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水的催化剂适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栋 段超 +1 位作者 王亚强 梁江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 为解决焦化废水尾水中有机物难降解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化铝型催化剂,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探索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效率最高效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ET分析发现Mn-Ni/γ-Al_(2)O_(3)(n_(Mn)∶n_(Ni)=2∶1)保留了γ-Al_(2)O_(3)的介孔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但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降低,孔径变大;XPS和XRD分析发现锰主要以α-MnO_(2)形式存在,镍主要以复合价态存在,且二者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4 h,活性氧化铝载体催化活性最高;单组分催化剂相比于多组分催化剂,催化活性较低,其中Mn-Ni/γ-Al_(2)O_(3)的催化活性最好,60 min COD的去除率能达到43.26%,且重复使用6次后,COD的去除率仍达35.65%,催化活性仅降低17.60%,且Mn和Ni溶出量较低,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i/γ-Al_(2)O_(3) 臭氧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尾水 适配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UV流化床氧化焦化废水尾水中惰性成分的可行性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夏芳 韦朝海 +2 位作者 吴超飞 胡芸 罗汉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5-1140,1145,共7页
焦化废水尾水中残留的多种惰性成分仍然构成环境风险,制约了其安全排放或安全回用,有必要研究可行的深度处理技术。本文以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H2O2/UV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在不同的H2O2投加量、pH值、曝气量及光照条件下对... 焦化废水尾水中残留的多种惰性成分仍然构成环境风险,制约了其安全排放或安全回用,有必要研究可行的深度处理技术。本文以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H2O2/UV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在不同的H2O2投加量、pH值、曝气量及光照条件下对COD去除与UV254转化的影响。以TOC为指标评价其矿化程度,并通过UV扫描、HPLC、GC/MS、IC等方法分析惰性成分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H2O2与COD的摩尔比值约为0.22、微酸性与适当曝气、实现光反射时能够得到高效的污染物转化效率,COD和TOC的浓度可分别下降到20 mg/L和10 mg/L左右,降解过程中,长链烷烃、含氮杂环化合物、苯系物及多环芳烃等组分被有效转化并矿化,部分转化为小分子中间产物如乙酸等,废水毒性大为降低,可以作为回用的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焦化废水尾水 H2O2/UV 流化床 惰性成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尾水及臭氧尾气利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涛 陈梓晟 韦朝海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44,共5页
以焦化废水尾水深度处理过程为例,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和p H条件下臭氧对尾水中残余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进行臭氧氧化焦化废水尾水和臭氧尾气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臭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2 h后,尾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9.1%和82.6%,挥... 以焦化废水尾水深度处理过程为例,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和p H条件下臭氧对尾水中残余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进行臭氧氧化焦化废水尾水和臭氧尾气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臭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2 h后,尾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9.1%和82.6%,挥发酚、氰化物和硫化物的浓度均低于检测限,初始p H=10.33的尾水COD去除效果优于p H=7.18和p H=5.27的尾水,O3消耗量/COD去除量的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利用臭氧尾气制得的聚合硫酸铁达到了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尾水 臭氧深度处理 流化床 臭氧气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混凝药剂投加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可 李瑞鹏 单文澜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PAC、PAM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开展响应面混凝实验,构建PAC、PAM投加量为自变量,出水残留浊度和出水过余电导率组成的...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PAC、PAM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开展响应面混凝实验,构建PAC、PAM投加量为自变量,出水残留浊度和出水过余电导率组成的加药控制系数为响应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最佳药剂投加量PAC为2546.96 mg/L,PAM为10.90 mg/L,此条件下出水平均浊度残留率为4.24%、电导率过余率为2.77%、加药控制系数为7.01,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5%,进一步证明该响应面模型合理有效,对同时实现处理过程混凝充分反应和盐分有效控制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为相关自动化加药模型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生化 混凝处理 响应面法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气浮在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剑平 赵娜 +1 位作者 肖林 徐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86,共3页
在利用混凝气浮-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焦化生化尾水的工艺中,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次数,必须有效地去除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原水悬浮物。作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混凝气浮在焦化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优化... 在利用混凝气浮-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焦化生化尾水的工艺中,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次数,必须有效地去除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原水悬浮物。作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混凝气浮在焦化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优化了最佳加药量,为焦化生化尾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气浮 焦化废水生化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雷 周晟葆 +2 位作者 徐炎华 孙文全 孙永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032-1040,共9页
为研究O3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因素,利用自主设计的O3固定床反应器试验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废水COD质量浓度、反应pH、H2O2质量分数、催化剂填充比(催化剂质量与废水质量之比)以及反应温度对O3催化氧化焦... 为研究O3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因素,利用自主设计的O3固定床反应器试验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废水COD质量浓度、反应pH、H2O2质量分数、催化剂填充比(催化剂质量与废水质量之比)以及反应温度对O3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此外,借助数学优化和分析模型预测、对比和分析各个因素对COD和苯酚去除率的交互影响和相关性。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结合响应面优化的Box-Behnken Design模型,深入分析了pH、催化剂填充比、H2O2质量分数对O3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强度,通过二次回归模型证明该模型的高度拟合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废水COD的最佳去除率为57.72%,此时的反应条件为:COD质量浓度为120 mg/L,反应pH为6.0,O3质量浓度为100 mg/L,O3质量流量为1.56 mg/min,催化剂填充比为5∶1,H2O2质量分数为0.08%。响应面优化模型结果表明pH和催化剂填充比的交互影响最强,对最终的去除率贡献值较大;二次多项式模拟的相关系数较高,为R2=0.9646,表明该模型拟合度较高。采用GC-MS进一步分析了O3固定床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过程中有机成分的变化,结果证实,经过O3催化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已转变为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部分试验中检测不到苯酚的存在,O3催化氧化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的COD和苯酚有较显著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尾水 响应面优化模型 固定床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MWCNTs光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宝河 王智 +2 位作者 李政辉 孟冠华 余浩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0,共9页
文章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物理负载法制备了TiO_(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对TiO_(2)/MWCNT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H_... 文章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物理负载法制备了TiO_(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对TiO_(2)/MWCNT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H_(2)O_(2)协同光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结果表明,TiO_(2)主要为锐钛矿相,MWCNTs掺杂后降低了TiO_(2)的禁带宽度。MWCNTs掺杂量(MWCNTs/TiO_(2)质量比)为0.50%时,TiO_(2)/MWCNTs的光催化活性最高,H_(2)O_(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氧化效率。TiO_(2)/MWCNTs投加量为1.0g/L,H_(2)O_(2)的投加量为1.5mL/L,废水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50min时,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COD、UV_(254)、色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5.22%、88.71%、89.74%和46.56%。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_(2)是光催化氧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活性组分。TiO_(2)/MWCNTs经5次重复使用后,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COD和UV_(254)的降解效率仍然可以达到67.49%和83.83%,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MWCNTs H_(2)O_(2)光催化氧化 焦化废水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铁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有机物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单文澜 袁可 +2 位作者 陈虎 袁进 范晓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搭配构成PSF+PAM混凝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并与PAC(聚合氯化铝)+PAM混凝体系进行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500~3500 mg/L、PAM质量浓度为1...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搭配构成PSF+PAM混凝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并与PAC(聚合氯化铝)+PAM混凝体系进行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500~3500 mg/L、PAM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7.8的条件下,PSF+PAM混凝体系对有机物去除的性能更优;混凝剂质量浓度为3000 mg/L时,PSF+PAM体系对废水COD、色度、UV_(254)的去除率较PAC+PAM体系分别提高了8.53%、3.68%、11.17%。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SF+PAM体系对尾水中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烃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PAM体系;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SF+PAM体系对尾水中色氨酸等类芳香性蛋白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的去除效果优于PAC+PAM体系。PSF+PAM体系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生化 混凝剂 聚硅酸铁 聚合氯化铝 有机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