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康雍乾时期宫廷绘画中透视法的运用——以焦秉贞、冷枚的创作实践为中心 |
王巍
徐龙
|
《艺术学研究》
|
2024 |
0 |
|
2
|
古籍中的书画及其阅读价值研究——以焦秉贞《御制耕织图》为例 |
庞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3
|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康熙朝艺术风尚的见证者 |
庞瑾
|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4
|
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
董璁
王雪茹
|
《风景园林》
|
2023 |
0 |
|
5
|
焦秉贞仕女画“中体西用”的绘画特点 |
张国华
|
《美术大观》
|
2010 |
5
|
|
6
|
焦秉贞《耕织图》中二十四节气图像叙事及其艺术特色 |
曾昕
|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7
|
康熙《耕织图·碌碡》考辨 |
闵宗殿
|
《古今农业》
|
1993 |
6
|
|
8
|
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汇考 |
阮荣春
|
《艺苑(美术版)》
|
1989 |
13
|
|
9
|
《汉宫春晓图》与《桐荫仕女图》之比较 |
王君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4 |
1
|
|
10
|
诗中画意——《桐荫仕女图》屏的图文关系浅析 |
孟方
|
《书画世界》
|
2022 |
1
|
|
11
|
自古以来的“第一件大事”——读康熙皇帝《耕织图》题画诗后 |
孙瑜
|
《艺苑(美术版)》
|
1993 |
0 |
|
12
|
《御制耕织图》 |
弘
|
《美术大观》
|
1994 |
0 |
|
13
|
明末清初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
关宏臣
|
《美术大观》
|
2008 |
0 |
|
14
|
设色张得天肖像轴 |
焦秉贞
蒋廷锡
|
《中国书画》
|
2017 |
0 |
|
15
|
从现代中国水墨绘画改良的两位关键人物论透视学在晚明的输入 |
吴超然
|
《中国书画》
|
2004 |
0 |
|
16
|
《视学》——我国最早的透视学著作 |
刘汝醴
|
《南艺学报》
|
1979 |
4
|
|
17
|
读书随笔 |
刘汝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7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