》 2017年第6期50-52,54,共4页
研究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碳、氢、全硫的测试原理、测定方法和检测过程,评价该仪器测试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指出红外光谱法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检测 中碳、氢、全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料DTA曲线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设计
18
作者 林宗寿 胡明翊 《国外建材科技》 2002年第2期22-26,共5页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生料DTA曲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模型设计,得到了分段函数,模拟效果很好。不仅为精确测定生料煤含量提供了保障,也为化验室对生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生料煤含量 DTA曲线 非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gas content based on outburst control technology in Huainan, China 被引量:11
19
作者 Xue Sheng Yuan Liang +1 位作者 Xie Juna Wang Yuc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3期385-389,共5页
The sudden and violent nature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continues to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coal mine safety in China. One of the key issues is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outbursts. Current methods that are used f... The sudden and violent nature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continues to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coal mine safety in China. One of the key issues is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outbursts. Current methods that are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outbursts in China are considered to be inadequate, inappropriate or impractical in some seam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 Huainan Mining Industry Group(Huainan) in China and th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 in Australia have been jointly developing technology based on gas content in coal seams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outbursts in Huainan.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ve been made,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rapid and accurate system in determining gas content in coal seams, the invention of a sampling-while-drilling unit for fast and pointed coal sampling, and the coupling of DEM and LBM codes for advanc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utburst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These advanc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ing OUTBURST Outburst prediction Gas content Numerical model 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REGULATIONS OF SULFUR OCCURRENCE AND PYRITE MAGNETISM OF LATE PERMIAN COALS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德贻 唐跃刚 雷加锦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4年第2期64-73,共10页
The Permian coal in southwest China contains highest sulfur among the Chinese coal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sumir in coal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palaogeographital environmentsduring peat accumulation. High organ... The Permian coal in southwest China contains highest sulfur among the Chinese coal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sumir in coal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palaogeographital environmentsduring peat accumulation. High organic sulfur coal is formed in peat swamp developing in tidal flat of limited carbonate platform, and it is provided with especial petrologit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rganoschr-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mainly thiophene series. The macroscopitaland microscopical shapes or types of pyrites in Late Permisn coal are diversined. 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 are diamagnetic, but the pyrites are paramagnetic.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tbe pyrites is depended on the content of paramagnatic elements associnted with pyr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ulfur coal regulation of occurrence organic sulfur pyrite magnet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