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1
作者 张爽 谢海松 +2 位作者 唐尧 陶一通 梁镇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205,共8页
采用三级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A^(2)O中试装置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及抑制来水污染物浓度波动的效果,并对比研究了中试全流程生化系统与现有系统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系统各反应器中微生... 采用三级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A^(2)O中试装置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及抑制来水污染物浓度波动的效果,并对比研究了中试全流程生化系统与现有系统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系统各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分布。中试结果显示,系统稳定运行后,三级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平均COD去除率为57.72%,最高为66.67%,出水COD波动量为进水COD波动量的29.85%,中试全流程生化系统平均COD去除率为91.38%,最大COD去除率为95.73%,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7.20%。特征污染物分析显示,系统稳定运行后,氰化物和硫化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3%和92.07%。微生物高通测序显示中试装置中具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尤其在富集去除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方面优势明显。三级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A^(2)O中试工艺流程在更短停留时间内取得了更优的处理效果,为焦化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工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水解酸化 中试研究 升流式水解酸化污泥膨胀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技术梳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冠颖 郭涵 +5 位作者 刘馨瑶 朱广晟 苏志广 李洋 崔一尘 豆俊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和活性金属4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活性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更适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相比单一臭氧处理,其对TOC和COD的处理效果提升了12%~42%。臭氧催化氧化适用条件通常为温度20~25℃、pH中性或弱碱性、臭氧消耗量(以处理单位COD消耗的臭氧质量计)0.25~0.70 mg/mg,可结合实际焦化废水特点调整优化。pH对·OH的生成和催化剂的活性均存在影响,将废水pH调节至催化剂的零电荷点附近可确保臭氧催化氧化的高效运行。焦化废水中常见的阴阳离子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大多存在抑制作用,针对Cl^(-)、SO_(4)^(2-)、CO_(3)^(2-)等Lewis碱开展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机理分析,可为催化剂定向改良和进一步水质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臭氧催化氧化 催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
3
作者 姜凤成 徐潇 +9 位作者 邱瑶 张传兵 王璐瑶 冯茜茜 王杰 孟红旗 冯智 郭发扬 李艳利 王明仕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含量、Cu^(2+)/Cu^(+)含量、H_(2)O_(2)和Cys的剩余量变化,以及活性物种的鉴定揭示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后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相比于Fe^(3+)/H_(2)O_(2)体系分别提高了15.4%、13.6%,且药剂添加量越多,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越好;通过B/C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厌氧微生物处理后COD、挥发酚及毒性抑制物质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中以酚类为代表的生物毒害物质含量大幅度削减,可见Fe^(3+)/Cu^(2+)/Cys/H_(2)O_(2)体系可通过降低废水的毒性从而提高其可生化性;反应初期Cys将Fe^(3+)、Cu^(2+)迅速还原为Fe^(2+)、Cu^(+)并产生大量HO·攻击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反应的进行,Cu^(2+)则通过与酚类污染物氧化降解产生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快速反应,从而提高Fe^(3+)向Fe^(2+)还原的速率,进而进一步促进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该文证实了利用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揭示了强化机理,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Cu^(2+) 半胱氨酸 芬顿氧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反渗透膜污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伊琳 朱颖 +5 位作者 张瑞刚 王海亮 邵永巨 李宜庭 刘建国 魏敬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8,共9页
炼焦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较大、成分复杂、盐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可利用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近零排放”,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使用反渗透工艺,以提升排水水质,达到循环利用标准。但膜污染问题导致反渗透膜通量降低、... 炼焦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较大、成分复杂、盐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可利用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近零排放”,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使用反渗透工艺,以提升排水水质,达到循环利用标准。但膜污染问题导致反渗透膜通量降低、膜元件受损,运营与维护费用较高,进而影响反渗透膜的应用率。梳理了焦化废水水质特点与深度处理工艺特点,分别阐述了以钙盐、铁盐、硅酸盐和铝盐为主的无机污染,以多糖、腐殖酸、蛋白质为主的有机污染以及生物污染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并梳理了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无机盐垢沉积及絮凝、有机物团聚、生物膜形成等机制,分析了复合污染中阳离子静电屏蔽效应、钙镁离子促进作用及其浓度比影响、硅及二氧化硅对有机污染的作用等。基于污染类型与机制,提出了焦化废水处理中反渗透膜污染的有效缓解措施,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反渗透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反应机制研究
5
作者 赵文博 苏冰琴 李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采用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Fe(Ⅵ)/PS]预处理焦化废水。研究PS浓度、Fe(Ⅵ)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对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浓度为10 mmol/L、Fe(Ⅵ)投加质量浓度为5 g/L、初始pH为7、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60 min,焦化废水... 采用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Fe(Ⅵ)/PS]预处理焦化废水。研究PS浓度、Fe(Ⅵ)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对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浓度为10 mmol/L、Fe(Ⅵ)投加质量浓度为5 g/L、初始pH为7、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60 min,焦化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2%和93.8%,BOD_(5)/COD值由0.16提高到0.53。活性物种鉴定实验和中间价态铁测定证实,Fe(Ⅵ)/PS体系中只产生了少量的Fe^(5+)和Fe^(4+),体系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为^(1)O_(2)、SO^(-)_(4)·和·OH。三维荧光光谱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Fe(Ⅵ)活化PS生成的活性物质将焦化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和易降解有机物,有效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过硫酸盐 焦化废水预处理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BR的焦化废水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6
作者 童敏 栗鸿强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构建了A/O-MABR系统,在高氨氮进水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当进水氨氮浓度250~350 mg/L,系统平均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5 mg/L和319.69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氨氮冲击能力。40℃时A/... 构建了A/O-MABR系统,在高氨氮进水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当进水氨氮浓度250~350 mg/L,系统平均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2.85 mg/L和319.69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氨氮冲击能力。40℃时A/O-MABR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7.3%和79.5%。微生物分析表明不同环境温度下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是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优势菌门,MABR生物膜富集了丰富的功能菌群,如Nitrospirota和Acidobacteriota等,强化了系统除碳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 焦化废水 微生物群落 高氨氮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煤化工焦化废水研究综述
7
作者 李立欣 刘思男 +2 位作者 柯小军 董子龙 黄琳琳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2,共12页
煤化工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Anammox)凭借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Anammox处理焦化废水时的理化反应,并给出提... 煤化工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Anammox)凭借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Anammox处理焦化废水时的理化反应,并给出提高处理效率的解决办法,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Anammox处理焦化废水时受到的影响因素,阐述Anammox的优势、机制与经济分析,总结Anammox应用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Anammox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焦化废水 文献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基负载金属催化臭氧氧化焦化废水有机物效能对比
8
作者 刘文佳 杨梦鑫 +3 位作者 王亚静 刘艳芳 张妙雨 熊奕衡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44,共15页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硅铝基为载体的铁、铜和钛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BTCW),考察其对废水中典型有机物(苯酚、喹啉和乙二醇)的降解效果,并分析有机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硅铝基负载铁催化剂(Fe@...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硅铝基为载体的铁、铜和钛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BTCW),考察其对废水中典型有机物(苯酚、喹啉和乙二醇)的降解效果,并分析有机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硅铝基负载铁催化剂(Fe@SA)催化性能最佳,对苯酚废水、喹啉废水和乙二醇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Fe@SA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η)分别为84.56%、39.38%和17.40%,较单独臭氧氧化体系分别提高了5%、6.36%和10.06%;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η分别为85.38%、15.07%和79.98%,较单独臭氧氧化体系分别提高了40.48%、15.07%和79.98%。Fe@SA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对苯酚、喹啉和乙二醇的η分别为99.99%、72.79%和99.79%。实际BTCW结果表明,Fe@SA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对COD和TOC的η分别达到48.40%和52.87%。稳定性测试表明,Fe@SA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COD和TOC的η的下降幅度均不大于2%。通过表征分析得到Fe@SA催化机理主要依赖于铁离子不同价态的电子转移及其对·OH产生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及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催化臭氧氧化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铅电极改性及电催化降解焦化废水中蒽 被引量:4
9
作者 章丽萍 袁合霞 +4 位作者 安逸云 王晶 段梦楠 雷文波 王丽芳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为了研究电催化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_(2)、Ti/PANI/PbO_(2)和Ti/PANI/PbO_(2)-Ce三种电极,对电极进行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产羟基自由基(·OH)能力测试和加速寿命测试。结... 为了研究电催化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_(2)、Ti/PANI/PbO_(2)和Ti/PANI/PbO_(2)-Ce三种电极,对电极进行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产羟基自由基(·OH)能力测试和加速寿命测试。结果表明,经聚苯胺(PANI)和铈(Ce)改性的Ti/PANI/PbO_(2)-Ce电极具有更好的表面形貌和更高的催化活性,能产生更多的·OH,析氧电位为1.83 V,加速寿命时间为720 min。采用Ti/PANI/PbO_(2)-Ce电极降解焦化废水中的蒽,考察了主要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到蒽的最佳降解条件为电压14 V,板间距1.0 cm,电解质浓度0.35 mol/L,反应时间120 min,pH值10。Ti/PANI/PbO_(2)-Ce电极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聚苯胺 羟基自由基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特征及其深度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泽乙 廖常盛 +4 位作者 柴云 王庆宏 詹亚力 陈春茂 陈发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3,共14页
焦化废水污染负荷高、有机污染物组成复杂、生物毒性强,是一类非常难处理的煤化工废水。经传统的“物化+生化”工艺处理后,其生化尾水中仍残留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与一定的生物毒性,COD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 焦化废水污染负荷高、有机污染物组成复杂、生物毒性强,是一类非常难处理的煤化工废水。经传统的“物化+生化”工艺处理后,其生化尾水中仍残留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与一定的生物毒性,COD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限值要求,需进一步处理。分析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特征,归纳总结了混凝、吸附、膜过滤等分离技术,Fenton、催化臭氧氧化、电磁强化氧化、过硫酸盐氧化与电化学氧化等转化技术及分离转化协同工艺对生化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和不同有机组分及生物毒性的变化规律,指出在认识水质特征与生物毒性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兼顾有机物高效去除和处理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开发协同组合工艺与短流程技术是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化尾水 难降解有机物 生物毒性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污泥炭重金属风险及其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丽 宇晓虹 +4 位作者 朱嘉讯 药钰 王莉 赵颖 卫皇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9-3196,共8页
以焦化污泥制备焦化污泥炭,研究在炭化和硝酸改性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和风险评价,并探索改性焦化污泥炭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效能.焦化污泥(CWS)中Cr和Ni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其他几种重金属,通过炭化得到焦化污泥炭(CWS-C),再活化后得到改... 以焦化污泥制备焦化污泥炭,研究在炭化和硝酸改性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和风险评价,并探索改性焦化污泥炭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效能.焦化污泥(CWS)中Cr和Ni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其他几种重金属,通过炭化得到焦化污泥炭(CWS-C),再活化后得到改性焦化污泥炭(CWS-N),生态风险因子(RI)从122.79(CWS)降低至33.70(CWS-N),说明CWS-N重金属污染风险很低.与CWS-C相比,CWS-N具有多种铁物相(FeO、Fe_(2)Al_(2)O_(4)、Fe_(3)O_(4)和Fe_(0.95)C_(0.005)),有利于Fe(II)/Fe(III)循环,能有效催化H_(2)O_(2)产生•OH,对焦化废水TOC的去除率高达66.3%.CWS-N上的活性组分铁的流失率低于0.5%,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焦化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木质素类、脂质类和稠环化合物类,含N、S化合物占81.1%,经CWS-N催化降解后可去除大部分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污泥炭 重金属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热轧油泥制备的臭氧催化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思佳 刘素玲 +4 位作者 胡绍伟 王飞 李林 徐晓晨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0-479,共10页
使用热轧油泥与ρ-氧化铝粉混合造粒后煅烧制备了一种臭氧催化剂.对制备出的催化剂结构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是以Fe_(3)O_(4)为活性组分的铝基催化剂.与实验室研发的两种铝基催化剂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效果进行对比,结... 使用热轧油泥与ρ-氧化铝粉混合造粒后煅烧制备了一种臭氧催化剂.对制备出的催化剂结构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是以Fe_(3)O_(4)为活性组分的铝基催化剂.与实验室研发的两种铝基催化剂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仅分别降低了2.39%、5.30%,但是节省了添加活性组分所需药剂的费用.60 min时催化臭氧体系臭氧利用率相较单独臭氧体系提升了16.41个百分点.对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时间为60 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00 g/L、臭氧浓度为22.9 mg/L条件下,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COD去除率为62.14%.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催化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是OH和O-2.GC-MS结果表明,催化体系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含量较高的特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效果.6次重复利用实验和金属离子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研究为热轧油泥的处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催化臭氧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提供了一种可行且低成本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油泥 以废治废 催化臭氧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焦化废水零排放工艺中浓盐水的效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俊伯 缪蔚 +2 位作者 胡楠 李恩超 李攀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0-1140,共11页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以MVR浓缩母液为研究对象,对比臭氧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2种曝气方式下臭氧传质速率以及有机物的降解效能,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2种臭氧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界定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从0.1 mol/L增加至1 mol/L,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的臭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0.13和0.09倍,臭氧自分解速率分别升高2.10和1.38倍。在处理高盐、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7.2~587.6 mg/L,电导率为3.47~28.6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较普通大气泡的TOC去除率提升0.50~3.76倍,吨水能耗最大可降低71%;处理超高盐、超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626 mg/L,电导率为164.3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去除效果与普通大气泡趋于一致且吨水能耗更高。高盐废水的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效能影响显著,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废水特性选择合适的臭氧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微纳米气泡 臭氧氧化 臭氧传质系数 降解 MVR浓缩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活PMS氧化法协同SBBR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红 张盾超 +1 位作者 宋秀兰 何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0,共7页
采用碱激活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法协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当以NaOH作为激活剂时,pH、PMS浓度和温度对碱/PMS体系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和色度的影响,之后考察SBBR工艺处理碱/PMS体系出水的效果。研究... 采用碱激活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法协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当以NaOH作为激活剂时,pH、PMS浓度和温度对碱/PMS体系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和色度的影响,之后考察SBBR工艺处理碱/PMS体系出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碱/PMS体系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pH=10、PMS投加浓度7 mmol/L、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1%和45.9%。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表明碱/PMS体系存在^(1)O_(2)、O_(2)•-、∙OH和SO_(4)•-等活性氧物种。废水经碱/PMS体系处理后可生化性提高,之后经SBBR工艺进一步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总体而言,碱激活PMS氧化法协同SBBR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66.7%。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前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碱/PMS体系协同SBBR工艺能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芳香蛋白类物质和类腐殖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一硫酸盐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零排放技术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幸伟 矫忠直 +2 位作者 张刚 耿天甲 张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2,146,共5页
以山东兖州某焦化厂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项目为实例,对焦化废水的水质特征、处理工艺、主要设计参数及运行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深度处理+膜浓缩+多效蒸发结晶)组合工艺,废水处理系统综合回收率高于94%,结晶混盐含水率<0.5%... 以山东兖州某焦化厂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项目为实例,对焦化废水的水质特征、处理工艺、主要设计参数及运行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深度处理+膜浓缩+多效蒸发结晶)组合工艺,废水处理系统综合回收率高于94%,结晶混盐含水率<0.5%,出水水质满足GB 50050-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另外,依据运行数据,分析了用电、氧气、循环水、蒸汽及药剂的成本,得出每吨水直接运行费用低于13.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膜浓缩 管式微滤 多效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雄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2,共6页
为应对焦化废水不再用于熄焦补充水,在考察焦化项目并结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焦化废水处理后直接排放工艺流程和间接排放工艺流程。间接排放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A/O生化—二沉池—活性炭加载高效沉淀池”的流程,可应用于原位提... 为应对焦化废水不再用于熄焦补充水,在考察焦化项目并结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焦化废水处理后直接排放工艺流程和间接排放工艺流程。间接排放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A/O生化—二沉池—活性炭加载高效沉淀池”的流程,可应用于原位提标升级改造,具有投入资金少、改造工期短、出水指标提升效果显著的特点;直接排放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A/O生化—二沉池—高效沉淀池—臭氧催化氧化—A/O生化—高效沉淀池”的流程,可应用于改扩建、新建项目,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彻底的特点。对两种工艺流程设计的关键点和间接排放工艺流程的工程应用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并根据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精细化运行管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化处理工艺设计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活性炭加载高效沉淀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混凝药剂投加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可 李瑞鹏 单文澜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PAC、PAM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开展响应面混凝实验,构建PAC、PAM投加量为自变量,出水残留浊度和出水过余电导率组成的...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PAC、PAM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开展响应面混凝实验,构建PAC、PAM投加量为自变量,出水残留浊度和出水过余电导率组成的加药控制系数为响应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最佳药剂投加量PAC为2546.96 mg/L,PAM为10.90 mg/L,此条件下出水平均浊度残留率为4.24%、电导率过余率为2.77%、加药控制系数为7.01,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5%,进一步证明该响应面模型合理有效,对同时实现处理过程混凝充分反应和盐分有效控制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为相关自动化加药模型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生化尾水 混凝处理 响应面法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PAC颗粒电极电芬顿降解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
18
作者 鹿浩然 杨童 +3 位作者 韩旭 刘钰龙 彭先春 梁文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0,38,共7页
针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还存在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问题,采用活性炭负载镍铁的颗粒电极Ni-Fe/PAC进行降解处理。SEM、XRD、FTIR和BET表征结果显示,Ni-Fe/PAC负载的金属为镍铁合金,暴露于空气后,表面会形成铁氧化物,经碱液浸渍后的比表面... 针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还存在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问题,采用活性炭负载镍铁的颗粒电极Ni-Fe/PAC进行降解处理。SEM、XRD、FTIR和BET表征结果显示,Ni-Fe/PAC负载的金属为镍铁合金,暴露于空气后,表面会形成铁氧化物,经碱液浸渍后的比表面积从717.95 m^(2)/g增加到了835.43 m^(2)/g,孔径主要分布在1~10 nm内。投加0.1 mmol/L的H_(2)O_(2)后,能显著提高·OH产生量和TOC的去除效率,且在0.2 A和水力停留时间60 min下,TOC和COD的去除效率达到64.9%和85%。处理后出水的pH为11.31,线性伏安扫描(LSV)和循环伏安扫描(CV)显示,碱性条件下,Ni-Fe/PAC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面积达到250.17 cm^(2),析氢和析氧的Tafel斜率分别为148 mV/dec和261 mV/dec。电极使用后,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明显改变,催化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电极 电催化 焦化废水 生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水的催化剂适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栋 段超 +1 位作者 王亚强 梁江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析发现Mn-Ni/γ-Al_(2)O_(3)(n_(Mn)∶n_(Ni)=2∶1)保留了γ-Al_(2)O_(3)的介孔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但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降低,孔径变大;XPS和XRD分析发现锰主要以α-MnO_(2)形式存在,镍主要以复合价态存在,且二者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4 h,活性氧化铝载体催化活性最高;单组分催化剂相比于多组分催化剂,催化活性较低,其中Mn-Ni/γ-Al_(2)O_(3)的催化活性最好,60 min COD的去除率能达到43.26%,且重复使用6次后,COD的去除率仍达35.65%,催化活性仅降低17.60%,且Mn和Ni溶出量较低,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i/γ-Al_(2)O_(3) 臭氧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尾水 适配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氮掺杂氮化碳光催化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宁 郝玉莹 +5 位作者 胡绍伟 陈鹏 王飞 王永 刘芳 李函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191,204,共9页
焦化废水中毒性物质超过500种,是公认的难处理废水。国内多数焦化企业的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法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成为行业热点。作为... 焦化废水中毒性物质超过500种,是公认的难处理废水。国内多数焦化企业的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法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成为行业热点。作为最受青睐的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二氧化铈(CeO_(2))负载及氮掺杂来优化氮化碳,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吸光性能及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的CeO_(2)/N-g-C_(3)N_(4)(CeO_(2)/NGCN)复合光催化剂。CeO_(2)/NGCN(质量分数1%)展现了极佳的光催化性能,120 min内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UV254的降解效率分别达到了49.79%、69.37%,远高于g-C_(3)N_(4)及氮掺杂g-C_(3)N_(4)。氮掺杂及二氧化铈负载可有效拓宽g-C_(3)N_(4)的光吸收范围,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对构建高性能g-C_(3)N_(4)基光催化剂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