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焦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运勇
唐小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从煤质、煤岩、煤灰成分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焦炭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 ,中等煤化程度的单种煤和中等黏结性的配煤其热性质最佳 ,配煤炼得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一定的加和关系 ,不同的煤灰成分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关键词
焦炭强度
煤灰
反应性
反应后
强度
煤质
煤岩
配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
被引量:
9
2
作者
魏江红
周敏
+3 位作者
韦小梅
贺国章
宋利强
雷佳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简述了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灰分和硫分为影响因素,以某焦化厂原料煤和相应焦炭质量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焦炭机械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依据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性、灰分和...
简述了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灰分和硫分为影响因素,以某焦化厂原料煤和相应焦炭质量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焦炭机械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依据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性、灰分和硫分4个质量指标,预测焦炭质量,满足生产过程对质量指标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强度
焦炭
质量
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配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高志芳
单晓云
+1 位作者
朱书全
李洪波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挥发分和粘结指数,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焦炭的强度。模型采用开滦集团单种煤及其配合的混煤和相应焦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混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保证焦炭的质量,检...
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挥发分和粘结指数,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焦炭的强度。模型采用开滦集团单种煤及其配合的混煤和相应焦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混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保证焦炭的质量,检验配煤的合理性,以达到合理指导配煤炼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回归
焦炭强度
挥发分
粘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炭强度预测回归分析及其SPSS的实现
被引量:
4
4
作者
么秋香
杜美利
郎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7,86,共5页
本文以研究配合煤的性质与焦炭机械强度(M25,M10)、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目的,依据37组小焦炉炼焦实验,选取配合煤的主要煤质参数: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惰性组分含量I等因素为自...
本文以研究配合煤的性质与焦炭机械强度(M25,M10)、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目的,依据37组小焦炉炼焦实验,选取配合煤的主要煤质参数: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惰性组分含量I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焦炭的强度预测模型。该方法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快速准确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逐步回归
SPSS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翠萍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6-188,共3页
文章依据测定的煤镜质组反射率和对应的焦炭强度数据,分析了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和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探求了反射率分布图的范围与形状与焦炭强度M25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复杂,但总的来说,反射率分布图的...
文章依据测定的煤镜质组反射率和对应的焦炭强度数据,分析了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和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探求了反射率分布图的范围与形状与焦炭强度M25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复杂,但总的来说,反射率分布图的范围与形状与焦炭强度M25还是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镜质组反射率
焦炭强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入活性催化添加剂提高焦炭强度试验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庆华
张双龙
武青文
《煤质技术》
2007年第6期19-20,共2页
通过在40 kg试验焦炉的配合煤中加入沥青,特别是加入微量硼化物、稀土添加剂等活性催化剂的试验,初步证实加入活性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焦炭强度。
关键词
煤沥青
硼化物
稀土添加剂
焦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炭强度的预测和控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进兴
《山西焦煤科技》
2002年第S1期33-34,36,共3页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研究原料煤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并运用于焦炭生产中 ,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 ,从而优化配煤方案 。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预测与控制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煤煤质与焦炭强度相关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8
作者
丛鑫
王宇
《选煤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28-33,共6页
为了讨论配煤煤质和焦炭强度间的统计学关联性,选取配煤的煤质指标:灰分(A_(d))、挥发分(V_(daf))、全硫(S_(1,d))、黏结指数(G)等为自变量,以焦炭的强度指标:抗碎强度(M_(40))、耐磨强度(M_(10))、反应性指数(CRI)以及反应后强度(CSR)...
为了讨论配煤煤质和焦炭强度间的统计学关联性,选取配煤的煤质指标:灰分(A_(d))、挥发分(V_(daf))、全硫(S_(1,d))、黏结指数(G)等为自变量,以焦炭的强度指标:抗碎强度(M_(40))、耐磨强度(M_(10))、反应性指数(CRI)以及反应后强度(CSR)为因变量,采用SPSS软件对配煤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相关性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完成了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迅速且较为精确,适于焦炭质量预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预测模型
SPSS软件
煤质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朱汝斌
曹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粒度
焦炭
质量
炼焦煤
焦炭强度
焦炭
块度
捣固炼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焦时间对焦炭热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冯文平
《煤质技术》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依据入炉煤的理化指标、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等煤岩分析结果所制定的试验入炉煤配煤方案进行相应的工业实验,根据试验炉的装煤高度、实际结焦时间、试验期间焦炉横排温度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结焦时间下焦炭热强度波动规律的分析,探讨同一...
依据入炉煤的理化指标、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等煤岩分析结果所制定的试验入炉煤配煤方案进行相应的工业实验,根据试验炉的装煤高度、实际结焦时间、试验期间焦炉横排温度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结焦时间下焦炭热强度波动规律的分析,探讨同一配比入炉煤焦炭热性能指标随结焦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范围,优化不同炼焦条件下的配比方案以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表明:在焦炉热工操作和配煤方案稳定的基础上,焦炭热强度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存在规律性变化,适当延长结焦时间可明显改善焦炭的热性质,可考虑通过延长结焦时间、适当降低入炉煤工艺指标以降低配煤成本;即对于改善焦炭的热性质,30h^32h为较理想的结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热
强度
结焦时间
配煤方案
入炉煤
焦炉横排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炼焦煤热塑性在焦炭热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姜卫民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68-74,共7页
焦炭热强度是焦钢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炭性质指标之一,对影响热强度的关键参数即炼焦煤热塑性进行分析,对于认识和评价炼焦煤及焦炭质量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及其成焦机理的理论依据,归纳影响...
焦炭热强度是焦钢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炭性质指标之一,对影响热强度的关键参数即炼焦煤热塑性进行分析,对于认识和评价炼焦煤及焦炭质量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及其成焦机理的理论依据,归纳影响焦炭热强度的主要四类参数,指出炼焦煤热塑性的选择及其表达是焦炭质量预测的关键和难点,并通过2种煤的热塑性指标比较,探讨不同热塑性指标在表达胶质体数量和性质及其关联最终结焦能力方面的异同与优劣,同时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炼焦煤热塑性指标整合表达的研究进展。由探讨可知:国内外建立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所选取的参数均可归纳为煤阶、煤岩组分、热塑性、煤灰成分四大类;炼焦煤热塑性是焦炭质量预测的关键参数,同时该关键参数的准确表达也是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建立的难点;炼焦煤热塑性指标要能够准确表达和区分胶质体的数量和性质,从而准确关联炼焦煤最终的结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热塑性
焦炭
热
强度
焦炭
质量
胶质体数量
预测模型
煤岩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煤炼焦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影响因素研究探讨
被引量:
3
12
作者
仇欢欢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12期14-17,共4页
为研究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相关煤质因素,对山西地区50个炼焦煤煤样进行了单种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挥发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等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
为研究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相关煤质因素,对山西地区50个炼焦煤煤样进行了单种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挥发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等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这类反映炼焦煤煤化程度的指标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较大,并具有一定的规律;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关系没有明显规律;另外,在判断炼焦煤炼焦后的焦炭热强度时,除了通常考虑的常规煤质指标外,还应该结合煤的混煤情况、碱金属含量、成因因素(包括煤岩组成、成煤经历等)、元素组成(比如氧元素的含量)等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
常规煤质指标
焦炭
反应性及反应后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捣固炼焦配合煤工艺参数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飞
段福彬
张昀朋
《煤质技术》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通过探究捣固炼焦配合煤的工艺参数与焦炭冷强度的关系以优化捣固炼焦工艺条件,在保证焦炭热强度稳定的同时可确定提高焦炭冶金焦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为改善配煤工艺条件提供指导。结合现场实验用配合煤的煤质特性参数及其配比,设计炼焦...
通过探究捣固炼焦配合煤的工艺参数与焦炭冷强度的关系以优化捣固炼焦工艺条件,在保证焦炭热强度稳定的同时可确定提高焦炭冶金焦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为改善配煤工艺条件提供指导。结合现场实验用配合煤的煤质特性参数及其配比,设计炼焦试验条件与方法的研究方案,重点针对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工艺参数对块焦率、块焦强度、显微强度等焦炭冷强度的影响进行相应研究。由研究可知:建龙西钢配合煤随水分的增大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基本不变,而焦炭的块焦率先升高后下降,当水分在13%时其块焦率达到最大;随着细度的增高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焦炭的块焦率呈下降趋势,细度大于90%时的块焦率下降明显。随着配合煤堆密度的增加,其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增大,焦炭的块焦率增大明显。为提高焦炭冷强度,在配合煤配比不变并综合考虑焦炭冷强度指标变化趋势的前提下,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应分别控制在约13%、90%、1.0 t/m^(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冷
强度
炼焦配合煤
工艺参数
块焦率
块焦
强度
显微
强度
堆密度
黏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14
14
作者
谢海深
刘永新
+1 位作者
吕庆
孟军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7,共5页
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作用愈加重要,钢铁企业迫切要求提高焦炭质量,为此需建立一组准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炼焦生产.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小焦炉实验数据进行...
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作用愈加重要,钢铁企业迫切要求提高焦炭质量,为此需建立一组准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炼焦生产.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小焦炉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回归,通过线性加修正的方法建立炼焦配煤数学模型,得到了焦炭灰分、硫分、机械强度(M40,M10)和热性质(CRI,CSR)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际生产进行了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均在6%以下,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焦化厂快速准确得到配煤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焦炭强度
焦炭
热性质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樊锦文
杜美利
刘雷
《中国煤炭》
2019年第2期79-83,107,共6页
以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和焦煤配入量改变配煤煤质,并采用40kg级铁箱焦炉试验研究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利用IMB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配煤煤质参数与焦...
以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和焦煤配入量改变配煤煤质,并采用40kg级铁箱焦炉试验研究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利用IMB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配煤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配煤煤质参数之间进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黄陵1/2中黏煤部分替代朝川1/3焦煤和焦煤进行配煤炼焦,其焦炭强度符合三级及以上国家标准要求;除壳质组含量外,其它大部分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均呈较强的相关性;影响焦炭强度的配煤煤质参数之间可分为煤的变质程度单位因子、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单位因子,且此二因子同解释累计值高达98.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煤质
焦炭强度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焦炭热性质非线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
12
16
作者
张进春
吴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6-1412,共7页
针对基于煤质指标预测焦炭热性质建模过程中易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出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进行预测的建模思路。考虑到煤质指标与焦炭热性质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煤质指标的一次效应、二次效...
针对基于煤质指标预测焦炭热性质建模过程中易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出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进行预测的建模思路。考虑到煤质指标与焦炭热性质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煤质指标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及交互效应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焦炭热性质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拟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预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是有效可行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比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焦炭
反应性指数:
焦炭
反应后
强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非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料煤性质对焦炭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张文成
张小勇
郑明东
《中国煤炭》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为了探讨单种炼焦煤指标对炼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27个单种煤的小焦炉试验,用来分析焦炭的冷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和粘结性能是炼制优质焦炭的基础,挥发分在20%~26%且粘结指数在82~88或基氏流动度在2.0~3.0的范围内得到的单...
为了探讨单种炼焦煤指标对炼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27个单种煤的小焦炉试验,用来分析焦炭的冷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和粘结性能是炼制优质焦炭的基础,挥发分在20%~26%且粘结指数在82~88或基氏流动度在2.0~3.0的范围内得到的单种焦炭的CSR较高;单种煤的催化指数降低和单种煤的微强粘比增加使得单种焦炭CSR增加;除了粘结性指标和变质程度指标以外,另外考虑催化指数和微强粘比。选取以上4类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以采用WQN、R、LGMF和MCI这4个指标的预测模型最佳,相关系数达到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种煤
炼焦
焦炭
焦炭
反应后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树塔矿区长焰煤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史晓亮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75-79,共5页
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作为低变质烟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低灰的性质,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部分焦化厂将其配入炼焦煤中以达到降硫、降灰、降成本、增大焦饼收缩的作用。采用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和吕梁黄家沟主焦煤,将长焰煤以10%、20%...
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作为低变质烟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低灰的性质,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部分焦化厂将其配入炼焦煤中以达到降硫、降灰、降成本、增大焦饼收缩的作用。采用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和吕梁黄家沟主焦煤,将长焰煤以10%、20%、30%分别配入主焦煤中进行100 kg小焦炉试验,对单煤及配合煤进行工业分析、黏结性指标分析、灰成分分析,对所炼焦炭进行工业分析、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和机械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长焰煤在主焦煤中配入量的逐步增加,配合煤的硫分、灰分、黏结指数、Y值、灰成分中酸性物质含量等逐步降低,焦炭强度、成焦率逐步下降,结焦性变差。千树塔长焰煤的最大配入量应低于20%,以基本保证焦炭的成焦率和反应后强度要求并有效降低配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长焰煤
配煤炼焦
焦炭强度
成焦率
配入量
结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焦炭质量 服务钢铁企业
19
作者
张长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第19期150-151,共2页
焦炭在高炉炼铁工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炼铁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炼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焦炭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文章介绍了焦炭质量对高炉的影响以及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焦炭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焦炭的销售量。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质量
焦炭强度
焦炭
粒度
焦炭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冶金焦炭挥发分等不合格
20
《大众标准化》
2015年第7期58-59,共2页
抽查范围:山西省企业生产的140个批次的冶金焦炭。抽查结果:合格137个批次,不合格3个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1%。主要问题:挥发分、反应后强度、机械强度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挥发分不合格。挥发分是焦炭成熟度的标志,挥发...
抽查范围:山西省企业生产的140个批次的冶金焦炭。抽查结果:合格137个批次,不合格3个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1%。主要问题:挥发分、反应后强度、机械强度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挥发分不合格。挥发分是焦炭成熟度的标志,挥发分含量高的焦炭,固定碳含量低,使焦炭强度降低。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采、制、化投入不足,工艺设备落后,检验能力弱。有的企业没有实验室或有实验室却没有检验能力;有的企业不是靠管理出效益,而是盲目追求利润,因陋就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有的为降低成本,对煤炭原料把关不严;还有的企业因市场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格项目
焦炭强度
挥发分含量
检验能力
抽查范围
反应后
强度
合格产品
小型企业
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运勇
唐小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首都钢铁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文摘
从煤质、煤岩、煤灰成分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焦炭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 ,中等煤化程度的单种煤和中等黏结性的配煤其热性质最佳 ,配煤炼得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一定的加和关系 ,不同的煤灰成分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关键词
焦炭强度
煤灰
反应性
反应后
强度
煤质
煤岩
配煤
分类号
TQ520.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TQ523.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
被引量:
9
2
作者
魏江红
周敏
韦小梅
贺国章
宋利强
雷佳莉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文摘
简述了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灰分和硫分为影响因素,以某焦化厂原料煤和相应焦炭质量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焦炭机械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依据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性、灰分和硫分4个质量指标,预测焦炭质量,满足生产过程对质量指标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
焦炭强度
焦炭
质量
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配煤质量
Keywords
coke strength
coke quality
linear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blending coal quality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高志芳
单晓云
朱书全
李洪波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河北理工大学
出处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04212205)
河北理工大学科学基金项目
文摘
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挥发分和粘结指数,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焦炭的强度。模型采用开滦集团单种煤及其配合的混煤和相应焦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混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保证焦炭的质量,检验配煤的合理性,以达到合理指导配煤炼焦的目的。
关键词
线性回归
焦炭强度
挥发分
粘结指数
Keywords
linear regression
coke intensity
volatile matter
binding index
分类号
O212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TQ52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炭强度预测回归分析及其SPSS的实现
被引量:
4
4
作者
么秋香
杜美利
郎群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7,8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42)
文摘
本文以研究配合煤的性质与焦炭机械强度(M25,M10)、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目的,依据37组小焦炉炼焦实验,选取配合煤的主要煤质参数: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惰性组分含量I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焦炭的强度预测模型。该方法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快速准确且简单易行。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逐步回归
SPSS
预测模型
Keywords
coke strength
stepwise regression
SPSS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Q520.6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翠萍
机构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煤炭化工系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6-188,共3页
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1041033-04)
文摘
文章依据测定的煤镜质组反射率和对应的焦炭强度数据,分析了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和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探求了反射率分布图的范围与形状与焦炭强度M25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复杂,但总的来说,反射率分布图的范围与形状与焦炭强度M25还是有明显的规律性。
关键词
煤镜质组反射率
焦炭强度
研究
Keywords
coal vitrinite reflectance
coke strength
research
分类号
TQ520.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入活性催化添加剂提高焦炭强度试验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庆华
张双龙
武青文
机构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陉矿务局
出处
《煤质技术》
2007年第6期19-20,共2页
文摘
通过在40 kg试验焦炉的配合煤中加入沥青,特别是加入微量硼化物、稀土添加剂等活性催化剂的试验,初步证实加入活性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焦炭强度。
关键词
煤沥青
硼化物
稀土添加剂
焦炭强度
Keywords
coal pitch
boride
rare-earth additive
coke strength
分类号
TQ520.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炭强度的预测和控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进兴
机构
山西焦煤集团煤气化公司
出处
《山西焦煤科技》
2002年第S1期33-34,36,共3页
文摘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研究原料煤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并运用于焦炭生产中 ,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 ,从而优化配煤方案 。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预测与控制
回归分析
分类号
TQ52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煤煤质与焦炭强度相关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8
作者
丛鑫
王宇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选煤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803800)。
文摘
为了讨论配煤煤质和焦炭强度间的统计学关联性,选取配煤的煤质指标:灰分(A_(d))、挥发分(V_(daf))、全硫(S_(1,d))、黏结指数(G)等为自变量,以焦炭的强度指标:抗碎强度(M_(40))、耐磨强度(M_(10))、反应性指数(CRI)以及反应后强度(CSR)为因变量,采用SPSS软件对配煤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相关性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完成了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迅速且较为精确,适于焦炭质量预测和控制。
关键词
焦炭强度
预测模型
SPSS软件
煤质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Keywords
coke strength
prediction model
SPSS
coal quality parameter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F407.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朱汝斌
曹强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蒙西公司质计中心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金
煤科院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1CX-Ι-01)。
文摘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无烟煤
粒度
焦炭
质量
炼焦煤
焦炭强度
焦炭
块度
捣固炼焦
Keywords
anthracite
particle size
coke quality
coking coal
coke strength
coke lumpiness
tamping coking
分类号
TQ520.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焦时间对焦炭热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冯文平
机构
孝义市鹏飞实业有限公司
出处
《煤质技术》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文摘
依据入炉煤的理化指标、镜质体反射率分布等煤岩分析结果所制定的试验入炉煤配煤方案进行相应的工业实验,根据试验炉的装煤高度、实际结焦时间、试验期间焦炉横排温度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结焦时间下焦炭热强度波动规律的分析,探讨同一配比入炉煤焦炭热性能指标随结焦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范围,优化不同炼焦条件下的配比方案以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表明:在焦炉热工操作和配煤方案稳定的基础上,焦炭热强度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存在规律性变化,适当延长结焦时间可明显改善焦炭的热性质,可考虑通过延长结焦时间、适当降低入炉煤工艺指标以降低配煤成本;即对于改善焦炭的热性质,30h^32h为较理想的结焦时间。
关键词
焦炭
热
强度
结焦时间
配煤方案
入炉煤
焦炉横排温度
Keywords
coke thermal strength
coking time
coal blending scheme
coal as fired
coke oven horizontal temperature
分类号
TQ5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炼焦煤热塑性在焦炭热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姜卫民
机构
汾渭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68-74,共7页
文摘
焦炭热强度是焦钢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炭性质指标之一,对影响热强度的关键参数即炼焦煤热塑性进行分析,对于认识和评价炼焦煤及焦炭质量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及其成焦机理的理论依据,归纳影响焦炭热强度的主要四类参数,指出炼焦煤热塑性的选择及其表达是焦炭质量预测的关键和难点,并通过2种煤的热塑性指标比较,探讨不同热塑性指标在表达胶质体数量和性质及其关联最终结焦能力方面的异同与优劣,同时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炼焦煤热塑性指标整合表达的研究进展。由探讨可知:国内外建立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所选取的参数均可归纳为煤阶、煤岩组分、热塑性、煤灰成分四大类;炼焦煤热塑性是焦炭质量预测的关键参数,同时该关键参数的准确表达也是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建立的难点;炼焦煤热塑性指标要能够准确表达和区分胶质体的数量和性质,从而准确关联炼焦煤最终的结焦能力。
关键词
炼焦煤
热塑性
焦炭
热
强度
焦炭
质量
胶质体数量
预测模型
煤岩组分
Keywords
coking coal
thermoplasticity
coke thermal strength
coke quality
number of glial bodies
prediction model
coal petrographic composition
分类号
TQ520.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煤炼焦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影响因素研究探讨
被引量:
3
12
作者
仇欢欢
机构
山西焦煤集团煤焦销售有限公司
出处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12期14-17,共4页
文摘
为研究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相关煤质因素,对山西地区50个炼焦煤煤样进行了单种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挥发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等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这类反映炼焦煤煤化程度的指标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较大,并具有一定的规律;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关系没有明显规律;另外,在判断炼焦煤炼焦后的焦炭热强度时,除了通常考虑的常规煤质指标外,还应该结合煤的混煤情况、碱金属含量、成因因素(包括煤岩组成、成煤经历等)、元素组成(比如氧元素的含量)等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
炼焦煤
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
常规煤质指标
焦炭
反应性及反应后
强度
Keywords
Coking coal
40 kg small coke oven coking experiment
Conventional coal quality index
Coke reactivity and strength after reaction
分类号
TQ520.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捣固炼焦配合煤工艺参数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飞
段福彬
张昀朋
机构
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质技术》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基金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Ⅱ类基金资助项目(2022CX-Ⅱ-01)。
文摘
通过探究捣固炼焦配合煤的工艺参数与焦炭冷强度的关系以优化捣固炼焦工艺条件,在保证焦炭热强度稳定的同时可确定提高焦炭冶金焦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为改善配煤工艺条件提供指导。结合现场实验用配合煤的煤质特性参数及其配比,设计炼焦试验条件与方法的研究方案,重点针对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工艺参数对块焦率、块焦强度、显微强度等焦炭冷强度的影响进行相应研究。由研究可知:建龙西钢配合煤随水分的增大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基本不变,而焦炭的块焦率先升高后下降,当水分在13%时其块焦率达到最大;随着细度的增高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焦炭的块焦率呈下降趋势,细度大于90%时的块焦率下降明显。随着配合煤堆密度的增加,其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增大,焦炭的块焦率增大明显。为提高焦炭冷强度,在配合煤配比不变并综合考虑焦炭冷强度指标变化趋势的前提下,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应分别控制在约13%、90%、1.0 t/m^(3)为宜。
关键词
焦炭
冷
强度
炼焦配合煤
工艺参数
块焦率
块焦
强度
显微
强度
堆密度
黏结能力
Keywords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oke
coking blended coal
process parameters
block coke ratio
block coke strength
micro strength
bulk density
bonding ability
分类号
TQ520.6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14
14
作者
谢海深
刘永新
吕庆
孟军波
机构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50374036)
文摘
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作用愈加重要,钢铁企业迫切要求提高焦炭质量,为此需建立一组准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炼焦生产.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小焦炉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回归,通过线性加修正的方法建立炼焦配煤数学模型,得到了焦炭灰分、硫分、机械强度(M40,M10)和热性质(CRI,CSR)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际生产进行了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均在6%以下,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焦化厂快速准确得到配煤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焦炭强度
焦炭
热性质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Keywords
coke quality
coke strength
coke thermal property
stepwis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F531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樊锦文
杜美利
刘雷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
2019年第2期79-83,10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12)
文摘
以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黄陵1/2中黏煤、朝川1/3焦煤和焦煤配入量改变配煤煤质,并采用40kg级铁箱焦炉试验研究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利用IMB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配煤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配煤煤质参数之间进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黄陵1/2中黏煤部分替代朝川1/3焦煤和焦煤进行配煤炼焦,其焦炭强度符合三级及以上国家标准要求;除壳质组含量外,其它大部分煤质参数与焦炭强度均呈较强的相关性;影响焦炭强度的配煤煤质参数之间可分为煤的变质程度单位因子、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单位因子,且此二因子同解释累计值高达98.306%。
关键词
配煤煤质
焦炭强度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Keywords
coal blending coal quality
coke strength
correlation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焦炭热性质非线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
12
16
作者
张进春
吴超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6-14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4132)
文摘
针对基于煤质指标预测焦炭热性质建模过程中易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出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进行预测的建模思路。考虑到煤质指标与焦炭热性质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煤质指标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及交互效应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焦炭热性质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拟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预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是有效可行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比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
关键词
焦炭
焦炭
反应性指数:
焦炭
反应后
强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非线性预测
Keywords
coke
coke reactivity index (CRI)
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 (CSR)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nonlinear prediction
分类号
TK0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料煤性质对焦炭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张文成
张小勇
郑明东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学院
宝钢股份研究院梅钢技术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文摘
为了探讨单种炼焦煤指标对炼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27个单种煤的小焦炉试验,用来分析焦炭的冷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程度和粘结性能是炼制优质焦炭的基础,挥发分在20%~26%且粘结指数在82~88或基氏流动度在2.0~3.0的范围内得到的单种焦炭的CSR较高;单种煤的催化指数降低和单种煤的微强粘比增加使得单种焦炭CSR增加;除了粘结性指标和变质程度指标以外,另外考虑催化指数和微强粘比。选取以上4类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以采用WQN、R、LGMF和MCI这4个指标的预测模型最佳,相关系数达到71.0%。
关键词
单种煤
炼焦
焦炭
焦炭
反应后
强度
Keywords
single coal
coking
coke
CSR
分类号
TQ52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树塔矿区长焰煤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史晓亮
机构
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质检中心
出处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75-79,共5页
文摘
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作为低变质烟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低灰的性质,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部分焦化厂将其配入炼焦煤中以达到降硫、降灰、降成本、增大焦饼收缩的作用。采用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和吕梁黄家沟主焦煤,将长焰煤以10%、20%、30%分别配入主焦煤中进行100 kg小焦炉试验,对单煤及配合煤进行工业分析、黏结性指标分析、灰成分分析,对所炼焦炭进行工业分析、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和机械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长焰煤在主焦煤中配入量的逐步增加,配合煤的硫分、灰分、黏结指数、Y值、灰成分中酸性物质含量等逐步降低,焦炭强度、成焦率逐步下降,结焦性变差。千树塔长焰煤的最大配入量应低于20%,以基本保证焦炭的成焦率和反应后强度要求并有效降低配煤成本。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长焰煤
配煤炼焦
焦炭强度
成焦率
配入量
结焦性
Keywords
coke quality
long flame coal
coal blending coking
coke strength
coke forming rate
allocated amount
coke ability
分类号
TQ520.6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焦炭质量 服务钢铁企业
19
作者
张长印
机构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第19期150-151,共2页
文摘
焦炭在高炉炼铁工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炼铁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炼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焦炭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文章介绍了焦炭质量对高炉的影响以及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焦炭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焦炭的销售量。
关键词
焦炭
质量
质量
焦炭强度
焦炭
粒度
焦炭
化学组成
分类号
TF526.1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冶金焦炭挥发分等不合格
20
出处
《大众标准化》
2015年第7期58-59,共2页
文摘
抽查范围:山西省企业生产的140个批次的冶金焦炭。抽查结果:合格137个批次,不合格3个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1%。主要问题:挥发分、反应后强度、机械强度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挥发分不合格。挥发分是焦炭成熟度的标志,挥发分含量高的焦炭,固定碳含量低,使焦炭强度降低。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采、制、化投入不足,工艺设备落后,检验能力弱。有的企业没有实验室或有实验室却没有检验能力;有的企业不是靠管理出效益,而是盲目追求利润,因陋就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有的为降低成本,对煤炭原料把关不严;还有的企业因市场不好,
关键词
不合格项目
焦炭强度
挥发分含量
检验能力
抽查范围
反应后
强度
合格产品
小型企业
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日期
分类号
F27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焦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李运勇
唐小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
魏江红
周敏
韦小梅
贺国章
宋利强
雷佳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焦炭强度的研究
高志芳
单晓云
朱书全
李洪波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焦炭强度预测回归分析及其SPSS的实现
么秋香
杜美利
郎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焦炭强度关系的研究
王翠萍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加入活性催化添加剂提高焦炭强度试验
吴庆华
张双龙
武青文
《煤质技术》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焦炭强度的预测和控制
王进兴
《山西焦煤科技》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配煤煤质与焦炭强度相关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丛鑫
王宇
《选煤技术》
CAS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朱汝斌
曹强
《煤质技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结焦时间对焦炭热强度的影响研究
冯文平
《煤质技术》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炼焦煤热塑性在焦炭热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姜卫民
《煤质技术》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单煤炼焦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影响因素研究探讨
仇欢欢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捣固炼焦配合煤工艺参数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研究
王飞
段福彬
张昀朋
《煤质技术》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谢海深
刘永新
吕庆
孟军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配煤煤质对其捣固焦强度的影响研究
樊锦文
杜美利
刘雷
《中国煤炭》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焦炭热性质非线性预测模型
张进春
吴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原料煤性质对焦炭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张文成
张小勇
郑明东
《中国煤炭》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千树塔矿区长焰煤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史晓亮
《煤质技术》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提高焦炭质量 服务钢铁企业
张长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冶金焦炭挥发分等不合格
《大众标准化》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