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焦家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科技分析
- 1
-
-
作者
王强
王芬
谷娴子
郑昕雨
边荣伟
邓子旭
-
机构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上海博物馆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3-169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003022)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1CKGJ0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22JZDW004)联合资助。
-
文摘
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有大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玉器。该研究对其中85件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焦家玉器用材有透闪石、蛇纹石、绿松石、云母质玉、大理岩、滑石和硅孔雀石七种,各期材质组合相对一致,透闪石玉占比较小;所用透闪石玉为大理岩型,Sr含量特征与已知江苏溧阳梅岭玉不符,可能来自河北、辽东等地;所用蛇纹石玉可见大理岩型和超基性岩型两种,为多产地来源,且部分超基性岩型者与山东“泰山玉”特征相符,为就近取材;焦家遗址使用绿松石时间跨度较长,结合山东本土尚无绿松石矿发现及已有考古学研究结果,推测其原材料可能来自与秦岭东段的物质文化交流。综上,本研究弥补了大汶口文化玉器材质科学研究的不足,实证史前海岱地区强大的以玉料为代表的稀缺资源获取能力,对于完整认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区域交流情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焦家遗址
透闪石玉
蛇纹石玉
玉料来源
-
Keywords
Dawenkou culture
Jiaojia site
Tremolite jade
Serpentine jade
Jade source
-
分类号
P575.4
[天文地球—矿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