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芴-噻吩无规共聚物电致发光器件的谱色调节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牛于华 侯琼 +2 位作者 袁敏 黄剑 曹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1-434,共4页
利用不同比例的烷基芴 噻吩无规共聚物 ,制备了聚合物薄膜发光二极管 ,研究了不同噻吩含量对器件电致发射光谱的影响 ,发现改变共聚噻吩含量可有效调节器件发光谱色。通过研究器件在增加电流密度、升温老化处理后的光谱演变发现 ,相应... 利用不同比例的烷基芴 噻吩无规共聚物 ,制备了聚合物薄膜发光二极管 ,研究了不同噻吩含量对器件电致发射光谱的影响 ,发现改变共聚噻吩含量可有效调节器件发光谱色。通过研究器件在增加电流密度、升温老化处理后的光谱演变发现 ,相应器件的谱色稳定性在噻吩含量达到 5 %~ 10 %后相当稳定 ,噻吩含量10 %的共聚芴所制备的器件在电流密度达到 5 2 0mA/cm2 或经过高达 16 0℃温度老化后发光谱色无变化。初步探讨了共聚芴荧光谱色随噻吩含量变化的机制 ,认为无规共聚已使得两种共轭单元对应的能带结构发生相当程度的杂化。而对器件谱色随电流升高、温度老化表现出的优异稳定性 ,则认为源于低带隙材料的引入破坏了聚芴分子链的共平面结构 ,提高了形成激基缔合物的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芴-噻吩无规共聚物 电致发光器件 谱色调节 谱色稳定性 聚合物 发光二极管 荧光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2,4-二乙烯基3-十二烷基噻吩-1,3,4-噁二唑交替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虞婧 祁争健 +3 位作者 孙岳明 何艳芳 韦斌 王雪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0,36,共4页
采用Heck偶合法首次合成了新型的含有空穴传输单元3-十二烷基噻吩和电子传输单元1,3,4-噁二唑的低带隙能的聚2,4-二乙烯基-3-十二烷基噻吩-1,3,4-噁二唑共轭聚合物(P3DDTV-OXD)。并且通过1H-NMR、FT-IR、凝胶色谱(GPC)、UV-vis光谱、荧... 采用Heck偶合法首次合成了新型的含有空穴传输单元3-十二烷基噻吩和电子传输单元1,3,4-噁二唑的低带隙能的聚2,4-二乙烯基-3-十二烷基噻吩-1,3,4-噁二唑共轭聚合物(P3DDTV-OXD)。并且通过1H-NMR、FT-IR、凝胶色谱(GPC)、UV-vis光谱、荧光光谱(PL)、循环伏安(CV)法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与规整的聚3-十二烷基噻吩均聚物(P3DDT)相比,共聚物的UV最大吸收波长和Pl最大发射波长明显蓝移,具有强烈的蓝色荧光,且电子亲和势较高,同时拥有空穴和电子传输能力,实现了电荷在分子内的双向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基噻吩 交替共聚物 Heck偶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被引量:6
3
作者 曹镛 侯琼 +4 位作者 牛于华 阳仁强 许怡赦 罗洁 杨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共10页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与低带隙单体噻吩 (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 (ED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噻二唑 (DB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 ,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 ,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 (...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与低带隙单体噻吩 (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 (ED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噻二唑 (DB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 ,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 ,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 (峰值波长在4 90~ 5 6 0nm之间 )以及饱和红光 (峰值波长在 6 2 8~ 718nm )的聚合物 ,所得到的共聚物的光荧光和电荧光量子效率都比文献中所报道的交替共聚物要高得多 .芴与噻吩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 (EL)外量子效率为 0 .4 5 % ,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 ,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1.4 % ,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 .芴与BTSe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0 .5 % ,这是首次报道含BTSe的发光聚合物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带隙共聚单体 噻吩 衍生物 无规发光共聚物 发光性能 Suzuki偶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芴基红光共聚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侯琼 梁晓燕 罗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采用钯催化的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9,9-二辛基芴(DOF)和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的红光共聚物PFO-BTSe。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后,其发光波长发生红移,最大发光波长由PFO-BTSe0.1时的669 nm红移至PFO... 采用钯催化的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9,9-二辛基芴(DOF)和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的红光共聚物PFO-BTSe。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后,其发光波长发生红移,最大发光波长由PFO-BTSe0.1时的669 nm红移至PFO-BTSe35时的727 nm。当BTSe的摩尔分数为0.5%时,芴链段在420 nm左右的发光已完全被淬灭,其能量已完全转移到BTSe单元。由这些聚合物所制得的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24%,亮度为83 cd/m2,对应的BTSe单元的摩尔分数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苯并硒二唑 发光共聚物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