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寺河东五盘区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与应用
1
作者 李国富 季长江 +4 位作者 李军军 张江华 唐杰 赵晋斌 邵显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高瓦斯矿井煤层含气量大,单纯的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及空间制约,导致井下抽采效果受限。同时,由于井下通常仅依靠钻孔进行负压抽采,煤层增透手段和改造方式缺乏,导致抽采不充分,煤层含气量总体降幅小,无法快速实现工作面消突、达到保障... 高瓦斯矿井煤层含气量大,单纯的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及空间制约,导致井下抽采效果受限。同时,由于井下通常仅依靠钻孔进行负压抽采,煤层增透手段和改造方式缺乏,导致抽采不充分,煤层含气量总体降幅小,无法快速实现工作面消突、达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运用油气开发技术在地面进行煤层气抽采,煤层增透措施不受空间限制,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煤层改造,提升储层渗透性。同时,根据采掘规划,在地面超前布置煤层气抽采工程,对煤层进行长时间超前预抽,可减少井下瓦斯抽采工程量,缩短井下瓦斯抽采和达标时间,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为大幅降低高瓦斯煤层含气量,提升煤炭开采效率与安全生产水平,针对寺河矿东五盘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结合盘区采掘衔接规划,开展相适应的煤层气地面与井下抽采技术与工艺研究,探索高瓦斯矿井的煤与煤层气高效协调开发。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东五盘区开展多种煤层气地面与井下抽采尝试,综合降低煤层含气量。并通过地面抽采效果检验井,评价东五盘区煤层气抽采实际效果。经过近20 a的井上下连续抽采,东五盘区规划区3号煤层剩余含气量降到8 m^(3)/t以下,平均降幅在50%以上;准备区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15%以上,保障了矿井高产高效;生产区井下精准抽采甲烷浓度提高5%以上,工作面抽采率提高5%以上,确保井下高效抽采。东五盘区地面大规模超前预抽已基本实现高瓦斯煤层的低瓦斯采掘。煤与煤层气共采既通过地面超前预抽大幅度降低了煤层含气量、增加了煤层气产量,又通过井下精准抽采填补了地面抽采盲区,实现了煤层气抽采的全覆盖,节约了井下瓦斯抽采成本。寺河矿东五盘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保障了高瓦斯煤层的低瓦斯开采,也大幅度降低了甲烷排空污染大气环境,同时还促进了沁南煤层气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其他高瓦斯矿井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对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煤层气 寺河矿 东五盘区 效果评价 井上下联合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CW-TOPSIS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及应用:以赵官煤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博 陈光波 +1 位作者 陈旭 孙晓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70-14177,共8页
煤与瓦斯协同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尚未构建全面、科学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指标体系;另外,由于指标的未知性、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缺少准确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此,构建了以地质赋存条件、经... 煤与瓦斯协同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尚未构建全面、科学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指标体系;另外,由于指标的未知性、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缺少准确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此,构建了以地质赋存条件、经济成本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安全管理条件4个因素为准则层,煤层及瓦斯赋存条件、煤层透气性、煤层稳定性等24个因素为指标层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方法,将熵权法获得的客观权重与层次分析法获得的主观权重有效融合,获得合理的指标权重,通过组合权重可知,指标对煤与瓦斯共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煤层及瓦斯赋存条件>煤层透气性>卸压增透情况>共采设备情况>煤层稳定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将组合权重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构建了CW-TOPSIS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运用CW-TOPSIS模型对赵官煤矿煤与瓦斯共采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为“良”等级;将该模型与贝叶斯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CW-TOPSIS模型不仅可以准确反映评价等级,还可以反映评价结果的偏好程度,准确度更高,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煤与瓦斯 组合权重 主次因素 CW-TOPSIS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1
3
作者 袁亮 薛俊华 +1 位作者 张农 卢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1,17,共7页
介绍了我国井上、井下煤层气立体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现状,指出根据我国煤炭赋存条件的特点,必须坚持井下、地面综合抽采方针,克服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的不足,加大井下卸压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的力度。总结概括了当前煤... 介绍了我国井上、井下煤层气立体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现状,指出根据我国煤炭赋存条件的特点,必须坚持井下、地面综合抽采方针,克服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的不足,加大井下卸压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的力度。总结概括了当前煤层气井下抽采、无煤柱沿空留巷墙体构筑、无煤柱留巷充填材料制备和泵送工艺、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沿空留巷瓦斯综合治理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将地面井抽采和井下抽采相合,利用保护层开采卸压效应,施工地面钻井穿透被保护层,可大幅提高单井抽采效率,"一井两用"或"一井多用"将是未来煤层气开发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与瓦斯 立体抽 卸压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国富 李超 +3 位作者 张碧川 徐云 王争 周显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目的和方法】为加快推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向瓦斯抽采转变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我国典型煤矿瓦斯精准高效抽采技术,全面介绍煤矿瓦斯安全集输与全浓度利用技术最新应用情况,以期为加速... 【目的和方法】为加快推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向瓦斯抽采转变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我国典型煤矿瓦斯精准高效抽采技术,全面介绍煤矿瓦斯安全集输与全浓度利用技术最新应用情况,以期为加速发展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实现甲烷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提供借鉴。【进展】20世纪30−50年代是我国煤矿瓦斯抽放的起步阶段,主要在辽宁抚顺、山西阳泉、重庆天府等矿区采用井下钻孔法抽放本煤层瓦斯和上邻近层瓦斯保障采掘安全;60−70年代,黑龙江鸡西、贵州水城等矿区采取边掘边抽措施防治瓦斯超限与事故,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发了邻近层瓦斯抽放技术,针对低透气性煤层试验了煤层水力割缝、控制预裂爆破、水射流扩孔等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幅度增加,有针对性地应用本煤层瓦斯预抽、邻近层瓦斯抽放和采空区瓦斯抽放等多种方法对卸压瓦斯进行了有效抽放,但瓦斯利用进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对煤矿瓦斯的认识已由单一灾害属性向灾害与资源共生属性转变,逐步实现了变瓦斯抽放为瓦斯抽采,结合不同矿区瓦斯地质条件差异性形成了以山西晋城“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安徽两淮碎软低渗煤层保护层开采模式以及重庆松藻水力强化增透模式为典型代表的瓦斯抽采模式,研发形成了水封阻火泄爆、干式阻火器、细水雾和自动喷粉抑爆等安全输送技术与装置,迄今已获得广泛应用。在瓦斯利用方面,研发应用了瓦斯发电、直流氧化、多孔介质燃烧、蓄热氧化、乏风瓦斯掺混氧化等技术,为煤矿瓦斯“全浓度”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煤矿瓦斯抽采仍然面临普适性差、成本高等难题,利用技术主要面临经济性差的挑战。【展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发展将聚焦至发展10 a规划区域瓦斯超前预抽采技术体系、扩展煤与瓦斯共采模式、源头优化瓦斯利用各环节、提升瓦斯抽采管网智能化水平、产−学−研−政联合攻关助力瓦斯利用项目落地等方面,实现煤矿瓦斯的全浓度利用,助力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瓦斯抽放 瓦斯 瓦斯利用 煤与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共采中煤层增透率理论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谢和平 高峰 +2 位作者 周宏伟 程红梅 周福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108,共8页
地下开采中瓦斯抽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其核心是在理论和技术上对采动引起的裂隙网络所形成的增透性进行定义和分析。在综合考虑煤体在不同开采方式形成的支承压力、孔隙压力和瓦斯吸附膨胀耦合作用对损伤裂隙... 地下开采中瓦斯抽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其核心是在理论和技术上对采动引起的裂隙网络所形成的增透性进行定义和分析。在综合考虑煤体在不同开采方式形成的支承压力、孔隙压力和瓦斯吸附膨胀耦合作用对损伤裂隙煤体体积改变的影响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力学量——增透率,来反映单位体积改变下煤体渗透率的变化,推导了4种增透率的理论表达式,并对工程实例进行数值分析,定量描述了开采过程中覆岩和煤层中增透率的分布和演化,结果表明增透率能够反映开采扰动对煤岩体裂隙网络渗透性的影响,为煤与瓦斯共采工程中的煤层增透效果评价提供定量指标和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 增透率 渗透性 支承压力 体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层移动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3
6
作者 许家林 钱鸣高 金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岩层移动对煤层气卸压运移的影响,结果证明,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运动对邻近层煤层气涌出的动态过程起控制作用;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将决定下保护层可能的最大卸压高度.
关键词 岩层移动 与煤层气 关键层 绿色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城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进展及急需研究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73
7
作者 贺天才 王保玉 田永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79-1785,共7页
晋城矿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自投产以来,受制于矿井煤层高瓦斯含量,常规井下抽采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晋煤集团通过探索地面抽采技术、井下抽采技术和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形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 晋城矿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自投产以来,受制于矿井煤层高瓦斯含量,常规井下抽采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晋煤集团通过探索地面抽采技术、井下抽采技术和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形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立体抽采模式,称为"晋城模式",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基于晋城矿区实际,提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现状,介绍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矿瓦斯治理模式、地面抽采关键技术和井下抽采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和急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矿区 与煤层气 研究进展 技术 三区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中的高位环形裂隙体 被引量:163
8
作者 袁亮 郭华 +2 位作者 沈宝堂 屈庆栋 薛俊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7-365,共9页
以顾桥煤矿1115(1)工作面为试验点,运用国际先进的岩层应力、位移、孔隙流压等实时监测手段,围岩变形与水、气耦合的COSFLOW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研究采动区流场特征的CFD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基本掌握了11号煤层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应... 以顾桥煤矿1115(1)工作面为试验点,运用国际先进的岩层应力、位移、孔隙流压等实时监测手段,围岩变形与水、气耦合的COSFLOW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研究采动区流场特征的CFD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基本掌握了11号煤层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场、裂隙场以及瓦斯流动场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动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可达300 m,覆岩运动和采动裂隙发育范围在工作面后方170 m以内,170 m以后采动裂隙基本压实,采动裂隙发育高度以及孔隙流压明显降低的高度可达145 m。在此基础上判别了1115(1)工作面上覆煤层群瓦斯高效抽采范围,并初步建立了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高效抽采的高位环形裂隙体及其判别方法,为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发展以及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套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煤与瓦斯 裂隙体 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家臣 范志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9,共6页
瓦斯是煤炭伴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也是煤矿重大灾害的隐患。瓦斯单独开采的价值远远低于煤炭本身。但是作为煤炭伴生能源进行开采既可提高矿井开采效益,又可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灾害隐患。根据我国煤层透气性低、埋深大等特点,利用采动卸压... 瓦斯是煤炭伴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也是煤矿重大灾害的隐患。瓦斯单独开采的价值远远低于煤炭本身。但是作为煤炭伴生能源进行开采既可提高矿井开采效益,又可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灾害隐患。根据我国煤层透气性低、埋深大等特点,利用采动卸压场与裂隙场实现煤与瓦斯共同开采是我国瓦斯能源开采的正确模式,进一步研究采动裂隙场的解吸性、透气性、瓦斯与裂隙场的耦合作用关系、提高瓦斯抽放浓度与完善低浓度瓦斯的利用技术等是实现瓦斯开采和利用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气 煤与瓦斯 动裂隙 瓦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保护层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耀华 谢文兵 +2 位作者 谢小平 丁国峰 时吉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1,14,共4页
针对沙曲矿北翼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薄煤层上保护层开采的覆岩裂隙分布与演化、卸压机理及采空区瓦斯运移积聚规律,并结合北翼2#薄煤层22201首采保护层工作面的实际情况,... 针对沙曲矿北翼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薄煤层上保护层开采的覆岩裂隙分布与演化、卸压机理及采空区瓦斯运移积聚规律,并结合北翼2#薄煤层22201首采保护层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介绍了2#薄煤层上保护层无煤柱巷旁充填技术,确定了留巷墙体埋管瓦斯抽采技术参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薄煤层上保护层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实现了下邻近高瓦斯煤层群的全面卸压,形成了工作面Y型通风系统,大大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入工作面,有利于高瓦斯突出危险性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上保护层 柱沿空留巷 煤与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旭 郭建行 +2 位作者 张浪 汪东 孙景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86,共4页
为有效提高矿井防突能力,解决矿井高产高效与抽、掘、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分析古交矿区煤与瓦斯赋存规律和矿井生产特点,总结淮南、晋城、松藻、平顶山矿区的共采模式及其技术特点,论证其共采模式或经验在古交矿区的适用性,优化山西组近... 为有效提高矿井防突能力,解决矿井高产高效与抽、掘、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分析古交矿区煤与瓦斯赋存规律和矿井生产特点,总结淮南、晋城、松藻、平顶山矿区的共采模式及其技术特点,论证其共采模式或经验在古交矿区的适用性,优化山西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的抽、掘、采接替顺序和递进式模块化预抽范围,提出古交矿区三区联动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突出煤层 煤与瓦斯 递进式模块化预抽 三区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回沟井田煤与煤层气共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文奇 冯毅 张海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93,共7页
基于当前煤层气矿权与煤炭矿权大面积重叠的条件下,以小回沟井田煤层气地面开发方案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对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效果;在探讨了煤炭与煤层气生产企业间优势互补而共采的基础... 基于当前煤层气矿权与煤炭矿权大面积重叠的条件下,以小回沟井田煤层气地面开发方案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对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效果;在探讨了煤炭与煤层气生产企业间优势互补而共采的基础上;评价了合作共采煤层气与煤的经济指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遵循煤矿采掘接替关系并借助煤矿企业的成熟有利条件,在高瓦斯煤矿区地面抽采煤层气,既能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提高煤炭生产效益,又能确保煤层气开发的基本效益,从而达到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的目的,扭转当前煤炭与煤层气企业的对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煤层气 地面抽 瓦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U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柏发松 郑群 周汝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2,45,共4页
为提高突出煤层卸压开采保护效果和解决采掘接替紧张问题,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群原始煤体抽采瓦斯效果差的现实条件,新庄孜煤矿52208工作面采用单巷留巷U型通风,提出并实施强化卸压煤层瓦斯抽采、留巷段采用局部通风机风排瓦斯和减少采空... 为提高突出煤层卸压开采保护效果和解决采掘接替紧张问题,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群原始煤体抽采瓦斯效果差的现实条件,新庄孜煤矿52208工作面采用单巷留巷U型通风,提出并实施强化卸压煤层瓦斯抽采、留巷段采用局部通风机风排瓦斯和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实现了单巷沿空留巷U型通风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可为类似条件下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提供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开 沿空留巷 U型通风 局部通风 煤与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大采高首采层煤与瓦斯共采 被引量:23
14
作者 薛俊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2-1687,共6页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近距离高瓦斯厚煤层大采高条件下开采扰动剧烈、沿空留巷难度大、上下向扰动卸压范围更大等煤气共采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的方法,在研究4.2 m大采高顶板裂隙发育及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揭示大采高工作...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近距离高瓦斯厚煤层大采高条件下开采扰动剧烈、沿空留巷难度大、上下向扰动卸压范围更大等煤气共采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的方法,在研究4.2 m大采高顶板裂隙发育及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揭示大采高工作面裂隙发育区的分布特征,找到了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并提出采用大直径(φ=250 mm)钻孔群代替倾向高抽巷实现卸压瓦斯的高效抽采,安全连续高效生产原煤67.7万t,抽采瓦斯累计1 166.9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 瓦斯 近距离煤层 顶板裂隙发育规律 大直径钻孔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被引量:67
15
作者 袁亮 薛俊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1,共7页
为了有效解决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治理难题,加大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煤矿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详细介绍了该关键技术的产生背景、最新创新成果及工程实践案例。从典型地质条件下的留巷充填方式、瓦... 为了有效解决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治理难题,加大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煤矿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详细介绍了该关键技术的产生背景、最新创新成果及工程实践案例。从典型地质条件下的留巷充填方式、瓦斯卸压抽采等方面分析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应从设计源头优化充填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实现充填自动化、瓦斯抽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推动技术应用标准化及产业化。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沿空留巷 煤与瓦斯 充填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堡煤矿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施惠 王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针对马堡煤矿15108综放工作面瓦斯含量高、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以及工作面瓦斯易超限的难题,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综放工作面采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确定出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基于此,提出应用大直径走向长钻孔结合常规本煤层交叉... 针对马堡煤矿15108综放工作面瓦斯含量高、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以及工作面瓦斯易超限的难题,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综放工作面采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确定出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基于此,提出应用大直径走向长钻孔结合常规本煤层交叉钻孔、采空区插管等瓦斯抽采技术,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大直径走向长钻孔可实现断裂带卸压瓦斯的高效抽采,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71.39%,安全高效生产原煤68.1万t,累计抽采瓦斯505万m3,实现了煤与瓦斯的共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综放工作面 煤与瓦斯 大直径长钻孔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在晋煤集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都海龙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4,69,共4页
介绍了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晋城煤业集团经验及成果为例对实现煤气共采的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今后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紧密结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煤层气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被引量:45
18
作者 袁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4,共5页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高瓦斯含量、低渗透率、三软复合顶板煤层群条件,提出了深井首采关键卸压层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新方法,深入研究并创新集成了无煤柱快速沿空留巷新型支护、巷旁充填及留巷钻孔抽采卸压瓦斯等3大关键技...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高瓦斯含量、低渗透率、三软复合顶板煤层群条件,提出了深井首采关键卸压层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新方法,深入研究并创新集成了无煤柱快速沿空留巷新型支护、巷旁充填及留巷钻孔抽采卸压瓦斯等3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在顾桥煤矿等地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煤与瓦斯的高效共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 柱快速留巷 Y型通风 煤与瓦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推广瓦斯抽采利用新技术——“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侧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淑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119,共3页
初夏的淮南,绿色怡人、温暖舒适。2008年5月25日,由中国煤炭学会和煤炭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在鲜花簇拥的淮南矿业集团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不是一般意... 初夏的淮南,绿色怡人、温暖舒适。2008年5月25日,由中国煤炭学会和煤炭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在鲜花簇拥的淮南矿业集团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技术推广会,这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全行业安全高效生产的重大技术推广会。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濮洪九专程赶来,我国煤炭行业采矿专业的5位院士(常印佛、钱鸣高、周世宁、张铁岗、宋振骐)一并到齐,全国几乎所有的瓦斯治理抽采专家全部汇集于此;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等权威媒体也都齐聚淮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 技术推广 低透气性 煤层 瓦斯 中国炭学会 淮南矿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与煤层气共采理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千贵 李权山 +9 位作者 范翔宇 刘超 葛兆龙 蒋志刚 彭小龙 李相臣 朱苏阳 赵世林 赵鹏斐 陈昱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45,共16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清洁的煤层气资源来代替对国民生命安全与自然环境影响恶劣的煤炭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通过分析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与资源产量、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发展历史、煤与煤层气协调...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清洁的煤层气资源来代替对国民生命安全与自然环境影响恶劣的煤炭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通过分析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与资源产量、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发展历史、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及相应的煤层增透理论和开发技术现状,指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形势与理论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实现煤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需进一步原始创新支撑其安全高效共采的基础关键理论,并完善煤矿区煤层增透、煤层气集输与综合利用、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联采等关键技术;②提升煤炭领域与石油领域学科交叉理论技术攻关和行业合作力度,形成优势理论技术与产业配置互补发展,搭建基于多领域学科融合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③完善国家和地方在煤与煤层气共采领域的政策保障体制,鼓励煤炭企业与石油企业合作以促进其规模化发展。结论认为,煤炭资源平稳缩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策略,由此推行煤与煤层气共采对于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缓解清洁能源短缺和降低碳排放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煤层气 与煤层气 煤层增透 煤层气开发技术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