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优选——以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仁春 王燕 +2 位作者 程斯洁 刘帅 程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32,共8页
国内外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众多,但各种计算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用性及计算精度的优劣.因此,探讨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最终确定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的区域性经验计算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 国内外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众多,但各种计算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用性及计算精度的优劣.因此,探讨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最终确定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的区域性经验计算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利用改进的△lgR技术、体积密度法、自然伽马能谱法、多元拟合法、体积模型法等分别建立了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对模型进行对比优选,最终确立了体积密度法为区域性经验计算模型.实践证明:改进的△lgR技术和自然伽马能谱法计算精度相对较差;多元拟合法和体积密度法的计算成果均能满足精度要求,但体积密度法方法更为简单且适用范围更广.为进一步验证经验模型的普适性,应用该方法对焦石坝页岩气田重点井的总有机碳含量开展测井精细解释评价,并利用岩心实测资料进行精度分析,其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符合率介于90.5%~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气田 页岩储集层 有机碳含量 测井资料 体积密度法 ΔlgR技术 自然伽马能谱 多元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不同赋存状态气体含气量定量预测——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金洲 沈骋 +1 位作者 任岚 谭秀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3,共7页
国内外学者已总结出多个页岩气含量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基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焦石坝页岩气田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储层4口取心井的岩心描述及室内分析成果,结合... 国内外学者已总结出多个页岩气含量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基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焦石坝页岩气田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储层4口取心井的岩心描述及室内分析成果,结合连续的地球物理动态数据,充分考虑页岩储层在纵、横向上的非均质性,在兰格缪尔(Langmuir)模型中加入硅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组分,在体积模型中加入有机质影响因子,动态修正了以兰格缪尔模型和体积模型为基础的吸附气量和游离气量外推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①修正后的模型对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焦石坝页岩气田单井天然气赋存状态关键参数的预测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相关性好,其计算所得的游离气量、吸附气量和总含气量均与储层的实际含气特性相吻合;②该预测方法更适用于陆相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的海相页岩储层含气量的计算。结论认为,修正后的模型对焦石坝气田页岩储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量的预测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气 吸附气 兰格缪尔模型 体积模型 总含气量 焦石坝页岩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法的页岩气单井最终可采量评估——以焦石坝页岩气田加密井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魏绍蕾 黄学斌 +2 位作者 李军 苏映宏 潘立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8,共8页
页岩储层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地质特征和“工厂化”作业的工程特性,使得同一区域内页岩气单井最终可采量(Estimated Ultimate Reserve,EUR)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是概率法计算EUR的基础。常规确定性方法只能给出一个储量值,概率法能够计... 页岩储层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地质特征和“工厂化”作业的工程特性,使得同一区域内页岩气单井最终可采量(Estimated Ultimate Reserve,EUR)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是概率法计算EUR的基础。常规确定性方法只能给出一个储量值,概率法能够计算储量的概率分布。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一期工程采用600 m井距开发,井间动用程度不高;为了提高气藏采收率,开展了焦石坝加密井网调整。采用概率法对加密调整方案的最终可采量进行计算,通过对焦石坝一期产建区页岩气井的地质、工程及试气情况的分析,筛选合适的类比井组,建立类比井组的EUR概率分布;借助蒙特卡洛算法,生成加密井网内页岩气平均单井EUR的概率分布,确定不同概率下的储量大小;借鉴类比井组动态储量评估参数,确定了加密井网内不同水平段长度页岩气井的典型井曲线。采用概率法实现了焦石坝气田加密井网内生产动态和最终可采量的预测,可为下一步开发方案部署和投资安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概率法 最终可采量 焦石坝页岩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声波反演技术在优质泥页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尹正武 陈超 彭嫦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37,共5页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沉积了一套较厚的海相暗色泥页岩,由于其含气的优质泥页岩储层速度、密度变化小,波阻抗响应特征不明显,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优质泥页岩的定量预测存在困难。为此,提出了利用拟声波反演进...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沉积了一套较厚的海相暗色泥页岩,由于其含气的优质泥页岩储层速度、密度变化小,波阻抗响应特征不明显,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优质泥页岩的定量预测存在困难。为此,提出了利用拟声波反演进行优质泥页岩定量预测的技术,即基于优质泥页岩具有高TOC值的这一特征,首先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提取声波测井曲线中的低频信息,再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将TOC曲线与原始声波曲线重构成拟声波曲线,结合该区地震数据和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实现了优质泥页岩的定量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区龙马溪组下部的优质泥页岩整体发育,主体部位优质泥页岩厚度大于35m,由东北向西南优质泥页岩厚度增加。拟声波反演预测结果与后续实钻结果基本一致,预测误差小于1m,同时龙马溪组优质泥页岩的纵横向展布特征也得到了有效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优质泥页岩 储集层 TOC 信息融合 拟声波 波阻抗反演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探讨——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大型页岩气田勘探实践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祖庆 杨鸿飞 +4 位作者 王静波 郑天发 敬朋贵 李苏光 陈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0,共12页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成藏模式与北美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储层厚度普遍较薄且保存条件复杂,常规的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以精细刻画泥页岩层的构造特征并准确反映优质泥页岩的分布规律,因而影响了页岩气水平井井位部署的成功率...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成藏模式与北美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储层厚度普遍较薄且保存条件复杂,常规的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以精细刻画泥页岩层的构造特征并准确反映优质泥页岩的分布规律,因而影响了页岩气水平井井位部署的成功率。要想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区获得页岩气商业产能,就必须实施面向岩性勘探的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准确描述页岩气"甜点"的分布情况。因此,针对四川盆地东南部涪陵焦石坝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应该具备宽方位、小道距、高覆盖、纵横向覆盖均匀、适中排列的特点,以满足页岩气勘探对构造解释、岩性解释以及裂缝预测的需要。基于该思路,2013年在该区实施的首个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对焦石坝大型页岩气田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四川盆地海相优质泥页岩从志留系到寒武系呈多层系发育的特点,可以实施页岩气立体勘探的策略,充分挖掘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浅、中、深地层的油气信息,全面扩大勘探成果,以平衡页岩气勘探开发高昂的上游成本,持续推动该区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部 海相 焦石坝大型页岩气田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立体勘探 “甜点”预测 油气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工程甜点评价方法——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廖东良 路保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0,共8页
页岩气工程甜点的定量评价对于评判页岩气的开发难易程度及开发成本高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寻求一种高精度的页岩气工程甜点定量评价方法,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定性分析了脆性指数、应力差... 页岩气工程甜点的定量评价对于评判页岩气的开发难易程度及开发成本高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寻求一种高精度的页岩气工程甜点定量评价方法,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定性分析了脆性指数、应力差异系数、泥质含量和破裂压力等工程甜点参数对压裂加砂量及加液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主要工程甜点参数和表征页岩气工程甜点的目标评价参数;然后,采用单一参数评价、雷达面积模型和独立性权重系数模型等3种方法来评价页岩气工程甜点,并对比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泥质含量、脆性指数、钙质含量和应力差异系数等4个参数为主要的工程甜点参数;(2)采用携砂比来表征页岩气工程甜点可以有效回避用加砂量和加液量来表征时所存在的多目标评价问题;(3)独立性权重系数模型评价工程甜点精度最高,其次是雷达面积模型,单一参数评价的精度较低。现场3口压裂井的应用效果也表明,利用独立性权重系数模型定量评价页岩气工程甜点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可靠。结论认为,宜采用独立性权重系数模型对页岩气工程甜点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工程甜点 携砂比 脆性指数 地应力差异系数 破裂压力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焦石坝三维工区高精度速度建场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忠平 李以严 +2 位作者 周从业 龙小军 袁一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6-361,418,共7页
页岩气层构造形态描述精度直接关系到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时间域地震资料描述深度域地下构造形态,关键是在工区建立高精度平均速度场。针对涪陵焦石坝三维工区地表及地下地震地质特点,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表层模型的叠加... 页岩气层构造形态描述精度直接关系到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时间域地震资料描述深度域地下构造形态,关键是在工区建立高精度平均速度场。针对涪陵焦石坝三维工区地表及地下地震地质特点,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表层模型的叠加速度CMP浮动基准面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模型迭代层速度计算、基于层位约束的两步法层速度误差趋势面构建、平均速度场随钻实时更新等方法,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山地起伏地表的高精度三维速度建场技术。该套技术应用于焦石坝页岩气产建区,提高了变速成图精度、水平井井轨迹设计准确率、优质页岩气层钻遇率以及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 叠加速度 均方根速度 平均速度场 CMP基准面 模型迭代 误差趋势面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270
8
作者 王志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海相页岩气分布领域广,资源丰富,但与北美相比,具有页岩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由于经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具有保存条件和埋深差异大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点和特殊性,提出了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为核心的页岩气&qu... 中国海相页岩气分布领域广,资源丰富,但与北美相比,具有页岩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由于经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具有保存条件和埋深差异大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点和特殊性,提出了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为核心的页岩气"三元富集"理论。以此为指导,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页岩气勘探向四川盆地及其近缘聚焦,确定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是首选的页岩气勘探突破领域。建立了海相页岩气区带和目标评价方法,优选涪陵焦石坝构造为页岩气突破目标,2012年部署钻探焦页1井,一举发现了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焦石坝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田。同时,借鉴、集成和研发关键技术,形成了中、浅层海相页岩气钻井技术和大井段分段压裂的海相页岩储层改造技术。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指导下,通过精细高效的组织管理实现焦石坝大型页岩气田的快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富集 勘探开发一体化 海相地层 页岩气 志留系 焦石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被引量:389
9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6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王淑芳 管全中 张晨晨 王红岩 刘洪林 拜文华 梁峰 吝文 赵群 刘德勋 杨智 梁萍萍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 基于近年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页岩储集层表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落实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笔石带发育序列时空对比依据,提出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高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要沉积模式,确定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持续发育的大型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黑色页岩发育,优质页岩厚20~80 m、TOC值为2.0%~8.4%。对比分析焦石坝、长宁、威远3大页岩气田,指出规模储集层主要受富生物硅质与钙质页岩、适中热演化程度、高基质孔隙与丰富的裂缝控制。五峰组—龙马溪组总孔隙度为3.0%~8.4%、渗透率为0.000 2×10-3~0.500 0×10-3μm2,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稳定,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筇竹寺组受有机质炭化、黏土矿物结晶度高和生物碎屑粒内孔后期充填等因素影响,物性普遍较差,总孔隙度为1.5%~2.9%、渗透率为0.001′10-3~0.010′10-3μm2。明确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孔缝发育程度、构造保存等"四大因素"控制,且特殊性在于高演化(Ro值:2.0%~3.5%)、超高压(压力系数:1.3~2.1),从而建立了"构造型甜点"和"连续型甜点区"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模式 储集层表征 “甜点区” 焦石坝页岩气田 长宁页岩气田 威远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SRV的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簇间距优化设计 被引量:35
10
作者 任岚 林然 +1 位作者 赵金洲 吴雷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9,共11页
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气藏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目前的簇间距优... 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气藏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目前的簇间距优化设计主要基于静态模式下进行且以储层潜在改造区为目标,没有发展与实际压裂过程相吻合并以动态储层改造体积(SRV)为目标的簇间距设计方法。为此,考虑裂缝扩展、压裂液滤失和应力干扰相互耦合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分簇裂缝扩展下的动态SRV计算模型,以最优SRV为体积压裂设计的目标,对簇间距进行优化设计。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焦石坝页岩气田开展了簇间距优化实例应用,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影响最优簇间距的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并针对该气田南、北不同区块不同地质特征,分别绘制了最优簇间距设计参考图版。结论认为,所建立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方法对改善目前分簇射孔的盲目性、指导页岩气藏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分段压裂 簇间距 储集层 改造体积 数学模型 最优化方法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钻进中的储层“甜点”评价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0,共7页
随钻自然伽马探测手段在四川盆地涪陵国家级页岩气产能示范区水平井导向实践中暴露出储层特征显示不明确、"甜点"层钻遇率低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该区页岩标志层、"甜点"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特征,建立其与已测... 随钻自然伽马探测手段在四川盆地涪陵国家级页岩气产能示范区水平井导向实践中暴露出储层特征显示不明确、"甜点"层钻遇率低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该区页岩标志层、"甜点"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特征,建立其与已测量的自然伽马值的对应关系,总结得出了该区页岩储层"甜点"判别方法,以此作为LWD随钻地质导向轨迹实时控制的依据。焦页14-3HF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实钻水平段1 540 m,"甜点"钻遇率和储层钻遇率均为100%,优质"甜点"钻遇率达93.6%,单井完井测试平均无阻流量达到103.24×10~4 m^3/d,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论认为,该储层"甜点"层判别和识别技术能够更好地指示钻头在"甜点"层中钻进,有利于全面发挥地质导向技术在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中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页岩气 储集层 “甜点”评价 水平井 地质导向 L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页岩气层含气饱和度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晋言 李淑荣 +2 位作者 王利滨 陈芳 耿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1,共8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焦石坝页岩气田的产层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其底部一般发育厚度20 m左右、有机质含量和含气丰度均高的优质页岩气层,但是该层段却不具有最高的电阻率数值,较低的电阻率往往会导致利用电法测井信息的Arc...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焦石坝页岩气田的产层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其底部一般发育厚度20 m左右、有机质含量和含气丰度均高的优质页岩气层,但是该层段却不具有最高的电阻率数值,较低的电阻率往往会导致利用电法测井信息的Archie等公式计算获得的含气饱和度远远低于实验分析值。为提高页岩气层关键参数的计算精度,开展了寻求利用非电法测井信息计算含气饱和度的方法研究。在深入分析该区页岩气层低阻成因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电法测井求取含气饱和度的局限性,阐述了利用中子—密度孔隙度重叠计算含气饱和度的可行性。根据页岩气层中子、密度等孔隙度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岩心实验刻度,利用密度测井值、密度孔隙度、密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差值,以及通过优化最佳叠合系数的双孔隙度重叠等多种方法建立了页岩气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该新方法有效避开了电法测井中的低阻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优质页岩气层段含气饱和度计算数值偏低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区页岩气储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含气饱和度 低电阻率 非电法 体积密度 补偿中子 重叠法 储量计算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