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籍中的书画及其阅读价值研究——以焦秉贞《御制耕织图》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庞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了供子孙、臣子以及庶民学习农桑技术,康熙下诏复刻《耕织图》,然而刊本的目的与价值能否实现则取决于书籍内容、读者群及其阅读能力。此书文字为无句读的诗歌,并且用行书写刻,据统计,清代只有10%的成年男子具有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 为了供子孙、臣子以及庶民学习农桑技术,康熙下诏复刻《耕织图》,然而刊本的目的与价值能否实现则取决于书籍内容、读者群及其阅读能力。此书文字为无句读的诗歌,并且用行书写刻,据统计,清代只有10%的成年男子具有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其实现传播农桑技术的价值大打折扣。不过书中精美的书画艺术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提高了各层级阅读群的欣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 阅读 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康熙朝艺术风尚的见证者 被引量:2
2
作者 庞瑾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85,共2页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成书于满人入主中原不久的康熙年间,又值西学东渐之际,所以书中的书画艺术气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在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交叉影响下的清初康熙朝艺术发展的风尚。
关键词 古籍 艺术风尚 焦秉贞 《御制耕织图》 康熙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秉贞《耕织图》中二十四节气图像叙事及其艺术特色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昕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1,共4页
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焦秉贞《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耕题材绘画的杰出代表。整套作品中西融合,表现古代农民耕织生活,并融入画家对生活的趣味和对劳动人们的悲悯情怀。《耕织图》生动展示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劳动人民“耕与织”的场景... 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焦秉贞《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耕题材绘画的杰出代表。整套作品中西融合,表现古代农民耕织生活,并融入画家对生活的趣味和对劳动人们的悲悯情怀。《耕织图》生动展示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劳动人民“耕与织”的场景,是中国艺术史上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织 焦秉贞 二十四节气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御制耕织图》的复制和研究
4
作者 罗文广 卢平 《船山学刊》 2007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书所叙俱不相同,具体到哪一版本是铜板还是木版?各书所叙互为矛盾。本着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考虑到我们们从事版画创作多年而长于版画实践的方便条件,我们决定翻刻其中一张画,结合典籍考据,对《御制耕织图》进行实践性的再次性鉴定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制耕织图》 复制 研究 再次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版《御制耕织图》中的女红题材表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天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3期6-7,共2页
康熙版《御制耕织图》是由宫廷刊印的表现农业生产的版画作品,分耕图、织图两部分。其中织图描绘的是一系列的女红活动,表现了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生活常态。相较于其他女红题材绘画,它更具有宣传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普及农业知识的意... 康熙版《御制耕织图》是由宫廷刊印的表现农业生产的版画作品,分耕图、织图两部分。其中织图描绘的是一系列的女红活动,表现了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生活常态。相较于其他女红题材绘画,它更具有宣传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普及农业知识的意义。焦秉贞的绘画艺术,也使得《御制耕织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同类题材的绘画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制耕织图》 女红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御制耕织图》
6
作者 《美术大观》 1994年第7期48-48,共1页
《耕织图》顾名思义是描绘种田和纺织的美术作品。早在南宋,楼(王寿)曾经画过《耕织图》。楼的原作早失,清代乾隆时根据元朝程荣摹本刻石,耕图二十一幅,织图二十四幅。后因英法侵略军火烧圃明园,殃及园内的《耕织图刻石》。如今破残不堪... 《耕织图》顾名思义是描绘种田和纺织的美术作品。早在南宋,楼(王寿)曾经画过《耕织图》。楼的原作早失,清代乾隆时根据元朝程荣摹本刻石,耕图二十一幅,织图二十四幅。后因英法侵略军火烧圃明园,殃及园内的《耕织图刻石》。如今破残不堪,完图只剩十四幅。清代的《御制耕织图》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绘图,康熙皇帝每图各赋诗一章,经过数年完成后又镂版印成书的。《耕织图》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鼓励百姓努力农业和纺织生产的宣传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制耕织 美术作品 焦秉贞 康熙皇帝 纺织生产 清代乾隆 程荣 英法 线描 焦点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耕织图·碌碡》考辨 被引量:7
7
作者 闵宗殿 《古今农业》 1993年第4期28-32,共5页
康熙《耕织图》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的,全图由耕、织二个内容46幅画组成。画成以后,清圣祖为《耕织图》写了序又题了诗,所以康熙《耕织图》又称为《御制耕织图》。《碌碡图》是耕图... 康熙《耕织图》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的,全图由耕、织二个内容46幅画组成。画成以后,清圣祖为《耕织图》写了序又题了诗,所以康熙《耕织图》又称为《御制耕织图》。《碌碡图》是耕图中的第五幅图。画面是一个农夫扶着一个外有木框内装木条,上有铁钉的农具在水田操作(见图1),图象题名为碌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织 焦秉贞 玄烨 清圣祖 木框 农书 齐民要术 太湖地区 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棉花图》对康熙《耕织图》的承袭与发展
8
作者 关链苗 周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清代耕织图系列图谱可分为模仿宋代楼璹《耕织图》的系列,以焦秉贞《御制耕织图》为代表;棉花图系列,以乾隆朝名臣方观承编《御题棉花图》为代表。本文围绕清殿本《御制耕织图》和《御题棉花图》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御题棉花图》对... 清代耕织图系列图谱可分为模仿宋代楼璹《耕织图》的系列,以焦秉贞《御制耕织图》为代表;棉花图系列,以乾隆朝名臣方观承编《御题棉花图》为代表。本文围绕清殿本《御制耕织图》和《御题棉花图》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御题棉花图》对《御制耕织图》的承袭与发展,发掘其社会成因,从图像传播的普适性以及政治教化功能的角度分析清朝初期与中期宫殿农耕版画代表作品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制耕织 御题棉花 普适性 教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古以来的“第一件大事”——读康熙皇帝《耕织图》题画诗后
9
作者 孙瑜 《艺苑(美术版)》 1993年第3期22-25,共4页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清康熙皇帝写的农功蚕事《耕织图》题画诗四十六首。写的是艰辛的农耕桑织生产的终始。写成后,他命宫廷画家(钦天监五官正祗候内廷)焦秉贞依次绘制,并依图刻之。据乾隆皇帝称,其绘刻的目的是:"以示子孙臣庶...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清康熙皇帝写的农功蚕事《耕织图》题画诗四十六首。写的是艰辛的农耕桑织生产的终始。写成后,他命宫廷画家(钦天监五官正祗候内廷)焦秉贞依次绘制,并依图刻之。据乾隆皇帝称,其绘刻的目的是:"以示子孙臣庶","衣帛思织女之寒,食粟念农夫之苦。"乾隆由此自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耕织 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 宫廷画家 衣帛 焦秉贞 田家望 采桑 钦天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述要之清代宫廷御用墨
10
作者 赵丽红 《书画世界》 2017年第4期4-9,3+105-107,共6页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清供陈设器具形式多样。其制作来源广泛,一部分出自内廷制作,另一部分来自地方进贡,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
关键词 清代宫廷 苏州织造 杭州织造 乾隆朝 贡墨 天保九如 御制耕织 乾隆时期 文斋 雍正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